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钢淬火后高温快速回火工艺的可行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钢淬火后,在高于Ac1以上温度,用快速回火法处理,其力学性能与传统工艺回火法基本相同,但回火时间可以缩短到1/100、1/200,而且快速回火设备没有回火脆性的可逆回火脆性。  相似文献   

2.
亚温淬火对Cr17Ni2钢高温回火脆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亚温淬火对Crl7Ni2钢高温回火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亚温淬火能有效地抑制该钢的高温回火脆性.冲击试验发现经亚温淬火后,试件的脆性转化温度降低,断口形貌由准解理变为韧窝型.用能谱仪测得Cr、Ni等元素向基体和δ铁素体中富集程度较常规热处理大,使亚温淬火在改善钢的韧性的同时,仍保持较高的强度水平.  相似文献   

3.
以25MnV钢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回火脆性缺陷为研究对象,采用微观组织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亚温淬火对25MnV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调质处理相比,亚温淬火后的25MnV钢可得到板条马氏体之间分布有条状铁素体的复相组织,在基本不降低强度的前提下,明显提高冲击韧性,抑制高温回火脆性。  相似文献   

4.
对30CrMnSiA钢高温回火脆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0CrMnSiA钢经650℃回火保温后缓冷或500℃等温时,冲击韧性值降低。下降的程度随等温时间的延长而加剧;下降的速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经不同时间等温脆化后再经650℃保温1h水冷的脱脆处理,冲击韧性全部恢复,与预先的脆化程度无关。在公认的高温回火脆性温度范围以下380℃保温,同样产生脆化。无论是脆化处理还是初化处理和脱脆处理的冲击试样,当断口上出现沿晶断裂区时,其沿晶面上均存在有大量的质点和小孔洞。作者认为,高温回火脆性主要因置换型团溶杂质原子(P、Sb、Sn、As等)与间隙型团溶原子(C、N)一起在位错线上形成柯氏气团所致。而奥氏体化时沿晶界析出的第二相质点,虽然弱化了晶界,但不是产生脆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6.
27SiMn钢临界温度淬火高温回火后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27SiMn钢在临界温度淬火后高温回火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7SiMn钢在870℃临界温度加热淬火高温回火后,可得到满足使用要求的力学性能,而且可降低能耗,提高加热炉的使用寿命,值得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盐浴热处理试验,结合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室温拉伸试验,研究了快速加热+短时保温快速回火条件下超高强低碳贝氏体钢的组织和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快速回火工艺下,超高强低碳贝氏体钢发生碳过饱和贝氏体和马氏体中的碳化物析出、铁素体和马氏体的重构以及微合金析出物的析出等现象,进而影响材料的强塑性;在700℃以下快速回火时,与以板条状贝氏体(LB)组织为主的复相贝氏体钢相比,以粒状贝氏体(GB)组织为主的钢具有更好的回火稳定性;在750~800℃两相区快速回火时,铁素体和马氏体相大量重构,最终形成粗大铁素体和马氏体,抗拉强度大幅提升,屈强强度大幅降低,且以LB组织为主的复相贝氏体钢中重构铁素体晶粒更为粗大,导致其屈服强度更低。  相似文献   

8.
谢燮揆 《大型铸锻件》1992,(4):26-28,61
<正> 关于回火对转于钢组织和塑性变化的影响,前苏联中央机器制造工艺科学研究所科研生产联合公司的包里索夫等人,在70年代就曾发表过研究报告。最近包氏又对25CrNi3MoVA、25Cr2NiMoVA、36CrNi3MoVA等钢种的过热状态(加热到1250℃,保温3h,空冷)和不过热状态(正火或在850~900℃淬火)进行了研究,发表了有关高温回火时间对消除过热组织的影响的研究结果。用于试验的试样,一部分正火(淬火)后进行液氮处理,其余正火后在640~650℃高温回火0.5~100h。  相似文献   

9.
30CrNiMo4.4V钢的回火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回火条件对30CrNiMo4.4V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0CrNiMo4.4V钢具有较宽的回火温度范围。经900℃淬火的30CrNiMo4.4V钢在500~600℃温度回火时,其强韧性可以达到良好的匹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温度淬火及回火对国产新型热作模具钢BZH5541E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20~1070℃淬火温度范围内,随着淬火加热温度不断提高,BZH5541E模具钢组织逐步粗化,沿晶界析出的网状碳化物逐步增多,冲击性能下降。在780~840℃范围内进行高温回火,对BZH5541E模具钢的显微组织和冲击性能影响不大。采用920℃淬火+800℃高温回火处理能够获得与等温球化退火相同的球状珠光体+弥散分布的细粒状碳化物的理想组织。  相似文献   

11.
采用780℃亚温淬火和不同温度回火,探究回火温度对40CrMoVNbTi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淬火不同温度回火40CrMoVNbTi钢的力学性能变化及显微组织和冲击断口断貌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780℃亚温淬火,随回火温度的提高,40CrMoVNbTi钢的强度下降,塑性呈上升趋势,300℃回火冲击吸收能量值最低,出现回火脆性。200℃回火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其抗拉强度为2150 MPa,KV2为23.8 J;550~600℃回火组织为回火索氏体,韧性较好,其抗拉强度为1190~1070 MPa,KV2为94~123 J,满足AISI 4140钢的力学性能要求,具有较高的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12.
利用SEM、TEM手段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对铬镍合金结构钢组织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硬度、强度呈下降趋势;塑性、韧性先下降,随后出现缓慢上升平台,最后迅速提高;低温下剪切唇主要为韧窝状,有的韧窝较大且较浅,断口心部呈现准解理断裂特征,随回火温度升高,心部的韧窝数量随之增加;淬火后,200 ℃回火组织为合金渗碳体尺寸细小、板条界面清晰的回火马氏体,400 ℃回火组织为合金渗碳体呈杆状、界面较模糊的回火托氏体,600 ℃回火组织为合金渗碳体呈球状、无板条状特征的回火索氏体。  相似文献   

13.
二次硬化对回火温度非常敏感,研究了某含Mo二次硬化马氏体不锈钢在250~650℃回火时组织和性能的演变过程,并利用XRD、SEM、TEM以及冲击测试等手段分析了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着重讨论了试验钢二次硬化与残留奥氏体增韧机理.结果表明:480~500℃回火时,试验钢同时出现了二次硬化和回火脆性现象,宏观硬度达...  相似文献   

14.
陈建华  蓝秀琼 《金属热处理》2020,45(11):163-166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PRO500高强装甲钢经淬火、回火后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870 ℃淬火组织为板条马氏体,随回火温度升高,马氏体逐渐完成分解,并伴随细小的碳化物颗粒析出、聚集长大,硬度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600 ℃回火的硬度最低达到274 HV10;试验钢400 ℃回火可获得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此时硬度为389 HV10,抗拉强度为1710 MPa,规定塑性延伸强度为1460 MPa,断后伸长率为11.0%。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12MnNiVR钢经不同工艺回火后组织与性能的变化,确定了适宜的回火工艺,满足了对12MnNiVR钢高韧性和大线能量焊接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回火温度对某高性能耐火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回火后试验钢均表现出良好的高温性能和强韧性匹配,650℃回火时试验钢的耐火性能和低温冲击性能达到最优.回火前后试验钢的组织以多边形F+板条/粒状B为主,含有少量M/A岛,且有较多近似球形或椭圆形碳化物或复合碳氮化物析...  相似文献   

17.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了回火温度对TMCP高强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400~650 ℃回火后,钢板强度、冲击吸收能量和屈强比的变化规律明显不同。600 ℃回火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冲击吸收能量则为最小值,且屈强比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回火后钢板组织以贝氏体为主,析出相为Nb、Ti复合析出,600 ℃时析出少量ε-Cu相,且随着回火温度升高,贝氏体板条逐渐合并,板条宽度增加,Nb、Ti复合析出相数量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回火温度对Cr5NiMoVNb支承辊用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洛氏硬度计、拉伸试验机和冲击试验机对不同回火温度下Cr5NiMoVNb钢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Cr5NiMoVNb钢的回火态组织以回火马氏体为主,并含有少量的残留奥氏体.回火过程中伴随有碳化物的析出和马氏体相变.随着回...  相似文献   

19.
张青  曹培 《金属热处理》2021,46(11):182-185
以42CrMo钢棒为对象,使用中频感应加热进行调质处理,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500、550、600、650及700 ℃)对42CrMo钢棒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42CrMo钢的显微组织均为回火索氏体,碳化物由不均匀分布细针状逐渐转变为短棒状,长宽比减小。随着回火温度升高至600 ℃,碳化物转变为弥散分布的颗粒状,650 ℃时颗粒状碳化物出现偏聚,700 ℃时回火索氏体快速粗化,硬度、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呈现连续下降趋势,断后伸长率与断面收缩率呈连续小幅度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