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痛风患者血尿酸达标治疗的影响因素,总结针对性的护理策略。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痛风患者176例。根据患者血尿酸水平,分为达标组73例(血尿酸360 mmol/L)和未达标组103例(血尿酸≥360 mmol/L)。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患者基本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痛风患者血尿酸达标治疗的影响因素,总结相应的护理策略。结果:达标组患者血尿酸平均值为(307.5±56.75)mmol/L,未达标组血尿酸平均值为(435.7±128.06)mmol/L。达标组血尿酸平均值低于未达标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饮酒情况、家族史、合并症、医嘱执行情况、定期复诊和BMI水平是影响血尿酸达标治疗的主要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饮酒情况、家族史、医嘱执行、定期复诊和BMI水平是痛风患者血尿酸达标治疗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尊重痛风患者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需要强化患者和家人的重视、提高医嘱执行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痛风患者达标治疗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痛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痛风达标治疗相关影响因素的现状进行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病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痛风患者治疗后未达标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关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未达标5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和饮酒史是痛风患者治疗未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医嘱执行和定期复诊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影响痛风患者达标治疗的因素较多,需结合其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健康干预指导,提升其对痛风达标治疗的相关认知、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改善达标治疗的现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痛风患者达标治疗的相关影响因素,从而采取相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促使达标治疗的有效实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宁波市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126例病程满6个月及以上,已接受过门诊或住院治疗3个月以上,再次行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痛风患者进行达标治疗相关影响因素的现况调查,以血尿酸目标值(360μmol/L)为标准,分成达标组和未达标组进行比较。结果本组痛风患者治疗达标率为33.3%。单因素分析表明不同学历、个人年收入水平、饮酒史、家族史、规律服药、定期复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肌酐、血尿酸水平、高密度脂蛋白患者痛风治疗达标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饮酒、体质量指数大、血肌酐高是达标治疗的危险因素,而有家族史、定期复诊是达标治疗的保护因素。结论痛风患者达标治疗情况差,影响因素复杂,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对策,从而促进达标治疗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门诊就诊的195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压控制标准分为达标组和未达标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与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血压未达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全部患者中实现血压达标78例,达标率为40. 0%。未达标组的年龄、体质指数(BMI)、腰围、饮酒史、高盐饮食、糖尿病比例分别为(73. 0±3. 8)岁、(25. 7±5. 1) kg/m~2、(98. 7±40. 3) cm、39. 3%、41. 9%、65. 8%,显著高于达标组的(71. 8±3. 3)岁、(23. 8±4. 3) kg/m~2、(85. 6±32. 6) cm、24. 4%、26. 9%、48. 7%,规律体育锻炼的比例为21. 4%,显著低于达标组的35. 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未达标组的心率、血总胆固醇与尿酸(UA)的水平分别为(98. 6±40. 7)次/分钟、(4. 43±1. 09) mmol/L、(339. 8±97. 6)μmol/L,均显著高于达标组的(85. 8±35. 3)次/min、(4. 11±1. 05) mmol/L、(303. 8±85. 7)μmol/L,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规律用药的比例分别为45. 3%、41. 9%,显著低于达标组的61. 5%、61. 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BMI、UA升高是血压未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规律用药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 0. 05)。结论门诊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达标率不高,BMI、UA升高能显著增加血压未达标率,而规律用药有助于提高血压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痛风患者形成肾结石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接收的356例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肾结石发生情况,并对致肾结石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对策。结果 356例痛风患者中发生肾结石74例(20.79%),无肾结石282例(79.21%)。合并肾结石的痛风患者与无肾结石的痛风患者在适量运动、冠心病、起病年龄、病程、空腹血糖、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尿酸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家族史、性别、吸烟史、饮酒史、肌酐、BMI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痛风患者形成肾结石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起病年龄、病程、SBP、DBP、冠心病、尿酸与血糖,保护因素为适量运动。结论年龄大、病程长、血尿酸浓度高、合并高血压、冠心病、高血糖的痛风患者形成肾结石的风险较高,临床护理中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给予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医院自拟问卷调查表对影响患者再入院率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定期复诊、遵循医嘱服药、吸烟及是否停用β受体阻滞剂方面患者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0岁、未定期复诊、未遵循医嘱服药、吸烟、停用β受体阻滞剂是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率的危险因素较多,通过采取有效护理,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降低患者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患者158例(158膝)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饮酒史、激素类药物治疗史、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凝血功能指标、假体类型、机械抗凝类型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膝关节单踝置换术后发生DVT的相关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6岁、女性、BMI≥28 kg/m^2、糖尿病史、使用骨水泥型假肢、机械抗凝中未使用血液循环泵是老年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老年膝关节单踝置换术后发生DVT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性实施护理对策,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室患者术中发生压力性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手术患者126例,对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就相关危险因素给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126例手术患者中共37例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29. 3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压力性损伤形成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60岁)、BMI(≥25kg/m~2)、手术时间(≥2. 5 h)、麻醉方式(气管内全麻)、术中出血量(≥80 ml/h)。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BMI≥25 kg/m~2、手术时间≥2. 5 h、气管内全麻、术中出血量≥80 ml/h为手术室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手术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需及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降低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影响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不良母婴结局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60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不良母婴结局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造成不良母婴结局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发生组年龄≥35岁、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体质量指数(BMI)≥30kg/m~2、妊娠前期未补充叶酸、胎儿未足月、贫血及瘢痕厚度0.3cm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未发生组,而定期孕检的比例低于未发生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I≥30kg/m~2、妊娠前期未补充叶酸、胎儿未足月、贫血、瘢痕厚度0.3cm均是其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不良母婴结局因素较多,因此临床上应根据子宫瘢痕妊娠不良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以降低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统一调查问卷对痛风组364例和对照组546例进行问卷调查,检测并分析相关生化指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痛风相关发病危险因素。结果痛风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2.95±11.93)岁;56.32%的痛风患者现累及2个关节以上;痛风组体质量指数(BMI)、血尿酸(SUA)、尿糖(GLU)、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E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龄、高尿酸血症、高血压、高血糖、吸烟、饮酒、痛风家族史、BMI、高TG血症、高肌酐血症、高LDL-C血症等均可能是痛风发生的危险因素(OR=3.767、103.482、3.621、2.934、3.140、3.482、4.198、1.102、1.498、3.218、1.638),而有氧规律运动(每周≥3次)是痛风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新疆地区痛风患者平均年龄低于全国水平;新疆地区痛风患者文化程度分布无明显规律,以中低文化文化程度人群为主;超过一半的痛风患者现累及2个关节以上;痛风最常见的伴发疾病是高血压;啤酒/白酒、高脂饮食是新疆地区痛风患者最常见的饮食因素发病诱因;高龄、高尿酸血症、高血压、高血糖、吸烟、饮酒、高肌酐血症、BMI、高TG血症、高LDL-C血症、痛风家族史均可能增加痛风发病的风险,而有氧规律运动(每周≥3次)可能降低痛风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肥胖症是指以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多因素相关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国内提出的肥胖标准:体重指数(BMI)≥24kg/m^2为超重,BMI≥28kg/m^2为肥胖。肥胖不但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是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脂肪肝、痛风、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C)合并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ACC合并肝功能异常的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6月于六安市中医院急诊科治疗的200例AC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是否合并肝功能异常将患者分为肝功能异常组(n=54)和ACC组(n=146),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CC合并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并建立ACC合并肝功能异常的风险列线图模型。结果200例ACC患者中54例合并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27.00%。ACC组和肝功能异常组在年龄、营养不良、BMI、抽烟史、饮酒史及并存糖尿病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有抽烟史和饮酒史、存在营养不良、BMI≥24、并存糖尿病等为ACC合并肝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ACC合并肝功能异常的风险列线图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一致性指数为0.803(95%CI:0.767~0.840);内部验证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2;决策曲线显示,阈值概率在3%~75%时,采用本列线图来预测ACC合并肝功能异常的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净获益值。结论年龄≥60岁、抽烟史、饮酒史、营养不良、BMI≥24及糖尿病等为ACC合并肝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6项独立危险因素所建立的列线图有助于预测ACC合并肝功能异常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正畸患者复诊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 2017年8~11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治疗复诊的患者。采用自设问卷对366例正畸患者进行复诊现状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及复诊原因等内容,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366例患者,其中定期复诊的患者287例(78%),未定期复诊者79例(2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婚姻状况、居住地是复诊依从性的影响因素(P < 0 . 0 5),复诊主要原因包括遵医嘱复诊、症状复诊。结论 影响正畸患者复诊的因素较多,建议通过加强正畸后健康宣教及书面医嘱撰写等措施来提高患者的复诊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体重指数、血甘油三酯水平与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高甘油三酯对急性胰腺炎(AP)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74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85例,测定BMI、血脂水平以及血糖、血钙、肾功能及血氧分压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分肥胖组(BMI≥28kg/m~2)32例,超重组(24≤BMI<28kg/m~2)66例和体重正常组(BMI<24kg/m~2)61例。结果肥胖组SAP比例高于超重组和体重正常组;血脂升高伴随着更为严重的胰腺、肾功能及缺氧等损害;SAP患者BMI和血甘油三酯高于MAP组。结论体重指数、高甘油三酯血症与AP的关系密切,体重指数、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AP的病变程度呈正相关。体重指数、甘油三酯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正畸患者的复诊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提高患者复诊依从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9—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治疗的复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调查患者的复诊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正畸复诊患者366例,其中定期复诊者287例(78%),未定期复诊者79例(2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及婚姻状况是影响患者定期复诊的主要因素(P0.05)。患者未按时复诊的原因有:症状因素、个人时间安排冲突、忘记复诊、医生停诊等。结论影响正畸患者复诊的因素较多,建议通过加强正畸后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相关症状的识别及处理能力,并通过完善预约医嘱、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措施来提高患者的定期复诊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正畸患者的复诊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 2017年8—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治疗的复诊患者。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调查患者的复诊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正畸复诊患者366例,其中定期复诊者287例(78%),未定期复诊者79例(2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及婚姻状况是影响患者是否定期复诊的主要因素(P <0 .05)。未按时复诊的原因有:症状因素、个人时间安排冲突、忘记复诊、医生停诊等。结论 影响正畸患者复诊的因素较多,建议通过加强正畸后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相关症状的识别及处理能力,并通过完善预约医嘱、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措施来提高患者的定期复诊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超重肥胖是糖尿病和痛风的患病危险因素,而超重肥胖常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本项调查探讨体质量与血尿酸和血糖水平的关系,为防治痛风和糖尿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重庆市主城区的几个社区≥20岁自然人群,超重肥胖者共542人(人体质量指数BMI≥23kg/m2),均采晨间空腹血用于测定血糖和尿酸浓度。同时调查生活方式(吸烟、饮酒、体育锻炼、膳食等方面),另设性别年龄配对的正常BMI542人为对照组。结果:超重肥胖组的血尿酸、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体质量的对照组,血尿酸分别(343±23),(302±18)μmol/L;血糖分别为(6.4±2.6),(5.2±2.8)mmol/L(P<0.01),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也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人体质量指数分别与尿酸和血糖呈显著正相关(r=0.15,0.13,P<0.01)。结论:超重肥胖者易伴发高尿酸血症和糖尿病,不良的生活方式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影响糖尿病牙种植患者定期复诊的相关因素及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该院完成口腔种植义齿修复半年以上的糖尿病牙种植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遵医行为,分析影响患者定期复诊的相关因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探讨针对性护理措施对糖尿病牙种植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糖尿病牙种植患者各医嘱执行合格率较低,合格率排列最低前3位为自我监测、饮食控制、日常口腔护理行为;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家庭月收入、患者个人因素、就医环境均为影响糖尿病牙种植患者定期复诊的相关因素;观察组干预6个月SBI、PLI 0级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但仅SB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观察组患者PD低于对照组(P<0.05),而日常口腔护理行为、定期复诊、按时服药、自我监测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牙种植患者定期复诊合格率受多因素影响,加强对患者的针对性护理,强化健康教育及口腔护理,可促进患者口腔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超重及肥胖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体质指数(BMI)≥23 kg/m2接受IVF-ET治疗的112例不孕患者共125个周期,将其分为达标组和未达标组,比较治疗结局及效果.结果 达标组的临床妊娠率(53.23%)、胚胎种植率(32.31%)、活产率(46.77%)均显著高于未达标组(34.92%,21.37%,26.98%)(P<0.05),流产率有减少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准备进行IVF-ET治疗的超重及肥胖患者,进行有效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良好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妊娠结局,必要时可以延长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发生贫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8例MH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差异分为达标组(Hb≥110 g/L,n=76)与未达标组(Hb110 g/L,n=92),分析患者贫血发生与其基本资料、实验室指标、治疗情况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68例MHD患者中,Hb控制达标率为45. 24%;达标组透析龄、EPO剂量、hs-CRP水平、血总钙水平、透析前钙磷乘积、i PTH水平、i PTH≥300 ng/L占比低于未达标组,而SF达标率、TSAT达标率、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未达标组(P0. 05);透析龄 5年、i PTH≥300ng/L、血钙低水平是影响MHD患者Hb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35 g/L则为保护因素(P0. 05)。结论 MHD患者多存在贫血问题,长透析龄、高水平i PTH、血钙低水平是影响MHD患者发生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35 g/L则为保护因素,可由此采取相应措施防治MHD贫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