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结合品牌推广领域的文化表述理论和情感化设计中的三层次理论,共同探索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模式。方法针对旅游纪念品的商品属性和文化特征,提出包括"文化解码、文化表述、情感整合、产品实现"4个步骤和"感知维度、体验维度、情感维度"3个维度的"四步骤三维度"设计模式,并通过莫高窟旅游纪念品设计实例加以验证。结论在文化解读与传播的基础上,文化表述理论能有效提升旅游纪念品的文化价值和品牌价值,而三层次理论将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所提出的设计模式为现有旅游纪念品提供了具有创新性与可行性的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简述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内燃机缸套磨损故障诊断中的故障识别框架的形成、mass函数的构造以及相应的组合与推理思路,并以柴油机缸套磨损故障诊断为例,详细说明了该方法的具体实现步骤.测量6-135G型柴油机缸套在正常、中等磨损故障、严重磨损故障和破坏性磨损故障四种状态下的机体表面振动,通过时、频域分析,得到了故障特征信息;利用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方法对故障特征信息进行融合处理,有效地诊断识别了柴油机缸套的多种磨损故障,诊断结论的可信度明显提高,不确定性明显减小.研究表明,可以基于振动和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进行内燃机缸套磨损故障诊断,诊断效果良好,并有效地提高柴油机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牛金子  张昆 《包装工程》2023,44(20):127-134
目的 为满足老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在居家条件下的认知刺激训练和日常护理需求,从原型理论角度探讨AD辅助机器人的视觉形象特征并进行设计实践。方法 根据原型的选择原则,确定原型样本并构建典型任务情景;通过意象词汇收集和添加关键帧截取动作参数的方式,分别获取原型的静态特征与动态特征;构建AD辅助机器人视觉形象特征变量层级,将原型特征映射至AD辅助机器人;根据映射结果对AD辅助机器人视觉形象进行创新设计。结论 基于原型理论和视觉形象特征层级,提出了构建AD辅助机器人视觉形象特征的设计方法,运用感性意象和特征变量的映射关系进行设计实践并得到验证,为实现老年AD患者居家养老的辅助机器人设计提供了有效参考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制约管理系统分析方法原理及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结了制约管理理论的核心原理,即思维程序(ThinkingProcess)系统分析方法,以及利用它对市场竞争进行详细分析的结果,最后对有效地进行市场营销的步骤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约束理论在印刷包装企业生产排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葛红美  乔向东 《包装工程》2012,33(15):136-140
为了使印刷包装企业能够发挥自身生产能力,制定出合理的生产计划,满足客户不同需求,提出了以约束理论及生产排产理论为指导思想,建立企业间网络互动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的解决方案;同时,以苏北地区小型印刷包装企业生产排产为例,运用约束理论5步骤法,进行了瓶颈资源的识别,建立了网络互动服务,给出了基于约束理论思想的详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这个不争的事实,人们正在越来越多地揭示出其特征。但如何准确地认识知识经济的定义、内涵、理论意义等等一系列学术问题,仍然是难题。人们已能清晰地感到它的存在,但它何以存在,如何存在,存在何用仍然是人们所不能透悟的。本文的愿望就是要从现实和理论互动的角度对上述问题做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对振动学及其发展的美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美学角度考察振动学及其在20世纪中的发展,结合一系列例子,归纳得出振动理论具有统一性、简单性、整齐性、对称性、奇异性等五个方面的美学特征。试图说明,在研究振动学的过程中进行美学方面的思考将有助于增强研究者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研究者的学术品位,有助于研究者从总体上把握工程科学的理论框架。从而有利于动用纺一、简洁的思路考察振动学及其发展趋势,寻找21世纪的学科发展突破口。文中还对如何  相似文献   

8.
理论是用来解释现实的,什么样的现实状况就会催生出什么样的理论。文章试图通过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脉络、上世纪九十年代衰落的原因及目前的状况表明现实主义因素从未褪色,进而深化对理论与现实关系的思考。现实是复杂的,分析时采取单一角度只会遮蔽其他因素,而这些因素很可能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9.
通常采用热压烧结的方法可以把诸如 SiC、Si_3N_4、AlN、Sialon 等多数共价键材料烧结到理论密度。由于热压烧结的温度较低,时间较短,所以材料的显微结构主要是晶粒尺寸能够得以控制。当压力作为辅助参数时,也可把热压设备看作膨胀(收缩)计;而且人们能够对某种选定的材料的热压烧结曲线(当压力恒定,温度不同时,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和等温烧结曲线(当温度恒定,压力不同时,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进行试验。在过去的廿年里,加热烧结的动力学定律已经由致密材料蠕变的能力定律予以导出。运用等温曲线(在相对密度恒定的条件下),人们能推导出烧结速率与压力间的关系,而且从理论公式可以判断出烧结步骤究竟是扩散,界面反应,还是(?)性变形等,当各个步骤对整个烧结过程都作出贡献时,只要考虑烧结速率和压力间的关系图,就足以准确地判定这些步骤是如何作用的:是同时起作用,还是分别起作用。另外在不同的压力下,所得到的温度和晶粒尺寸的影响等其它信息,同样是有用的。这些分析不是单纯几何式的依赖关系,因为它们是基于动力学的研究。这样一来,它们比那些基于研究相对收缩率随时间变化关系的积分形式就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10.
顾艺  许王旭宇 《包装工程》2022,43(4):383-391
目的 致力于设计出能够让用户产生沉浸式文化体验的海派绘画数字文创产品。方法 在Csikszentmihalyi的心流理论基础上,把海派绘画数字文创产品的设计拆分为设定明确清晰的体验目标、提供准确有效的情感反馈、平衡体验所需技能与挑战这三个步骤。第一步对应数字文创的内容设计,包含清晰的构架体系、可视化界面设计两个步骤,引导用户进入愉悦沉浸的体验状态;第二步对应数字文创的情感设计,包含正面反馈优先、多感官反馈优先两个步骤,保持用户的沉浸式体验状态;第三步对应数字文创的文化体验设计,包含调控体验难度、交互情景化两个设计步骤,引导用户进入文化情境,探索文化背景,获得更高层级的文化体验。结论 心流理论改善了海派绘画数字文创产品的现有不足,完善了海派绘画数字文创产品的设计框架,较好地实现了用文创带动传统美术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杜鹤民  蒋俊杰 《包装工程》2022,43(8):217-224
目的 当下信息可视化设计成为呈现信息的主要形式之一。结合认知思维及视觉思维,设计出更贴合人的主观行为的可视化设计,从而优化用户体验、提升阅读效率。方法 首先对信息可视化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随后构建出基于认知思维与视觉思维的信息可视化设计模型。其次对认知思维以及视觉思维蕴含的相关个体主观能动规律进行阐述,并提出设计策略,具体通过认知思维来优化信息层级,结合视觉思维来打造展示形式。最终以感冒灵颗粒药品说明书为例,进行设计实践并开展设计评估。结论认知思维及视觉思维指导下的信息可视化设计切实优化了用户的阅读体验、提升了用户的阅读效率,是辅助、优化信息可视化设计的一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2.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is often referred to as a tool for predicting the consequences of planned development. The assumption of predictability of outcomes is inconsistent with reality which is characterised by uncertainty and complexity. Furthermore, the capacity of our life support systems to absorb disturbance and re-organise without changing into undesirable states appears to be of critical importance. Resilience thinking provides a structured way of looking at complexity, uncertainty and interrelatedness of systems and processes, and above all, provides us with new ways of dealing with planning and more effective use of SEA. Resilience thinking provides inspiration for those who want to extend their thinking about sustainability, but it also challenges some ideas underpinning the impact assessment profession (the future is unpredictable; change is inevitable; increasing stability leads to vulnerability). This paper is the result of a lively and well-visited workshop on resilience thinking and SEA at the 2010 IAIA conference in Geneva. It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resilience thinking, and develops ideas for its integration within SEA practice.  相似文献   

13.
罗建平  蔡军  李潭秋 《包装工程》2021,42(14):132-138
目的 提出一种视角来梳理设计问题的复杂性的理论来源和设计思维的内涵与外延,以此为基础来诠释复杂设计问题与设计思维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类比分析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从历史语境梳理了复杂设计问题和设计思维的理论发展脉络;然后通过案例研究来解释了面对超出任何单一学科认知和资源限制的复杂问题时,设计思维的整合特性和创新特性可以提供更多可能性的解决方案,而这种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不是某些局部的技术突破所能取代的;最后,通过类比分析,在现实语境中辨析作为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构成形式的科学思维、艺术思维、工程思维和设计思维之间的差异性和关联性,以多维的视角阐述设计思维的跨学科整合和创新特性.结论 综合多视角的观点证明:设计问题的复杂性体现在多学科交叉性和人的行为和感性因素的不确定性两个方面;面对设计问题的复杂性,设计创新实践是一个运用设计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系统过程;设计思维的整合特性为消除学科之间的鸿沟、促进跨学科融合以及定义人的因素的不确定性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概念设计思维的发散特性,基于约束理论的思想流程,在产品造型概念设计过程中引入思维约束理论,解决方案设计繁琐及控制难度较大的问题。方法对思维约束在产品造型概念设计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从用户的角度归纳个体差异化、群体公共化和功能技术化3类导向模式。然后详细论述思维约束在产品造型概念设计中的系统性、理念导向性、层次性和时序性,形成约束体系。结论面向思维约束的产品造型概念设计方法,由产品情景构建、产品概念定位约束形成概念约束环节,通过约束环节中约束要素的解构,进行造型方案设计。以案例应用进行验证,理论在降低造型概念设计思维流程的复杂性方面具有可用性,为产品造型概念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自然思维下的体验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鹏  喻德荣  薛新元 《包装工程》2019,40(14):224-227
目的 探讨用户体验与自然思维的联系,研究自然设计思维在设计过程中的必要性和影响,分析在体验设计中自然设计思维的相关要素,以及如何运用自然设计思维要素进行产品的体验设计。方法 抛开设计者主观的认知定式,基于用户和自然的相互联系,运用用户研究方法,从用户自然行为延续研究和自然心智的合理预判中获取设计思路,并结合移动医疗设计的分析和研究进行论证。结论 人类发展的过程,就是从自然中学习并总结的过程,而用户体验设计的本质,则是理解人类在自然生活中的行为,结合伦理、心理、行为等研究,以自然交流的方法,帮助产品在新场景下顺应人类的自然思维方式。通过提出在体验设计过程中应用三大自然设计思维要素,以此建立新的自然体验设计方法,为创造出更为精准、高效、易用的产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思维方式作为文化结构的内核,构成不同时代人们文化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凝聚了多种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征。从整体性、辩证性和意象性三种特征出发,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创作中传统思维方式的体现。整体性思维奠定了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的创作原则,并且成为各种造园要素之间相互结合的逻辑基础;辩证性思维通过“阴阳相生”的理念巧妙地处理了中国古典园林创作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关系;意象性思维将中国古典园林推向更高的审美境界。从传统思维方式角度研究古典园林创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典园林创作的逻辑依据,从而在当代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园林设计的精髓。  相似文献   

17.
周砖  贺茂恩  尧优生 《包装工程》2023,44(14):52-59
目的 探讨交互式进化设计(IED)中设计师思维固化现象的发生和成因,并提出改进策略。方法 首先,解构IED中设计师思维固化现象,阐明人的视觉搜索机制和IED算法机制对交互式进化过程中设计师思维固化的影响,对应提出“信息刺激”“增大种群数量”及“增大变异概率”策略;其次,基于豪斯多夫距离算法,提出产品形态交互式进化设计中思维固化的量化方法,以中式花瓶轮廓为例,在MATLAB软件平台下开发了产品形态交互式进化设计系统;最后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在缓解交互式进化过程中设计师的思维固化具有显著性。结论 提出的改进策略有助于提高交互式进化设计方案输出的创新性,为交互式进化设计中设计师认知特征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8.
周曙华  熊兴福 《包装工程》2005,26(6):217-219
阐述了设计思维中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特点与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对设计思维中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从而揭示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互相促进交叉发展的两重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The thinking preferences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at the University of Toledo have been assessed in a longitudinal study, using the Herrmann Brain Dominance Instrument (HBDI). The scores and profiles reveal thinking preferences in four different ways of thinking and “knowing”: A = analytical-logical-quantitative, B = sequential-organized-detailed, C = interpersonal-sensory-kinesthetic, and D = innovative-holistic-conceptual thinking. With the HBDI, we have a tool that can assess the effects of curriculum restructuring. Data from 1990–1993 fall freshmen classes and 1991–1994 spring senior classes have been evaluated, where the 1994 seniors are the first group for which freshmen data are available. Conclusions drawn from the results are: 1) Overall, there has been a shift from “plug-and-chug” quadrant B thinking to increased “creative” quadrant D thinking, because more students with strong quadrant D preferences are being developed and retained, primarily due to the new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course. 2) Avoidance of quadrant C thinking (teamwork skills) is persisting and creates classroom climates that are uncomfortable for some students, a high percentage being females. Students are not developing the teamwork and interpersonal thinking skills demanded by industry. 3) A majority of students are still being cloned in the A-dominant profile of the faculty. Students who have developed independent ways of practicing right-brain thinking and all students who were involved in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as class assistants became more whole-brained or right-brained. Quadrant C and D thinking activities must be integrated into the curriculum each term for students to develop their full potential and reinforce the whole-brain thinking skills introduced in the first-year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course.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中国传统象思维的基本过程与特征,探寻传统象思维与新媒体水墨艺术的内在联系,从而提出基于象思维的新媒体水墨艺术创作策略,促进国内新媒体艺术本土基因的表达。同时探究传统思维与当代科技在艺术设计中的融合方式。方法 以中国传统象思维“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得意忘象”三个阶段的基本过程为基础,结合图形化编程、多模态交互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探究其在新媒体水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方式。结果 象思维通过主客一体、动态转化的观物视角和感性直观的取象原则、打破边界的传递方式、超越原象的接受之道与新媒体水墨艺术结合,并创造出体现本土文化基因的艺术作品。结论 通过象思维与新媒体水墨艺术的结合,发挥主体的感性因素在创作中的独特作用,不拘泥于象的起点,持动态、循环、发展的视角,打破思想桎梏,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象思维的融合,进一步增强了主体的创造力,实现了艺术创作中传统思想与当代技术的融合,同时也为中国传统经典思想注入了新媒体时代的新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