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三峡二期工程混凝土施工所需骨料主要由古树岭人工碎石加工系统及下岸溪人工砂加工系统提供。占树岭人工碎石加工系统按混凝土高峰期平均月浇筑强度45.5万m3设计,成品碎石生产能力为2175t/h(H班制生产),并按高峰月浇筑强度53.9万m3、三班制生产进行核核。三峡二期工程施E期间古树岭系统共需提供成品碎石1917万m3,其加工料源主要是利用永久船闸及厂坝基础开挖的微新花岗岩。下岸溪人工砂加工系统是利用长江委规划的下岸溪料场开采弱风化及微新花岗岩加工。该系统是按高峰月生产成品砂26.1万m3设计的,到2003年要提供910万rn3的成品…  相似文献   

2.
古树岭人工碎石加工系统,是目前国内外水电建设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工碎石加工系统,加工系统占地41.5万m^2,按满足月浇筑混凝土强度45.4万m^3人工碎石用量设计,设计生产骨料2056.25万m^3,系统安装有PXZ-216旋回破碎机,A-6和A-7超重载胶带机等90年代先进设备。系统于1995年3月28日开工,1996年9月8日建成全线投产。  相似文献   

3.
世界水电工程最大的人工碎石加工系统投产长江委三峡工程设代局杨声金三峡工程古树岭人工碎石加工系统于1996年9月8日全线投产。该系统碎石处理能力为2540t/h,月生产成品碎石48.26万m’,能满足三峡工程最高月浇筑混凝土45.4万m’的碎石需求。据...  相似文献   

4.
兰芳 《水力发电》2005,31(10):50-52
古树岭人工碎石加工系统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特大型粗骨料基地,主要承担三峡左岸一、二期工程1934万m^3混凝土所需粗骨料的生产任务,是当时国内外水电建设史上最大的人工碎石加工系统。由长委设计院与葛洲坝集团联合设计,葛洲坝集团承建施工、运行。在系统生产能力分析、应用新技术及研究人工砂中云母脱除工艺等方面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叮为借鉴。  相似文献   

5.
古树岭人工碎石筛余弃渣利用研究获得成功长江委长江科学院利用三峡工程古树岭人工骨料加工系统生产碎石后的筛余弃渣配制塑性混凝土研究获得成功,并于1998年3月肿旬在三峡工程二期围堰防渗墙局总槽孔进行了生产性试验,效果良好。古树岭人工碎石筛余弃渣,因其成分...  相似文献   

6.
1概述三峡右岸高家冲砂石系统主要承担右岸主体工程混凝土所需天然砂石骨料的加工及转运任务,布置于坝轴线下游2~2.5km的高家冲──青树坪区域,总共承担689.9万m3混凝土所需砂石料的生产任务,共计需生产成品990万m3(1552.3万t)。一期工程主要承担219万m3混凝土所需砂石料38万m3加工任务以及南村坪承担的71.5万m3混凝土所需砂石净料103.85万m3的转运任务。右岸一期最高混凝土浇筑强度为16.9万m3/月。高家冲砂石加工系统按12万m3/月混凝土浇筑强度考虑,同时考虑5万m3/月混凝土所需成品砂石料由南村评运至高家冲后再转运。2采…  相似文献   

7.
三峡古树岭碎石加工系统招标合同签订1995年3月6日下午,中国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与葛洲坝水利水电集团公司签订了《古树岭人工碎石加工系统建设与生产合同》。古树岭人工碎石加工系统项目是1994年12月份发售标书,共有葛洲坝水电集团公司等四家单位参与角逐,...  相似文献   

8.
阎王鼻子水库属大(2)型枢纽工程,挡水建筑物为混凝土重力坝,混凝土总量22万m‘,设计年最大浇筑量Ic万m’,月最大浇筑强度2万m’,需成品骨料33万m’.由此设计的骨料筛分系统生产能力为80m’/h时,1200m‘/d,3O000m’/月.成品骨料仓总储量为32O00m’.成品骨料生产由两家施工单位分别承担毛料开采运输和骨料清洗筛分.是骨料生产工艺及设备配置阎王鼻子水库工程规模较小,筛分系统设备配置是在保证主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简化程序和减少中间环节,节省投资.1.1料场及设备配置混凝土骨料毛料场初设阶段勘查确定在大凌河干流坝…  相似文献   

9.
正1概述1.1乌东德水电站砂石加工系统概况乌东德水电站下白滩砂石加工系统共需生产成品骨料约1 015万t,其中粗骨料约660万t、细骨料约355万t,系统规模满足混凝土浇筑高峰15.0万m3/月,成品料设计生产能力约为1 000 t/h,其中毛料设计处理能力1 250 t/h。下白滩砂石加工及左岸混凝土生产系统的供排水及废水处理系统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整个  相似文献   

10.
史良东  占宏富 《人民长江》2009,40(18):24-27
印把子沟人工骨料生产系统是锦屏一级水电站混凝土粗骨料的唯一生产系统,承担约680万m3混凝土和3.4万m3喷混凝土的骨料生产任务,共需生产成品骨料约1 650万t。该系统从2008年10月开始运行,至今已经生产了约40万t成品骨料。针对砂岩毛料料源生产的成品料针片状、裹粉、超逊径、石粉含量、细度模数等参数超标问题,简要介绍了该系统的工艺流程,着重介绍了质量控制、设备选型等方面的工艺设计及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1.
黄河龙口水利枢纽砂石加工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龙口水利枢纽工程混凝土总量约109万m^3,混凝土最大级配为四级配,砂石骨料总用量约240万t,根据工程需要设置砂石料加工系统,该系统包括采石场和砂石加工厂。其中砂石加工厂由粗碎车间、预筛车间、中细碎车间、筛分车间、制砂车间、半成品料堆、成品暂存料堆、成品料堆及皮带运输机等组成。人工砂石料的生产采用筛分车间和中细碎车间局部闭路流程,其余车间均采用开路流程,制砂车间生产人工砂,各车间及各料仓之间均采用皮带输送机连接,形成一条龙生产。  相似文献   

12.
龙滩水电站麻村砂石系统人工砂石料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月泉  王亚军  岑晰 《红水河》2007,26(2):24-28
人工砂石料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会受到设备、材料、工艺、人、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控制好成品砂石料质量是砂石加工系统管理中的关键.在麻村砂石加工系统生产初期,料场开采受夹泥层及风化石等影响,骨料含泥较重;系统采用立轴冲击式破碎机制砂细度模数偏高、石粉含量低且不稳定、含水量不易控制.通过对设备、人、材料、工艺、环境等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试验和分析,找出关键原因并针对性地采取了多项控制措施,使成品砂石料质量满足规范及合同要求.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中的三峡工程砂石生产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工程混凝土总量约2800万m^3,共需砂石骨料约4170万m^3,其中粗骨料3028万m^3,砂1142.8万m^3。选用长江河床及黄柏河南村坪5座天然料场及古树岭,下岸溪两座人工料场,可满足三峡工程混凝土对砂石骨料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三峡工程第二阶段混凝土浇筑量大且持续时间长,混凝土骨料生产供庆必须满足混凝土浇筑的要求。古树岭人工碎石系统和下岸溪人工砂石加工系统经过三年的运行和完善,为高峰期混凝土骨料的生产供应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只要加强管理,混凝土骨料生产供应是能满足混凝土施工的需要的。  相似文献   

15.
章环境 《人民长江》2018,49(24):67-71
上铺子沟砂石加工系统是杨房沟水电站和卡拉水电站的骨料生产系统,总计需要生产成品骨料约为1 230. 0万t。综合考虑工程施工特点、料源岩性及电站工程对成品骨料的质量和产量要求,系统采用"三段破碎+两级制砂"的骨料生产工艺。详细介绍了生产工艺流程及特点,并开展了系统主要设备的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各级骨料生产能力满足设计要求,生产质量合格,但细骨料部分控制指标存在进一步优化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龙开口水电站筹建期砂石加工系统满足混凝土高峰期浇筑强度5.0×104m3/月所需成品骨料,系统主要采用了单条生产线的加工工艺。根据提高砂石系统生产保障率、系统平面布置更有利于毛料运输的原则对系统的加工工艺和平面布置进行了优化。经运行实践证明优化后的系统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17.
倮打塘砂石系统采用石灰岩人工料源,生产混凝土用砂石骨料。为控制成品骨料含泥量,系统采用了一种剔除含泥量大的小粒径料并辅以水洗的新工艺方式,解决了常规完全水洗方式带来的诸多问题。但由于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其优越性还需要工程实践不断检验、探索。  相似文献   

18.
王充  黄凤梅 《红水河》2010,29(6):26-30
万家口子水电站工程需碾压混凝土73.03万m3,常态混凝土29.12万m3,共需碎石112.4万m3,人工砂40.9万m3,根据进度要求,砂石生产能力要求达到564 t/h,原砂石加工系统经运行后,产量、质量达不到要求,经过将立轴式破碎机由干法制砂改为湿式制砂,调整了筛分、洗砂、洗泥、制粉、刮砂等设备,制砂骨料仓扩容等改造,使砂石产品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9.
金鸡滩水利枢纽砂石加工系统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凤祥 《红水河》2009,28(4):20-23
砂石加工系统是金鸡滩水利枢纽最重要的临建工程之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本工程采取了与地形地貌相结合布置、系统设置尽量简单实用等手段,实现了建设、生产成本较低,管理方便易行,产品质量合格的目标.文章总结建设过程的得失,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三同伴工程混凝土骨料的主要生产基地右岸古树岭碎石生产系统与下岸溪人工砂生产系统已相继部分投产,为尽快发挥或达到设计生产能力,保证高峰施工期混凝土工程用料,运行和管理单位必须重视料源粒度级配的试验研究、生产过程的管理以及碎石系统碎屑利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