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原内滚道超精机床定位装置如图1所示,采用三点式陶瓷固定支承,其目的就是消除超精时内径面留下的支点印痕。超精前,根据工件内径尺寸大小,选择与其相适应的定位装置,通过紧固螺栓将其固定在机床支架上。超精时利用陶瓷块支承工件内径面,并与其产生相对摩擦,超精后的工件内径面无摩擦支点印痕,内滚道表面超精质量完全能达到工艺技术要求。但是,此装置更换工件繁琐,生产效率低,制造成本高,价格昂贵,且不同规格不同内径尺寸的工件,需要不同尺寸的定位装置,制作的数量和成本很大。因此,对定位装置进行改进,以提高加工效率,并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2.
赵春强  韩其珊 《轴承》2001,(12):24-25
轴承内圈内径是轴承安装配合面之一。在超精研内圈滚道时 ,经常产生工件内径划伤和划痕。为此对内径支承进行改进。改进后 ,工件滚道粗糙度和圆度合格 ,内径无划伤、划痕。支承轮安装和调整方便、简单。附图 2幅 ,表 1个。  相似文献   

3.
2.“两步法”超精机床在设计中的几个特点 (1)“液压定心”、“端面浮动夹紧”技术的使用“两步法”超精机床的工件定位与夹紧原理与“辊棒式”、“无心支承式”均不相同,它采用液压定心和端面浮动滚轮夹紧的方式(见图4)。内环工件以内径定心,外环工件以外径定心。工件靠压力油支承  相似文献   

4.
我厂采用VMGC80超精研机对轴承内圈沟道进行超精研.该机采用内径支承、端面压紧的方式对工件进行加工.这种加工方式由于内径支承采用合金双点支承的形式(见图1),常使工件加工后内径表面产生压痕和划痕,影响工件表面质量.后经我们略加改进,采用内径旋转活支承的形式(见图2),消除了压痕和划痕,保证了产品质量.此法亦可推广到其它使用内径支承的超精研机上.  相似文献   

5.
以353130B轴承内圈为例,详细介绍了采用电磁无心夹具以内滚道为定位面,分别磨削大挡边外径面和内孔时,定位面尺寸变化对磨削面尺寸的影响量,并进行了偏差量公式的推导.对影响磨削面尺寸变化量的影响参数支承角、支承夹角、砂轮直径等进行分析说明,并提出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机床-工件系统的热变形为研究对象,应用神经网络理论建立机床-工件系统的热误差模型,对热误差神经网络模型的关键输入参数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该模型的误差补偿策略。以某型号大尺寸回转支承滚道数控车削加工为例,建立了热误差模型,对回转支承滚道加工实施热误差补偿,结果表明,机床-工件系统的热误差模型有较强的预测能力,提出的补偿方法有较好的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机械加工中,有时由于受工件本身结构的限制,使加工部位处于悬臂状态;或是为了使装夹工件方便,使机床夹具中不能设置足够的固定支承,来限制工件的正确位置,这样常常给加工带来困难。为了保持工件定位时的稳定性及增强刚性,常采用辅助支承解决。辅助支承应具有足够的刚性,它除了能帮助主要支承承受切削力以外,又不使工件离开定位面。因此,在机械加工中,辅助支承也和主要支承一样,  相似文献   

8.
马玉锋 《轴承》2012,(6):18-19
针对中大型轴承外圈滚道超精过程中,出现端面支承划伤轴承端面的现象,根据端面划伤的分类以及划伤时机床的工作状态,对产生划伤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用长方形油石超精圆锥内滚道时,因内滚道两端线速度不同以及油石在两端的接触面积不同,造成圆锥内滚道超精后角度变化。通过适当改变原自油石形状(单边带斜度)和尺寸,使油石薄端对着内滚道大端,则可消除上述弊病,保持内滚道超精时的角度稳定性。附图3幅。  相似文献   

10.
一、固定辅助支承固定辅助支承又称刚性辅助支承,它是精密机械制造用夹具上的一种支承结构,用于支撑零件上的薄壁、悬伸部分以增强这些部位的刚性,减少加工过程中的变形或防止振动。普通机床夹具对零件的薄壁或悬伸部分用弹性辅助支承(或可调支承)支撑。辅助支承(见图1)的高度位置由定位后的被支承面决定,不作定位,不得破坏零件主要定位面(底面)已确定的位置。工件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