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柴油的发火性可由十六烷值和十六烷指数进行评价。分别采用模拟试验法及二变量、四变量计算法,对不同牌号的柴油样品的发火性进行评价,考察了不同方法之间的相关性,即由二变量计算方法计算出的柴油样品的十六烷指数与十六烷值实测值之间差值较小,二者具有较好的对应性;由四变量计算方法计算出的柴油样品的十六烷指数与十六烷值实测值的对应性和柴油样品牌号有关,其差值由0号、-10号、-35号呈递增现象。  相似文献   

2.
根据柴油生产实际的检验与测定,用GB/T 11139-1989《馏分燃料十六烷指数计算法》计算所得的十六烷指数与所测得十六烷值之间的最大差值和平均差值,随着柴油对应密度、50%馏出温度的减少与降低变得越来越大:其差值小于或等于2个十六烷值单位的个数占该组实验数据的百分比则呈递减现象,十六烷值呈递增变化,十六烷指数计算值则随对应柴油20℃时的密度、50%馏出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不同性质柴油以及烷烃、芳烃、烯烃含量对柴油十六烷值和十六烷指数关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基原油切割得到的柴油馏分十六烷值与十六烷指数吻合性好,对环烷基原油切割得到的柴油馏分十六烷值小于十六烷指数,石蜡基原油切割得到的柴油馏分十六烷值大于十六烷指数。直馏柴油十六烷值与十六烷指数关联最佳,加氢精制柴油次之,加氢裂化柴油最差。烷烃质量分数为30%~37%时,十六烷值与十六烷指数相近;芳烃质量分数为20%~30%时,十六烷值与十六烷指数相近,芳烃含量偏高时,十六烷值与十六烷指数关联性变差。当柴油密度为0.815~0.845g/mL时,十六烷指数采用GB/T11139—89计算较准确;当柴油密度大于0.845g/mL或小于0.815g/mL时,十六烷指数采用ASTMD4737—96四变量计算公式计算较佳。  相似文献   

4.
对几种广泛使用的估算柴油十六烷值的方法进行了阐述,将几种方法下十六烷指数计算值进行对比,并且将几种十六烷指数计算结果与用Waukesha十六烷值机测定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显示:SH/T 0694-2000标准需要补充另外的公式,才能使得十六烷值估算结果更加接近实测值.  相似文献   

5.
主要比较了SH/T 0694《中间馏分燃料十六烷指数计算法(四变量公式法)》和GB/T 11139《馏分燃料十六烷指数计算法》两种十六烷指数计算方法的差异和应用范围,分析了不同类型柴油的十六烷值与十六烷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公式计算的十六烷指数存在差异,采用SH/T 0694公式的十六烷指数高于GB/T 11139公式的十六烷指数。但是随着柴油十六烷值的下降,两种计算结果的差异逐渐缩小。同时不同类型柴油的十六烷指数与十六烷值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这为准确预测柴油的十六烷值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现有的柴油十六烷指数计算公式对神华煤直接液化柴油的适用性,提出了计算煤直接液化柴油十六烷值与烃类族组成的关联式,回归求取了关联式系数。结果表明,国家标准GB11139,石油化工行业标准SH/T0694和日本NEDO3种计算方法均不能有效预测煤直接液化柴油的十六烷指数,计算结果的标准偏差分别为8.63,9.18和7.22;所建关联式能够很好地预测煤直接液化柴油的十六烷值,计算十六烷值与实测十六烷值相差不超过3,标准偏差为1.47.  相似文献   

7.
高波  齐邦峰  南军  李梅 《石油化工》2005,34(Z1):861-863
对不同性质的柴油,采用FSHY-1型十六烷值机实测柴油十六烷值,并用不同十六烷值指数公式计算出柴油十六烷值指数,对二者的关联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柴油的着火性质的评价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以催化裂化、延迟焦化、煤制油等12种样品(均不加入添加剂),根据相关标准实验分别测试了它们的密度、十六烷值和热值等指标,发现在实验条件下,中间馏分油基本存在如下列关系,密度与十六烷值(十六烷指数)和质量热值呈负相关,与体积热值呈正相关;采用SH/T 0694-2000《中间馏分然料十六烷指数计算法(四变量法)》计算的十六烷指数多大于十六烷值,且与采用GB/T 11139-89《馏分燃料十六烷指数计算法(二变量法)》计算的十六烷指数相比更为接近十六烷值;十六烷值(十六烷指数)与质量热值正相关,与体积热值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依据《GB/T 33298-2016柴油十六烷值的测定风量调节法》,采用专用十六烷值机,通过调节风量测定,在准确测定柴油十六烷值的基础上,分析测定过程中样品重复测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和副标准燃料配置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耦合成为总标准不确定度。简要介绍了风量法测定柴油十六烷值的实验流程、实验条件、主要方法、十六烷值的测定不确定度的来源和计算模型,对测定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来源进行了分析、计算和评估,得到风量法测定柴油十六烷值结果为54.67。扩展不确定度为0.44。对采用风量法测定柴油十六烷值不确定度实验提出了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目前,测定柴油十六烷值的试验机价格较高,现有十六烷指数预测精度低,为满足炼油厂生产柴油在线调合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预测精度高的柴油十六烷值预测模型。基于450个具有代表性的柴油样本,建立了柴油理化性质、烃族组成与十六烷值数据库;进而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应用统计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SPSS)软件,建立了基于柴油理化性质的十六烷值预测模型和基于柴油烃族组成的十六烷值预测模型。采用F检验、T检验、残差分析验证了上述模型的有效性,并通过计算均方根误差,比较了上述两个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两种预测模型均有效,基于理化性质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基于烃族组成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
以柴油和煤油作为调和组分,采用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和图表方法得到了调和油品的十六烷指数,并对调和柴油十六烷指数应用范围的局限性及计算结果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计算方法中,GB/T11139-1989《馏分燃料十六烷指数计算法》比SH/T0694—2000《中间馏分燃料十六烷指数计算法(四变量公式法)》的适用范围广,计算方法简便,计算结果的一致性好。  相似文献   

12.
前言 柴油十六烷值是柴油抗爆性的评价指标。评定柴油的十六烷值是采取与标准燃料对比的方法,定义纯正十六烷的十六烷值为100,纯α—甲基萘的十六烷值为0,以不同的比例混合纯正十六烷和α—甲基萘,可以得到十六烷值自0至100的不同抗爆性等级的标准燃料。然后在一定结构的单缸试验机上将标准燃料与待测柴油作对比而得到的实测值即是柴油十六烷  相似文献   

13.
对采用两段法加氢工艺加工某催化裂化柴油得到的芳烃质量分数低于25%的产品柴油窄馏分的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经两段加氢得到产物270—300℃馏分段的密度和芳烃含量最高;十六烷值随馏程增加而升高,当油品的沸点在150~300℃时,十六烷指数与十六烷值基本一致;沸点再升高,油品的十六烷指数与十六烷值的差值变大。据此推测出适当提高催化裂化柴油的终馏点,二段装填孔结构有利于270—300℃馏分扩散的、具有一定开环裂化功能的加氢催化剂是进一步改善该类工艺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国内柴油十六烷值改进剂的发展现状,分别就三种国内已经研制开发的十六警竽孥进剂进行了阐述,认为国内柴油十六烷值改进剂应该向无污染、不影响排放,且性能较好的过氧化物类型柴油十六烷值改进剂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柴油十六烷值测定的FCD-压缩比法利用标准燃料的十六烷值和对应的风量,通过大数据计算评价,归纳出十六烷值-风量幂函数方程式,制成十六烷值-风量表;通过检测柴油样品风量,并查阅十六烷值-风量表可得出该试样的十六烷值。FCD-压缩比法与CFR-ASTM法和FCD-内插法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与CFR-ASTM法相比,FCD方法(含FCD-压缩比法、FCD-内插法)实现了风量双向顺逆调整;与FCD-内插法相比,FCD-压缩比法利用测得的柴油试样风量可在十六烷值-风量表查出柴油试样十六烷值,而FCD-内插法须测试出两个标准燃料风量(试样风量必须介于两个标准燃料风量范围内)通过内插法计算试样十六烷值。用于柴油十六烷值测定的FCD-压缩比法具有高精密度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16.
操作条件对加氢裂化柴油产品质量影响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加氢裂化操作条件对柴油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油的链烷烃含量高,其加氢裂化所得柴油的十六烷值也高,芳烃含量低;反之,若原料油的芳烃含量高,则加氢裂化柴油的芳烃含量也高,而十六烷值低;采用全循环方式操作所得加氢裂化装置柴油产品的质量要优于采用部分循环和单程通过的操作方式;提高反应压力会增加加氢裂装置的建设投资和操作费用,但同时也提高了加氢裂化柴油产品的质量及加氢裂化装置处理原料油的灵活性,柴油馏分切割点对加氢裂化油产品质量有一定影响,提高加氢裂化深度,有利于提高柴油产品的十六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500多种柴油样品的十六烷值实测值与公式法计算值进行比较。验证了22种柴油十六烷值计算公式的准确度。现已发现,某些公式的精确性较高,若干公式计算的柴油十六烷值的标准偏差小于2。因所取参数本身存在的实验误差等因素的影响,此标准偏差很难小于1.5。由于这些经验公式是由典型柴油的分析数据中回归出来的,因而不能用于精确计算非典型柴油燃料的十六烷值。我们还发现柴油的十六烷值与其苯胺点有很好的相关性,在  相似文献   

18.
分析表明,随着柴油牌号的降低,CI计1与CI图1的平均差值在增大;CI计1与CI图1的最大差值、最小差值、平均差值小于或等于CI计2与CI图2的对应值,最小差值的平均值增大;CI计1计算法的最大值个数与CI图2计算法的最小值个数有减少趋势,CI计1计算法的最小值个数与CI计2计算法的最大值个数有增加的趋势;用CI计2计算法计算所得柴油十六烷指数平均值为最大、多数CI图2为最小。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全循环加氢裂化工艺处理直馏蜡油混兑焦化蜡油与催化柴油的混合劣质加氢原料,考查不同转化深度对产物分布与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循环加氢裂化工艺可实现灵活生产柴油与航空煤油的生产目标。在最大量生产柴油的方案下,柴油产品收率为80%,十六烷指数可保持在58以上;在最大量生产航空煤油的方案下,合格航空煤油产品收率可达46%,副产柴油的十六烷指数高达79。 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前言柴油十六烷值是反映柴油燃烧性能的一项重要质量指标。利用十六烷值改进剂来提高柴油的十六烷值是工业上简便经济的有效方法。在美国等国家的一些炼厂,对十六烷值在36~38之间的柴油,为了使其符合十六烷值不低于40的要求,使用了十六烷值改进剂。我厂于1986年与西安204所合作开发研制了柴油十六烷值改进剂CT—878,小试及中试放大产品经试验其添加性能均达到国外八十年代同类产品水平。胜炼已试用CT-878十六烷值改进调合0号柴油,进行了台架与行车试验,并通过了鉴定。齐鲁石化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