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从孕烯醇酮出发,通过酯化反应在3-位羟基上引入不同结构酯链,再对20-位羰基进行结构修饰,合成了10个(20R)-孕甾-5-烯-20-(2-甲氧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并通过IR、NMR及HRMS方法进行了结构表征。合成的化合物用噻吩蓝比色法(MTT)体外测试了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肺癌细胞(A549)、人甲状腺癌细胞(TPC-1)、人鼻炎癌细胞(CNE-2)以及人正常肾上皮细胞(HEK-293T)的增殖生长抑制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2d和3d对A549的抑制效果显著,其IC50达到了7.9 μM和10.3 μM,而对人正常肾上皮细胞 HEK-293T细胞无毒性。  相似文献   

2.
以去氢表雄酮为原料,通过微波一步合成法及常规2步合成方法合成得到16个新的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去氢表雄酮噻唑衍生物.所有合成物都通过了IR、NMR及HRMS的结构表征.另外,分别选用人宫颈癌细胞(He La)、人肝癌细胞(Hep G)、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正常肾上皮细胞(HEK-293T)对合成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4'-三氟甲基)苯基噻唑-2-去氢表雄酮腙(4)对所测试的肿瘤细胞株具有很好的生长增殖抑制活性,对上述肿瘤细胞的IC_(50)值分别为13.2、11.3和8.3μmol·L~(-1),对人肾上皮正常细胞HEK-293T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IC_(50)值100μmol·L~(-1)).但是,其它合成物对所测试的细胞株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3.
以2-氨基-4,5-二甲氧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关环,选择性脱甲基,醋酸酐保护,氯代,与3-氯-4-氟苯胺取代,去保护得到关键中间体4-(3-氯-4-氟苯胺)-7-甲氧基-喹唑啉-6-醇.再经过6-位羟基成醚、成酯反应合成了共计23个吉非替尼衍生物.所有目标化合物通过IR,1H NMR,13C NMR,HRMS等结构确证.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对所得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发现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7b,7c,7d,8a,8m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增殖活性和化合物7c,8m抑制人肝癌细胞(Hep G-2)增殖活性与吉非替尼相当.  相似文献   

4.
从胆甾醇出发,合成了系列B-降胆甾烷噻唑化合物,通过IR、NMR及HRMS等现代分析方法对合成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同时,分别采用人肺癌细胞(A549)、宫颈癌细胞(He La)、肝癌细胞(HEPG2)和人正常肾上皮细胞(HEK293T)对合成产物进行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具有N-甲基噻唑结构的化合物14和17对A549和HEPG2细胞的生长增殖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具有N-苯基噻唑结构的化合物20~24对He La细胞表现出选择性的增殖抑制作用,但对人正常肾上皮细胞却几乎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胆甾醇出发,经过4步反应,合成了系列不同的3-取代-B-降胆甾醇-6-(4′-甲基)缩氨硫腙衍生物,采用IR、NMR及HRMS对合成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同时,分别采用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卵巢癌细胞(SKOV3)、人乳腺导管癌细胞(T47D)及人正常肾上皮细胞(HEK293T),研究了目标产物对这些细胞的抑制生长增殖活性。结果表明,除了乙酯基取代化合物外,当底物中3-羟基改变成为其它酯取代基或含氮的肟基及肟醚官能团后,原底物的细胞毒性显著降低。然而,3-乙酯基的存在对底物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却大大降低化合物对人正常肾上皮细胞(HEK293T)的抑制生长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6.
以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为催化剂,二氯甲烷为溶剂,3-氮取代氧化吲哚和乙醛酸酯经Aldol反应合成了13个新型的3-氨基-α-羟基-β-酯-3-季碳氧化吲哚类化合物(3a~3m),产率63%~97%,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ESI-MS表征。用MTT法考察了3a~3m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和人肺癌细胞(A549)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3d,3f和3m对K562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3f和3i对A549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7.
在AcOH/98% H2S04体系中,喜树碱和正丙醛经烷基化反应制得7-乙基喜树碱(2);以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为脱水剂,4-二甲氨基吡啶为催化剂,2与取代苯甲酸直接酯化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20(S)-O-取代苯甲酸-7-乙基喜树碱酯类化合物(4a -4k),其结构经1H NMR,IR和MS表征.采用MTT法初步考察了4a~4k对人肺癌细胞(LLC-E9FP),人肺腺癌细胞(95D),人胃癌细胞(BGC-803),人胃癌细胞( HGC-27)和人肝癌细胞(7721)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4b和4e对LLC-E9FP具有明显强于喜树碱的抑制活性;4h~4k对HGC-27,95D,7721也有明显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8.
以对硝基苯肼为起始原料,采用费舍尔吲哚合成法合成中间体5-硝基吲哚-2-羧酸酯(3),经还原合成5-氨基吲哚-2-羧酸酯(4),再与4-甲氧基-2-甲苯基异氰酸酯合成脲(5),(5)在水合肼作用下5-(3-(4-甲氧基-2-甲苯基)脲基)-1H-吲哚-2-碳酰肼(6),化合物6和取代醛反应,合成了6个2,5-二取代吲哚衍生物(7a~7f),其结构经~1HNMR,~(13)CNMR和HR-MS表征。采用MTT法研究了7a~7f对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肝癌细胞(HepG-2)的体外抗增殖活性。结果显示:7d体外抑制活性最优,其IC_(50)分别为10.35μmol·L~(-1)、12.60μmol·L~(-1)。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吡喃酮结构中不饱和双键修饰对该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影响.基于5,6-二氢-6-烷基吡喃酮类化合物哥纳香甲素,通过不饱和双键的修饰,设计合成了化合物5,6和8.利用噻唑蓝(MTT)法评价了目标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7721)、人肺癌细胞(A549)、人食管癌细胞(EC-109)、人胃癌细胞(MGC-803)的细胞增殖抑制活性.通过和阳性药物的对比发现,除了4-(2,3,4,5-四氟)苯甲酰氨基-3-甲基-6-苄氧甲基-5,6-二氢-吡喃-2-酮(6d),所合成化合物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均消失.结果表明,在5,6-二氢-6-烷基吡喃酮类化合物结构中,不饱和双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其进行适当的修饰,在保留其活性的同时,具有潜在改善其因共价键结合引起毒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以吲哚-3-甲酸甲酯为原料,通过肼解、环合生成5-(1H-吲哚3-基)-1,3,4-噁二唑-2-硫醇,再对其进行亲核取代和氧化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并通过1H NMR、13C NMR和HRMS确认其结构。采用噻唑蓝(MTT)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几种癌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同时采用比浊法对几种植物病原菌进行了体外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对于A549(人肺癌细胞)、PC-3(人前列腺癌细胞)、K562(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和HepG2(人肝癌细胞)四种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对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citri,Xac)以及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三种植物病菌同样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4f对Xoo的体外抑制率可达87.09%(100μg/mL)和54.02%(50μg/mL)。本文结果可为具有砜结构的吲哚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3-乙酰基嘧啶、2-甲基-5-硝基苯胺为起始原料,经加成、缩合、环化、还原得到中间体N-(2-甲基-5-氨基苯基)-4-(3-吡啶基)嘧啶-2-胺(6),再与(L)-N-酰化-氨基酸缩合得到14个伊马替尼氨基酸衍生物7a~7n.目标化合物结构经过IR,1H NMR,13C NMR,HRMS等确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考察了目标化合物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人肺癌细胞(A549)、人肝癌细胞(Hep G-2)体外抑制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7a,7d,7e,7i,7j,7k,7l,7n体外抑制活性较高,与对照品伊马替尼相近.  相似文献   

12.
范思琪  梁经泰  方方 《合成化学》2019,27(10):772-778
以N-异丙基-9H-咔唑为起始原料,经取代、氧化、环合、酰化4步反应合成了7个新型2-取代氨基-5-(N-异丙基-9H-咔唑-2-基)-1,3,4-噻二唑类化合物(1a~1g),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MS(ESI)和元素分析表征。采用MTT法测定了1a~1g对5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抗增殖活性。结果表明:1a~1g对人正常VEC细胞的抑制活性弱于5-FU。 1d和1e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和人结肠癌细胞(HCT-8), 1e对人肺癌细胞(A549细胞),以及1g对人结肠癌细胞(HCT-8)的抑制活性(IC50≤9.28 μmol·L-1)均与5-FU相当。  相似文献   

13.
以3-甲基-2-氰基吡咯-4-甲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新的路线,经3步反应合成了5-甲基-4-[3-氯-4-(3-氟苄氧基)苯氨基]吡咯并[2,1-f][1,2,4]三嗪-6-甲酸乙酯。通过对其合成过程中的反应条件优化,使反应收率得以提高,三步反应总收率26.4%。借助核磁共振、质谱等检测手段对反应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对人系肿瘤细胞SW480、A549和A431生长抑制活性实验,表明所得目标化合物能够选择性抑制肿瘤细胞A431的增殖(IC50:2.62±1.82μM)。  相似文献   

14.
以N-异丙基-9H-咔唑为起始原料,经取代、氧化、环合、酰化4步反应合成了7个新型2-取代氨基-5-(N-异丙基-9H-咔唑-2-基)-1,3,4-噻二唑类化合物(1a~1g),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 MS(ESI)和元素分析表征。采用MTT法测定了1a~1g对5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抗增殖活性。结果表明:1a~1g对人正常VEC细胞的抑制活性弱于5-FU。1d和1e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和人结肠癌细胞(HCT-8),1e对人肺癌细胞(A549细胞),以及1g对人结肠癌细胞(HCT-8)的抑制活性(IC_(50)≤9.28μmol·L~(-1))均与5-FU相当。  相似文献   

15.
将N-取代吲哚-3-甲醛和2,4-噻唑烷二酮通过亚甲基键合,再对噻唑烷二酮氮取代,合成了一系列5-(3-吲哚基)亚甲基噻唑烷-2,4-二酮衍生物(e1-e9).采用IR,1H NMR和H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MTT法对目标物抑制5种癌细胞增殖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所有目标物对A549、HCT116和PC-9表现出抑制活性,其中吲哚氮被苄基取代的化合物e1和e3对测定的癌细胞增殖抑制活性与5-氟尿嘧啶(5-FU)相近,并且对A549和HCT116表现出中等的抑制活性(IC50<30μM)。  相似文献   

16.
以天然产物齐墩果酸为母体,采用计算机药物辅助设计,在C-kit与活性小分子进行模拟对接的基础上,在A环上引入含氮、氧杂环,同时对其C(28)位羧基进行酰胺化结构修饰,设计并合成了10个新的齐墩果酸类似物,其结构经过~1HNMR、~(13)CNMR、MS等确认.采用噻唑蓝(MTT)法,选用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KB)和人肺癌细胞(A549)进行了初步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表明,测试的化合物对两种细胞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齐墩果-2,12-二烯并[3,2-d]嘧啶-28-羧酸正己酯(I_4)和5',6'-二氢-齐墩果-2-烯并[2,3-b]吡嗪-12-烯-28-酰-4'-甲基苯胺(Ⅱ_3)对A549肿瘤细胞表现出很强的抑制活性,在10μg/mL浓度下IC_(50)值分别为2.67和1.03μmol/L,活性明显高于5-氟尿嘧啶(IC_(50)=7.39μmol/L),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三环己基氢氧化锡与4-吡啶甲酸按物质的量比1:1在乙醇溶剂中反应,合成了水合三环己基锡4-吡啶甲酸酯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差热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配合物进行量子化学计算和体外抗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中心锡原子为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配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UH7)、人肺腺癌细胞(A549)、人表皮癌细胞(A431)和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的抑制活性高于顺铂。  相似文献   

18.
史艳萍  陈宝泉  麻静  刘玉明  李彩文 《化学学报》2011,69(21):2561-2566
根据活性基团拼合原理, 用2-氯硒基苯甲酰氯和2-氨基-5取代-1,3,4-噻二唑缩合合成了10个新的2-(2-取代- 1,3,4-噻二唑-5-基)-苯并异硒唑-3(2H)-酮衍生物(6), 并通过IR, 1H NMR, ESI-MS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认, 采用CCK-8法测试了化合物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 结果表明, 化合物6h对人体肺癌细胞A-549, 化合物6a, 6b, 6d, 6e, 6f, 6g, 6h, 6j对人体乳腺癌细胞MCF-7, 化合物6a, 6b, 6d, 6e, 6f, 6g对人体肝癌细胞SSMC-7721抑制活性均强于阳性对照药依布硒啉, 且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 具有进一步研究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微波溶剂热中,三环已基氢氧化锡、氧化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与吡啶-2,3(5)-二甲酸反应,合成了3个双核二(有机锡)吡啶-2,3(5)-二甲酸酯:Py(CO)_2(SnR_3)_2(MeOH)_n(R:Cy,n=1(1),2(2);R:PhCMe_2CH_2,n=0(3)),对它们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元素分析、IR、(~1H,~(13)C,~(119)Sn)NMR和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表征,化合物中心锡与配基原子构成畸形四/六面体构型,由于氢键作用,化合物1形成一维链,2形成二维34元大环网状结构。化合物对人结肠癌(HT-29)、肝癌细胞(HepG2)、乳腺癌(MCF-7)、鼻咽癌(KB)和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计、合成了1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4-(5H-嘧啶并[5,4-b]吲哚-2-基-氨基)苯甲酰胺类衍生物,所有化合物结构均经~1H NMR、~(13)C NMR及HRMS确认。采用噻唑蓝(MTT)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人乳腺癌细胞(MD-MBA-231)、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C6)、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所有化合物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5a、5b、5c、5e、5i、5p和5r对多个细胞株的抑制活性为阳性对照药品5-氟尿嘧啶的20~100倍;其中,以5b的抗肿瘤活性最为突出,对肿瘤细胞HCT116、MD-MBA-231、C6、A549、MCF-7的IC_(50)分别为3. 26、3. 06、0. 63、0. 68、2. 32μmol/L。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为新型抗肿瘤化合物的设计、合成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