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四川省泸州市 646000;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背景:扩张型心肌病所致的心肌纤维化是心力衰竭的病理基础,目前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均不能替代坏死心肌和彻底改善心脏功能。 目的:观察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扩张型心肌病心脏功能的作用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细胞移植组(n=15)、对照组(n=15)和空白组(n=10),前2组建立大鼠扩张型心肌病模型。造模成功4周后细胞移植组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50 μL(含3×106个细胞),对照组和空白组注射等量培养液。 结果与结论:与空白组相比,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移植前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增加,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明显下降(P < 0.01);移植后4周,细胞移植组超声心动图检查和移植前相比,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下降、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明显升高(P < 0.01)。细胞移植组心脏胶原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 < 0.05)。与对照组相比,其他2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明显下降(P < 0.05)。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改善心肌纤维化及扩张型心肌病鼠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心肌定向诱导分化及诱导后BMSCs体外构建工程化心肌组织的可行性。方法用含10μmol/L5-氮胞苷(5-Aza)的完全培养液(LG-DMEM,10%胎牛血清,100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1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孵育第3代BMSCs24h后改用完全培养基培养4周,采用未处理组作为阴性对照。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cTnT)、α-肌动蛋白(α-Actin)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早期心肌形成转录因子GATA-4、Nkx2.5、TDGF-1基因的表达。将已诱导4周的BMSCs接种于多聚赖氨酸包被的脱细胞牛心包生物支架上培养2周后检测。结果诱导组细胞向心肌细胞转化,表达cTnT、α-Actin,对照组不表达cTnT、α-Actin;RT-PCR检测BMSCs诱导后表达早期心肌形成转录因子GATA-4、Nkx2.5、TDGF-1等基因;诱导后的BMSCs黏附于脱细胞牛心包生物支架表面,生长良好。结论大鼠BMSCs可向心肌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与脱细胞牛心包生物支架黏附良好,有望构建理想的组织工程化心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流体剪切应力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bonemarrow-derived mesenchy malstem cells,rMSCs)中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embrane type-1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T1-MMP)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阐明应力诱导rMSCs分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一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平行平板流动腔系统,给rMSCs施加不同大小和不同加载时间的层流剪切应力,用real-time PCR检测MT1-MMP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5,15,30 dynes/cm2剪切应力均能刺激rMSCs的MT1-MMP mRNA表达,且其作用呈时间依赖和强度依赖。p38抑制剂(SB202190)可以明显抑制这种作用,而PI3K抑制剂(wortmannin)却增强了这种效果。结论流体剪切应力可诱导rMSCs的MT1-MMP基因表达,其表达量与刺激时间和剪切应力的强度密切相关,这种作用可能通过p38MAPK和PI3K/Akt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4.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否直接干预心肌纤维化及其可能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干预心肌纤维化的效果并分析其机制。 方法:分离培养雄性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尾静脉输入异丙肾性心肌纤维化雌性小鼠为治疗组,另设未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5周后处死小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y染色体鉴别基因(SRY)、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的表达;天狼猩红染色对比心脏胶原纤维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心脏核转录因子κB表达。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归巢于纤维化心肌。与未治疗组相比,治疗组的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和核转录因子κB表达下调(P < 0.05),胶原纤维含量下降(P < 0.05)。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干预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核转录因子κB过度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早期是成骨性细胞外基质细胞外间质的堆积,其主要成分均是基质金属蛋白酶特异性组织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 1,TIMP-1)作用的基质金属蛋白酶作用底物,通过增加TIMP-1的表达,是否可以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进而影响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 目的:观察反转录病毒介导TIMP-1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能力。 方法:设计In-Fusion引物扩增TIMP-1基因片段,与酶切后线性化的pBABE-Puro反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进行位点同源重组,构建TIMP-1基因反转录病毒表达载体,RT-PCR和测序验证,并使用GP-293细胞进行包装。通过密度梯度法分离人下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验证其表面标记。将TIMP-1反转录病毒包装液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筛选稳定表达TIMP-1细胞株,RT-PCR和蛋白电泳验证其表达,并使用成骨诱导液诱导10 d,观察其对成骨能力的影响,RT-PCR验证其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经测序证实,RT-PCR所获得的TIMP-1基因 cDNA 序列与NM_003254.2(624 bp)序列完全一致;通过表面标记鉴定证实成功分离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具良好的成骨、成脂能力;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反转录病毒载体成功介导TIMP-1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T-PCR表明成骨诱导10 d时,TIMP-1基因感染组成骨增加,RUNX-2和COL1 mRNA表达增加。提示TIMP-1基因可通过反转录病毒成功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能促进其成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和腹腔巨噬细胞(PM)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表达的影响。 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高脂组、糖尿病组、小檗碱治疗组。治疗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葡萄糖、胰岛素和血脂含量,并检测肺泡和腹腔巨噬细胞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含量、MMP-9和TIMP-1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血糖、血胰岛素、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AM和PM内ox-LDL浓度、MMP-9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IMP-1 mRNA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小檗碱治疗组大鼠血糖、血胰岛素、LDL、TC、TG浓度低于糖尿病组,AM、PM内MMP-9 mRNA的表达低于糖尿病组,而TIMP-1 mRNA的表达高于糖尿病组。 结论:小檗碱具有降低血糖、调节血脂、防治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ox-LDL生成,直接下调巨噬细胞中MMP-9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研究表明血红素氧合酶1的过表达有抗炎症反应的作用,将血红素氧合酶1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O-1-BMSCs)移植入梗死心脏周围是否可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的比例而明显改善梗死心肌重构呢? 目的:观察血红素氧合酶1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心肌胶原的调节及心肌重塑的逆转作用。 方法:利用血红素氧合酶1腺病毒转染体外培养扩增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扎大鼠左前降支动脉制造心肌梗死模型,1 h后,分别将HO-1-BMSCs、BMSCs多点注射到大鼠心脏梗死区四周,对照组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 结果与结论:Adv-hHO-1转染BMSCs后获稳定表达;hHO-1-mRNA仅在HO-1-BMSCs移植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HO-1-BMSCs移植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9的表达显著减少(P < 0.05),Null-BMSCs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9的表达虽然减少,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移植组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3的表达显著增加,尤以HO-1-BMSCs组明显(P < 0.05);但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无明显变化(P > 0.05)。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3/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比例在细胞移植的心脏中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心室中的胶原蛋白沉积减少,心室腔内径显著缩小。结果表明血红素氧合酶1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使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的比例正常化,并逆转心肌细胞外基质的重构。  相似文献   

8.
背景:对于高原地区受到环境负面影响的组织创伤,例如高原骨缺损,干细胞的特点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加速创伤修复的方法。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高原股骨缺损的创伤恢复效果。 方法:分离提取雄性Wistar大鼠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进行细胞表型鉴定。雌性Wistar大鼠80只,制备实验性股骨圆形缺损后随机均分为平原对照组、平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高原对照组、高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n=20)。治疗后第30天拍X射线片观察股骨缺损区的修复情况,并于第10,20,30天分别采集股骨缺损区组织,检测其中碱性磷酸酶的含量。 结果与结论:高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股骨缺损区愈合速度较高原对照组快,且碱性磷酸酶的含量较高原对照组高(P < 0.05);平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的缺损区愈合速度也比平原对照组快,且碱性磷酸酶的含量也较平原对照组高(P < 0.05)。平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的缺损区愈合速度较高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快,且碱性磷酸酶的含量较高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高(P < 0.05)。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局部移植可提高高原股骨缺损区局部的碱性磷酸酶含量,加速缺损区的创伤修复速度,但高原股骨缺损区的愈合修复较平原组慢。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开放血脑屏障(BBB),促进大鼠间充质干细胞(rMSCs)穿越BBB的作用.方法 构建体外BBB模型,运用Transwell细胞迁移率实验明确MMP-9对体外BBB模型的穿透效果.体内实验:4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组、MMP-9处理组及MMP-9抑制剂(TIMP-1)干预组;HE染色观察各实验组不同时间点(0.5、1、3、7、14d)的大脑皮质病理变化和检测其脑含水量,EB值法检测BBB通透性;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测定大鼠皮质中MMP-9蛋白表达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脑皮质内5-溴-2-脱氧嘧啶(Brdu)标记rMSCs阳性细胞数量.结果 Transwell细胞迁移率实验显示,缺氧状态下各组穿过小室的rMSCs数量均明显高于常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9处理组穿过小室的rMSCs数量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TIMP-1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与HIBD组相比,MMP-9处理组脑含水量、BBB通透性增加程度均有所提高;TIMP-1干预组的相应指标均有所降低.大鼠皮质中MMP-9蛋白表达水平具有时间依赖性,MMP-9处理组1~3 d时含量达到最高,明显高于HIBD组和TIMP-1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之后表达开始回落,但仍有稳定表达.MMP-9处理组穿越BBB的Brdu阳性细胞数比HIBD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大鼠缺氧缺血后MMP-9表达升高,可介导开放BBB,促进rMSCs穿越BBB.  相似文献   

10.
背景:近年来,骨髓微环境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长、存活及耐药性的关系成为科研人员研究热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干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的实验鲜有报道。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纯化健康供者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收集第3-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上清培养基,超滤离心管制备浓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制备含10%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的1640完全培养基,诱导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和U266细胞株培养48h,MTT法、EdU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和PI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CL-2、BTK mRN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能促进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的增殖(P <0.05),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凋亡(P <0.05),与BCL-2、BTK的mRNA和蛋白高表达密切相关(P <0.05)。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可促进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1.
MMP-7、MMP-10和TIMP-4在心力衰竭心室重构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细胞因子抗体芯片技术筛选与心力衰竭心室重构关系密切的基质蛋白酶。方法:从本院的心脏病组织库中挑选6例病理诊断明确和各方面资料比较齐全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引起心力衰竭的心脏病标本(来源于心脏移植的受体),与年龄、性别和种族等因素相匹配的正常对照心脏组织(来源于心脏移植的供体)进行细胞因子抗体芯片分析,筛选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引起的心力衰竭中差异表达的基质蛋白酶,并应用酶联免疫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加以验证。结果:在所筛选的17种基质金属蛋白酶中,只有MMP-7和MMP-10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引起心力衰竭中高表达,而在4种基质金属蛋白酶内源性组织抑制剂中,只有TIMP-4 低表达。经酶联免疫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证实,不仅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引起心力衰竭的心肌,在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性心肌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心肌中也发现MMP-7和MMP-10 的高表达及TIMP-4的低表达。结论:心肌组织中MMP-7和MMP-10的高表达及TIMP-4的低表达在不同心肌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心室重构分子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修复小鼠急性肾衰竭(ARF)中的作用。方法:用顺铂皮下注射建立ARF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急性肾衰竭组(ARF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MSC组)。MSC组在建立ARF模型后24 h经尾静脉输注小鼠MSC悬液。建模后第1、4、7、14、28 d分批处死各组小鼠。测定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HGF)、骨形态形成蛋白7(BMP-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顺铂注射4 d后,MSC组BUN、Scr值比ARF组明显降低(P<0.01),在第7和14 d,仍可见MSC组的BUN、 Scr水平低于ARF组(P<0.01,P<0.05)。MSC组小鼠肾小管损伤程度明显轻于ARF组。顺铂注射7 d后,MSC组肾组织中BMP-7、HGF、IL-10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ARF组,而TNF-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则明显低于ARF组。结论:MSC可改善ARF小鼠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MSC促进肾脏局部生长因子分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环磷酸腺苷葡甲胺(MC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在心肌组织存活和对心力衰竭(HF)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贴壁法体外分离、扩增培养大鼠BMSCs;采用阿霉素腹腔注射方法建立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HF组、BMSCs组、MCA组和BMSCs+MCA组。BMSCs经尾静脉注射1次,MCA经尾静脉连续注射5 d。4周后通过超声心动图和多导生理记录仪评价心功能。ELISA法测定干预前后脑利钠肽(BNP)浓度变化。免疫组化观察BrdU标记BMSCs在心肌内的阳性率,Western blotting测定心肌特异性蛋白GATA-4、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表达,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改变。结果: 心脏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结果显示,BMSCs+MCA组大鼠的左室收缩功能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其它组(P<0.05);而MCA组与BMSCs组相比心功能改善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BNP水平比较,BMSCs+MCA组与BMSCs组差异显著(P<0.05)。与BMSCs组相比, BMSCs+MCA组心肌组织切片上BrdU标记的BMSCs阳性细胞数量增多(P<0.05),GATA-4、Cx43和cTNI表达增多,纤维化程度减轻。结论: 单纯BMSCs移植与MCA药物治疗相比对心功能的改善没有明显益处。而MCA和BMSCs移植联合则可提高BMSCs存活率,增加GATA-4等蛋白表达,改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培养BMSCs,传代至第3代用于尾静脉移植。采用线栓法诱导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除假手术组外,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MSCs(1×10~9/L)组、川芎嗪(40 mg/kg)组和联合(川芎嗪+BMSCs)组,每组12只。缺血后第1、7和14天采用改良的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ing,m NSS)进行神经功能评价。缺血后第14天,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Bax和Bcl-2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BMSCs组和川芎嗪组比较,联合组m NSS评分显著减少(P0.01),梗死体积显著减少(P0.01),缺血引起的脑缺血周边区病理性损伤明显减轻,TUNEL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Bcl-2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Bax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川芎嗪联合BMSCs移植能显著促进脑缺血后大鼠的功能恢复,减少梗死体积,减轻脑组织缺血性损伤,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和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海藻酸盐支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物在急性肝衰竭大鼠体内应用的可能性,为人工肝组织的体内应用提供基础。方法: BMSCs用氯甲基苯甲酰氨荧光染料(CM-DiI)标记后种植于海藻酸盐支架形成支架细胞复合物。动物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构建70%肝切除大鼠模型,实验组大鼠给予支架细胞复合物平铺于肝脏创面上,对照组给予单纯支架。4周后取出支架细胞复合物行荧光显微镜追踪观察;切片行白蛋白及糖原染色追踪支架上细胞的分化;同时比较两组大鼠生存率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CM-DiI能很好地标记细胞。体内应用后BMSCs能够在海藻酸盐支架上分泌白蛋白,合成糖原。实验组大鼠的生存率及肝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海藻酸盐支架-BMSCs复合物在急性肝衰竭大鼠体内能够起到部分肝功能支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Goals: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induced into hepatocyte-like cells and of un-induced BMSCs in acute liver failure rats. Methods: BMSCs in highly homogenous passage 3 were cultured using the whole bone marrow adherent culture method. Hepatic-related characters were confirmed with morphology, RT-PCR analysis, glycogen staining and albumin (ALB)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Carbon tetrachloride (CCl4) was injected intraperitoneally to establish an acute rat liver failure model. Hepatocyte-like cells or un-induced BMSCs were respectively injected into the models to examine rats’ appearance, liver function assay and liver tissue pathology. Results: Hepatocyte-like morphology, higher expression of cytokeratin 18 (CK18) mRNA and ALB protein, and glycogen accumulation were confirmed in the induced BMSCs. The transplanted DAPI-labeled BMSCs were localized in the liver tissue 3-14 days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e levels of liver function indicators (AST, ALT, ALP, and TBIL) from transplanted rats were significant decreased and pathology was improved, indicating the recovery of liver function. However,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Conclusion: Both hepatocyte-like cells and un-induced BMSCs had a similarly positively therapeutic efficacy on liver regeneration in rat liver failure model.  相似文献   

17.
微重力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一种多能成体于细胞,是组织工程重要的种子细胞来源之一.微重力对BMSCs成骨分化具有抑制作用,可使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改变,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这一过程受到多条信号通路的调控,如MAPK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等,它们协同调节微重力下BMSCs向成骨细胞方向的分化.研究微重力对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可以阐明骨质流失机理,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促进我国太空宇航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神经元的保护及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移植对大鼠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用Western blot鉴定外源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模型组尾静脉注射PB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促红细胞生成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注射转染了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移植后3 d及移植后1,2,3,4 周行改良神经功能评分,检测神经功能的损伤情况。移植后4 周将大鼠麻醉后断头取脑,RT-PCR检测脑组织中bcl-2/bax基因表达变化,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测定细胞凋亡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及荧光显微镜观察PKH26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和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能表达促红细胞生成素蛋白。移植后1-4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神经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5,P < 0.01)。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及模型组相比,大鼠脑梗死区组织促红细胞生成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bcl-2基因的表达明显增高(P < 0.05),bax基因的表达明显降低(P < 0.05),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KH26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 < 0.05)。结果证实,促红细胞生成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移植对脑梗死大鼠脑梗死疗效较好。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9.
细胞移植技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已成为新兴的组织工程学研究热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由于其具有扩增快、便于分离提纯、可以体外诱导分化成为雪旺细胞(SC)的特性,有可能成为雪旺细胞的有效替代品和组织T程化神经的新型种子细胞。就种子细胞雪旺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理功能、生物学特性、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成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