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吴鸿君 《四川医学》2007,28(8):842-843
目的检测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活化血小板的含量。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活化血小板标志物CD62p,CD63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量为(47.26±19.68),(52.14±16.89),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D62p,CD63的表达量(4.51±3.16),(6.73±2.67),(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栓的形成与血小板的活化密切相关,且活化血小板的检测可以作为脑梗死早期诊断一项较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小板活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0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114例正常对照组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水平。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浆PAF、GMP-140、β-TG和PF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体积越大,脑梗死患者血浆PAF、GMP-140、β-TG和PF4水平水平越高(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小板活化增强,且与脑梗死体积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CD62p)及血小板脂膜蛋白(CD61)与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关系及奥扎格雷的干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6例ACS患者硝酸酯+奥扎格雷钠治疗前后静脉血CD62p、CD61和血浆vWF的表达水平,对两者在ACS时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设20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组。结果:ACS患者CD62p是[(89.60±6.98)%],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40.88±7.56)%](P<0.05),药物干预治疗后下降至(66.11±8.7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5),其水平变化与vWF、心绞痛和缺血ST-T改善一致;CD61表达量为(91.38±6.97)%,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药物干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差性(P>0.05)。结论:CD62p是血小板活化的敏感指标,且与vWF和临床症状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术后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PCI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对两组术后血小板活化功能指标[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血小板活化因子CD63]变化及预后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CD62p、CD63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研究组CD62p、CD63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主要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血小板活化因子有较好抑制作用,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药物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活化标记物血小板糖蛋白Ⅵ(glycoprotein, GPⅥ)、P-选择素(CD62P)的表达水平及葛根素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年1-6月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首发的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50例和同期体检的正常对照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两组GPⅥ和CD62P的表达水平并观察患者葛根素治疗前后GPⅥ和CD62P的表达变化;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血浆中可溶性GPⅥ水平;应用直线相关分析统计血小板膜GPⅥ与CD62P、血小板膜GPⅥ与可溶性GPⅥ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组)血小板膜GPⅥ和CD62P表达增加,并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葛根素治疗后血小板膜GPⅥ、CD62P表达有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膜GPⅥ与CD62P之间呈显著直线正相关(r=0.784,P<0.01);病例组可溶性GPⅥ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小板膜GPⅥ与血浆可溶性GPⅥ之间呈直线负相关(r=-0.828,P<0.01).结论 GPⅥ和CD62P均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血小板活化的标志物,而且二者具有同样的敏感性;GPⅥ、CD62P检测对于指导用药有临床价值;血浆可溶性GPⅥ亦可作为血小板活化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对UAP患者血浆炎症因子及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78例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剂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血浆炎症因子及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s-CRP和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s-CRP和IL-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hs-CRP和IL-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D62p和PAC-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62p和PAC-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CD62p和PAC-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血管内斑块的炎症反应,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脑缺血患者急性期血小板CD62p,CD63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顾苏兵  周永列 《浙江医学》1999,21(4):210-211,213
为探讨不同类型脑缺血患者急性期血小板活化指标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和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23例脑缺血患者CD62p、CD63。结果发现CD62p、CD63依次:脑血栓形成(8.03%±8.84%、11.30%±12.62%)、多发腔隙性脑梗死(8.48%±9.52%、7.91%±5.52%)>单发腔隙性脑梗死(1.85%±2.70%、3.41%±2.88%)≥脑栓塞(1.13%±0.70%、4.96%±6.57%)、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11%±0.91%、3.77%±3.47%)、正常健康人(0.80%±0.68%、2.81%±1.29%)。脑梗死患者CD62p、CD63与梗死面积、血小板计数和平均体积无关,提示CD62p、CD63测定有助于脑血栓形成与脑栓塞的临床鉴别诊断,可能CD63作为血小板活化指标较CD62p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状态及其意义。方法根据冠脉造影将66例可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ACS组(45例)和对照组(非冠心病组21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62P和CD63。并根据性别、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和血LDL-C水平对ACS患者分组,分别比较各组间CD62P和CD63的表达。结果ACS组CD62P(5.12±3.95)%、CD63(5.20±3.54)%,分别高于对照组CD62P(2.64±1.31)%、CD63(2.57±1.67)%(均P<0.01);两指标测定ACS的敏感性为73.33%和71.11%,而特异性为71.43%和76.19%,其界值点分别为2.59%和3.05%。在ACS患者中,性别对血小板的CD62P和CD63影响不显著(P>0.05);三支组和双支组的CD62P和CD63的表达均高于单支组(P<0.05);三支组与双支组间的CD62P、CD6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LDL-C组的CD62P、CD63高于低LDL-C组(P<0.01)。结论ACS患者存在高度的血小板活化,性别对ACS患者血小板活化无显著影响,血小板活化程度随冠脉病变加重和高LDL-C水平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薯蓣皂苷对心肌缺血再灌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所致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浆P-选择素(CD62p)、溶酶体颗粒糖蛋白(CD63)表达百分率,EHSA法测定血浆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浓度.结果:与正常组对照,缺血再灌注组CD62p、CD63和PAF表达增加,薯蓣皂苷预处理的两组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下降.结论:薯蓣皂苷能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期间的血小板活化,从而减少血栓形成,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ET-1)及血小板CD62p的变化,探讨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以及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63例脑梗死患者及40例健康人分别抽取静脉血,以放免法(RIA)法检测血浆ET-1,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CD62p水平.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ET-1及血小板CD62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虽明显下降,但与对照组比仍显著增高(P<0.01).结论 血浆ET-1和CD62p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观察以及干预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处理方法对血小板表面活化标志CD62p流式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作者血液中心单采血小板浓缩液5 ml,用贫血小板血浆调整血小板计数为(200~250)×10^9/L(待测PRP,n=6),分别采用不洗涤不固定不加活化抑制剂与洗涤、固定、加活化抑制剂进行标本处理,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化标志CD62p的变化。结果 CD62p的表达与标本的处理方法有关,但4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不洗涤不固定不加活化抑制剂组CD62p测定值为(40.47±2.54)%,低于其它3组检测值[(46.35±2.60)%、(47.54±3.47)%、(45.85±2.88)%]。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中,标本处理步骤越少其活化率就越低,以不洗涤不固定不加活化抑制剂为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的表达率,探讨其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绘制ROC曲线,确定阴阳性截点,阐明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仪采用FITC和PE双标定法检测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CD62p阳性率,并与高危组及正常人组进行对照研究,对CD62p与脑梗死的关系进行ROC曲线分析,确定CD62p阳性率适用于判断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截点。结果 病例组CD62p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高危组及对照组(P<0.01)。动态观察病例组CD62p阳性表达率,第24 h血浆CD62p表达率最高,第7 d、第14 d呈逐渐下降趋势,但第14 d时仍高于高危组及对照组(P<0.01)。使用CD62p阳性表达率绘制ROC曲线,最终选取CD62p阳性表达率5.20% 为截点,得出结果提示敏感度92%, 特异度95%, 阳性预测值98%, 阴性预测值73%,符合率(正确率)92%。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组、高危组患者体内血小板发生活化的程度增加,但急性脑梗死组血小板活化程度更高,并且CD62p的阳性表达率越高提示病情越重。经CD62p阳性表达率绘制的ROC曲线证实,当检测CD62p高于5.2%时,预示发生脑梗死的可能性极大,为进一步寻找脑梗死早期筛查指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87例胃癌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4.15±1.42)%、CD63(4.72±1.5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CD62p(1.54±0.44)%、CD63(1.23±0.34)%,2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变化分别受临床分期CD62p、CD63分别为[(2.80±0.63)、(4.76±1.25)、(3.28±0.70)(5.36±1.37)]、手术与否CD62p、CD63分别为[(3.49±1.21)、(4.86±1.28)、(3.98±1.31)(5.51±1.38)]及肿瘤转移与否CD62p、CD63分别为[(4.94±1.07)、(3.31±1.25)、(5.55±1.19)、(3.82±1.38)]等因素的影响,而不受性别及病理类型的影响.结论监测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可成为胃癌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观察的动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3种去白细胞滤器对机采血小板的滤白效果及过滤前后机采血小板质量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60U机采血小板在(22±2)℃条件下振荡保存24-96 h.分别用3种不同滤器对血小板进行过滤,检测机采血小板过滤前后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单位容量、白细胞量、pH值、乳酸脱氢酶(LDH)浓度、K+浓度、血小板膜表面...  相似文献   

15.
NIDDM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血小板活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卓成  罗蓉  艾辉  阎德文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4):1828-183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77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其中无微血管病变者41例,伴微血管病变者36例)及3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CD62p和CD63)、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41、CD61和CD42b)及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TSP),同时用RIA法检测血浆内皮素(ET)和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结果NIDDM组血小板CD62p、CD63和TSP阳性的百分率分别为(1.51±0.73)%、(4.93±1.06)%、(79.37±11.17)%和CD41、CD61的平均荧光道数值(MnX)(15.62±4.22、7.78±1.91)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49±0.26)%、(2.22±0.61)%、(63.58±9.37)%、(9.86±1.05)、(3.03±0.43),P<0.05,伴微血管病变组又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5)。NIDDM组血小板CD42b的阳性百分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有无微血管病变组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糖尿病患者血小板CD62p、CD63、CD61和TSP与血浆内皮素呈显著正相关(r=0.57、0.52、0.37和0.33,P<0.05)。结论活化血小板测定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多种耐药相关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低浓度DMSO(2%)和第二信使调节剂混合物(thrombosol)低温保存血小板的效果.方法:应用6%DMSO(对照组)、2%DMSO thrombosol(实验组)为新鲜浓缩血小板的冰冻保护剂-80℃保存,1周后复温检测血小板计数、肾上腺素或凝血酶诱导的聚集反应、血小板表面CD41、CD42b、CD62p和CD35分子改变.结果:复温后,实验组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诱导的聚集反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但仍然低于新鲜血小板(P<0.01).冰冻血小板CD62p表达较新鲜血小板显著升高(P<0.05,P<0.01),但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新鲜血小板相比,冰冻血小板肾上腺素诱导的聚集反应和CD42b表达均下降(P<0.05,P<0.01),但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与常规6%DMSO低温保存血小板相比,2%DMSO加第二信使调节剂混合物低温保存血小板的效果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症败血症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检测26例重症败血症患者的外周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1以及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一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并把26例重症败血症患者分为器官功能不全组和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重症败血症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1及FXB2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而6-keto-PGFln。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器官功能不全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1以及TXB2均显著高于器官功能正常组(P均<0.05);而6-keto-PGF1a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重症败血症患者血小板处于相对的高激活状态,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和DIC的危险,以及血小板激活指标可作为判断脏器功能损害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血栓前状态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ELISA法、CLAUSS法等检测2型糖尿病中气阴两虚证组、痰瘀交阻证组、燥热津伤证组和正常对照组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41和CD62P、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以及凝血四项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气阴两虚证、痰瘀交阻证、燥热津伤证组CD41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D62P表达均升高(P<0.01),PAI-1含量均升高(P<0.05),PT时间缩短(P<0.05),痰瘀交阻证组t-PA含量下降(P<0.05),气阴两虚证、痰瘀交阻证组Fib含量升高(P<0.05),痰瘀交阻证、燥热津伤证组APTT时间缩短(P<0.05),TT在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与气阴两虚证组相比,痰瘀交阻证组CD62P表达升高(P<0.05),t-PA含量下降(P<0.05),而在CD41、PAI-1、PT、Fib、TT和APTT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痰瘀交阻证、燥热津伤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栓前状态,而且以痰瘀交阻证最为明显,CD62P、t-PA、PAI-1、PT、Fib、APTT等的改变可能是其血栓前状态的部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OD62p)、溶酶体膜蛋白(GD63)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5年5月在哈尔滨市儿童医院感染内科收治的脓毒症患儿56例,其中严重脓毒症16例、一般脓毒症4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34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病儿童外周血的血小板表面活性标记糖蛋白CD62P、OD63表达及血小板计数(PLT),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并对严重脓毒症组患儿抗生素治疗前后cD62P、cD65表达及PLT进行了对比。结果严重脓毒症患儿血小板cD62P、cD63水平明显高于一般脓毒症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小板PLT明显低于一般脓毒症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般脓毒症组患儿血小板cD62P、GD65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小板PLT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严重脓毒症组治疗第1天cD62P、cD63水平高于入院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低于入院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7天GD62P、cD63水平低于入院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血小板CD62P、CD63的活化在脓毒症患儿的早期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共同参与了疾病早期的高凝状态,从而促使PLT的降低,血小板活化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表面CD41,CD62p表达,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患者血小板表面CD41,CD62p;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ET-1;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t-PA,PAI-1;统计学方法: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糖尿病组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PAI-1水平均较正常组增高(P<0.05),而t-PA水平较正常组降低(P<0.05);糖尿病组血小板表面CD41的表达,血清ET-1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PAI-1水平均较不伴血管病变组增高(P<0.05);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序小板表面CD41的表达、血浆t-PA水平、血清ET-1水平与不伴血管病变组指标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探讨血栓前状态若干相关分子标志物即血浆内皮素-1(ET-1)、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及变化,探讨血小板活化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