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T定位在氩氦刀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多探头、高精度、快速冷冻的氩氦刀系统的研制是当今微创超低温手术的一项新成就,它有多个能单调控制的超导刀,刀中间是空的,可输出高压常温氩气,使刀尖的温度在60 s内达到-140℃,然后再  相似文献   

2.
CT导向氩氦刀冷冻治疗26例肝癌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的疗效价值.方法:对26例肝癌在CT引导下使用氩氦超导手术系统反复冷冻升温,使其肿瘤组织坏死.结果:26例肝癌患者中,冷冻率达50%以上,1个月后CT复查,肿瘤坏死率达到42%~64%.结论:氩氦刀冷冻治疗是目前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氩氦刀冷冻手术中冻结与复温问题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通过对Endocare型氩氦冷刀的工作性能进行数值模拟,考察其优缺点,为肿瘤冷冻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针对组织的冷冻及复温,用等效比热法及等热流边界条件预测刀头外周组织的温度变化及组织内冰球的生长演化过程,并分析活体组织内的传热行为。结果 氩氦刀冷冻时,刀头附近组织能在短时间内下降到很低的温度;冰球在冷冻初期增长很快,此后增长速率明显下降,当工质由氩切换为氦后,冰球很快熔化;相同冷冻条件下,氩氦刀在不同组织中产生的冰球的增长速度差别较大。结论 氩氦刀具有较好的快速冷冻和复温性能,但其有效杀灭范围十分有限,对大块肿瘤,需采用多刀联用。  相似文献   

4.
CT引导配合氩氦刀治疗肺癌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引导在氩氦刀治疗肺癌中的正确应用.方法 对无手术适应证的晚期肺癌患者,在CT引导下准确定位,经皮穿刺行氩氦刀冷冻治疗.结果 本组22例肺癌患者均在CT引导下完成氩氦刀冷冻治疗,共26处病灶;其中17处完全被冰球覆盖,9处病灶冰球覆盖80%以上.近期总有效率达100%.术后测量冷冻区的CT值较术前平均下降35~55 Hu.结论 应用CT影像引导氩氦刀治疗可准确确定肿瘤部位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方便选定进针角度和深度,使手术过程简化、安全.术后可实时观察冰球的大小,判断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经皮氩氦刀治疗中晚期肝癌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冷冻外科是医学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对肝肿瘤的综合治疗提供了又一重要的方法,具有安全、相对简单、损伤少、高效等优点,它不仅能杀灭大量的癌细胞,而且对正常的肝细胞损伤很小,避免了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危险。我院于2001-08~2007-12,采用氩氦刀治疗肝癌35例,取得了一定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男21例,年龄42~78岁,平均59岁;女14例,年龄45~80岁,平均55岁。其中原发性肝癌17例,直肠癌肝转移10例,胃癌肝转移4例,乳腺癌肝转移3例,卵巢癌肝转移1例,其中转移癌原发部位肿瘤未见复发。所有病例术前均经病理、B超、CT或MR I及肿瘤标志物确诊,瘤体最大直径12 cm×15 cm×18 cm,最小直径1.90cm×1.10 cm×1.12 cm,合并有肝硬化者15例。肝功能按Ch ild分级,属A级20例,B级15例。1.2治疗方法: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靶向治疗肝癌35例,共计对78个远离胆管、膈肌及胃肠道的病灶使用氩氦刀冷冻,术中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选用单个至4个超导刀,使冰球尽可能覆盖整个肿瘤。根据患者病灶部位决定体位,确定经皮穿刺点、进针方向及深度,局麻后...  相似文献   

6.
肝癌氩氦刀冷冻治疗的CT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肝癌氩氦刀冷冻治疗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氩氦刀治疗48例肝脏恶性肿瘤病人。其中40例为原发性肝细胞癌,8例为转移性肝癌。术后1~4个月复查CT。结果:对<3cm的小肝癌冷冻治疗后CT检查,肿瘤完全坏死,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病灶不强化,但对>5cm的肿瘤疗效欠佳。结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特别是<3cm的小肝癌)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但对较大的肿瘤(>5cm)并不完全适合,需结合其他疗法。  相似文献   

7.
赵永星  汪森明  张积仁 《西南国防医药》2007,17(5):531-533,F0004
目的研究氩氦刀冷冻时间与冰球大小的关系,为临床确定最佳冷冻时间及冷冻靶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离体猪肝在37℃恒温液中接受氩氦刀冷冻,分别即时测量2、3 mm氩氦刀冷冻以及两把3 mm氩氦刀间距30 mm冷冻不同时间点时形成冰球长径与横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直径2 mm刀最大冰球体积分别可达(71×50×50)mm3,直径3 mm刀最大冰球体积(75×56×56)mm3;2把直径3 mm以及3把直径3 mm的氩氦刀组合冷冻时,最大冰球范围分别可达(90×80×56)mm3和(105×100×80)mm3大小.无论哪种方式冷冻,在30 min以内冰球纵径和横径增加明显(P<0.05),30 min以后冰球体积无明显增长(P>0.05).结论 氩氦冷冻肿瘤时,靶区消融疗效确切,一般冷冻时间选择在25~30 min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氩氦刀靶向治疗肺癌的CT影像学征象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6例肺部肿瘤患者,在CT引导下,应用氩氦刀微创、靶向冷冻治疗,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氩氦刀冷冻形成的冰球能达到覆盖病灶体积的90%~100%,术前、术中和术后有不同的CT影像学表现。治疗后1~3月复查CT,肿块均有较大程度的缩小或消失。结论:CT影像学表现能够直接客观地评价氩氦刀治疗肺部肿瘤的临床意义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氩氦刀靶向治疗的机制及在肿瘤消融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氩氦刀是一种新兴的靶向冷热消融治疗技术,分别使用氩气和氦气对冷冻探头进行加热和制冷。在持续的影像引导和监测下,经过两次冷热循环,氩氦刀能够完全有效地摧毁肿瘤细胞组织。目前,氩氦刀已单独或与其他的治疗方法一起广泛地应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Endocare型氩氦冷刀冻结与复温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对Endocare型氩氦冷刀的实际工作性能进行测试,考察其优缺点,为肿瘤冷冻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氩氦刀置于空气、水及哆子组织中进行冷冻并复温,监测刀杆外壁和内部测温点的温度变化;基于实验结果评价氩氦刀的工作性能以及工质气体的消耗情况;结果:氩氦刀冷冻时,刀头在很短的时间内降至极低温度,并保持稳定。冰球在冷冻初期增长很快,此后其增长速率明显下降。当工质由氩切换为氦后,刀头温度迅速上升,冰球随即熔化;工质气体的消耗速率随着实验进行不断降低。结论:证实氩氦刀确有良好的快速冷冻和复温性能,但同时也存在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氩氦刀靶向冷冻综合治疗中晚期肝肿瘤的疗效。方法72例中晚期肝肿瘤,采用B超或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引导经皮穿刺肝肿瘤氩氦靶向冷冻消融术。共计对117个病灶使用203把氩氦刀2次循环冷冻。结果氩氦超导低温靶向定位对肝肿瘤穿刺准确。冷冻术后有90.3%(65/72)的患者精神状态得到改善,腹部疼痛症状减轻,恢复快。应用18F-氟脱氧葡萄糖扫描显示肿瘤局部放射性浓聚影明显降低。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影像上可见肿瘤区域内有空泡样破坏,边界清楚,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值较冷冻前低。结论氩氦刀加综合治疗肝癌疗效明确,对正常肝组织损伤少,安全、有效、微创,为已丧失手术机会的晚期肝肿瘤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但应强调的是氩氦刀仅仅是一种局部物理冷冻技术,应该结合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2.
MR实时导引监测下冷冻消融治疗肝肿瘤16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开放式MR实时导引监测下经皮肝肿瘤冷冻消融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16例肝肿瘤患者,在开放式0.23 T MR扫描仪结合ipath200光学导引系统监测下,对16例26个病灶行冷冻消融治疗。冷冻消融术采用氩氦刀(Cryo-Hit),每个靶部位均经2个冷冻、解冻循环。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位置选择直径2或3mm的冷冻探针,对于较大的病灶,同时使用2支冷冻探针。冷冻消融术后24h内行1.5T常规MR增强扫描。术后进行随访。结果冷冻探针准确地穿刺至16例患者的26个病灶的靶点,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6个肿瘤病灶共进行26次冷冻消融术,置入30个冷冻探针。术中MR能清楚地显示冷冻探针及冰球呈带状和梨形信号缺失,冰球边界清晰。患者术后随访1~24个月,均生存。临床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8例、进展(PD)3例。结论开放式MR导引下经皮肿瘤冷冻消融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肝癌氩氦刀术后的DSA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肝癌氩氦刀(ECS)术后的DSA影象特征。方法 本组对38例肝癌患者(原发性肝癌32例,转移性肝癌6例)作氩氦刀治疗,术后分别在7d左右、30~60d行肝动脉或超选择血管造影。结果 单个冰球覆盖的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其中〈5cm以下的单发病灶,冰球覆盖较完全。冰球叠加覆盖的病灶形态多为不规则形。巨块型,弥漫结节状,治疗区内可见到病理血管和肿瘤染色。冰球覆盖遗漏区18个,肝动脉-静脉和肝动脉-门静脉瘘各4例,穿刺道出血5例,造影剂外溢6例。ECS治疗区域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限。ECS治疗术后并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病例复发率明显降低。结论 ①直径5cm以下的单发病灶,ECS治疗效果满意;②直径5cm以上的富血型肝癌病理血管对ECS不敏感;③巨块型,弥漫结节状,不规则状肝癌ECS治疗后遗漏区较多;④近肝包膜或肝门附近的病灶,ECS治疗时容易出现并发症;⑤ECS治疗术后7d左右行TACE可提高肝癌综合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氩氦刀联合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方法、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将符合入选的19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单纯TACE组和氩氦刀联合TACE组(联合组),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AFP、肿瘤复发率及生存期情况。结果单纯TACE组肿瘤完全坏死率为29%,联合组为88.04%;单纯TACE组肿瘤复发率为(42/100),联合组肿瘤复发率为(11/92);单纯TACE组血清AFP下降的程度明显低于联合组;通过30个月的随访可见各个时期的联合组生存率都要高于单纯TACE组。结论氩氦刀冷冻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效果明显优于单纯TAC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国产冷冻设备(靶向刀)1次冷-热循环和2次冷-热循环的消融范围及实际坏死范围的差异。方法 4只小型巴马猪(25~30 kg),随机分为A、B两组,麻醉后开腹暴露肝脏,放置冷冻针于合适肝叶部位进行冷冻消融,A组选择冷-热(10~3 min)1次循环模式,B组选择冷-热(10~3 min)2次循环模式。冷循环结束后扫描CT,计算机多平面重建(MPR)描绘出椭球形冰球的最大宽径。术毕处死小型猪,取出靶区肝脏标本,固定48 h后,沿着冷冻针穿刺道垂直方向沿消融区域冰球的最大宽径处切开标本,石蜡包埋切片后进行HE及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生物素dUTP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观察消融区域病理学改变,使用Toup View显微镜图像测量软件测量TUNEL染色下坏死区域的边界与针道的距离。结果 1次循环冰球的最大宽径为(27.6±0.9) mm,2次循环的冰球的最大宽径为(31.4±0.5) mm(P<0.01)。1次循环冰球覆盖范围内实际坏死的边界距冰球覆盖范围的边界距离为(5.6±0.5) mm,2次循环冰球覆盖范围内实际坏死的边界距冰球覆盖范围的边界距离为(3.2±0.2) mm (P<0.01)。结论对于国产冷冻设备(靶向刀) 2次循环较1次循环冰球形成范围更大,且实际坏死区域明显增大,而消融边缘更小。当前2次冷-热循环的消融方案治疗肝脏肿瘤,至少要保证冰球要覆盖病灶周围正常肝脏组织3.5 mm以上才足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TACE序贯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后血小板的变化规律。方法:4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先行经典TACE术,术后2~4周内行氩氦冷冻消融术(冷冻时间30 min)。总结术前、术后血小板变化规律。结果:TACE术后1周血小板呈一过性轻度下降。氩氦刀术前与术后1周内血小板呈先迅速下降后快速恢复的过程。结论:肝癌行氩氦刀冷冻肿瘤消融术后导致血小板减少与冷冻时间、冷冻针数量及肝功能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0例患者通过前瞻随机临床分2组进行研究,观察组行TACE+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对照组单纯行TACE术。随访时间24个月,通过评估治疗前后肿瘤情况、肝功能损害情况、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及生存时间等方面来比较2种方法的近、远期疗效。结果 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的完全缓解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TACE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肝功能损害低于对照组;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生存率明显长于单纯TACE对照组(P0.05)。结论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对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和MR两种影像技术在肝癌冷冻消融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121例肝癌患者共131个病灶行氩氦刀治疗,其中男73例、女48例,平均年龄(60±8)岁,61例行CT引导下冷冻消融、60例行MR引导下冷冻消融.CT引导采用大孔径16层扫描仪,带有CT透视功能;MR引导采用0.35 T开放式扫描仪,辅助红外导航仪,应用快速梯度回波和快速自旋回波扫描序列.氩氦刀采用MR兼容冷冻系统,冷冻探针为17 G、外径1.47 mm.根据病灶位置、形态、毗邻结构,采用多针组合,适形冷冻.冷冻消融模式为2次冻-融循环消融法,术中间断扫描监测病灶消融情况.以平均扫描时间、病灶显示及冰球监测、肿瘤消融有效率、并发症、生存时间为评价指标,肿瘤消融有效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CT引导平均扫描时间为(5.6±1.8)min,MR引导平均扫描时间(22.0±2.6)min.CT在病灶精细程度及肋骨等结构的显示方面优于MR;CT扫描中金属探针可以产生伪影,难于显示碘油栓塞后病灶的冰球形成情况.MR在显示、导引和监测邻近膈肌、肝门、胆囊区等特殊部位病灶方面优于CT;而且MR不受高密度栓塞剂及金属探针的影响,在显示病灶、监测冰球形成和病灶消融情况等方面优于CT.但是,MR扫描时间长,低场强开放式MR图像质量不及CT.两组病例随访12个月,CT引导组和MR引导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90.2%(55/61)、90.0%(54/60),术后1个月两组病例肿瘤消融有效率分别为75.4%(46/61)、83.4%(50/60).(x2检验=4.4056,P<0.05).结论 CT引导快速直接,尤其对穿刺路径中的肋骨等结构显示优于MR.MR具有多平面成像对显示病灶与肿瘤的关系,监测治疗效果方面优于CT,尤其在显示、导引和监测邻近膈肌、肝门、胆囊区等特殊部位病灶的穿刺消融优于CT引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比较螺旋CT引导下射频消融和氩氦刀冷冻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为肝癌的临床治疗优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试验研究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2009年9月~2010年12月接受氩氦刀冷冻和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患者75例,分为两组(AHC组38人,RF组37人),治疗后对患者进行3年定期随访。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可比性好,AHC组肿瘤完全消融率为97.37%;RF组完全消融率为91.89%;AHC组患者发热发生率为2.63%,肝区疼痛发生率为26.32%;明显低于RF组患者(16.22%,59.46%);AHC组患者3年随访期间肿瘤复发率低于RF组患者;AHC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6月,RF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0月,Log-rank检验显示两组肝癌患者生存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9,P0.05)。结论氩氦刀冷冻和射频消融两种治疗方法各具优势,在肿瘤治疗方面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但氩氦刀冷冻治疗在治疗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患者生存率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是一种相对更加安全、可靠、创伤小的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氩氦刀(Ar-He cryotherapy)是肿瘤治疗方面近年来一种相当有效的新的微创性物理疗法.其原理就是通过介入人体微控针的冷冻来促使病灶组织快速降温、冷冻及融化,产生不可逆损伤,从而达到清除病灶的目的.我院行氩氦刀治疗肺部肿瘤数已累计600余例,且近期疗效满意.氩氦刀手术术中或术后可出现伤口疼痛、咯血、气胸、发热等并发症,但冷休克极少发生,我院自行此项手术来尚属首例,现报道应用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出现冷休克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