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亚低温对大鼠脑损伤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观察脑损伤后亚低温对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动态变化以及伤灶周边脑皮层损伤神经元数和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 ,为评价亚低温脑保护作用提供量化指标。 方法  4 5只SD大鼠利用自由落体打击器造成一侧脑外伤模型 ,随机分成三组 :(1)假手术对照组 ;(2 )常温创伤组 ;(3)亚低温创伤组。每组分别在术后 3,6 ,2 4h三个时相点收取标本 ,采用病理形态学方法检测伤灶周边脑皮层损伤神经元数 ;应用放射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NSE水平以及测量脑组织含水量。 结果 大鼠脑损伤后血清NSE水平显著增高 (P <0 .0 5 ) ,且与神经元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r =0 .8344 ,P <0 .0 1) ;与常温创伤组比较 ,亚低温创伤组伤后 6 ,2 4h血清NSE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5 ) ,脑组织含水量 (P <0 .0 5 )和伤灶周边脑皮层损伤神经元数 (P<0 .0 1)也比常温创伤组减少。 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以显著抑制NSE释放 ,减轻神经元损伤和脑水肿 ,增强神经元对脑外伤的耐受性 ,进而在外伤早期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探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一氧化氮 (NO)在继发性脑损害中的生理及病理作用。 方法 在使用Marmarou法创建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基础上 ,于伤后不同时间取大鼠脑组织 ,采用Griess反应法观测NO在外伤后脑组织内表达的时程变化 ,并采用选择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的抑制剂氨基胍对其神经保护作用进行初步的探讨。 结果 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 ,NO水平即刻升高 (P <0 .0 1 ) ,于伤后 1 2h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2 4 ,4 8h和 7d再次升高 ,与 1 2h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外伤对照组神经轴索断裂数目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也高于氨基胍实验组 (P <0 .0 5 )。 结论  (1 )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脑组织内NO表达水平出现两个高峰 ,中晚期 (2 4 ,4 8h和 7d)NO出现二次升高。 (2 )NO可能参与了脑损伤后轴索损伤的继发过程 ;(3)氨基胍对外伤后神经轴索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迟发性脑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科于 1995年 5月至 2 0 0 0年 5月 ,将 5 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 ,CT动态观察两组患者迟发性脑损伤发生的情况 ,旨在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演变及预后的影响。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重度颅脑外伤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8分 ]5 8例 ,男4 6例 ,女 12例 ) ;年龄 (36 .2± 8.5 )岁。致伤原因 :交通伤 4 4例 ,坠落伤 9例 ,打击伤 4例 ,爆炸伤 1例。入院时一侧瞳孔散大 2 5例 ,双侧瞳孔散大 2例 ,双侧瞳孔缩小 11例 ,瞳孔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 38例 ,颈抵抗 5 0例 ,肢体瘫痪 34例。…  相似文献   

4.
亚低温对创伤性脑损伤后FasL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脑损伤后亚低温脑保护的作用机理。方法 以自由落体撞击法制伤脑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损伤及亚低温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FasL蛋白表达。结果 脑损伤后1小时FasL表达开始增加,6小时增加最明显,72小时达高峰;亚低温治疗后FasL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脑损伤后亚低温下降FasL表达而减少细胞死亡是其脑保护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血清IL-1β和S-100β蛋白含量变化以及亚低温治疗对IL-1β和S-100β蛋白含量的影响,探讨亚低温脑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46例sTBI患者随机分成常温治疗(normothermia-treated,NT)组和亚低温治疗(mild hypothermia-treated,HT)组,分别予以常温治疗和亚低温治疗。两组均于伤后6, 24 h、3,8 d等各时间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IL-1β和S-100β蛋白含量;分析各时间点两组IL-1β和S-100β蛋白含量与GCS的相关性。结果(1)伤后各时间点两组sTBI患者血清IL-1β和S-100β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间IL-1β和S-100β蛋白含量在伤后6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亚低温治疗后各时间点HT组IL-1β和S -100β蛋白含量低于NT组(P<0.01)。(3)NT组于伤后各时间点IL-1β和S-100β蛋白含量均与GCS呈负相关;HT组IL-1β和S-100β蛋白含量于伤后24 h、3 d与GCS无相关性,6 h、8 d与GCS呈负相关;与NT组比较,出院时HT组预后较好。结论亚低温治疗能够降低sTBI患者IL-1β与S-100β蛋白含量,改善预后,具有脑保护作用。其脑保护机制可能与亚低温能减轻血清IL-1β和S-100β蛋白介导的损伤性脑细胞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脑创伤脑组织糖代谢及甘油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重型脑创伤患者脑组织糖代谢及甘油的影响. 方法 33例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温组,将微透析探针分别置入病损周边区、病灶对侧的相应位置及腹部皮下脂肪组织,分析亚低温组及常温组脑细胞间液(extracellular fluid, ECF)的乳酸/丙酮酸 (lactate/pyruvate,L/P)、乳酸/葡萄糖(lactate/glucose,L/G)及甘油(glycerol,Gly)浓度. 结果亚低温组比常温组““““正常区““““脑 ECF的L/P有明显降低;亚低温组比常温组病损周边区甘油、L/G及L/P有明显降低;常温组病损周边区比““““正常区““““的甘油、L/G及L/P明显增高;亚低温组病损周边区L/P比““““正常区““““ 有明显增高. 结论亚低温治疗可能通过降低病损周边区脑ECF中L/P、L/G及甘油的浓度及““““正常区““““ L/P的浓度而发挥脑保护作用;颅脑创伤后病损周边区更易发生能量代谢紊乱及细胞膜降解,亚低温对这一区域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安宫牛黄注射液对大鼠脑外伤后炎性反应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注射液对脑外伤后脑内炎性反应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血清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外伤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Feeney法造成鼠脑挫裂伤模型,在伤后不同时相点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治疗组和对照组脑组织IL—1β、ICAM—1水平、血清S100B蛋白和NSE水平变化。结果除外IL-6β伤后6h外,伤后6—48h治疗组脑组织IL—1β、ICAM—1、血清S100B蛋白和NSE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安宫牛黄注射液能减轻脑外伤后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对脑组织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脑创伤大鼠透析液一氧化氮变化及亚低温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脑创伤大鼠致伤后致伤中心、致伤区外侧侧脑室和致伤对侧海马区透析液一氧化氮 (NO)的变化以及亚低温治疗的影响。 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制作大鼠脑创伤模型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常温致伤组和亚低温治疗组 ;透析管插入致伤区中心、致伤区外侧侧脑室和致伤对侧海马区 ,灌流速度为 4 μl min ,透析 5h。亚低温治疗组在脑创伤后用冰袋全身降温至脑温30℃保持 1h ,然后加热复温至 37℃。 结果  (1)正常对照组致伤区中心、致伤区外侧侧脑室和致伤对侧海马区的NO分别为 (14 .17± 2 .0 3)、(2 5 .4 3± 1.2 7)、(17.10± 1.83) μmol L ;(2 )致伤区中心NO :常温致伤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伤后 0 .5h最高 ;亚低温治疗组伤后 1hNO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0 .5h明显低于常温致伤组 ;(3)致伤区外侧NO :常温致伤组伤后与正常对照组无区别 ;亚低温治疗组NO较两组明显降低 ,复温后逐渐恢复 ,但仍明显比常温致伤组低 ;(4)对侧海马区NO :常温致伤组和亚低温治疗组NO均下降 ,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亚低温治疗对脑创伤后早期致伤区中心组织NO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对致伤对侧海马区NO无影响 ,主要是明显降低了致伤区外侧正常脑组织细胞外液NO的水平 ,具有保护脑创伤后正常组织的作用 ,从而  相似文献   

9.
亚低温治疗对脑创伤后三磷酸腺苷酶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对大鼠脑外伤后脑组织Na^ -K^ -ATP酶、Mg^2 -ATP酶以及Ca^ -ATP酶的影响。方法 75只大鼠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33只)、常温受伤组(22只)和亚低温治疗组(20只),后两组用自由落体方法致大鼠左侧脑外伤,亚低温治疗组受伤后用冰袋全身降温至脑温30℃后维持1h,然后加热复温至37℃。每组大鼠在伤后3h,1,3,5和7d取大脑组织,测定组织匀浆液中ATP酶的活性。结果 (1)Na^ -K^ -ATP酶;常温受伤组和亚低温治疗组在3h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后明显下降。亚代温治疗组在第3天明显高于常温受伤组;(2)Mg^2 -ATP酶;常温受伤组和亚低温治疗组在1d后才开始明显下降,但亚低温治疗组在1d和3d中较常温组睛降速度明显变慢;(3)Ca^2 -ATP酶:常温受伤组第1天就较常温对照组明显下降,而亚低温治疗组3h和第1天保持正常,有3天才明显下降,但仍然显著高于常温受伤组。结论(1)脑外伤大鼠脑细胞Na^2 -K^ -ATP酶早期对脑外伤有应激反应,亚低温治疗对细胞钠通道的作用不明显;(2)亚低温对钙泵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较常温受伤组显著提高脑细胞Ca^2 -Mg^2 -ATP酶的活性;(3)亚低温治疗能延缓脑细胞钙通道的损伤时间,且在7d内脑细胞的钠通道和钙通道在低水平保持相对稳定,从而减少Ca^2 的内流,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冰毯术中、术后亚低温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的疗效. 方法 选择GCS 3~8分sTBI患者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冰袋降温组(Bag组)和冰毯降温组(Blanket组),每组10例.前者用冰袋置大血管处降温,后者用冰毯(设定鼻咽温33 ~34℃)降温,均维持术中和术后48 h.两组均于术前10 min(To)和术后8,12,24,48,72 h(T1、T2、T3、T4、T5)记录颅内压、脑灌注压(CPP)和GCS评分;T0、T3、T4、T5及术后96 h(T6)取静脉血以ELISA法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和S-100β蛋白浓度.记录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Bag组T1~T5时体温较T0降低不显著(P>0.05),NSE(T3~T6)、S-100β(T3~T6)及MBP(T4~T6)升高(P <0.05或0.01);颅内压T2~ T5时较T1升高,CPP T3 ~T5时降低(P<0.05).Blanket组体温T1~T5时较T0显著降低(P <0.001); NSE(T3~T6)、MBP(T5 ~T6)及S-100β(T4~T6)升高(P <0.05或0.01);颅内压T2~T6时较T1升高(P<0.05),CPP降低不显著(P>0.05).与Bag组比较,Blanket组体温(T1~T5)低,颅内压(T2~T5)低,CPP(T3~T5)高,NSE(T4 ~T6)、MBP(T4~T6)及S-100β(T6)低(P<0.05或0.01).两组GCS和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冰毯术中、术后亚低温治疗可减轻sTBI患者的脑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1.
亚低温对颅脑损伤后脑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开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颅脑损伤后早期亚低温治疗对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开放的影响 ,阐明亚低温降低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可能机制。 方法 Wistar大鼠 90只 ,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 (10只 )、常温损伤组 (40只 )和亚低温治疗组 (40只 )。在镧示踪法电镜下分别观察亚低温及常温条件下颅脑损伤后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开放及其程度 ;用干 -湿重法测定常温损伤组及亚低温治疗组伤后不同时相脑组织含水量并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常温损伤组伤后 3h紧密连接初步开放 ,2 4~ 4 8h紧密连接开放达高峰 ,72h紧密连接仍大量开放。亚低温治疗组紧密连接仅轻度开放 ;亚低温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较常温损伤组明显减少 ,伤后 3,2 4 ,72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 ) ,伤后 4 8h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亚低温有减轻颅脑损伤后血脑屏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开放程度及减轻脑水肿的作用 ,亚低温减轻伤后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开放是降低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创伤性非断离轴突损伤(nondisruptive axonal injury,NDAI)继发断离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价值.方法 将16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亚低温组(32℃,持续6 h)和对照组(37.5℃)各8只,液压冲击致大鼠脑弥散性损伤,非磷酸化神经丝蛋白(NF68)免疫组化显示肿胀轴突及轴突球,比较两组伤后24 h、72 h胼胝体区、间脑中脑区、桥脑延脑区和小脑区肿胀轴突及轴突球最大密度变化.结果 伤后24 h,亚低温组各计数区肿胀轴突及轴突球明显减少(P<0.05),间脑中脑区、桥脑延脑区、小脑区尤为显著(P<0.01);而伤后72 h,亚低温组仅在距冲击部位较远的桥脑延脑区、小脑区减少(P<0.05,P<0.01),距冲击部位较近的胼胝体区、间脑中脑区不明显(P>0.05).结论 亚低温早期无论对损伤轻或重的NDAI均可延滞其继发断离的进程,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效应逐渐减弱,仅对损伤较轻的NDAI有效,亚低温可能阻断部分损伤较轻的NDAI的继发断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全面检索万方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和学位论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及CBMdisk,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5个随机对照研究共计1606例患者预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失安全系数m=147,发表性偏倚对Meta分析结果的影响较小。异质性检验,15个随机对照研究之间具有高度同质性(P=0.96,0.88,I^2=0%),可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分析结果显示:亚低温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亚低温组预后良好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从本组临床证据来看,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较好,但尚需要严格设计的、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和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高温、亚低温对重型脑损伤大鼠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及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性和层黏连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高温、亚低温改变血脑屏障通透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损伤组、脑损伤后高温组和亚低温组,检测伤灶区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MMP-9活性和层黏连蛋白表达.结果 脑损伤后高温组EB含量、MMP-9活性高于脑损伤组(P<0.05),而层黏连蛋白含量低于脑损伤组(P<0.05).亚低温组EB含量、MMP-9活性低于脑损伤组(P<0.05),而层黏连蛋白含量高于脑损伤组(P<0.05).结论 脑损伤后MMP-9活性增高,降解层黏连蛋白,导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脑损伤后高温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亚低温治疗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其作用可能与二者改变MMP-9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