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吡啶盐与3,4-二甲氧基苯甲醛在甲醇中反应,得到了一种新型的化合物,即4-[(3",4"-二甲氧基)苯乙烯基]-N-甲基吡啶高氯酸盐,分子式为C16H18ClNO6。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元素分析、氢谱、电喷雾质谱和X-单晶衍射仪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bca,晶胞参数a = 13.5897(11) nm, b = 13.9126(11) nm, c = 17.3485(14) nm, α = 90 °, β = 90 °, γ = 90 °, Mr = 355.76, V = 3280.0(5) nm3, Z = 8, F(000) = 1488, Dc = 1.181 g/cm3, μ = 0.265 mm?1。而且还研究了该化合物的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2.
一种具有双光子活性的新型吡啶盐的合成、表征及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具有双光子活性的新型吡啶盐的合成、表征及性质;D-π-A吡啶盐; 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 单晶X射线衍射; Z扫描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两种新的吡啶盐的合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它们的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光限幅特性,发现它们的DMF溶液对1 064 nm皮秒脉冲激光表现出明显的光限幅特性。  相似文献   

4.
将二苯二硫醚作为硫源与1-甲基-2-苯基吲哚反应合成了含杂原子环的硫醚类化合物,然后再与二芳基碘三氟甲磺酸鎓盐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芳基硫鎓盐。采用1 HNMR、MS等技术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在硫醚类化合物与二芳基碘三氟甲磺酸鎓盐的摩尔比为1∶1.2,催化剂为CuI/Cu,溶剂为1,1,2,2-四氯乙烷的反应条件下,目标化合物的产率达到了62.0%。同时,对这类结构的芳基硫鎓盐进行了紫外光固化性能测试,发现其能够在紫外光固化体系中作为阳离子光引发剂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邻氨基苯酚和对甲基苯甲酸为原料,多聚磷酸为溶剂,N2保护下于220 ℃反应制得中间体L1; L1溴代得中间体L2; L2与三苯基膦反应得膦盐L3,L3与吡啶-3-甲醛通过Wittig反应制得中间体L4,再通过甲基化反应和阴离子置换合成了未见报导的化合物1~6,并利用1H NMR, 13C NMR, FT-IR和HR-MS对化合物1~6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测试表明:化合物1(CCDC: 1838541)的阳离子部分的平面性较好。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结果表明:化合物1~6在不同极性溶剂中均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一例四核化合物{[CuL Pr(NO3)2(H2O)]2}n(I),并通过IR、元素分析、UV-vis光谱、热重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该化合物属于P21/n空间群,单斜晶系.晶胞参数:a=1. 216 9 (3),b=1. 248 1(4),c=1. 507 1(4) nm,β=82. 337(2)°,V=2. 288(1) nm3,Z=4,C17H17CuN 4O11Pr,M=657. 80,ρc=1. 909 g/cm3,μ(MoKα)=3. 098 mm-1,F(000)=1 292,GOOF=1. 050,R1=0. 065 2,wR2=0. 191 3,I 2σ(I).在化合物I中,双核片段利用酰胺氧原子得到了一个四核结构.通过硝酸根离子在轴向位置与铜离子配位,得到了一个二维网状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2个新的Robson大环配位聚合物{[Mn2L1(1,4-bix)2](Cl O4)2·5H_2O·DMF}n(1)和{[Cu2L2(1,4-bix)](Cl O4)2}n(2)(H2L1和H2L2分别为1,3-丙二胺与2,6-二甲酰基-4-氟苯酚和2,6-二甲酰基-4-氯苯酚通过[2+2]缩合的产物)。2个配合物通过1,4-二(1,2,4-三唑-1-甲基)苯(1,4-bix)桥连大环单元形成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的HOMO-LUMO能带间隙通过循环伏安法、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有较低的能带间隙。  相似文献   

8.
以咔唑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咔唑类衍生物:N-己基-3,6-二{2-[4-(2,2′∶6′,2″-联三吡啶)-4′-基)苯基]乙烯基}咔唑(1),其结构经1HNMR,13CNMR和IR表征。紫外光谱和单光子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1在乙醇中的荧光量子产率为0.88(罗丹明B乙醇溶液为参比)。  相似文献   

9.
以咔唑、N,N-二甲基甲酰氨、溴丁烷和对甲基苯乙烯为原料,经Wittig反应和Heck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长共轭结构的咔唑衍生物——3-[(对甲基苯乙烯基)苯乙烯基]-N-丁基咔唑(4),其结构经1H 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用UV-Vis和荧光光谱初步探讨了4的光学性质,结果表明,4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种具有三维孔状结构的金属有机框架物{[Cu(BPTC)0.5·(bpy)]·H2O}∞(BPTC=3,3′,4,4′-苯甲酮-四甲酸和bpy=4,4′-联吡啶).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等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热重分析评价了其热稳定性.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标题配合物通过一维右手螺旋链联接成为二维层状结构,进而经由4,4′-联吡啶联接成为三维孔状结构.当该孔状结构中包容的水分子被移除后,该金属有机框架物依然保持三维孔状结构.此外,实验还研究了标题配合物的磁学和固态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1.
以氯化4-甲基-N-9-亚甲基蒽吡啶盐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苯乙烯吡啶盐,通过红外、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电喷雾质谱、单晶X射线衍射等测试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1.255 7(1)nm,b=1.539(1)nm,c=2.220 2(8)nm,β=101.099(1)°,V=4.210 5(4)nm3,Z=4,Dc=1.159 g/cm3。用1 064 nm皮秒脉冲激光研究其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双光子吸收系数β=0.028 cm/GW,吸收截面为σ=8.68×10-48cm4.s.photon-1,表明目标化合物具有良好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12.
陶在琴  钱鹰 《有机化学》2014,(11):2354-2361
以双碘代芳醛4-[N,N-二(4-碘苯基)氨基]苯甲醛与4-乙烯基吡啶通过钯催化双位点Heck偶联反应制备了中间体TPAPy,TPAPy再与碘代十八烷反应得到吡啶盐衍生物TPAPyS.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高分辨质谱确认,测定了吡啶盐TPAPyS在固态、水溶液中及乙醇/水混合溶液中的荧光光谱.吡啶盐TPAPyS在固体状态下发出暗红色荧光,荧光发射峰为654 nm,测得固体量子产率为3.83%.TPAPyS在水溶液中发出红色荧光,荧光发射峰为647 nm.在乙醇/水混合溶液中,化合物TPAPyS的荧光发射峰位于612~640 nm.测定了吡啶盐TPAPyS与牛血清蛋白(BSA)、胱氨酸(DCys)及半胱氨酸(Cys)在生理条件下的光谱行为,吡啶盐TPAPyS与BSA、氨基酸作用后荧光发射强度均增加.吡啶盐TPAPyS是一种可溶于水的红光发射材料,荧光发射峰位于近红外波段,可作为荧光探针用于牛血清蛋白和氨基酸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以对甲基苯甲醛、苯乙酮、三苯胺单醛等为原料,利用水相Aldol缩合反应、固相Michael加成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种含有2,4,6-三苯基吡啶(简称C^N^C)结构单元的有机化合物(Y1)。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质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目标分子在六种不同极性溶剂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发射性质。  相似文献   

14.
赵波  赵人杰  朱红 《化学通报》2020,83(1):70-74
通过三组份串联反应合成一系列咪唑[1,5-a]吡啶鎓盐,利用1H NMR、13C NMR、MS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其结构,其中以二乙烯三胺与三乙烯四胺为原料获得预期外的结构。以青霉素作为对照,研究了化合物的抗菌性。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对溶壁微球菌和乙型链球菌均有抗菌效果,化合物2的抗菌效果最好;含有杂原子O的化合物3对嗜麦芽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抗菌能力优于青霉素;联苯桥联的刚性双齿咪唑[1,5-a]吡啶鎓(5)比乙基桥联的柔性双齿咪唑[1,5-a]吡啶鎓(4)的抗菌性更强;化合物6为单齿大π体系芳香环,其抗菌效果较好,而化合物7和8为双齿的大π体系芳香环,其抗菌效果较弱。  相似文献   

15.
李小成  熊龙龙  王政  薛梦晨  张琼  吴杰颖 《合成化学》2020,28(12):1036-1042
以N-苯基二乙醇胺为原料经酯化、甲酰化、关环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酯基苯胺氮杂环衍生物(FB-OAC),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HRMS(ESI-MS)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晶体结构解析表明: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ī空间群。并研究了FB-OAC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结果表明:在680-820 nm激发波长下,FB-OAC表现出良好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其双光子吸收截面在760 nm波长下达到6 730 GM。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个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Zn(boba)(bix)]n(1)和[Cd(L1)(L2)]2n·nH2O(2)(H2boba=4,4′-(丁烷-1,2-二氧基)-二苯甲酸,bix=1,4-双(咪唑基-1-基)苯,H2L1=4-(羧基甲氧基)苯甲酸,L2=2-(4-羟基)-1H-咪唑并[4,5-f][1,10]菲咯啉)。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配合物1为二维网状结构,配合物2为一维双链结构。此外,还研究了它们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7.
以4,4'-二取代联苯(或4,4'-二取代二苯甲烷)为原料合成了几种新的3,7-二取代二苯并环状溴(鎓)盐.对几种溴(鎓)盐与KBH4及与NaN3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前一反应主产物为2-溴-4,4'-二取代联苯(或2-溴-4,4'-二取代二苯甲烷),后一反应的主产物为2-叠氮基-2'-溴-4,4'-二取代联苯(20a-20d).通过20a-20d的热反应合成几种新的多取代咔唑(21a-21d).  相似文献   

18.
在B3LYP/6-311+G(d,p)水平上研究了设计的几种苯基氮氧自由基衍生物(NN)的几何结构和非线性光学性质,该类衍生物带有不同的取代基R(CH3O—,—Cl,—OH,—NH2,—NO2和—SCN(硫氰基)).计算结果表明取代基不同则第一超极化率明显不同,第一超极化率值与跃迁能相反,所选的6个体系中6a体系具有最大第一超极化率值11.772 7×10-50 C3·m3·J-2和最小的跃迁能值336.87kJ·mol-1.采用TD-PBE1PBE方法研究电子跃迁性质与第一超极化率的关系,发现低跃迁能提高了体系的非线性光学相应性能.  相似文献   

19.
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在信息存储、光分子开光、全息防伪等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吡唑啉酮类光致变色材料是一类在固态下具有光致变色性能的新型有机功能材料,然而大多数吡唑啉酮类变色化合物只表现出单向变色或热致褪色的性能。本文通过在吡唑啉酮环的4位引入含双取代的苯基,合成了两种新颖的光致变色化合物,通过质谱、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和变色机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化合物除在可见光下具有褪色性能外,还具有热增幅现象。荧光发射光谱表明,他们在紫外光和可见光的交替照射下表现出较高的荧光对比度和良好的荧光开关性能。  相似文献   

20.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表征了5个配合物[Cu LCl2]·CH3COCH3(1)、[Zn LCl2]·CH3COCH3(2)、[Zn L(NO3)2]·0.5CH3COCH3(3)、[Ag L2]Cl O4(4)和[Ag L2]BF4(5)(L=2-(5-氯-8-喹啉氧基)-1-(吡咯烷-1-基)乙酮)。配合物1和2同构,五配位的中心金属离子采取扭曲的四方锥配位构型,与来自配体L的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及2个氯离子配位。而在配合物3中,锌离子与1个三齿配位的配体L,1个单齿配位的硝酸根和1个双齿配位的硝酸根配位,配位构型为扭曲的八面体。配合物4和5中,中心金属与配体的比例为1∶2。银离子与2个三齿配位的配体L配位,采取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乙腈溶液中,配合物1、2、4和5在410 nm处的最大荧光发射峰与配体L相似。而配合物3由于配体到锌离子之间的能量转移,最大荧光发射峰红移至430 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