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方法采用普利生LBY-N6K型锥扳式血黏度计对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结果缺血性中风患者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性中风患者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红细胞沉降率结果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患者在临床症状相混淆时,血黏度及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变化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目前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主要依靠客观检查,仅凭症状、体征无法确定类别、部位和严重程度。主要检查有CT、核磁共振成像;其他检查:血尿常规、血脂、血糖及血液流变学检查。无论是CT还是核磁共振,在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时都有一个时间窗的限制,并且在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方面存在一定局限,而这恰恰是血液流变学检验所具有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C)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某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将50例使用常规西医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50例使用RIPOC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  相似文献   

4.
对8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组治疗前后和100 例对照组的血液 流变学17项指标检测,结果发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 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 间、上细胞刚性指数、体外血栓(长度、湿重、干重)、血小板粘附、止小板聚桑、纤维 蛋白原等 17 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P<0.01)。85例患者经精 制蝮蛇抗栓酶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显著降低(P<0.05, 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除全血还原粘度和红细胞电泳时间以外的指标 都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说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流变各项指标均有显著 增高,治疗后会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徐海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1):5080-508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我院2006-01/2008-10收治的15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156例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总结其中的原因。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缺血性脑卒中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偏高,说明高凝状态与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血液流变学方法指导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 通过对 2 0 0 0例中老年人血液流变学的检测 ,利用其指导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313例有症状者、2 99例有病史者、388例无症状者血液流变学五项指标平均增高分别为 6 0 1%、70 5 %、32 7%。有脑栓塞、脑梗死病史180例 ,经治 113例 ,未治 6 7例 ,3年复发率分别为 14 2 %和 6 4 2 %。 1313例有症状者 ,血液流变学检测血黏度增高者 84 5例 ,经治 70 8例 ,未治 137例 ,2年内发病率分别为 3 0 %、2 1 2 %。结论 中老年人血液流变学诸指标增高率较高 ,尤其是有症状和病史者 ,运用血液流变学方法指导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塞与脑出血患者的鉴别,除CT外,主要靠临床症状、体征和脑脊液检查。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于该类患者诊断是否有助,尚待研究。我院内科两年来将收治的经颅脑CT确诊的5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搜风通胶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接诊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抗动脉硬化、保护神经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本院自制搜风通胶囊,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相对黏度、全血低切相对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相对黏度、全血低切相对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搜风通胶囊能够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不同类型及其不同阶段的血液流变学特点。方法:检测104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急性期及恢复期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血液粘度明显降低,而脑梗塞患者血液粘度明显增高;恢复期脑出血患者血液粘度较急性期明显增高,而脑梗塞患者的血液粘度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二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为老年脑卒中患者不同阶段及不同类型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患者460例血液流变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晓光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5):3522-3522
为分析脑梗死患血液流变学特点,对近3年50岁以上脑梗死患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系统观察。患全血黏度增长率明显大于对照组。而血浆黏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说明脑梗死的发病与全血黏度增高有明显关系。而与血浆黏度关系不明显。全血黏度增高与胆固醇增高关系不明显。同时观察到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14d后所有患全血黏度恢复正常值,提示治疗不应当在7d停药,最好坚持到14d。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北京赛科希德生产的SA-6000型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测定150例高血压病患者与80名健康成人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及红细胞变形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者相比,高血压病患者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及红细胞变形指数均增高(P<0.05或P<0.01),其中男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浆黏度亦增高(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液呈高黏滞状态。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对于了解高血压病临床病理变化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们观察了4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O SAHA)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与未合并O SAHA同病患者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2007-05/2008-05收住我院神经内科病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2)有CT和M R I的影像学诊断依据;(3)首次脑卒中患者;(4)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制定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有严重的失语、失用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3分。入选41例,男28例,女13例,年龄51~77(57.96±11.32)岁。对照组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未合并O SAHA患者55例,男34例,女21例,年龄50~79(58.24±13.40)岁,入选对象符合脑卒中合并O SAHA组纳入标准(1)、(2)、(3)以及全部的排除条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接近,具有可比性。1.2血液流变学检测方法血液流变学检测项目有:(1)全血黏度(高、中、低切);(2)血浆黏度;(3)红细胞压积;(4)血浆比黏度;(5)红细胞...  相似文献   

13.
背景:血液流变学异常与脑卒中的发生有着明显关系.在血液黏度增高的情况下,血液流变性发生明显变化,血液阻力增加,血管内压增高.血液流速慢,而导致血栓形成。益气活血汤由人参、当归、川芎、丹参、赤芍等组成,可旺气行血,祛瘀通络,临床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益气活血汤治疗脑卒中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并与西药曲克芦丁相比较。设计:非随机化同期对照实验。  相似文献   

14.
80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血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 测定80例糖尿病患者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血流变参数除红细胞沉降率外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三组高血糖患者血流变黏度值变化有一定规律,血糖浓度在7.5~9.9mmol/L时血流变黏度值明显增高;血糖浓度在10~13.9mmol/L时血黏度降低;当血糖浓度大于13.9mmol/L血流变黏度值显著降低。结论 糖尿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流变学指标异常且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长期检测患者血流变学指标变化,有助于临床对患者的诊疗及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45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对45例恶性肿瘤患者与35例健康人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男、女恶性肿瘤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下称血沉)和血沉K值结果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细胞压积较健康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存在明显异常,呈高黏滞血症改变,通过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动态观察,对恶性肿瘤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1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106例无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EPO、血常规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不同指标与两组患者血清EPO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EPO、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与血清EPO无相关性(P0.05);观察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与血清EPO呈正相关(r=0.347、0.431,P0.05),观察组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与血清EPO呈负相关(r=-0.218、-0.543、-0.546,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EPO、血常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未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比较存在一定差异,多个血常规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EPO水平存在相关性,临床医生可以根据血清EPO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相关性对患者临床特点做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高血糖对血液流变学指标中黏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糖对血液流变学指标中血浆和全血黏度的影响。方法检测80例高血糖患者的血浆和全血黏度,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性别高血糖组血浆和全血黏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低切黏度的变化尤为明显;而高血糖患者中三个浓度组存在着不同的变化规律,血糖浓度在7.5~9.9mmol/L时血浆和全血黏度均出现一个峰值;在10.0~13.9mmol/L时则均有降低的倾向;当>14.0mmol/L,全血黏度明显下降,而血浆黏度则又恢复上升的趋势。结论高血糖病人存在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且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在检验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血糖对血流变学指标检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00例尘肺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100例尘肺患者血液流变学9项指标,并与100例健康人 对照。结果表明: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 沉、血沉方程 K值、血小板粘附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并与病变程 度及合并乙型肝炎者呈正相关(P<0.01)。红细胞电泳速度显著比健康对照组慢 (P<0.01),并与病变程度及合并乙型肝炎者呈负相关(P<0.01)。说明尘肺病人 血液粘滞性、浓稠性、聚集性、凝固性增高,对尘肺患者的诊断与疗效考核具有参考 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测定,二项或三项指标异常的33例与正常参考值相比较,其中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等均比正常人明显增高(P<0.05)。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糖尿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1].糖尿病能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血液流变性的改变[2,3],为此我们对5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的检查,为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