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急症之一,病情凶险。是儿童意外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容易误诊。而且儿童声门保护性功能较弱.吞咽食物或异物时容易呛人气管或支气管.导致呼吸困难或窒息.若不及时救治将危及患儿生命。为防止并发症,提高救治成功率.笔者总结分析本院2001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35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儿阑尾炎误诊原因,降低小儿阑尾炎的误诊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及阑尾炎误切的发生。方法回顾我院及外院近100年首诊误诊的155例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资料,对病史、相关检查结果、手术所见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术前诊断为其他疾病,手术确诊为阑尾炎131例;术前诊断为阑尾炎,手术证实为其他疾病24例。手术后均痊愈出院,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27%。结论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症状特点缺乏足够的认识,腹部体征的掌握不准确及过多依赖辅助检查是误诊的主要原因。小儿不会准确地表述临床症状,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早期即出现发热、胃肠道症状,多以发热、呕吐为首发症状就诊故易延诊、误诊,年龄越小越突出。耐心细致,反复检查右下腹有无压痛,对诊断有决定性的意义。阑尾炎确诊后应及早手术治疗,对酷似阑尾炎的病例,应当允许阑尾炎误切的存在,但应注意诊断和鉴别诊断,尽量减少误切。  相似文献   

3.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综合征)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该病主要包括肌肉的抽动、痉挛,所谓的“运动性抽动”以及发出各种声音所谓的“发声性抽动”。据文献报告,其患病率在0.05%左右,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但不典型病例易造成误诊。我院儿科门诊自1996年6月-2003年6月诊断多发性抽动症149例,其中30例误诊,误诊率为20%,现将30例误诊情况做一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4.
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也是儿童常见慢性咳嗽原因之一.因其唯一症状是慢性咳嗽,故易误诊为其他呼吸道疾病.对我科于2006年2月~2007年10月确诊的小儿CVA误诊病例2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沈冯君 《中国骨伤》1996,9(6):49-49
小儿先天性髋脱位138例治疗上所见问题贵阳中医学院一附院(550001)沈冯君我院从1972年9月~1994年12月共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138例,在治疗上发现一些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误诊延误治疗:由基层单位转来的病例中发现小儿先天性髋...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空回肠肿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征,除手术病理证实外缺乏其他有效的诊断方法,极易出现误诊。收集我院1972年1月~2003年12月38例原发性空回肠肿瘤误诊病例,将其临床资料及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腹膜假性黏液瘤(pseudomyxomaperitonei.PMP)是一种以黏液分泌细胞在腹膜或网膜种植而导致腹腔内大量冻状黏液腹水为特征的疾病。PMP是临床少见疾病,且极易误诊。武汉市第一医院1995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PMP患者10例。对这些病例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参阅有关文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钟能锭 《腹部外科》1989,2(1):26-27
本文列举3例下消化道出血误诊的典型病例,结合文献资料分析直肠癌误诊为痔和息肉、小儿肠套叠误诊为低血糖、癫痫的原因,提出预防误诊的措施,强调肛诊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本院自1944年1月至2002年5月收治的5(例小儿外伤性EDH,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49例,保守1例。结果 全部病例中存活49例,死亡1例。其中重残1例,死亡率2%。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正确的治疗,是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患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1995年6月至1999年11月收治67例小儿肮骨远端全骨骺分离,其中误诊37例(包括院外误诊),男21例,女16例、其中1岁以内19例,1~2岁9例,2~3岁7例,3岁以上2例。分析误诊原因及其并发症,从而提高对小儿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的认识,防止各种并发症。 临床资料 回顾了自1995年6月至1999年11月所收治的小儿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67例,首诊误诊37例,误诊率为55.2%。1岁以内22例,首诊误诊19例,误诊率为86.4%;1~2岁15例,首诊误诊9例,误诊率为60.0%;2~3岁11例…  相似文献   

11.
川崎病的主要并发症为不同程度的冠脉损伤,严重者可引起冠脉扩张、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等,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1.9%。小儿心肌梗死临床少见,易误诊,现就我院收治的川崎病急性心肌梗死误诊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廖兵 《临床外科杂志》2008,16(2):141-142
隐匿阴茎是小儿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疾病,常被误诊为包皮过长和包茎,做包皮环切术,导致误诊误治。但目前对隐匿阴茎的诊治尚无统一的理想模式。现将我院2000年10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20例隐匿阴茎的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卢爱兰 《中国骨伤》2010,23(7):565-566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软组织源性腰痛的常见原因,其详细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由于其解剖特点致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临床上易误诊[1-2].现就我院1996年1月至2008年12月81例误诊病例的资料进行分析,以探究引发误诊的原因,寻求减少误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小儿急性肠扭转误诊原因分析(附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肠扭转误诊原因,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组12例因误诊而延误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2例均有肠坏死,其中广泛小肠坏死3例,死亡5例。早期误诊为腹痛待诊4例,急性胃肠炎伴肠痉挛3例,中毒性菌痢2例,中毒性休克麻痹性肠梗阻2例,中毒性肺炎1例。结论 本组病例的临床表现与腹部体征的不一致性及腹部X线影像不典型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追踪观察、综合分析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儿童套状髌骨骨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小儿髌骨骨折较少见,然而小儿有一种特有的“套状髌骨骨折”,但国内尚无此类报道。作者共收治6例此种骨折,除2例外其余4例均为陈旧骨折,全部病例行切开复位,获得近期较好效果。作者指出误诊的原因是骨折远端多为软骨而骨质太少,故在X线片不易发现。诊断要点:张力性膝关节肿胀、高位髌骨和髌骨下套状骨块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16.
小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麻醉方法的正确选择,对疾病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我院自1998年1月~2004年1月对56例小儿手术病人行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取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腹泻症状导致小儿阑尾炎误诊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减少小儿急性阑尾炎误诊的方法。方法 分析152例12岁以下急性阑尾炎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伴有腹泻组的临床四项指标均明显高于不伴有腹泻组。结论 临床工作中腹痛、发热伴有腹泻的小儿患者不能一概诊断为肠炎,应高度注意阑尾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98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98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喉炎、浅表淋巴结肿大,部分出现肝肾损害,皮疹、混合病例占40%。初诊、误诊率近30%。结论:小儿IM,发病初期,临床表现复杂,累及多个脏器,合并症多,易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9.
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新方法。方法 2000年11月-2002年3月应用微型腹腔镜缝扎内环口方法治疗小儿鞘膜积液103例,年龄1岁-9岁。结果 手术时间5分钟-8分钟。伤口不需缝合,术后无疤痕。住院时间(4-5)天。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术后1月、6月、1年,除2例1月内复发(1.9%),余患儿症状消失,恢复良好。结论 微型腹腔镜缝扎内环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切口小,损伤小,操作简单,可同时发现及处理隐性内环口未闭。  相似文献   

20.
小儿脾外伤保脾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外伤中.脾脏是最容易受损伤的器官。儿童(尤其是小于5岁)失脾将会引起免疫缺陷乃至发生暴发凶险性感染(OPSI),故小儿脾外伤中应尽量避免行单纯脾切除手术。本文总结本院自1996年1月至2005年6月救治的32例保脾治疗的脾外伤病例.同期收治脾外伤共38例.占84-2%,均获成功。现结合小儿脾外伤特点对保脾诊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