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太网接入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提出了在接入网这样一个公用网络的环境中应用以太网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分析了目前一些解决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用于公用网络环境的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  相似文献   

2.
1建设背景吴江有线电视网络经过十年的发展,在技术上、用户数量上都有较大的突破,目前网内用户12万户(全市总计用户18万户);市-镇网络全部采用光纤1550nm传输,市区采用HFC方式(光纤电缆混合网),一般每光节点控制在200~500户,光传输波长采用1310nm。目前,此模拟网络已安全、可靠地为广大有线电视用户提供了高质量的精彩节目。2000年,吴江有线台采用美国朗讯设备建成市-镇ATM宽带骨干网,为市各企事业单位的联网提供了一个高速、可靠、安全的数据接入平台;随后又建好清华永新数据广播系统,可为家…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以太网接入迅速发展的原因及以太网接入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现有的以太网接入技术的解决方案和相关建议,指出了电信级的以太接入网的特点及发展前景等。  相似文献   

4.
无源光网络用于以太网接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无源光网络(PON)的结构、业务接口、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的工作原理以及管理、帧结构和光路设计,并对EPON提供的业务质量进行了分析,最后对EPON必须解决的几个关键技术难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HFC(HybridFiberCoaxial)是一种模拟调制光纤系统,也称作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是近年来在有线电视网络基础上提出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混合网络结构。顾名思义,它用光纤做干线,用同轴电缆做分配网络。使用光纤做干线比使用同轴电缆更经济,而且具有更大的可用带宽、更高的载噪比、更小的非线性失真和更远的传输距离。HFC是在传输有线电视节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因此是一种模拟调制系统。由于HFC接入用户的普遍性和网络自身宽带特点的巨大潜力,可以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的末端接入网络,是一种局域网结构。1 “三网合一”的…  相似文献   

6.
7.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普遍的电话Modem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上网速度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光纤以太网接入的实践,谈谈在现阶段适合县级有线台开展小区INTERNET宽带接入的技术方案及其优劣。  相似文献   

8.
刘娅  胡修林 《光通信研究》2001,(4):27-28,37
基于宽带PON系统的高速以太网接入是将以太网与无源光纤接入网相结合,来实现以太网的高速,远距离接入,文章重点介绍了OSTS-2000系统的高速以太网接入技术,设备和性价比,以说明其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介绍了IP接入网的概念,并详细讨论了以太网接入技术。  相似文献   

10.
11.
VoIP电话和无线接入点这两个快速成长的市场因其始终与网络相连以及较低的功率要求而从以太网供电(PoE)方案的运用中受益匪浅.IP电话(VoIP)在企业环境中的应用范围继续扩大,并要求新型功能、更大的灵活性和更高的可靠性.在IP电话的开发方面,来自亚洲的公司处于领先地位,并且正在采用符合IEEE 802.3af标准的PoE来满足上述要求.同样,亚洲的公司还引领了802.11无线接入点的开发,并将PoE用作一种便利的电源.  相似文献   

12.
智能小区中的以太网接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首先回顾了宽带接入技术的发展,然后介绍了VDSL和以太网交换这两种技术的现状,着重分析了它们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设计思想,最后以亿恒公司的芯片解决方案为例,为采用VDSL和以太网交换的宽带接入系统给出了一种功能完整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以太网端口的用户访问控制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介绍了IEEE 802.1×这一基于以太网端口的用户访问控制协议的内容和特点,论述了采用以太网接入时在以太网交换机上实现用户认证的方法,并给出了一个宽带城域网应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以太网宽带接入的现状及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炳瑛 《电信科学》2002,18(7):28-30
本文分析了以太网宽带接入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制定相关标准来规范网络建设,运营商和服务,然后对以太网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结合运营商面临的计费方式,网络设备维护,安全性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就运营商对设备的特殊要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描述了一种基于以太网的宽带无线接入方式,对此接入方式的系统构成、采用的协议栈以及具体实现的方案进行了阐述,特别是对以太帧在传输中的帧定界方案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