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的疗效。方法108例HFR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53例,发热期静脉滴注维生素C等;低血压休克期给予快速晶体液扩容等治疗;少尿期给予利尿剂或等待肾功能自然恢复。治疗组55例,发热期给予病毒唑、赛庚啶及654-2以抗病毒,抗过敏及改善微循环;低血压休克期给予晶胶结合扩容,改善微循环和纳洛酮等治疗;少尿期联用心得安和酚妥拉明,或单用维拉帕米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发热期治疗后热程平均少1. 13d、P<0. 01,越期率(超越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之和)增加17. 80%、P<0. 05;在低血压休克期抗休克治疗后0.5h、1h和2h休克纠正率分别升高30. 05 (P<0. 05 )、21. 21% (P<0. 05 )和21. 72% (P<0. 05 ),难治性休克发生率降低5.30%、P>0. 05;在少尿期少尿持续时间平均少1. 63d、P<0. 01,血压正常分别为15和8例、P<0. 05;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数平均少1. 32d、P<0. 01,病死率下降3. 91%、P>0. 05。结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肾综合征出血热105例预见性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长东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1583-1584
目的:早期采用预见性、综合性治疗,提高治愈率。方法:对105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合理使用平衡盐治疗,各期均有明显病程缩短或越期。结果:低血压期、少尿期平均越期率为59%,治愈率为99%。结论:通过对HFRS患者观察,总结出预见性治疗在整个过程中突出一个"早"字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经鼠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一般分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少尿期一般在病程的第6—8周,休克期末出现少尿期。有时无明显界限,也可不经过低血压或休克期,直接由发热期进入少尿期。此期表现为尿少,甚至尿闭,浮肿。我院自2000-2004年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96例,治愈92例,死亡4例,结合临床实践,谈谈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的护理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4.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临床分5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少尿期可随低血压休克期接通而来,也可与低血压休克期重叠发生。24h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50ml为无尿。少尿期一般发生于5~8病日,持续时间约2~5d,短者仅1d,长者可达19d以上。尿中有血和膜状物者为重症。据统计在此期死亡于合并症的人数占57.5%。故加强少尿期护理颇为重要,本文报道22例HFKS少尿期护理的几个重要环节。1临床资料22例HFRS少尿期患者中男16例,女6例,年龄13~58岁,平均年龄37岁。少尿ldg例持续sd少尿1例,无尿4例,少尿30…  相似文献   

5.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汉坦病毒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程以发热、低血压、少尿、多尿、恢复5期为特征的发热出血性疾病。死亡多发生在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经多年的临床观察,这两期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治愈率的高低。我院从1980~2000年治疗100例重症出血热病人,加强了低血压期、少尿期的护理,显著降低病死率,现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程分期中,以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最为凶险,病情复杂,影响预后。临床工作中,不必按部就班针对各分期治疗,在发热期或发热前期即扭转、截断病势,打破分期,从发热期越过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直接进入多尿期,可明显缩短病程,降低疾病危险程度,减轻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治疗成本。因此,在发热早期即应进行以下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杨玉娟 《中原医刊》2002,29(3):F003-F003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 ,典型的病历通常分为五期 ,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而死亡患者中 90 %的发生在少尿期。由此可见 ,少尿期的观察与护理对该病的发展及愈后极为重要。为提高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病人的护理质量 ,现总结我院近 5年来 36例病人的护理体会如下。1 细心观察出血倾向 本期中由于小血管不断受损、脆性增加、出血倾向日趋加重 ,除皮肤有大量瘀斑外 ,还要注意观察是否有新的出血点或鼻衄、血尿、便血等 ,以便早发现早治疗。患者刘× ,少尿第 6天 ,眼结膜显著充血、鼻衄、呕吐少量新鲜血 ,…  相似文献   

8.
60例流行性血热(下称EHF)随机分成两组,环胞苷组30例除综合治疗外,加用环胞苷200~300mg/d,连用3天。对照组30例,采取综合性治疔。结果低血压休克期十少尿期和少尿期越期率环胞苷组分别为52. 4%和28%,对照组分别为38. 6%和13%。环胞苷组病死率6. 7%,对照组为13. 3%。经显著性检验无差异。该药对EHF 的肯定疗效尚须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两种方法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比较旧法与新法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的疗效。方法  1980年 1月至 1987年 12月用旧法治疗 172 1例。即 :发热期单纯静脉补液 ;低血压休克期用晶体液快速扩容等治疗原发性休克 ;少尿期消极等待肾功能自然恢复 ,严重病例腹膜透析治疗。 198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用新法治疗 85 6例。即 :发热早期用赛庚啶、65 4 2及病毒唑 ;低血压休克期用晶体和胶体液结合扩容、活跃微循环等治疗原发性休克 ,若休克难以纠正时联用纳洛酮与地塞米松和 /或阿拉明与多巴胺 ;少尿期联用心得安与立其丁或单用异搏定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ARS)。结果 总越期率分别为62 15 % (10 0 8/162 2 )和 72 0 7% (5 65 /784) ,χ2 =2 2 .6112 ,P <0 .0 0 1;肾功能恢复正常所需天数分别为 :13 .1814± 2 .3 0 5 6d和11.5 612± 3 0 689d ,t=14 .3 681,P <0 .0 0 1;病死率分别为 7.90 2 % (13 6/172 1)和 5 .2 5 7% (4 5 /85 6) ,χ2 =6.0 3 2 8,P <0 .0 2 5。结论 新法疗效明显优于旧法  相似文献   

10.
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48例,结果治疗组在缩短热程、尿蛋白转阴、血小板复常、血BUN复常、停止出血,提高越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比率,减少并发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  相似文献   

11.
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48例,结果治疗组在缩短热程、尿蛋白转阴、血小板复常、血BUN复常、停止出血,提高越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比率,减少并发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显性(P<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各期心电图变化。方法收集我院1992年~2003年收治的曾行各期心电图检查的6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将不同病期、不同病型的心电图表现发生率、异常率和种类进行比较。结果发热期25例中心电图异常3例(12%),低血压休克期20例中心电图异常18例(90%),少尿期50例中心电图异常30例(60%),多尿期56例中心电图异常14例(25%),恢复期56例中心电图异常2例(3.6%)。轻型8例心电图异常1例(12.5%),中型28例心电图异常12例(42.9%),重型和危重型24例心电图均异常(100%)。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发热期、多尿期、恢复期。重型和危重型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轻型和中型,中型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轻型。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各期均有心电图异常发生,以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最多见,其次为多尿期。病情越重心电图异常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9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分成硝苯地平、卡托普利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尿蛋白、血肌酐、全身中毒和胃肠道症状、并发症、血压、病型、少尿期的观察。结果显示:在血容量足、非休克情况下,较早常规使用血管扩张剂,可减轻病情、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高血压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提高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的越期率。  相似文献   

14.
本组80例流行性出血热各期血生化变化显示,血钠、血钙,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比例较大,并且以低血压期下降最显著,病情越重下降也越明显。血钾变化较复杂,多数病人在正常范围,仅低血压期和少尿期部分病例为低血钾。这与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时多为高血钾不同。仅个别肾功能损害严重者有高血钾。血尿素氮在低血压期、少尿期100%患者均升高。血肌酐于低血压期升高者占50%,少尿期则100%升高。血尿素氮及肌酐在其余各期升高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15.
王路宁  洪嘉良 《宁波医学》1996,8(3):158-159
9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分成硝苯地平、卡托普利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尿蛋白、血肌酐、全身中毒和胃肠道症状、并发症、病型、少尿期的观察。结果显示:在血容量足、非休克情况下,较早常规使用血管扩张剂,可减轻病情、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高血压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提高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的越期率。  相似文献   

16.
血液透析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立非  李宜 《医学综述》1998,4(5):267-268
<正>我科自1985年1月~1997年5月经血液透析(血透)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38例,均为危重型,占所收治的危重型105例中的36.19%,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36例,女2例,年龄22岁~62岁.BuN均值34.33mmol/L.最高值达104mmol/L.Cr均值1151μmol/L.最高值达3238μmol/L.两者分别与危重型未透析组的Bun及Cr经t检验,P均>0.05.BPC11~20×10~9/L11例.入院时有典型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及少尿期6例、发热期越期到少尿期18例,低血压休克期与少尿期重叠14例.无尿25例,血压测不出8例.透析前1例少尿持续时间达16天,另1例透析前无尿9天.有多器官衰竭33例,最多有7个器官衰竭.高血压伴高血容量综合征34例,收缩压最高达28kPa,舒张压最高16kPa.  相似文献   

17.
要目的观察甘利欣并蝮蛇抗栓酶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疗效。方法应用甘利欣40ml.及蝮蛇抗栓酶O.5u每日静滴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80例并与对照组对照。结果治疗组越低血压期为82.5%,越少尿期为95%,直接由发热期进入多尿期为97.5%。结论甘利欣并蝮蛇抗栓酶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具有退热快、越期率高、并发症少,有预防DIC及改善肾微循环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Han tan virus)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典型病例临床上可分五期,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近年来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在我们确山每年还有死于出血热少尿期病人,现将我院2002~2004年10月收治的出血热各  相似文献   

19.
徐永霞  冯美多  王鸿  李春明 《中外医疗》2009,28(15):183-183
目的了解在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出现低血钾的治疗。方法将我院2例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低血钾病例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低血钾经治疗后血钾均恢复正常。结论在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绝大多数患者为高血钾症状,偶有表现为低血钾的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可以纠正低血钾及离子紊乱。  相似文献   

20.
肾综合征出血热重危型患者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两种方法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重危型患者的疗效。方法  43例发热期重危型患者随机分为新法组与旧法组。新法组 2 2例 ,发热期给予病毒唑、赛庚啶及山莨菪碱以抗病毒、抗过敏及改善微循环 ;低血压休克期给予晶胶结合扩容 ,改善微循环和纳洛酮等治疗 ;少尿期联用心得安和酚妥拉明 ,或单用维拉帕米治疗。旧法组 2 1例 ,发热期静脉滴注单纯液体及口服维生素 ;低血压休克期给予快速晶体液扩容等治疗 ;少尿期消极等待肾功能自然恢复 ,或给予利尿剂。结果 新法组与旧法组相比 ,在发热期治疗后热程平均少 1.40d、P <0 .0 0 5 ;在低血压休克期抗休克治疗后 2h及 4h休克纠正率分别升高 3 1.3 9%及 3 4.85 % (P <0 .0 2 5 ) ,难治性休克发生率降低 2 9.2 2 %、P <0 .0 5 ;在少尿期少尿持续时间平均少 3 .76d、P <0 .0 0 1,SP≥ 180和 /或DP≥ 110mmHg分别为 3例和 10例、P <0 .0 0 5 ;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数平均少 2 .61d、P <0 .0 0 1,病死率下降 3 4.2 0 %、P <0 .0 2 5。结论 新法组疗效明显优于旧法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