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喻红  张燕  陈艳丽  蒋猛  彭越  徐洁 《全科护理》2016,(10):1010-1011
[目的]总结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护理。[方法]对144例新生血管性AMD病人行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结果]144例病人均未发生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玻璃体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加强新生血管性AMD病人行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分别联合不同青光眼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就诊的NVG患者74例(74眼)。随机分为引流阀植入组与小梁切除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分别联合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共随访半年,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使用雷珠单抗7 d后虹膜新生血管的状况,以及治疗前后眼压、视力以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两组患者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7 d后,虹膜新生血管消退率100%。两组眼压:术后7 d开始至术后6个月眼压均较注射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眼压比较,术后3个月及6个月引流阀植入组眼压均低于小梁切除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6个月两组视力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视力平均值:术后3个月及6个月引流阀植入组均高于小梁切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青光眼手术均取得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并发症。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分别联合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较联合小梁切除术更能降低患者眼压及改善视力,且更为持久。  相似文献   

3.
林敏玲  陈雪娟  吕帆 《全科护理》2016,(29):3082-3084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围术期护理相关事项。[方法]回顾分析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的ROP手术的病例24例(48只眼),均在确诊ROPⅠ区阈值前Ⅰ型或阈值期病变后72h内表面麻醉下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05mL,术后1周内观察眼底病变消退、转归情况,对术前准备、术中、术后护理情况总结分析。[结果]24例(48只眼)患儿均未发生手术相关的眼部及全身感染情况,未发生手术相关的窒息、缺氧等不良反应。玻璃体腔注药后1周,病变嵴完全消退、血管扩张及新生血管明显减轻或消退者22例(44只眼),另2例(4只眼)注射后病变减轻不明显,经光凝治疗后病变控制。[结论]科学合理的围术护理对成功的玻璃体腔注射治疗ROP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61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青光眼阀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激光+青光眼阀植入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观察组注药后3~7 d,38例新生血管全部消退,2例残留少许血管。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1周、1月、3月时眼压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方式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有效对视网膜缺氧状态进行改善,抑制虹膜、房角、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眼压恢复正常,对残余视功能的保护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病人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2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玻璃体视网膜科收治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病人102例(102眼),所有病人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其中2019年1月51例为对照组,2019年2月51例为研究组,对照组常规护理,术后第1天发放自制的调查表,分析影响病人心情不佳的因素,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改进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出现心情不佳的情况。[结果]研究组病人术后出现心情不佳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病人对预后担忧、球结膜下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围术期,加强病人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可降低病人术后不适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结果]病人顺利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无玻璃体出血、眼内压增高、眼内炎等与注射有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无与药物或手术有关的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中密切配合严格操作、术后积极护理以及密切观察及防治并发症等护理措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洪薇 《护士进修杂志》2014,(21):1967-1968
目的 总结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AMD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30例湿性AMD患者行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总结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实施经验。结果 全组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30例31眼患者术后随访视力提高26眼(83.9%),视力不变5眼,患者术后满意度100%。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AMD,在治疗过程中需术前给予细致的指导和心理护理,做好术前检查,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叮嘱患者定期随访,以确保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2例(132眼)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65眼)和观察组(41例,67眼)。对照组采用改良视网膜光凝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的最佳矫正视力均增加,中心黄斑厚度均减小,TGF-β1、CTGF及VEGF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满意,可促进视力恢复,减小中心黄斑厚度,改善VEGF、CTGF、TGF-β1水平,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背景:关于抑制血管生成药安维汀(Avastin)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机制研究大多数均局限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本身,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血管增生抑制因子也在其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目的:考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前应用安维汀玻璃体腔注射前后房水细胞因子的变化。
  方法:选取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0例(3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0例(10眼)。玻璃体切割组:直接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安维汀注射0.05 mL组:于玻璃体切割前7 d玻璃体腔注射0.05 mL安维汀(1.25 mg);安维汀注射0.1 mL组:于玻璃体切割前7 d玻璃体腔注射0.1 mL安维汀(2.5 mg)。分别于术中抽取少量房水,检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的表达变化。
  结果与结论:与玻璃体切割组比较,安维汀注射组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降低,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含量增高,并能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安维汀注射0.05 mL组与安维汀注射0.1 mL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说明玻璃体腔注射安维汀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前辅助应用可以减少与增殖相关的细胞因子的含量,同时增加了拮抗新生血管生长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月收治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厚度,激光治疗参数,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4周、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周、6个月黄斑中心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激光能量(345.87±34.28) mW、光斑数(1 785.69±124.36)个分别低于对照组的(458.76±35.26)mW、(2 489.91±135.49)个(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明显,可较好改善患者视力,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临床检查确诊的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22例患者行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注射时默契配合,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尤其是眼压、角膜上皮损伤、结膜下充血的监测.结果:本组22例患者22只眼中,末次随访视力提高16只眼.注射后次日眼压≥21 mmHg 3只眼,1d后测眼压恢复正常;角膜上皮损伤1只眼,1周后检查时恢复正常;结膜下充血5只眼,1个月随访时均已吸收.随访期间未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玻璃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加强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注射前、中、后护理,确保该注射的顺利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衡欣 《临床医学》2020,40(12):43-45
目的回顾性研究术前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许昌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严重PDR患者82例行回顾性研究,其中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术前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4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统计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状况以及手术前后视力状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长短于对照组,电凝使用次数、新生血管出血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视力优于术前,且研究组视力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36.84%(14/38)]比较,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55%(2/44)]明显下降(P<0.05)。结论术前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严重PDR患者,可明显增强视力,改善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及眼压控制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该院就诊的34例NVG(35眼)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3~5d后行Ex-press引流植入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视力、眼压、新生血管变化情况,并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注射雷珠单抗3~5d后的34例(35眼)NVG患者新生血管完全消退,随访6个月,无新生血管复发病例。34例患者手术完全成功29例(85.29%),条件成功5例(14.71%);术后1、2、3d,1、2、3周,以及1、3、6个月患者眼压显著低于手术前,手术前后各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1、3、6个月视力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有6例患者出现浅前房,2例患者出现脉络膜脱离,3例患者术后第2~3天前房出现少量出血,对症处理后均有所好转。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联合Ex-press植入术能够有效控制NVG患者眼压,改善患者视功能,且进一步减少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方法对经间接检眼镜、FFA及OCT检查确诊的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31例(32眼)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注射策略为1+PRN,治疗后1 d,2周,1、3个月复查,比较注射前后BCVA(Log MAR视力)、OCT及FFA变化。结果术后1个月BCVA及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较注射前有明显改善。FFA检查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明显改善。注射后2例一过性眼压轻度升高以及部分病人有小片结膜下出血,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是治疗特发性脉络膜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后,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手术配合。[方法]回顾总结我院收治的21例(2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治疗上均先行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射,后行丝裂霉素联合下的小梁切除术,术后行全视网膜光凝。[结果]手术过程顺利,病人随访6个月~24个月(平均7.8个月)。病人术前眼压为53.17mmHg±4.29mmHg(1mmHg=0.133kPa),术后6月复查眼压为18.00mmHg±1.31mmHg,与术前眼压比较明显降低(P0.01)。术后视力均有一定程度提高。3例术眼出现前房出血及玻璃体出血情况,予保守治疗后消退。病人虹膜新生血管全部或大部分消退,小梁切开术手术后成功率约90.17%。[结论]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小梁切开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在中期内疗效稳定,通过加强对特殊环节的手术护理配合,保证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对眼底黄斑水肿患者采用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玻璃体腔内注射的护理方法.方法 总结36例由糖尿病和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期间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后心理护理、术后眼压的观察和眼内炎的预防.结果 有9例患者眼压高,经积极治疗恢复正常;3例患者4只眼分别在治疗后4、6个月黄斑水肿复发,经再次玻璃体腔内注射后视力改善;36例患者均未发生眼内炎.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治疗糖尿病和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的黄斑水肿,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光凝组22例(40眼)和单纯全视网膜光凝组20例(36眼)。联合治疗组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1周后进行全视网膜光凝。单纯激光组仅行全视网膜光凝。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以及玻璃体积血和黄斑水肿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BCVA、CMT及视网膜新生血管面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BCVA较前提高。联合治疗组CMT改善优于单纯激光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新生血管消退率97.5%,高于单纯激光组的72.2%,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玻璃体积血和黄斑水肿发生率分别为5.0%和2.5%,较单纯激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眼科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临床确诊为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并行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90只眼纳入研究。联合药物治疗组42眼在玻璃体切除术前5~7 d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药0.05 ml。单纯手术治疗组48眼单纯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医源性裂孔、术中出血、电凝止血、填充物类型、术后玻璃体再出血以及末次随访时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情况。结果联合药物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医源性裂孔发生率、术中及术后出血发生率、应用电凝止血频率及术中硅油填充率均低于单纯手术治疗组[(71.38±22.01)min vs(98.48±27.35)min,11.90%vs 50.0%,4.76%vs 18.75%,19.05%vs 64.58%,16.67%vs 43.75%,33.33%vs 64.58%,均P<0.05]。术后联合药物治疗组患者玻璃体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单纯手术治疗组(4.76%vs 18.75%,P<0.05)。术后联合药物治疗组患者视力较单纯手术治疗组更好(0.361±0.203 vs 0.264±0.162,P<0.05)。结论 PDR患者23G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电凝及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降低硅油填充率以及手术后玻璃体再积血发生率,最终提高患眼视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专业护理干预对改善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在该院接受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的14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专业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术后3个月的视力情况、临床疗效以及采用中文版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CLVQOL)评价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0.68%,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LVQOL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业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接受雷珠单抗治疗后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任亚男 《临床医学》2022,(10):30-32
目的 探讨术前4~7 d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预处理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06例PD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成A组(n=47)与B组(n=59)。A组术前4~7 d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B组给予传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电凝止血率、出血率及医源性视网膜裂孔(IRB)率];治疗前后视功能改善指标[黄斑中心凹厚度(cRMT)、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cRMT较治疗前降低,BCVA较治疗前升高,且A组cRMT较B组低,BCVA较B组高(P <0.05)。A组手术时间较B组短,术中电凝止血率、出血率及医源性视网膜裂孔(IRB)率均较B组低(P <0.05)。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26%,2/47)较B组(18.64%,11/5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4,P=0.025)。结论 术前4~7 d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