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方证相关理论研究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方证相关理论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重要命题,本文就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该理论研究的应用可行性及研究思路的建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揭示天麻钩藤饮与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方证相关”的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 制作高血压痛肝阳上亢证细胞模型,用天麻钩藤饮含药血清干预细胞模型,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技术筛选差异表达的蛋白点.结果 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蛋白有25个,其中,有13个蛋白上调,12个蛋白质下调;天麻钩藤饮组与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组比较,差异蛋白有12个,其中,有5个蛋白上调,7个蛋白质下调.结论 基于细胞模型的中医“方证相关”蛋白质组学研究是可行的;调节这12个差异蛋白点,可能是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疗效的重要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3.
方证相关的系统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范颖 《中医杂志》2005,46(4):249-250
"辨证论治"是几千年来中医学实践的基本内容方式."有是证,用是方".因此,"方证相关"是中医辨证论治内涵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探索和建立方证相关的实践与理论体系是当前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和推进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命题.通过对方证相关系统论的深度探索,进一步揭示中医学辨证论治、方证相关的科学内涵,探讨按证用方的研究方向和中医药现代化理论体系,为中药方剂现代化和新药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方证相关"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是方剂学中一个重要的逻辑命题。"方证相关"所蕴涵的重要科学问题是方与证间的关联性大小及其现代生物学基础。其内涵研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选择典型方证作为研究对象;坚持"病证结合"的原则;充分运用现代系统生物学的方法;重视"方""证"的相互作用,尤其要重视"方"的治疗作用,做到"以方测证;研究思路上要先进行方证关联性大小的比较研究,确定关联性最大的一对方证,进而对其"方证相关"的机理进行现代生物学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5.
刘进娜  谢鸣 《中医杂志》2014,(14):1193-1198
基于"方证相关"的研究背景,从研究对象、概念内涵及学科方法论的角度,探讨并提出"方证相关"作为中医学探索的一个新领域的概念,即"方证相关"是以比较医学为方法论基础,以中医证内涵和中医方药要素紧密关联为逻辑基础,以中医辨证论治中的药—方—证—效的经验为背景,以具有特定属性的病证人群/模型和特定组成的方药为研究对象/工具,探究方药与病证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其内涵为主要目标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非典型肺炎的名称起源于 1938年 ,相对于细菌感染的典型肺炎 ,有人首先提出该病名。这种肺炎有两方面特征 ,一查不出特异性病菌 ,二临床表现不够典型。现在 ,已经清楚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主要包括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军团菌和立克次体 (引起Q热肺炎 )、病毒或其他不明原因引起肺炎的病原体。现在我们所说的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WHO称为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 dromes ,SARS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从 2 0 0 2年 11月份广东省发生首例SARS至今 ,历经半年余。人们对该病由陌生到逐渐了解 ,由惊慌失措到逐渐以理…  相似文献   

7.
基于证候演变特性的“方证相关”研究及其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业  谢鸣 《中医杂志》2008,49(11):968-970
根据病证之间的关系和中医证候病机演变的特性,提出以病为背景,基于中医方证演变规律认识"方证相关"研究领域.该领域以围绕病证方药动态演变关系为问题要点,以揭示病证与方药动态对应规律为目标,以系统开展文献、实验、临床不同纬度的研究及其相互结合为内容,以辨病与辨证、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结合及运用生命和信息科学领域的方法 与技术为手段方法 ,认识"方证相关"的本质和规律,揭示其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8.
方证辨证即有是证用是方。本研究围绕方证辨证的基本思想,结合临床实际,认为方证辨证在基础层面可以为研究方的适用指征和作用机制、病证发生发展的规律及证的本质提供思路,在应用层面可以为传承中医医家经验、探索符合中医药领域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诊疗指南和临床路径以及中医学教育改革的新模式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
张均克 《中医研究》2010,23(11):1-3
<正>从辨证论治的角度来看,"方虽来自古人,药必出于己手"。无论多么优秀的方剂,要实现对具体患者的卓著疗效,都有赖于用方者的匠心独运。盖因如此,历代医家都十分注重用方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方证相对"与"方证相关"内涵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方剂与证候等基本概念入手,对方证相对、方证相关等源流、内涵及其现代研究思路与进展进行简要的梳理和分析,以期对方证关系及其概念得以明确表述。  相似文献   

11.
胡小勤 《国医论坛》2012,27(2):49-50
“方证相关”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是方剂学中一个重要的逻辑命题,已成为临床防治疾病的最基本技术规范。方药与病一脉相承,两者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证是体质特征与病因相互作用形成的疾病发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特点。如果将这一特征表现直接与方剂应用指征相联系,就形成了方证。体质和疾病是方证的核心构成要素。它们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个体变化多端而又具有相对稳定特征的证候,体质类型决定着证候类型。完全可以将体质特征与方剂应用联系起来,以体质特征作为方剂应用的重要依据,与疾病的表现特点相结合,实现既具稳定性,又具灵活性的处方用药。应当加强对"方证体质"的研究,将体质判断与临床实践直接联系起来,使得体质作为中医学区别于现代医学的重要特征在中医学的临床诊疗体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辨证论治和复方优势是中医的特色和生命力所在。中药复方现代化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内容之一,也是研究的难点和瓶颈之一,尤其是“复方”与“证候”之间的内在关系。方证相关集中体现了中医理论精髓、治疗思路和用药特色。如何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揭示方证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中药复方现代化研究的一个关键内容。笔者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和思考,结合现代科学,尤其是一些交叉科学的新进展以及当代医学专家的论述,提出了中药复方方证相关研究的思路的初步设想.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方证相关受到诸多学者的重视,深入研究该命题的科学内涵有可能为证的研究提供科学的研究方法,方证相关的理论依据是辨证论治,其在病证结合研究中主要体现在临床研究,这一命题在动物模型研究中处于探索阶段,将以方测证的逆向思维应用于病证结合动物实验研究,这一突出中医学思维特征与现代科学设计融合的研究思路,应该是病证结合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将对中医药学现代化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传统意义的病证结合是指中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的结合,滥觞于《黄帝内经》,至《伤寒杂病论》得以进一步发展;中西医结合体系下的病证结合是指在西医辨病的基础上中医辨证论治,为目前临床所常用。基于“症征—病机—病理—药理”的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可以多层次、全面、综合的把握疾病,从而实现两种医学优势的结合与互补。而方证相关是指方剂与其适应症之间存在契合的固定的对应关系,伤寒派诸家多有发挥,目前引申为方从证出,证即证据,包括证候、症状体征、疾病、体质等多个方面,与辨证论治相辅相成。而《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与其适应症之间的关系最为固定,是方证相关的典型代表。故典型的经方类方的临证法则,是传统中医理论中方证相关的具体应用,也为现代临床方证相关应用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16.
谷松 《中医药学刊》2006,24(1):141-143
通过对历代医家研究四逆散方证的六经病住、病因病机、主证以及四逆散的功效、组方等理论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以期对四逆散方证的理论研究做以全面的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四逆散方证原为伤寒邪入少阴,阳气内郁,气机不畅而设,属少阴病的特殊证情,其功效应为调畅气机,透迭郁阳,“四逆”为其最主要、明显的主治症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历代医家研究四逆散方证的六经病位、病因病机、主证以及四逆散的功效、组方等理论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以期对四逆散方证的理论研究做以全面的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四逆散方证原为伤寒邪入少阴,阳气内郁,气机不畅而设,属少阴病的特殊证情,其功效应为调畅气机,透达郁阳,“四逆”为其最主要、明显的主治症状。  相似文献   

18.
辨证论治被认为是当代中医的理论范式,广泛运用于中医临床及基础研究。方证相对是近年来仲景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研读经典、回溯源流、辨析概念、逻辑推理,提出张仲景辨证思想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方证辨证。  相似文献   

19.
介绍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方证相应"理论中的应用以及常用技术算法,如决策树、贝叶斯、神经网络等,同时指出方证相应与中医证候学相辅相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方证相关”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是方剂学中一个重要的逻辑命题,已成为临床防治疾病的最基本技术规范。方药与病证一脉相承,两者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或针对性。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rve disease,MND)是神经科的疑难病症,属于中医“痿证”范畴。我们基于中医学“方证相关”的内涵,即“方证相关”是在中医学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基础上探求与患者疾病及其病变状态高度契合“最佳匹配方”,并趋向兼合具体定量、微观精确的临床思想体系来治疗运动神经元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