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收集并整理2018—2020年乌加河中心地震台VP型垂直摆、体应变仪、伸缩仪和水管倾斜仪等形变观测资料,分析归纳地球物理异常与各类干扰特征,自然因素、人为干扰和地球物理事件在观测曲线上主要表现为噪声大、阶跃、台阶、突跳、高频干扰和趋势性变化、同震响应等特征。不同观测仪器对各类干扰的响应不同,甄别并分析干扰特征及原因,可为准确识别各类形变干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3.
利用同相位叠加方法,对常熟地震台洞体应变仪、水管倾斜仪、垂直摆倾斜仪观测数据中的转折图像及其对应时段的降雨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形变观测降雨影响变化模式特征,在此基础上,将垂直摆在降雨时段出现的几次异常转折数据同相叠加,识别发现异常与降雨影响无关,应为地壳构造活动的应力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定点形变倾斜观测异常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梅  季爱东 《地震研究》2000,23(4):398-404
在研究我省形变台多年观测资料的基础上,提取各台各套仪器的正常变化形态及干扰形态,对山东菏泽5.9级、大同6.1级、南黄海5.3级等地震前的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 结果认为,当各台倾斜仪出现打破以往年变正常规律的形态及γ因子超出二倍中误差时,即可视为异常出现。当趋势异常或γ因子出现转折、大幅度波动时,即可视为进入短期阶段,应注意未来1个月左右地震发生的可能,矢量方向大致指向或背向震中。在进入短期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形变观测提取的地震短临异常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晶  牛安福  高福旺  吉平 《地震》2003,23(1):70-76
数字化形变资料由于采样率的大幅度提高, 丰富了潮汐观测的震前变化信息, 使研究震前短临的异常信息成为可能。通过对2001年10月27日永胜6. 0级地震以及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 1级地震前后若干倾斜、重力数字化观测的结果进行计算分析, 初步获得了两次地震前形变异常的阈值及临震异常特征图像。对临近地震前形变异常时间、空间上的特征进行总结。依据固体潮汐观测模型计算潮汐、非潮汐参数与日异常频次、日差分异常频次, 将各参数综合考虑, 有可能对未来发震的时间及地点给出预估计。  相似文献   

6.
鹤岗地震台形变观测数据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整理鹤岗地震台多年形变观测资料,分析观测数据中较为明显的突跳、台阶等数据畸变出现的原因,结合观测环境、仪器故障、人为因素、同震阶跃等影响因素,讨论数据畸变特征,使地震台站人员在日常形变资料分析处理中,能够快速识别数据异常原因,为分析地震前兆异常数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经验模态分解的主要思想是把时间序列分解成一组不同尺度的、内在的、客观的固有模态函数,该函数具有调频调幅稳态性质,相当于窄带滤波结果,可获得具有频带属性信息,可满足形变信息量计算中客观的统一的预处理设想,又能兼顾各频段异常信息的多尺度提取与最大化有效挖掘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对乾陵地震台2015—2017年垂直摆倾斜仪、伸缩仪、水管倾斜仪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对自然环境、观测场地环境、人为干扰等因素进行分类,总结归纳各种干扰对观测数据造成的影响,为准确分析形变观测资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连续形变观测的异常综合指数SAD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雁滨  蒋骏  张燕  李胜乐 《地震》2001,21(1):33-38
主要介绍了连续形变异常信息的综合指数SAD值的有关研究。在连续形变观测单项异常分析方法和参量研究的基础上,异常综合指数SAD较全面地综合了多种前兆参量和方法及同一测点的多台仪器观测信息,并顾及了不同台站之间的不同观测情况,所获得的结果较真实,更具可信度。可作为判定台站连续形变观测综合异常程度的判定值。此外,还对华北及川滇地区几次强震前SAD值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震前半年时段,地区的连续形变观测点的SAD值会有一个显增高(SAD值从平时的0.1-0.3的变化范围,增高到0.5以上)的前兆过程。特别是震中及邻近地区100多公里范围内的测点,SAD值出现显的高值异常(达0.6以上),未来强震则发生在SAD值在0.6以上的分布地区。异常综合指数SAD值反映了监测区内与强震有关的连续形变前兆性异常程度和危险程度,可用于对未来强震的预测。但需要有合理的观测布局及一定的观测密度作为前提。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地震行业网络资源数据共享平台,收集整理2010年山西大同阳高M4.5地震前周边"十五"前兆台站所有测项资料,应用原始图像及多项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形变观测资料出现典型的短临异常,异常类型既有典型的个体显著异常,又有多台共性的群体异常,异常台项全部位于山西地震带北部。  相似文献   

11.
地震前兆数据的管理与服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简要介绍了中国地震局全国地震前兆台网中心及其前兆数据来源和特点,重点分析了该中心的数据管理、数据服务及应用。全国地震前兆台网中心在剖析地震前兆数据的结构和总结其特点的基础上,选择了自行研制的基于双表数据结构的CAPOmen平台来管理和维护各种前兆数据,并枚举了该平台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前兆台网中心还运用Web和FTP等网络传输手段与用户及研究单位进行各种数据交换和共享,提供以CAPOmen 平台为后台数据库管理的基于浏览器的前兆数据查询、浏览、下载及其他服务等。并对地震前兆数据的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全国地震前兆数据入库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克昌  庞丽娜  李鑫  纪寿文  田力 《地震》2006,26(4):59-66
详细介绍了前兆数据入库处理软件Doqzh的功能特点、 工作参数文件、 数据入库流程、 两种数据入库模式、 错误处理、 工作日志文件以及支持的观测日志文件格式等。 该软件可对多种前兆数据、 观测日志以及电子月报表等进行入库处理, 对数据入库操作进行优化, 大大提高了数据入库效率, 且实现了数据入库操作的全程自动化, 包括连接数据库服务器、 连接FTP服务器、 下载文件、 备份文件、 数据包解压缩、 入库、 记录数据压缩包统计信息、 退出程序等。 该软件是国家地震前兆台网中心数据处理系统的核心软件, 在国家地震前兆台网中心和多个省级前兆台网中心收到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为全国地震前兆数据的汇集和共享以及中国地震局的大华北数据共享任务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WDC-D地震前兆综合观测数据的抢救和整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地震前兆综合观测数据抢救和整编的必要性; 介绍了前兆观测数据库的选取及特点; 系统收集了首都圈范围内(包括5省2市)的地震前兆观测数据, 并对其进行分析、 整编并入库。 通过WDC-D项目支持, 本专题共抢救和整编了8个单位共304个台站的前兆观测数据, 其中专业台121个, 地方台183 个, 共计1709个测项的344M前兆综合观测数据。 同时, 通过局域网和Internet为研究和分析人员提供了前兆综合观测数据的服务和数据共享。 文中分析了WDC-D项目数据共享服务的几种方式, 即局域网内基于C/S结构的应用、 广域网上基于B/S结构的数据下载服务及图形服务方式, 并简要分析了这几种数据服务方式的优缺点。 最后, 在总结和分析所做工作的基础上, 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During three years preceding the 1976 Friuli earthquake, a continuous southward ground tilt was recorded by a tiltmeter placed near Tolmezzo, 15 km north-west of the epicentre of the impending earthquake. The cumulative ground tilt amounted to as much as 3 minutes of arc. Since the tiltmeter was placed in the proximity of an active fault, such a tilt can be explained if the fault slipped aseismically on its shallower section during the same three year period. Aseismic slip on the fault might have been caused by the same mechanism which concentrated stress in the region and eventually produced the 1976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15.
姑咱地震台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干扰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整理、分析了姑咱形变台前兆数字化观测资料中的各种干扰因素,为台站人员在日常资料处理中提供有益的参考,为地震分析预报人员排除资料干扰,进行短临预报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武汉及周边地区2007—2016年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进行长期背景跟踪分析,认为形变观测资料的日均变化幅度、M_2波潮汐因子均方差、长周期拟合相对噪声水平等指标变化稳定,资料可信度高,DSQ型水管倾斜仪观测精度与资料稳定性均优于SS-Y型铟瓦棒洞体应变仪。对武汉狮子山及黄石地震台形变观测数据典型变化进行系统总结与跟踪分析,发现主要受到人为干扰(调零、标定)、自然环境(降雨、气压)和观测系统故障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
A number of deblending methods and workflows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past decades to eliminate the source interference noise recorded during a simultaneous shooting acquisition. It is common that denoising algorithms focusing on optimizing coherency and weighting down/ignoring outliers can be considered as deblending tools. Such algorithms are not only enforcing coherency but also handling outliers either explicitly or implicitly.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novel approach based on detecting amplitude outliers and its application on deblending based on a local outlier factor that assigns an outlier-ness (i.e. a degree of being an outlier) to each sample of the data. A local outlier factor algorithm quantifies outlier-ness for an object in a data set based on the degree of isolation compared with its locally neighbouring objects. Assuming that the seismic pre-stack data acquired by simultaneous shooting are composed of a set of non-outliers and outliers, the local outlier factor algorithm evaluates the outlier-ness of each object. Therefore, we can separate the data set into blending noise (i.e. outlier) and signal (i.e. non-outlier) components. By applying a proper threshold, objects having high local outlier factors are labelled as outlier/blending noise, and the corresponding data sample could be replaced by zero or a statistically adequate value. Beginning with an explanation of parameter definitions and properties of local outlier factor, we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a local outlier factor application on seismic deblending by analysing the parameters of local outlier factor and suggesting specific deblending strategies. Field data examples recorded during simultaneous shooting acquisition show that the local outlier factor algorithm combined with a thresholding can detect and attenuate blending noise. Although the local outlier factor application on deblending shows a few shortcomings, it is consequently noted that the local outlier factor application in this paper obviously achieves benefits in terms of detecting and attenuating blending noise and paves the way for further geophysic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十五"改造的安徽省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的处理分析,对一些非常规性异常变化原因进行异常落实和分析排查,对各类观测仪器做出基本评估,并得出影响资料质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形变仪器影响观测质量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泰安地震台形变仪器观测资料质量的统计分析,发现影响观测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观测环境的改善、优化可以提高观测精度;仪器管理和数据处理水平可以影响数据精度;降雨、吸潮等可以对曲线趋势变化造成影响;环境恶化,如外界抽水等干扰,会使曲线日变固体潮失真,从而掩盖真实的地壳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