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不同医生勾画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大体靶区(gross tumor volume,GTV)差异对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ormal tissue complication probability,NTCP)的影响。方法:选取5例拟行三维适彤放疗的NSCLC患者,由5名医生独立勾画GTV,然后以不同医生勾画的GTV为基础,制定适形放射治疗计划,时间剂量分割模式为每次2Gy,每周5次,肿瘤总剂量为60Gy。按Kutcher的算法计算肺脏和心脏的NTCP。结果:不同医生勾画的5例患者的GTV最大差异最小为1.28倍,最大为2.94倍,虽然基于不同医生勾画的GTV计算的各脏器的NTC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某些患者其NTCP的差异非常大。结论:部分NSCLC大体靶区勾画的差异所导致的肺脏和心脏NTCP的变化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非小细胞肺癌靶区勾画的共识与争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区勾画过程中的专家共识与争议.方法 ①发放调杏表调查国内外12家放疗单位对NSCLC靶区勾画相关6个问题的意见.调查内容涉及摆位误差、局部晚期NSCLC 同步放化疗时原发灶和纵隔淋巴结靶区勾画、放疗中需改野的患者比例和时机、早期肺癌放疗的单次剂最、早期肺癌大剂量放疗时靶区勾画;②把1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PET.CT资料寄给在京7个单位放疗科,各放疗科自行组织讨论并委1托位医师在北京地区2007放疗年会上主讲埘该例靶区勾画的理论认识和实际勾画情况,京、津、冀、辽、蒙参会专家共同讨论.结果 参与调查的12个单位全部寄回调查表.摆位误差:12个单位是5~7 mm;对于局部晚期NSCLC同步合并近标准化疗剂量的放疗:11个单位认为肺内原发灶靶区勾画PTV=GTV+6~8 mm(CTV)+摆位误差和呼吸动度,1个单位认为PTV=GTV+摆位误差和呼吸动度;对于局部晚期NSCLC同步合并近标准剂量化疗的放疗纵隔淋巴结靶区勾画,9个单位认为PTV=GTV+6~8 mm(CTV)+摆位误差和呼吸动度,3个单位认为PTV=kGTV+摆位误差和呼吸动度;对于局部晚期NSCLC同步合并近标准剂量化疗的放疗过程中约有30%的患者需要改野;11个单位开展早期肺癌大剂量放疗工作.单次剂量为5~20 Gy不等;6个单位认为早期NSCLC原发灶靶区勾画PTV=GTV+6~8 mm(CTV)+摆位误差和呼吸动度,5个单位认为PTV=GTV+呼吸动度+摆位误差.靶区勾画病例讨论中得了出的结果是:肺痛靶区勾画前应采用四维CT或模拟机测定呼吸动度;勾画肺癌靶区时CT肺窗窗宽窗位分别为1600、-600 HU,纵隔窗窗宽窗位分别为400、20 HU;争议主要是纵隔转移淋巴结CTV为GTV+6~8 mm患者还是包括所在区乃至气管食管沟?结论 NSCLC靶区/厶J画的基本共识是:①勾画前廊明确肿块的呼吸动度;②肺癌原发灶的PTV为GTV+6~8 mm+呼吸动度+摆位误差,纵隔淋巴结的PTV为GTV+6 mm+呼吸动度+摆位误差,医生可根据靶区周围正常结构情况适当修改;③肺癌摆位误差在3~9 mm,各单位应建立自己的摆位误差数据席,确定由ITV到PTV的外放距离;④无转移淋巴结区无需预放照射.主要争议是:①同步放化疗时纵隔淋巴结靶区,甚至原发灶靶区PTV是否可以为GTV+呼吸动度+摆位误差?②纵隔转移淋巴结CTV足GTV+6 mm还是需要包括所在区?③早期肺癌大剂量放疗的最佳单次剂量是多少?早期肺癌大剂最放疗PIV靶区为GTV+6~8mm+呼吸动度+摆位误差还是GTV+呼吸动度+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PET)与cT同机融合图像(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大体肿瘤靶区(GTV)勾画的影响.方法 选取46例具有典型影像表现的NSCLC患者的PET-CT资料,根据其影像学特点将所有病例分为3组,肺不张组16例,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转移组18例,外周型单纯肺内病灶组12例.根...  相似文献   

4.
CT用于非小细胞肺癌靶区勾画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根据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术前CT勾画的靶区与术后病理指导勾画的靶区相比较 ,探讨CT在三维适形和调强放射治疗中确定靶区的价值和作用。方法  33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患者均行术前CT检查 ,并且在CT片上勾画包括原发肿瘤和局部转移淋巴结在内的大体肿瘤靶区 (GTV)。原发灶的大体肿瘤靶区 (GTV T)在肺窗上勾画 ,肺门和纵隔转移淋巴结的大体肿瘤靶区 (GTV N)的在纵隔窗上勾画。淋巴结是否有侵犯是以短轴为标准 ,≥ 1cm视为异常 ,<1cm视为正常。手术切除原发肿瘤以及术前CT检查或术中疑为受侵的淋巴结。术后根据手术所见和病理结果在术前CT片上再次勾画GTV ,对两份GTV进行三维重建、体积计算并做分析和比较。结果  33例GTV勾画对比中 ,2 4例 ( 72 .7% )无变化 ,3例 ( 9.1% )较术前缩小 ,6例 ( 18.2 % )较术前扩大。CT确定GTV地准确性为 72 .7%。结论  81.8%的患者GTV可以完全包括原发肿瘤和局部转移的淋巴结 ,18.2 %的患者GTV未能完全包括原发肿瘤和局部转移的淋巴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区域转移淋巴结包膜外侵(ECS)的研究,探讨ECS在淋巴结临床靶体积(CTV)勾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0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术后常规行病理检查,确定原发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及肿瘤分级、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及淋巴结ECS的最大侵袭距离。研究NSCLC区域淋巴结ECS与淋巴结大小、解剖位置、原发肿瘤部位、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肿瘤分级的关系。结果640个转移淋巴结中有ECS者214个,占33.4%。转移淋巴结发生ECS与肿瘤分级明显相关(r=0.142,P<0.05)。鳞癌、腺癌、腺鳞癌三组淋巴结侵袭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8,P>0.05);鳞癌淋巴结95%的侵袭范围为5.92 mm,腺癌为5.00 mm,腺鳞癌为6.50 mm。结论NSCLC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在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时需要酌情考虑CTV-N扩充区。  相似文献   

6.
三种阈值下勾画非小细胞肺癌PET图像靶区及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不同阈值对18FDG PET-CT图像中非小细胞肺癌靶区勾画及放疗计划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CT图像上原发灶边界清楚的、呼吸动度≤5 mm的非小细胞肺癌8例,注射18FDG后1 h行PET扫描并以CT图像作衰减校正.以CT图像勾画的大体肿瘤体积(GTVCT)为标准,比较PET图像上用3种阈值条件[即肿瘤内最大像素值的42%(42%Imax(total))、本底平均像素值+肿瘤内最大像素值与本底平均像素值的差值的20%(Iback+20%Imax-back(max))和本底平均像素值+肿瘤内每层最大像素值与本底平均像素值的差值的20%(Iback+20%Imax-back(slice))]勾画的GTV(计为GTV42%、GTV20%max和GTV20%slice)与GTVCT差异及对GTVCT覆盖率的差异.以GTVCT、GTV42%、GTV20%max、GTV20%slice三维外放1 cm为计划靶体积,分别计为PTVCT、PTV42%、PTV20%max、PTV20%slice.对不同PTV设计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并均给予靶区剂量66 Gy分33次6.6周完成.比较以不同PTV设计的计划中,PTVCT内接受<95%处方剂量的体积(VPTV)及肺V20,并推算可能产生的TCP和肺NTCP的差异.结果 GTV42%、GTV20%max、GTV20%slice与GTVCT的中位体积差分别为-54.1%,-21.5%和5.3%,三者对GTVCT的覆盖率中位数分别为45.9%、78.0%和95.3%(F=57.50,P<0.01).以不同PTV设计放疗计划时,PTV42%的中位VPTV为7.5%,由此可能导致TCP中位下降1%.PTV20%max和PTV20%slice的中位VPTV分别为1.3%和0.0%,其TCP与PTVCT的相似,与PTV42%的不同.三者的肺V20和肺NTCP与PTVCT的相似.结论 层面化阈值条件Iback+20%Imax-back(slice)可能是PET图像用于肺癌靶区勾画的较准确阈值,该阈值不依赖于预先由CT提供的肿瘤体积信息,可望用于伴有肺不张的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区勾画.  相似文献   

7.
在确诊时,约65%~70%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为不适宜手术的晚期患者.放疗是这部分晚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效果欠佳,局部控制率低是主要原因之一.增加照射剂量是提高局部控制率的主要手段.我们收集、分析了84例采用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治疗后局部复发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3D-CRT的靶区勾画与肿瘤局部复发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非小细胞肺癌的三维适形放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飞  杨进 《实用肿瘤杂志》2002,17(2):140-143
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疗效差 ,对于局限于一侧胸腔且可被完全切除的 NSCLC,外科手术是最佳治疗手段 , 期和 期患者术后 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 5 0 %和 3 5 % ,但在诊断为 NSCLC的病人中 ,只有 1 / 3没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直接证据 ,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其它患者应首选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9.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有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采用单纯放射治疗.多数学者认为,其照射剂量应不低于60Gy.靶区范围的制定,要结合肿瘤的生物学规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体现治疗的个体化.超分割和大剂量分割放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NSCLC的疗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为早期NSCLC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初步的临床实践表明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先化疗后放疗(序贯疗法)和放化同步治疗(相伴疗法)两组的疗效比较,探讨NSCLC化疗和放疗的顺序与时机.方法:40例Ⅲ期NSCLC患者分两组.先化疗后放疗组(序贯组,20例)和放疗与化疗同步治疗组(同步组,20例).序贯组为先诱导化疗3个周期后开始放射治疗,放疗结束后再化疗1个周期.同步组治疗方式为于第1周期化疗的同时开始放射治疗.两组患者放射治疗技术和剂量相同,总剂量60 Gy/6周,照射野包括原发灶、肺门和纵隔,少数患者加照双侧锁骨上区.化疗方案:NP方案,即去甲长春花碱(NVB)+顺铂(DDP),NVB 25 mg/m2,d1、d8;DDP 20 mg/m2,d1~d4,共4个周期.结果:治疗后序贯组、同步组的缓解率分别为75%和80%,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1.000.1、2和3年生存率序贯组分别为65%、25%和15%;同时组分别为70%、40%和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P=0.322.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6和18个月,f=0.986,P=0.331.3~4级骨髓抑制发生率同时组高于序贯组,但均可耐受.结论:放化同时相伴治疗NSCLC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常规分割放疗基础上行三维适形加量放疗并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将68例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先予NP方案化疗(盖诺40mg,静脉注入,d1、d8;DDP40mg,静脉滴入,d1~d3)。鳞癌化疗1个周期,其他类型肺癌化疗2个周期。放射治疗的前半程为常规分割2Gy/次,剂量40Gy/20次后改用三维适形加量放疗5Gy/次,每次间隔1~2d,剂量30Gy/6次。锁骨上有淋巴结转移者采用6MVX线加电子线常规分割放疗至总量DT60Gy。放射治疗结束后根据患者情况再追加化疗2~4个周期。结果:68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计划,其中肺原发灶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49例,稳定无进展(NR)7例,总有效率为84.7%。Ⅰ~Ⅱs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64%,Ⅲ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5%,急性放射性气管炎、肺炎35%,急性胃肠道反应64%,治疗期间白细胞下降的发生率100%,升白治疗有效。后期毒副反应主要是放射性肺纤维化38%。1、2年生存率分别为71.2%和52%,1、2年局控率为85%和71%。结论:在常规分割放疗基础上行三维适形加量放疗并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可耐受,值得进一步观察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局部晚期NSCLC靶区勾画中的专家共识与争议。方法 调查国内12家单位对NSCLC靶区勾画相关15个问题意见。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选择1份局部晚期NSCLC病例,将定位CT图像和病史资料发送至12家单位,各单位自行组织讨论并委派1位医师在第六届肿瘤精准放化疗暨肺癌多学科高峰论坛上主讲对该病例靶区勾画情况及理论认识,参会专家共同讨论。结果 12家单位全部填写问卷并按时发回。肺癌靶区勾画标准肺窗的窗宽/窗位为800~1600/-600~-750 HU,纵隔窗为350~400/20~40 HU。呼吸动度的测量:经验外扩2~5 mm、模拟定位机测定、四维CT测定、模拟定位机+四维CT测定。GTV外扩CTV距离:原发灶鳞癌5~6 mm、腺癌5~8 mm;纵隔淋巴结转移灶6家单位采用5 mm,6家单位采用同原发病灶一致距离。摆位误差:10家单位5 mm、1家单位3 mm、1家单位4~6 mm。双肺V20限定:10家单位<30%、1家单位<35%、1家单位<28%。局部晚期NSCLC同步放化疗放疗剂量:9家单位60 Gy分30次、1家单位62.7 Gy分33次、1家单位50~60 Gy分25~30次、1家单位60~70 Gy分25~30次。肺内原发病灶靶区勾画:3家GTV→IGTV→PTV、8家GTV→CTV→ITV→PTV、1家GTV→CTV→PTV或GTV→IGTV→CTV→PTV;纵隔淋巴结转移灶靶区勾画:3家GTV→IGTV→PTV、8家GTV→CTV→ITV→PTV、1家GTV→CTV→PTV。放疗过程中10%~100%患者需要改野,38~50 Gy时改野合适。关于PET-CT定位及靶区勾画SUV值尚无统一标准,7家单位已开展MRI定位,10家单位已开展了SBRT治疗早期NSCLC。早期NSCLC (T1-2N0M0)的SBRT靶区勾画:5家单位GTV→IGTV→PTV、3家单位IGTV→PTV、2家单位GTV→CTV→ITV→PTV。周围型早期NSCLC分割6.0~12.5 Gy/次,3~12次;中央型早期NSCLC分割4.6~10.0 Gy/次,5~10次。靶区勾画讨论结果:肺癌靶区勾画目前应采用4DCT或模拟机测定呼吸动度;勾画肺癌靶区时CT肺窗的窗宽/窗位为1600/-600 HU,纵隔窗为400/20 HU;争议主要是纵隔转移淋巴结CTVnd为累及野照射还是选择性淋巴结预防照射。结论 对局部晚期NSCLC靶区勾画的CT的窗宽、窗位,呼吸运动和摆位误差测量、原发灶靶区勾画方法、同步放化疗放疗剂量及改野时机均已基本达成共识。主要争议和尚未达成共识的是PET-CT定位勾画靶区时显示病灶的最佳SUV值、SBRT治疗早期NSCLC最佳剂量分割模式、CTVnd的勾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常规分割放疗基础上行三维适形加量放疗并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将68例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先予NP方案化疗(盖诺40mg,静脉注入,d1、d8;DDP40mg,静脉滴入,d1~d3)。鳞癌化疗1个周期,其他类型肺癌化疗2个周期。放射治疗的前半程为常规分割2Gy/次,剂量40Gy/20次后改用三维适形加量放疗5Gy/次,每次间隔1~2d,剂量30Oy/6次。锁骨上有淋巴结转移者采用6MVX线加电子线常规分割放疗至总量Dτ 60Gy。放射治疗结束后根据患者情况再追加化疗2~4个周期。结果:68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计划,其中肺原发灶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49例,稳定无进展(NR)7例,总有效率为84.7%。Ⅰ~Ⅱs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64%,Ⅲ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5%,急性放射性气管炎、肺炎35%,急性胃肠道反应64%,治疗期间白细胞下降的发生率100%,升白治疗有效。后期毒副反应主要是放射性肺纤维化38%。1、2年生存率分别为71.2%和52%,1、2年局控率为85%和71%。结论:在常规分割放疗基础上行三维适形加量放疗并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可耐受,值得进一步观察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的可行性。方法:选择NSCLC脑转移初治患者30例,分析近期疗效、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和毒副作用,与重新设计全脑加后程三维适形(WBRT+3DCRT)和立体定向(WBRT+SRT)放疗计划相比,通过癌旁正常脑组织剂量体积特点分析IMRT的优势。结果:30例患者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分别为16.7%(5/30)和33.3%(10/30)。治疗后全组IMRT后简短精神状态量表评分为25.67±2.73,较治疗前的22.90±4.94提高,P<0.001;治疗后3~5个转移灶者为24.77±3.24,较治疗前的19.23±4.64提高,P=0.001。全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为79.00±14.82,较治疗前的68.67±19.60提高,P<0.001;治疗后3~5个转移灶者为72.31±15.63,较治疗前的55.77±19.13提高,P=0.001。急性Ⅱ级损伤发生率为10%(3/30),晚期Ⅱ级毒副作用1例,Ⅳ级毒副作用1例。IMRT使瘤旁V35(147.56±80.77)、V40(50.86±32.33)和V45(22.32±15.40)明显较3DCRT和SRT减少,尤以3~5个病灶者显著,V35为214.56±58.09,V40为79.29±22.76,V45为34.17±12.64,P值均<0.05。结论:IMRT治疗NSCLC脑转移有效,毒副作用可耐受,转移病灶3~5个的患者选择IMRT可能更优。  相似文献   

15.
非小细胞肺癌3D-CRT与IMRT立体定向放疗剂量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三维适形(3D-CRT)和逆向调强(IMRT)两种计划方式在进行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接受放射治疗的早期NSCLC患者12例,分别采用3D-CRT和IMRT技术设计SBRT治疗计划。比较两种计划方式下PTV的相关剂量学参数(CI、HI、D1%、D99%),肺、胸壁、心脏及脊髓的剂量学参数(Vx、Dmean、Dmax),以及加速器的机器跳数、治疗时间等差异。结果:在PTV相关参数比较中,3D-CRT计划的CI、HI以及D1%均差于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者的D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危及器官受量的比较中,3D-CRT与IMRT计划的患侧肺V5~V40、健侧肺V5~V15、双侧肺V5~V40、胸壁V5~V40、Dmean、心脏V20~V40、Dmean及脊髓Dmax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RT计划的机器跳数及治疗时间较IMRT计划分别减少了53%和78%,P<0.05。在绝对剂量体积比较中,3D-CRT的V60~V75及V45~V60均大于IMRT,V20~V45小于IMR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T计划在早期NSCLC行SBRT治疗中不具有明显的剂量学优势。考虑到IMRT实施过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早期NSCLC行SBRT治疗时3D-CRT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肺癌大体肿瘤体积、放疗剂量与预后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局部晚期(ⅢA或ⅢB)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9例,三维治疗计划由同一名医师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原发病变定义为GTV-P,纵隔淋巴结定义为GTV-N,大体肿瘤体积为GTV-P加GTV-N,定义为GTV-T。对放疗剂量和GTV-T分别进行预后分层分析。结果全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56%、26%。GTV-T≥110cm^3组预后明显差于〈110cm^3组(P=0.031),放疗剂量〉60 Gy组生存有优于≤60 Gy组的趋势(P=0.091)。GTV-T≥110cm^3组中放疗剂量〉60 Gy亚组预后优于剂量≤60 Gy亚组(P=0.037),GTV-T〈110cm^3组中放疗剂量与预后无关。放疗剂量〉60Gy组中GTV-T大小对预后无明显影响,而≤60 Gy组中GTV-T≥110cm^3亚组预后明显差于GTV-T〈110cm^3亚组(P=0.005)。结论放疗剂量〉60 Gy可改善肿瘤体积≥110cm^3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调强放疗(IMRT)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48例局部晚期不能手术或不愿手术的NSCLC患者,采用IMRT同步联合化疗综合治疗.放疗采用5~7野IMRT技术,单次剂量2.0~2,2 Gy,每周5次,中位总剂量60 Gy(54~66 Gy).所有患者均接受2个周期长春瑞滨加顺铂方案同步化疗,放疗结束后辅助2~4个周期化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同步放化疗计划.放疗结束3个月后评价疗效,CR为21%(10/48),PR为60%(29/48),SD为13%(6/48),PD为6%(3/48),有效率为81%(39/48).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7~3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1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和39%.按RTOG标准评价放疗毒副反应,放射性食管炎Ⅰ级15例,Ⅱ级11例,Ⅲ级1例;放射性气管炎Ⅰ级14例,Ⅱ级8例,Ⅲ级3例;放射性肺炎Ⅰ级6例,Ⅱ级4例,Ⅲ级1例.结论:IMRT联合化疗对局部晚期NSCLC患者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被绝大多数患者耐受,对生存率的提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