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153 Sm -EDTMP对骨转移癌患者血浆TXB2 、6 -K -PGF1α水平的影响。方法 :5 5例骨转移癌患者 ,肘静脉注射153 Sm -EDTMP ,剂量按 (18 5~ 37)MBq/kg ,放射免疫分析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血浆TXB2 、6 -K -PGF1α的浓度。结果 :血浆TXB2 治疗前、治疗 (1~ 2 )月与治疗 3月后无显著差异 ;6 -K -PGF1α治疗后 (1~ 2 )月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3月后升高 ,骨痛缓解率高。结论 :153 Sm -EDTMP可调节 6 -K -PGF1α水平 ,这可能与其治疗骨转移癌骨痛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153Sm-EDTMP对骨转移癌患者血浆ET、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55例骨转移癌患者,按18.5~37MBq/kg的剂量,肘静脉注入^153Sm-EDTMP,放免法测定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血浆ET、CCRP的浓度。结果:血浆ET水平治疗后1~2月较治疗前下降,治疗3月后显著升高;CGRP治疗后1--2月较治疗前明显升高,3月后降低。结论:^153Sm-EDTMP可调节ET、CGRP的水平,这可能与其治疗骨转移癌的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高原低氧对C型利钠肽、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40名世居海拔1100m(对照组)的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进入海拔2260m 3个月, 3780m 1d、5d和15d时血浆C型利钠肽(CNP)、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结果: 1 方差分析结果:CNP血浆含量随海拔升高明显增加(海拔3780m15d组与前4组相比P<0 01)。ET进入海拔3780m5d时血浆ET含量显著减少(与海拔2260m相比P<0 01);随着在海拔3780m停留时间延长,ET含量显著增加(3780m 15d与前4组相比P<0 01),CGRP当志愿者进入海拔2260m3月时CGRP含量达峰值(与对照组相比P<0. 01),进入海拔3780m后其浓度持续下降, 15d时降至最低点(与海拔2260m相比P<0 01)。2 相关性分析:CGRP含量与ET呈负相关(r=-0 425,P<0 05);CNP含量与ET正相关(r=0.470,P<0. 01)。结论:ET、CGRP和CNP参与了人体肺循环对低氧的生理性调节,CGRP作用于缺氧初期肺循环的扩血管调节反应、ET和CNP含量则随缺氧时间延长和海拔升高增加。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前后ET-1、CNP和CGRP联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中药络泰和黄芪注射液与西药结合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 :用RIA法检测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ET - 1、CNP和CGRP水平的变化 ,并与只用西药治疗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各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血浆中ET - 1和CNP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CGR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络泰组和黄芪组在治疗后ET - 1、CNP和CGRP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非常明显的改善 (p <0 0 1) ;单用西药组治疗后ET - 1和CNP水平降低的不明显 (p >0 0 5 ) ,只有CGRP得到明显改善 (p <0 0 1)。结论 :在常规治疗冠心病西药的基础上 ,再加以中药络泰和黄芪注射液 ,可以提高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 ,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血浆内皮素在高粘血症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 (ET)与高粘血症的关系。方法 :对 136例高粘血症临床症状者与 78例正常人组 ,采晨空腹静脉血 ,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血浆ET的含量 ,对结果进行处理。同时 ,在 136例高粘血症中随机抽取 5 8例 ,经抗粘治疗 2月后 ,再检测全血粘度及血浆ET ,与治疗前配对比较。结果 :高粘血症组血浆ET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经抗粘治疗 2月后全血粘度与血浆ET的含量同时下降 ,之间呈正相关 (r =0 .84 86。治疗后血浆ET的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1)。血浆ET的阳性率由治疗前的 6 0 3%降到治疗后 12 1% ,受检者的临床症状也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高粘血症组血浆中的ET浓度明显升高 ;高粘血症与ET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氯氮平、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血清α 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和白细胞介素 18(IL 18)的影响 ,并探讨TNFα、IL 18与精神病理的关系。方法 :对 5 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给予氯氮平或利培酮治疗 ,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 4周末、8周末、6月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 18水平 ,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及其因子分评估精神症状及其变化。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TNFα和IL 18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治疗后 4周末IL 18基本恢复正常水平 ,8周末TNFα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利培酮组患者治疗后 8周末TNFα水平、6月末TNFα和IL 1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5 )。氯氮平组患者治疗后 6月末IL 1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5 )。两种药物对TNFα、IL 18的影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前TNFα水平与PANSS总分呈正相关 (P <0 0 5 ) ,TNFα与IL 18呈正相关 (P <0 0 5 )。治疗后 6月末TNFα减分率与PANSS总分减分率呈正相关 (P <0 0 5 ) ,两组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用量与TNFα、IL 18减分率均无相关关系 (P >0 0 5 )。结论 :氯氮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TNFα和IL 18均有抑制作用 ,血清TNFα水平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疾病严重程度和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患者血栓素A2 (TXA2 )和前列环素 (PGI2 )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RIA对伴有和不伴有肺动脉高压的 30例缓解期COPD患者血浆中血栓素B2 (TXB2 )及 6 -酮-前列腺素F1α(6 -Keto -PGF1α)分别为TXA2 及PGI2 的代谢产物的含量变化进行了观察 ,还对 7例伴肺动脉高压的COPD患者不同时期的肺动脉平均压 (PaP)、血浆TXB2 及 6 -Keto -PGF1α水平作了对比分析。结果 :缓解期COPD患者中 ,伴肺动脉高压者血浆TXB2 明显增高 ,6 -Keto -PGF1α显著下降 ,TXB2 / 6 -Keto -PGF1α明显增大 ,与不伴肺动脉高压者比较 ,差异非常显著 (P均 <0 0 1) ,而不伴肺动脉高压者的这些指标与正常人的比较 ,则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5 ) ;与急性期比较 ,COPD患者缓解期PaP明显下降 ,TXB2 亦显著降低 ,6 -Keto -PGF1α明显增高 ,TXB2 / 6 -Keto -PGF1α缩小 (P均 <0 0 1) ;相关分析发现 ,伴肺动脉高压者PaP与TXB2 呈明显正相关 ,与 6 -Keto -PGF1α呈负相关 (n =2 8,r = 0 .4 6 ,- 0 .39,p均 <0 0 5 )。 结论 :TXA2和PGI2 的代谢失常及两者之间的失衡与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ET 1在肝肺综合征 (HPS)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行胆总管结扎术 (CBDL)制备HPS动物模型 ,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 ,使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和肺组织中ET 1水平 ,采用RT 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ET 1前体原 (ppET 1)mRNA的表达。结果 :CBDL组大鼠血浆和肺组织ET 1含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 ,CBDL各组血浆ET 1水平与假手术组 (Sham组 )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0 .0 1) ;CBDL5周组肺组织ET 1含量及肺组织ET 1前体原 ( ppET 1)mRNA与Sham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0 .0 1) ;相关分析表明 ,血浆和肺组织中ET 1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 aDO2 显著相关 (P <0 .0 1)。结论 :在HPS形成过程中 ,血浆和肺组织中ET -1水平升高参与了HPS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血管活性物质测定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原发性高血压 (EH)和冠心病 (CHD)患者血中CNP、NO、CGRP、ET的含量 ,探讨其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EH组 30例、CHD组 33例、正常对照组 30例 ,均为男性。CNP、CGRP、ET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NO采用生化比色镉还原法测定。结果 :EH和CHD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CNP、ET含量明显增高 (CNP :P <0 .0 1,ET :P <0 .0 5 ) ,NO、CGRP则明显降低 (P <0 .0 1) ;相关分析表明 :两组患者CNP与CGRP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性 (EH组r=0 .5 6 7,P <0 .0 1、CHD组r =0 .42 8,P <0 .0 5 )。结论 :检测EH和CHD血中CNP、NO、CGRP、ET含量变化 ,为研究EH ,CHD与内皮细胞功能关系、发病机理等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硬变患者TIPS术前后血浆内皮素 (ET)、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II(ATII)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肝硬变患者 5 4例 ,随机将其分成TIPS组 2 4例和对照组 30例。应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测定了 2 4例肝硬变患者TIPS术前后和 30例对照组治疗前后及 30例正常组血浆内皮素 (ET)、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II(ATII)的含量。结果 :5 4例肝硬变患者血浆内皮素 (ET)、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II(ATII)治疗前后均高于正常组 (P <0 0 0 1)。TIPS组术前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浆内皮素 (ET)、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II(ATII)浓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TIPS组术后与对照组保肝治疗二月后再次测定血浆内皮素 (ET)、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II(ATII)。TIPS组术后血浆内皮素 (ET)、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II(ATII)浓度显著低于治疗前 ,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对照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 (ET)、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II(ATII)浓度下降不显著 ,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TIPS术有降低血浆内皮素 (ET)、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II(ATII)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