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在没食子酸与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微量氯金酸,利用首先生成的纳米金对银离子还原的催化和成核作用,促进没食子酸与硝酸银反应制备了纳米银溶胶。研究了所得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性,用HRTEM和EDX对纳米银颗粒的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最佳条件下,用该法制备的纳米银最大吸收峰在420 nm左右,颗粒呈球形,粒度均匀,单分散性好。反应中微量氯金酸的加入是促进没食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纳米银的必要条件之一。该法操作简单,反应快速,无需特殊设备。  相似文献   

2.
通过吸附在铂纳米颗粒表面的氢交替还原氯金酸和氯铂酸,得到了复合型纳米颗粒Pt@Au/Pt,用UV-Vis光谱、TEM和XRD对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金属纳米颗粒制备中的还原剂与修饰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属纳米颗粒由于其独特的光学、电学、化学性质以及各种潜在的应用价值,受到不少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实现金属纳米粒子尺寸、形貌可控,改善粒子分散性和稳定性,提高产率及纯度已成为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不断发展和完善金属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目前制备金属纳米材料的几种化学方法:化学试剂还原法、电化学还原法、辐射还原法等,分类介绍了化学试剂还原法中常用的无机、有机还原剂,以及含氮、磷、羧基、巯基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以及高分子聚合物等修饰剂并重点总结了其还原和修饰机理。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化感物质的缓释载体材料, 分别以含有阿魏酸和没食子酸的聚丙烯酰胺(PAM)纤维诱导, 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 以苯胺为单体, 过硫酸铵为氧化剂, 分别合成了阿魏酸、没食子酸掺杂的聚苯胺(PANI)纳米结构材料. 通过红外光谱(IR)、X射线粉末衍射(XRD)以及电子扫描电镜(SEM)对掺杂态PANI的结构和形态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所制备材料确为阿魏酸、没食子酸掺杂的PANI. SEM研究结果表明, PANI的形态表现为纳米棒状, 直径在200~300 nm范围内. 另外, 对纤维中酸含量以及不同氧化剂和苯胺单体摩尔比对PANI电导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微乳液体系中合成荧光二氧化硅纳米颗粒(FSNPs),然后对其表面进行氨基修饰,之后再连接抗体,应用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原子力显微镜(AFM),Zeta-电位分析仪,IR,荧光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多种表征工具对合成的颗粒和后续的修饰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FSNPs在溶液中呈现单分散状态,但是在表面...  相似文献   

6.
银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用鞣酸还原法制得了PVP保护的Ag纳米颗粒,并通过TEM、XRD、TG、DTA及FT 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实验条件下制备了粒径小、单分散且化学稳定的Ag PVP纳米颗粒,其粒径约10nm,有良好的水分散性.PVP的加入和银氨络离子的形成对制备出小尺寸纳米银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常见的氢气储存方法有液态储氢、高压气态储氢、有机化合物储氢、金属氢化物储氢、吸附储氢及液相化学储氢材料储氢等,其中液相化学储氢材料由于具有含氢量高、且可按时即需释放氢气的优点,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催化液相储氢材料制氢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含有Co或Ni的双金属或三金属纳米颗粒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催化剂,具有价格低廉、储量丰富和催化性能优异等众多优点。本文综述了含Co或Ni的双金属或三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催化制氢性能,并提出了其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潜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纳米Pt;季铵阳离子;合成;阳离子聚合物修饰纳米Pt颗粒的合成  相似文献   

9.
曾渊  邓高  张海军  梁峰  李发亮 《化学研究》2019,30(4):342-346
采用化学共还原方法,以ISOBAM-104作为保护剂制备了Mo/Ni双金属纳米颗粒,并研究了ISOBAM-104用量、还原过程中KBH_4用量、金属离子浓度等对其催化KBH_4制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_(ISO)=40 (R_(ISO)为ISOBAM-104与金属盐的物质的量的比),R_(KBH_4)=5 (R_(KBH_4)为KBH_4与金属盐离子的物质的量的比),金属离子的浓度为2 mmol·L~(-1)时,Mo_(10)Ni_(90)的催化制氢效果最好.在303 K的条件下,Mo_(10)Ni_(90)的催化活性达1 134 mol-H_2·mol-cat~(-1)·h~(-1),其催化KBH_4水解反应的活化能为39.84 kJ/mol.同时Mo/Ni双金属催化剂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在九次重复试验后,其催化性能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以ISOBAM-104为保护剂,采用共还原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组成的Rh/Co双金属纳米颗粒(BNPs)。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透射电镜及高分辨透射电镜对纳米颗粒的结构及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Rh/Co BNPs的粒径小于6.0nm,具有合金结构。催化制氢实验结果表明,Rh_(20)Co_(80)BNPs具有最高的催化制氢活性,其TOF值可高达12880mol-H_2·h~(-1)·mol-Rh~(-1),远高于Rh和Co单金属纳米颗粒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由于纳米催化剂的独特催化活性,因而开发稳定的超细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引起了广大科研工作者们的关注.然而,复杂的合成过程和结构的不稳定性己经成为纳米催化剂研究和实际应用的瓶颈.本工作通过原位还原氯铂酸和十甲基五元瓜环(Me10CB[5])构筑的超分子晶体材料,成功制备了粒径尺寸约为3.0 nm的超细铂纳米粒子.Me10C...  相似文献   

12.
Pt@Ag/Pt复合型纳米颗粒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吸附在铂纳米颗粒表面的氢交替还原硝酸银和氯铂酸,得到了复合型纳米颗粒Pt@Ag/Pt,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氢化催化苯甲醛反应,由于Pt与Ag双金属间的协同效应,其催化活性较纯铂好。  相似文献   

13.
聚苯胺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醇和水为混合溶剂,采用氧化法制备了纳米尺度的聚苯胺颗粒。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及交流阻抗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了混合溶剂的比例对产物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苯胺颗粒大小为50~100 nm;以制备的聚苯胺纳米颗粒为活性物质,在1 mol/L的H2SO4电解液中,当...  相似文献   

14.
研究聚乙烯吡咯烷酮-阿霉素纳米颗粒(PVP-ADM-NP)的制备优化工艺。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载体材料,以阿霉素为模型药物,采用溶剂去除法制备PVP-ADM-NP,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扫描电镜及激光粒度仪分别考察优化条件下纳米颗粒的形态、粒径分布。结果表明,激光粒度仪显示优化工艺条件下,纳米颗粒粒径在38~75nm,平均粒径54.4nm;PVP-ADM-NP在扫描电镜下呈现良好的圆整度,分布均匀同激光粒度仪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保护的化学共还原法制备了Pd/Co双金属纳米颗粒, 研究了PVP及还原剂(NaBH4)的用量、金属盐浓度、金属比例等对Pd/Co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NaBH4制氢性能的影响.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Pd/Co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在1.5-2.8 nm之间. Pd/Co双金属纳米颗粒(BNPs)的催化活性远高于Pd与Co单金属纳米颗粒的活性; 当Pd/Co的理论原子比为1/9时, 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催化活性最高可达15570 mol·mol-1·h-1 (文中纳米颗粒的催化活性均为每摩尔Pd的活性). 密度泛函理论(DFT)的计算结果表明, Pd原子与Co原子之间发生电荷转移, 使得Pd原子带负电而Co原子带正电, 荷电的Pd和Co原子进而成为催化反应的活性中心. 所制备的Pd/Co双金属纳米颗粒具有很好的催化耐久性, 即使重复使用5次后, 该催化剂仍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且使用后的纳米颗粒催化剂也没有出现团聚现象. 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NaBH4水解反应的活化能约为54 kJ·mol-1.  相似文献   

16.
脉冲激光制备发光碳纳米颗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毫秒脉冲激光辐照石墨悬浮液制备了超细碳纳米颗粒, 经过有机聚合物PEG 2000N的表面修饰, 碳纳米颗粒发出了较强的可见光, 并具有双光子激发的特征. 利用硫酸奎宁作参比, 测得碳纳米颗粒的荧光量子产率为6.3%. 石墨颗粒通过吸收激光能量快速升温并升华, 形成了大量的碳蒸气; 在周围液体介质的冷却下, 通过凝聚形成了碳纳米颗粒. 由于尺寸量子限制效应, 经过有机聚合物修饰后, 碳纳米颗粒表面产生了能量势阱, 导致了碳纳米颗粒的可见光发射. 发光的碳纳米颗粒具有无毒、化学惰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乙酸镍和四氯化锡为金属源,葡萄糖为碳源,高纯水做溶剂合成前体,使用自制多孔阳极氧化铝(anodized aluminum oxide, AAO)作为硬模板,利用原位热还原合成Sn-Ni核壳纳米粒子(Sn-Ni-NPs)修饰一维碳纳米结构(Sn-Ni/C)复合材料。使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一维(1D)Sn-Ni/C纳米复合材料为具有中空管状结构,平均直径约为160 nm。核壳Sn-Ni-NPs均匀分布其管壁上。电化学研究是通过循环伏安法(CV)与安倍电流-时间法(I-t曲线)检测方法,探究了样品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1D Sn-Ni/C纳米复合材料对葡萄糖有较高的电化学活性、良好的选择性、稳定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以氨基封端的第五代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为模板,借助静电相互作用将氯金酸盐吸引进入树状大分子内部,再由外加还原剂硼氢化钠将金盐原位还原,得到了树状大分子包裹的金纳米颗粒(Dendrimer-Entrapped Gold Nanoparticles,Au DENPs),并应用紫外、表面电势法、透射电镜和能量色散谱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改变氯金酸与树状大分子的投料比,平均尺寸在1.9~2.8nm的Au DENPs被成功制备。制得的Au DENPs不仅在水、PBS缓冲液以及生理环境下稳定存在,还在较宽的pH(pH=5~8)与温度(4~50℃)范围内稳定,为其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周慧睿  孙康  陶可 《化学进展》2011,(6):1100-1107
荧光磁性纳米复合颗粒同时具备荧光发射和磁响应双功能,在生物医用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因而近年来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高度关注.本文综述了荧光磁性纳米复合颗粒的主要制备方法,将其归类为包覆法、偶联法和种晶生长法三种策略,评述了这三种策略的优缺点,提出了当前研究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王玮  苏宝法  詹东平 《电化学》2012,18(3):252-256
采用激光加热拉伸的方法制备铂纳米电极,并通过交流电刻蚀的方法制备纳米孔电极,在这两种电极上可通过电化学方法原位合成单颗普鲁士蓝微晶. 结果表明,普鲁士蓝微晶在纳米微孔电极上的机械附着强度增强. 这种方法可用于制备纳米修饰电极或研究功能微晶体材料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