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微结构注塑机要求塑化均匀、计量和注射精密,故对注射单元的设计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微结构注塑成型制品的特点及其对注塑成型设备的特殊要求,分析比较了目前用于微结构注塑机的注射单元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单曲肘机构作为注射单元的思想,系统计算出了单曲肘机构的运动和受力特性,利用仿真软件ADAMS建立了单曲肘注射单元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微注射成型技术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微注射成型技术与传统注射成型技术的不同要求,重点分析了微注射成型工艺及其装备的主要特点及研究现状,并基于熔体微分原理,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分注射成型技术及装备。发现采用微分注射成型创新技术,可以用1台微分注射成型装备达到多台微型注塑机的效果,最终实现微塑料制品高效率、低成本、大批量的生产。  相似文献   

3.
微注射成型与微分注射成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外微注射成型设备的发展历史,国内微注射成型设备的最新进展以及国内学者在微注射成型基础理论领域的研究进展,对现有微注射成型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比较;提出了一种微型制品成型的新技术--微分注射成型技术,阐述了基于熔体泵的微分注射成型的成型机理,提出了一种利用常规注塑机进行微制品高效注射成型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4.
微注射成型中聚合物熔融塑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聚合物熔融塑化技术在微注射成型中的重要性,比较、分析了当前出现的柱塞式塑化、螺杆式塑化、电磁动态塑化及超声塑化等4种聚合物的熔融塑化方式,展望了未来微注射成型中聚合物熔融塑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塑料》2017,(3)
随着工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塑料制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求保证产品尺寸精度,又要求能保证产品的强度和刚度,最重要的还要达到轻量化的目标,节约投资成本。微发泡注塑成型技术是一种革新的精密注塑技术,突破了传统注塑的诸多局限,同时二板式注塑机由于其许多与生俱来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客户所接受,应用越来越广泛,发泡注塑成型技术同二板式注塑机微开技术的结合为上述制品的要求提供了一套很好的解决方案。介绍了发泡注射成型的原理,总结了现阶段发泡注射成型的优缺点;介绍了二板式注塑机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应用在发泡注射成型中的二板式注塑机新技术,详述了其工作原理、系统配置要求以及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注塑机的发展过程、结构和特点,重点介绍了反应注射成型、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水辅助注射成型、动态注射成型等几种新型注射成型工艺的原理、特点及应用。最后展望注塑机和塑料注射成型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微成型领域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介绍了微成型技术产生的背景,探讨了微成型技术与常规注射成型技术的区别与联系,阐述了微型注塑机、微型模具制造等技术的特点,以及各成型工艺参数对塑件成型质量的影响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系统地介绍了微型注塑机注塑单元的结构形式,分析了各种注塑单元的特点;研制了一种基于精密齿轮泵的微分注塑机,详细地阐述了微分注射成型的机理,对比了微注射成型和微分注射成型的基本工艺流程;通过试验初步检验了微分注射成型效果。结果表明,微分注射成型可高效率地成型微型制品。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微注射成型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探讨了微注射成型机的塑化、注射和计量等装置的结构性能改进,并提出了监测系统的改进方案。在比较微注射成型模具和常规注射成型模具基础上,介绍了微注射成型模具的特殊变模温控制方法、抽真空排气方法、模具材料选择及模芯微细加工方法。还探讨了特殊热塑性塑料材料的开发和微注射成型零件的检测和处理方法,并进一步分析了微流动特征下计算机模流分析软件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空调器前面板塑件的结构特点及注塑成型工艺分析,叙述了注塑机的选择,并阐述了注塑成型模具结构设计,注射模零件的模具材料及热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近年来注塑机关键零件—螺杆使用过程存在的问题,详细论述了目前研究较多的几种化学复合镀的研究现状及其主要性能,指出化学复合镀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注塑机零部件目前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化学复合镀应用于注塑机行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微注射成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阐述了微注射成型技术的工艺特点及其应用前景,重点分析了微注射成型与传统注射成型技术对成型设备的不同要求及研究状况,并介绍了当前微型模具制造技术,展望了微注射成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塑料精密注射成型机械及其发展新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全电动式注塑机、全液压式注塑机、二板式注塑机等塑料精密注射成型机械,指出结合电动和液压优势的电液复合式注塑机是精密注塑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电动注塑机与液压注塑机共创注塑机新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电动注塑机的发展现状及性能优势,比较电动注塑机与液压注塑机两者在结构、注射成型范围等方面的技术特点,指出液压注塑机应向多功能、多品种方向发展,并且应注重节能技术;电动注塑机应向高附加值的精密注塑机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使用 COMSOL Multiphysics 有限元仿真软件对盘式螺杆微注塑机中的旋转盘式螺杆的塑化加工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在螺杆旋转运动时,分析塑化单元中聚合物的流动与传热相变情况。结果表明,在螺杆结构不变的前提下,主要工艺参数中加热温度对塑化性能的影响较大,螺杆转速的影响较小。同时基于仿真结果,对盘式螺杆的下一步结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微注射成型机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微注射成型技术的产生背景、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分析了微注射成型技术与传统注射成型技术对成型机的不同要求,介绍了当前微注射成型机的发展现状,并对微注射成型机进行了分类和说明,展望了微注射成型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从团状模塑料(BMC)注射成型机、辅助设备、模具、BMC材料及工艺条件,分析BMC注射成型车灯反射镜的技术与要求。  相似文献   

18.
The trend towards miniaturization has brought about strong demand for increasingly smaller precision‐molded plastic components. In order to control metering accuracy and homogeneity of the very small quantities of melt in the micro molding process, new micro molding machines that use an injection system comprising a screw extruder and a plunger injection unit have been developed. By use of such injection systems, standard plastic granules can be handled by the screw extruder and melt accuracy can be achieved by the electrically driven injection plunger.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process parameters on the micro molding process and part quality. A series of micro gears were molded using a polyoxymethylene resin in a set of statistically designed experiments. Micro component inspec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data analysis work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molded gears. It was found that metering size and holding pressure time are the process parameters that have the most significant effects on part quality, and that the process is also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these two parameters. There is an optimum metering size range in which the hold pressure can act together with the metering size to properly fill micro mold cavities.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全电动注塑机的注射、塑化、锁模等三个部件的伺服动力驱动系统之间的运动学和力学的主要技术参数之间的关联,提出了全电动注塑机伺服动力驱动系统的运动学和力学的主要技术参数的计算理论,特别创新提出了系统力学的计算关键——滚珠丝杠副力学的新计算理论,探讨了伺服动力驱动系统伺服电机、滚珠丝杠副的选用原则,经和日本东洋si-100(C75)全电动注塑机所选用的伺服动力驱动件技术参数和系统技术参数进行验证,表征了其计算理论和选用原则的合理性及适用性。根据计算理论分析研究了伺服动力驱动系统和执行部件之间的运动学的动态响应关联特性。提出了伺服动力驱动系统与执行部件之间的运动学和力学的技术参数的关联设计理论。比较了伺服动力驱动系统与液压动力驱动系统之间在运动学和动力学方面的特点,探讨了其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