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论的多维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60例,随机将其等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循证理论的多维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基于循证理论的多维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模块式教育计划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单双号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模块式教育计划。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干预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康复积极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GQOLI-74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Harris髋关节评分中疼痛、功能、畸形以及关节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依从程度、需求程度、面对挫折的情绪及护士鼓励作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并发症发生少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模块式教育计划可有效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积极性及生活质量,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弹簧机训练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择期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早期弹簧机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功能恢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Harris,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应用早期弹簧机训练,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逐渐改善患者髋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以对照组护理模式为基础,给予连续护理,观察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与临床依从性。结果在T0与T1、T2三个时间段内,研究组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视频康复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视频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术后第3个月,研究组畸形、活动、功能、疼痛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术后视频康复护理效果明显,可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郭鑫  易善均  章鼎 《临床医学》2020,40(3):68-69
目的 比较不同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全髋)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来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就诊的12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63例,研究组予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对照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 59%,1/63)低于对照组(12. 70%,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前Harri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与术前比较,研究组术后Harris量表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及安全性均较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行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手术指标、术后首次负重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观察组,术后首次负重时间显著晚于观察组(P 0. 05); 2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与内固定治疗相比,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更利于促进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术后首次负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80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40名)和对照组(40名)。对照组患者接受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功能锻炼和心理支持为主的院内院外护理干预,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Harris髋关节总评分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时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手术方式Harris髋关节总评分有明显差异(P〈0.01);实验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全髓置换术病人术后日常生活能力预后水平高于内固定手术病人。【结论】以功能锻炼和心理支持为主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综合护理干预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取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择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手术期间,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及康复指导,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运用Harris评分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感染、坠积性肺炎等,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3%(P0.05)。结论围术期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及康复指导可有效促进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应用。方法:将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68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症状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GDS抑郁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GDS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显著低于对照组34.5%(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抑郁症状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联合早期营养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联合早期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营养学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联合早期营养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复合引导式教育对髋关节骨折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髋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根据入院单双号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研究组接受系统性护理复合引导式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康复依从性、干预前后Harris髋关节各维度评分变化、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康复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关节畸形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及Harris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系统性护理复合引导式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依从性,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对促进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过程管理方法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基于过程管理方法实施PDCA护理。比较两组骨折前、出院时、出院1个月后和出院3个月后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法)和生活质量(Baahel评分法)。结果两组骨折后Harris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低于骨折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出院1个月后和3个月后的Harris评分和Baahel评分均较出院时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出院1月后和3月后的Harris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高于同时期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提供过程管理护理,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知信行护理模式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防控与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本院诊治的9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常规髋关节置换围术期护理,研究组则进行知信行护理模式护理。观察与评估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前后的康复锻炼依从性及Harris评分结果。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护理后研究组的康复锻炼依从性及Harris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知信行护理模式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防控与功能恢复的影响较好,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曲线型仰卧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的82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单单双号将单号患者纳为对照组,双号患者纳为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线型仰卧护理,均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舒适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1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整体舒适度优于对照组,总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曲线型仰卧护理可促进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其舒适度,减少并发症,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髋部骨折老年患者的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将2014年8月~2015年5月收治的56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制订出特定护理干预方案进行护理。将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52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两组患者从受伤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肢疼痛程度和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从受伤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不同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患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特定护理,能明显缩短从受伤到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缓解术后不同时期患肢疼痛程度,显著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应用加长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研究组采用加长型PFNA治疗。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髋关节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时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应用加长型PFNA治疗,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治疗优良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髋关节功能,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60例老年髋部初次骨折术后康复患者为非骨折组,同期60例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患者为骨折组。对比两组年龄、骨质疏松、术后功能锻炼、医疗依从性与合并内科疾病情况。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骨质疏松、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合并内科疾病及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性别、固定方式、骨折类型及卧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高龄、骨质疏松、合并内科疾病、康复功能锻炼、依从性及Harris评分是导致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髋部再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骨质疏松症、合并其它内科疾病、康复性锻炼、依从性及Harris评分是导致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髋部再骨折的高危因素,临床应加以重视,并及时干预,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应用手术室损害控制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实施髋部骨折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试验组,对照组53例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47例在此基础上给予手术室损害控制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ICU住院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对照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明显低于试验组,ICU住院时间长于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均无脑血管意外发生。结论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实施手术室损害控制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髋关节评分,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学科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骨科髋部骨折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多学科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年的CBI、GDS-s、MNA及再次跌倒发生率情况。结果:出院后1年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营养状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抑郁症罹患风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院后再次跌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学科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自理能力,降低营养不良及抑郁症的罹患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