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ACL)解剖等长重建技术在关节镜下LARS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用LARS人工韧带对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采用前交叉韧带解剖等长重建技术钻胫骨、股骨骨道,将LARS韧带拉入骨道,韧带游离部分位于关节腔内,拉紧后2枚界面螺钉固定韧带.结果 手术时间30~80 min,平均56 min.术后无滑膜炎、韧带断裂、活动明显受限等并发症.8例均随访2~6个月,平均4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评分为22~65分(40.25±17.07)分;术后评分为80~93分(88.75±4.06)分(t=8.083,P<0.01).结论 前交叉韧带解剖等长重建技术在关节镜下LARS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术中操作简便,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关节镜下解剖等长重建技术在重建前交叉韧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解剖等长重建技术在关节镜下应用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2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木.采用前交叉韧带解剖等长重建技术钻胫骨、股骨骨道.移植物用LARS人工韧带11例,用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腱9例.LARS人工韧带用2枚界面螺钉固定韧带,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腱股骨端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结果]手术时间LARS人工韧带组30~80 min,平均56 min.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腱组80~120 min,平均100 min.20例均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LARS人工韧带组术前评分22~65分(36.72±15.54)分;术后6个月评分80~98分(90.45±4.68)分(t=10.535,P<0.01).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腱组术前评分20~60分(37.11±12.26)分;术后6个月评分75~87分(80.44±4.16)分(t=9.615,P<0.01).术后6个月LARS人工韧带组与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腱组评分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t=10.569,P<0.01).[结论]前交叉韧带解剖等长重建技术在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术中操作简便,效果可靠,值得推广.LARS人工韧带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腱组.  相似文献   

3.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重建中等长点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重建中其股骨附丽部上的等长点。方法 取 7侧正常成人新鲜膝关节标本 ,切除后交叉韧带 ,在其股骨附丽部上选前、后、中、近、远五个测试点 ,用细软钢丝将各点与胫骨附丽部中点相连 ,将标本固定于 CPM功能锻炼器上 ,用百分表测量膝关节 0°~ 12 0°活动范围内各钢丝关节内长度的变化。结果 比较各点的钢丝在关节内长度变化的最大值 ,发现前测试点变化最大 ,远点次之 ;近测试点变化最小 ,而近、中两点无显著性差异 ,中、后两点亦无显著性差异 ,但近、后两点有显著性差异 ;近、中、后三点的钢丝关节内长度的最大值均不超过 2 m m。结论 在后交叉韧带重建中 ,应以其股骨附丽部上缘的中点 (即本实验中的近测试点 )为中心钻孔 ,建立股骨骨隧道。术中根据需要 ,可将钻孔中心向中点和后缘偏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钟摆等长技术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7年9月至2011年12月收治4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男20例,女23例;年龄17~48岁,平均32岁。4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半腱肌肌腱重建单束悬吊固定。胫骨隧道确定股骨点数,形成了韧带真正的等长效果。结果本组4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43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镜下无韧带撞击。患者伸屈膝均无受限,Lysholm评分91~100分,平均97分。结论膝关节在伸屈活动中由胫骨隧道(钟摆)弧线确定股骨髁点数(钟摆轴),股骨一个中心(钟摆轴)及胫骨(摆锤)形成即钟摆等长技术。此技术获得了韧带真正的等长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中等长点位置寻找的方法 及术后效果.方法 选择25例单纯前交叉韧带断裂病例,使用四股的半腱肌和骨薄肌肌腱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术中综合应用解剖定位和透视定位方法 初步确定等长点,检查等长效果(误差控制在2 mm以内).记录股骨隧道内口中央点选点次数及变点方向.术后1年随访,行Lys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17例选点1次.8例变更了股骨选点位置,5例上移,1例下移,2例后上移动,选点次数为1~4次,平均约1.36次.术后随访19例,Lysolm评分92~100分,平均97.5分.结论 在股骨隧道内口初步选点后行等长效果检查,对保证手术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是解剖定位法还是透视定位法,都不能保证在所有病例中的等长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结合X线透视双监视法解剖等长重建技术在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3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按照建立胫骨、股骨骨道的方法将30例分为双监视组和传统组。每组15例,两组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腱股骨端均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结果手术时间:双监视组60-90min,传统组70-90min。术中测量膝关节伸屈0°-90°时移植物位移:双监视组0—2(0.6±0.63)mm,传统组0~2.5(1.27±0.78)m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0例均随访6~12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双监视组术前评分:20—60(36.27±9.95)分;术后6个月评分:75~87(81.33±3.66)分(P〈0.01)。传统组术前评分:20~60(38.00±10.56)分;术后6个月评分:74~88(79.27±4.13)分(P〈0.01)。术前与术后两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关节镜结合X线透视双监视法解剖等长重建技术应用于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中操作简便,效果可靠。双监视组近期疗效与传统组相似,但术后评分稍高于传统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监视法解剖等长重建结合Rigidfix和Intrafix固定技术在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17例ACL损伤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采用双监视法解剖等长重建技术建立股骨胫骨隧道。股骨端用Rigidfix固定,胫骨端用Intrafix固定。结果17例均获随访,时间1218(14.18±2.19)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评分:25-66(46.76±14.79)分;术后1年评分:85-97(92.71±3.22)分(P〈0.01)。结论双监视法解剖等长重建结合Rigidfix和Intrafix固定技术应用在腘绳肌腱重建ACL中,具有定位准确、手术操作简便、固定牢固、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LARS人工韧带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是一种严重的膝关节损伤,可导致膝关节不稳,并可继发关节内主要结构损伤,严重影响关节功能。ACL损伤后自愈能力较差,移植重建是目前治疗ACL损伤的主要手段[1]。使用的移植物分三种:自体移植物,同种异体移植物和人工韧带。  相似文献   

9.
人工韧带在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断裂是常见的膝关节损伤,治疗不当会导致膝关节不稳,引起膝关节继发性损伤和关节过早退变,从而影响关节的功能。因此,这些韧带一旦断裂就应修复重建。但对重建韧带的移植材料,学者们各有己见,观点并不统一。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移植物可分为3大类:自体移植物、同种异体移植物和人工韧带。自体移植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并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取自体移植物后供区出现并发症也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0.
应用骨-髌韧带-骨重建交叉韧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2 0 0 0年以来,我们用骨-髌韧带-骨多止点法治疗膝交叉韧带损伤3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2 3例,女7例。年龄17~5 6岁。前交叉韧带损伤2 0例,后交叉韧带损伤8例,前后交叉韧带损伤2例。运动伤11例,交通伤18例,重物砸伤1例。合并血管损伤1例,半月板损伤3例。新鲜损伤19例(均为撕裂伤) ,陈旧性损伤11例。  交叉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为例) :手术在气囊止血带下进行。取膝前内侧弧形切口,自髌骨上极向内旁开2 cm,内下绕髌骨内缘转向外下,于髌骨下极沿髌韧带内缘向下,止于胫骨结节,全长13cm。沿髌骨内缘打开关节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月就诊的ACL重建术后12周的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17~44(29.10±8.60)岁;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结合等速肌力训练。观察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17~45(30.95±9.11)岁;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等速肌力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周(训练前)、术后16周(训练后)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膝关节伸峰力矩和屈峰力矩。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6(3.30±1.42)个月。训练前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膝关节伸峰力矩和屈峰力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膝关节伸峰力矩和屈峰力矩均较训练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膝关节伸峰力矩和屈峰力矩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等速肌力训练能更好地促进ACL重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增强肌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现实虚拟互动技术及有限元分析法,探讨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术中股骨隧道合理定位及重建术后移植物固定膝关节力学响应。方法:取新鲜冰冻膝关节标本5具,用实验与计算机仿真相结合的方法,重建膝关节三维计算机模型,以实验获得的外部结构运动指标操纵此模型,真实再现人体膝关节屈伸运动。分析模型内部股骨与胫骨关节面在此运动过程中的空间位置变化情况,分别在后交叉韧带前外侧束(ALB)和后内侧束(PMB)股骨端附丽区选取前、后、中、近、远10个测试点,选取胫骨端止点中点,利用软件Geomagic计算连接两关节面各两点间的长度变化。将模型导入软件Ansys,采用四面体单元建立起股骨-胫骨复合体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人体行走中单腿着地情况对模型施加自身体重冲击载荷,分析关节面的受力情况。结果:计算机还原出各运动角度下膝关节骨性结构的空间形态,软件Geomagic的几何计算功能能准确测量股骨各点与胫骨止点间在关节内的长度变化,ALB和PMB相同测试点在不同角度所得关节面两点间长度变化平均值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同一角度不同测试点所得数据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ALB各点中以A2变化最小(1.35±0.19)mm,A1变化最大(5.41±1.22)mm,A2和A3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3>0.05);PMB各点中以B3点变化最小(1.95±0.04)mm,B1变化最大(5.23±2.21)mm,只有A2、A3和B3点变化范围在2 mm以内。结论 :通过计算机技术能够建立可供分析测量的膝关节模型,能准确的对交叉韧带的长度进行测量。在后交叉韧带双束重建中,前外侧束应以其股骨附丽区上缘的中点(即近测试点)为中心钻孔;后内侧束应以其股骨附丽区上缘(即近测试点)为中心钻孔建立股骨骨隧道。模型为进一步评价重建等长点偏差对术后移植物固定力学环境影响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前交叉韧带股骨等距点影像学测量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股骨等距点的个体差异. 方法对100名健康受试者的膝关节侧位片在PX电子系统下找到股骨等距点(i点),测量i点到髁间窝后缘过顶点(OT)距离,先用2×2析因分析探讨四组年龄段(20~30岁、30~40岁、40~50岁、>50岁)中年龄、性别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再用SNK-q统计学方法对这四组年龄段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i点至髁间窝后缘过顶点距离为7.5~15.1 mm,平均(10.5±1.4)mm.不同年龄组间i点至OT点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43,P=0.042),不同性别间两点距离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4.245,P=0.042),而年龄与性别这两因素之间无明显交互效应(F=0.456,P=0.714).20~30岁组与>50岁组、40~5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40岁与20~30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40岁、40~50岁、>50岁组这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等距点的测定应有个体差异,术前X线片测量及术中双监视法有助于准确定位等距点.  相似文献   

14.
前交叉韧带股骨等距重建位置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目的 :比较模拟生理负荷条件下前交叉韧带股骨重建位置的等距特性。方法 :7具新鲜冷冻尸体膝关节标本 ,在前交叉韧带胫骨附着区取 3点以及胫骨附着区取 5点分别钻骨隧道 ,通过钢丝和等距测量器施加初负荷 ,检测膝关节屈曲过程中胫骨和股骨隧道间的距离变化。结果 :膝关节从 0~ 90°屈曲过程中 ,股骨韧带附着区中点、上点和后点与胫骨附着区 5点间呈等距变化 ,但股骨韧带附着区中点、上点与胫骨附着区 5点间距离变化具有组内显著性差异。结论 :股骨韧带附着区后点是理想的等距重建点。  相似文献   

15.
We report a case of pyoderma gangrenosum as a complication of an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in a patient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which was misdiagnosed initially as a post-operative wound infection. An early dermatology opinion and skin biopsy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cases of suspected infection where thorough surgical debridement and antimicrobial therapy has failed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pictur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等距和非等距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新鲜尸体观察等距ACL的解剖结构,在尸体和模型上重建等距和非等距ACL,分别观察重建后ACL长度和胫骨平台表面压强的变化。结果 等距ACL的重建在膝关节的全范围活动中长度的变化值最小,胫骨平台所受的压强也最小。结论 只有等距的ACI。的重建才能恢复膝关节的正常生理功能,而非等距重建的ACL会造成膝关节的不稳定(或活动受限),或者使膝关节表面的压强增加。  相似文献   

17.
18.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outcome after surgical repair of the cruciate ligament in 129 patients (physical examination plus questionnaire) and another 49 patients (questionnaire only) after a mean interval of 3.2 years. A modified Lysholm score and the OAK score together with KT 1000 arthrometry were used. Ninety-five percent of patients evaluated the overall result as ‘excellent’ or ‘good’. The overall OAK objective score was good or excellent in 81%. Elongation as measured by KT 1000 arthrometry was 1.0 mm (67 N) and 1.2 mm (90 N) on averag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alateral knee. Received: 6 May 2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