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刘琼  孟磊 《中国医药指南》2013,(23):170-171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脂与芬太尼联合氟哌利多分别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全麻术后拟行静脉镇痛患者66例,年龄16~65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二组:A组33例:芬太尼1mg+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B组33例:舒芬太尼100μg+氟比洛芬脂100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术毕患者使用自控静脉镇痛泵(PCIA)。两组负荷量均为5mL,背景剂量2mL/h,单次给药量0.5mL/次,锁定时间15min。分别记录并统计术后五个时间点患者镇静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镇静镇痛效果均较好,但B组镇静评分小于A组,B组不良反应少于A组。结论 B组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脂用于术后静脉镇痛,不仅能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而且明显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其镇痛作用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在临床应用中的镇痛效果。方法ASAI或Ⅱ级择期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或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PCIA组、PCEA组。PCIA组配方为:芬太尼0.8mg,曲马多500mg,及氟哌利多5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静脉泵人;PCEA组:芬太尼0.8mg,罗派卡因20ml及氟哌利多5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硬膜外泵入。记录术后的镇痛、镇静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PCIA组的镇痛效果优于PCEA组,但两组的镇痛效果均在满意的范围内。结论PCIA组对于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能提供安全有效的镇痛。  相似文献   

3.
郑自富  项燚  梅诗全  沈培  崔玲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8):2751-275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用于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下腹部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R1组、R2组和R3组,每组40例.术后给予PCEA,R1组镇痛药为罗哌卡因200 mg+枸橼酸芬太尼0.3~0.5 mg+氟哌利多2.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R2组镇痛药为罗哌卡因250 mg+枸橼酸芬太尼0.3~0.5 mg+氟哌利多2.5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R3组镇痛药为罗哌卡因300 mg+枸橼酸芬太尼0.3~0.5mg+氟哌利多2.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分别于术后6、12、24、48 h随访并记录:(1)镇痛效果,采用VAS评估;(2)采用Bromage评分进行下肢运动阻滞程度评分;(3)观察不良反应.结果:镇痛效果比较,R1组VAS评分高于R2组和R3组,但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双下肢运动阻滞程度比较,R1组与R2组无统计学差异,R3组与R1组和R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观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25%罗哌卡因更适宜下腹部手术术后PCEA.  相似文献   

4.
氟哌利多用于持续硬膜外镇痛对Q-T间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氟哌利多临床常用剂量术后持续硬膜外自控镇痛对QT间期的影响。方法30例ASAⅠ-Ⅱ级女性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手术,术后行持续硬膜外自控镇痛,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例。三组术后均行持续硬膜外镇痛,镇痛药液总量100ml,内含吗啡4mg、0.5%布比卡因27ml和生理盐水73ml。对照组(C组)不加其他药物;氟哌利多1组(D5组)加氟哌利多5mg氟哌利多2组(D10组)加氟哌利多10mg。于术前与镇痛24、48h行体表12导联ECG检查,盲法测定并计算出平均QTc时间。结果三组患者术前QT间期无显著性差异,应用镇痛泵24、48h的QT间期与术前值亦无明显差异。结论临床剂量氟哌利多用于术后持续硬膜外自控镇痛中对QT间期无明显影响,初步提示氟哌利多用于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不同硬膜外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及护理经验.方法 随机选择下腹部、下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芬太尼组):0.2%罗哌卡因+0.0002%芬太尼+0.005%氟哌利多;B组(吗啡组):0.2%罗哌卡因+0.01%吗啡+0.005%氟哌利多.术后以LCP模式(负荷剂量5 ml,持续输注量2 mL/h,单次自控给药量1 ml,锁定时间为20 min)进行镇痛.结果 A、B两组的镇痛效果均满意,B组的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A组镇痛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少,便于术后护理.  相似文献   

6.
张子璞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6):2423-2424
目的 比较苏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ASA Ⅰ~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麻醉诱导和用药方式相同,手术结束时均给予芬太尼0.02 mg和氟哌利多1.5 mg静脉注射.然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苏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分别给予苏芬太尼0.1 mg和芬太尼1.0 mg,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静脉泵入.观察术后48 h内两组VAS评分、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苏芬太尼组术后4、8h的VAS评分为低于芬大尼组(均P<0.05),镇静评分高于芬太尼组(均P<0.05).两组患者PCIA按压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苏芬太尼与等效剂量芬太尼相比,镇痛作用更加完善,镇静作用强于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等效剂量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 4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2组麻醉诱导和用药方式相同,手术结束时均给予芬太尼0.02 mg和氟哌利多1.5 mg静脉注射。然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组分别给予舒芬太尼0.1 mg和芬太尼1.0 mg,以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静脉泵入。观察术后48 h内2组VAS评分、镇静评分,患者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舒芬太尼组术后4、8 h的VAS评分为(2.7±1.5)、(2.3±1.0),低于芬太尼组(3.4±1.6、3.1±1.1,P<0.05);镇静评分为(2.4±0.5)、(2.3±0.6),高于芬太尼组(1.2±0.6、1.1±0.5,P<0.05)。2组患者PCIA按压次数、总体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与等效剂量芬太尼相比,镇痛作用更加完善、镇静作用强于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文建忠  杨小敏 《江西医药》2006,41(9):689-691
目的观察昂丹司琼用于胃癌根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afients-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对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根据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给药方式不同将胃癌根治术病人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昂丹司琼组,n=31):芬太尼1mg+昂丹司琼16mg;B组(氟哌利多组,n=30):芬太尼1mg+氟哌利多5mg;C组(对照组,n=29):芬太尼1mg。将上述各组药物加等渗盐水配成100ml。输注速率为2ml/h.单次自控量为2ml。锁定时间15min,维持时间48h。观察病人术后48h恶心、呕吐次数、疼痛程度及镇静评分。结果3组间镇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镇静评分小于B组(P〈0。05);A组及B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小于C组(P〈0.05)。结论昂丹司琼用于胃癌根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对术后恶心、呕吐有预防作用,效果与氟哌利多无差异,但对术后镇静作用小于氟哌利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观察布托啡诺与芬太尼分别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的ASAI-II需行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剖宫产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各68例。B组布托啡诺4mg+罗哌卡因200mg,F组芬太尼0.5mg+罗哌卡因200mg,均加生理盐水至100ml,标称流速2 ml/h,自控给液剂量0.5 ml,自控间隔时间15 min,比较术后镇痛效果和副作用。结果 B组在术后4 h、8h、12h、24h和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F组(P<0.05)。B组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少于F组(P<0.05)。患者对PCEA满意度评估,B组总体镇痛效果优于F组(P<0.05)。两组术后48h以内嗜睡、头晕、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布托啡诺与芬太尼均是安全的镇痛剂,用于剖宫产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且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术后镇痛几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适合割宫产术后镇痛的理想方案。方法360例孕妇需剖宫产者分为静脉镇痛组和硬膜外镇痛组(吗啡组、芬太尼组),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0例,静脉镇痛组(Ⅰ组):芬太尼0.8mg+氟哌利多2.5mg+NS至100mL,2mL/h;硬膜外镇痛组(芬太尼组) (Ⅱ组):芬太尼0.8mg+0.75%左旋布比卡因10mL+NS至100mL,2mL/h;硬膜外镇痛组(吗啡组)(Ⅲ组):吗啡6mg+0.75%左旋布比卡因10mL+盐酸异丙嗪12.5mg+NS至60mL,1mL/h,手术结束前10min硬膜外腔给饱和量(吗啡1.5mg+盐酸异丙嗪5mg+NS至10mL,根据产妇情况一次注入7~10mL)。结果各组镇痛效果差异明显,硬膜外镇痛吗啡组>硬膜外镇痛芬太尼组>静脉镇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Ⅰ组稍高于Ⅱ组,Ⅱ组稍高于Ⅲ组(P<0.05),皮肤搔痒发生率Ⅲ组稍大于Ⅰ、Ⅱ组(P>0.05),锥体外系发生率Ⅰ组大于Ⅱ、Ⅲ组(P<0.05).结论硬膜外吗啡镇痛组效果优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易于产妇接受,适宜制宫产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1.
氯诺昔康复合芬太尼在上腹部手术自控镇痛中的平衡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复合芬太尼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三组:F组用芬太尼0.6mg 氟哌利多5mg,100mL·48h-1,L组用氯诺昔康48mg 氟哌利多5mg,100mL·48h-1,M组用氯诺昔康32mg 芬太尼0.2mg 氟哌利多5mg,100mL·48h-1.手术结束后,给予负荷剂量8mL,接镇痛泵由患者行PCIA.记录三组患者在1,4,8,16,24及48h等时间点的镇痛(VAS)、镇静(OA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F组的基本无痛率(65%)优于L组(55%)与M组(60%),但总的优良率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F组尿潴留、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嗜睡、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明显高于L组与M组(P<0.05).结论:氯诺昔康镇痛效果明显,与芬太尼合用于上腹部手术的PCIA镇痛,可减少芬太尼的不良反应,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2.
孙红  吴正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7):2667-2668
目的:探讨前列腺术后自控镇痛泵的应用及护理要点.方法:前腺增生症患者68例,ASA Ⅰ~Ⅱ级,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手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接一次性镇痛泵.药物配方:芬太尼0.4 ug,氟哌利多5 g,0.75%布比酮15 mL,加生理盐水至100 mL.持续流量2 ml/h,PCA一次0.5 mL,锁定时间为5分钟.结果:全组病人术后伤口无疼痛和膀胱痉挛,无继发性大出血,冲洗时间缩短.结论:前列腺切除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注药,能防止膀胱痉挛,解除伤口疼痛,提高病人满意度,同时可明显地减轻护理人员日常工作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曲马多、芬太尼与氟哌利多、地塞米松不同配伍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Ⅱ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Q组(n=30)镇痛药液为曲马多+氟哌利多+地塞米松;F组(n=30)镇痛药液为芬太尼+氟哌利多+地塞米松。选用上海怡新泵行PCA(YX-3)镇痛技术,采用双盲法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静息时、活动时的镇痛效应、镇静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尿潴留,头痛、幻觉、嗜睡等不良反应差异亦无显著性。结论术后行PCA镇痛时,曲马多+氟哌利多+地塞米松配伍镇痛效果与芬太尼+氟哌利多+地塞米松配伍同样有效,但芬太尼组不良反应略少于曲马多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地佐辛-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江阴市青阳医院90例术后要求镇痛者,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均分成A组地佐辛0.8mg/kg,B组芬太尼0.016mg/kg,C组地佐辛0.4mg/kg+芬太尼0.008mg/kg3组,每组30例。3组均于手术结束前15min给首次量A组地佐辛0.1mg/kg;B组芬太尼0.001mg/kg;C组地佐辛0.05mg/kg+芬太尼0.0005mg/kg静脉注入,手术结束再接止痛泵持续镇痛48h。背景剂量2mL/h,自控给药量0.5mL/次,锁定时间15min,而后按双盲原则观察与评估结果,观察记录术后4、8、12、24、36h患者VAS和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方法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效果都能满足临床需要且组间差异不大;而地佐辛-芬太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上肢骨折手术后采用芬太尼复合液经臂丛鞘内患者自控镇痛(PCNA)的效果。方法40例上肢骨折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臂丛鞘内患者自控镇痛组(PCNA组)和静脉患者自控镇痛组(PCIA组)各20例。手术结束前20 min两组患者均予连接自控镇痛泵。PCNA组用0.125%罗哌卡因+芬太尼0.4 mg+氟哌利多5 mg复合液,总量100 ml;PCIA组用芬太尼0.8~1mg+氟哌利多5 mg+生理盐水。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体质量、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A组SBP、HR与术前比较高;PCNA组循环无明显变化。术后4~48 h的VAS评分PCNA组低于PCIA组。结论芬太尼复合液经鞘内PCA用药或经静脉PCA用药,安全有效,但鞘内用药的镇痛质量优于静脉用药组。  相似文献   

16.
曲马朵复合芬太尼在胰腺切除术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秀峰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4):1948-1949
目的研究曲马朵-芬太尼复合液在胰腺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ASAⅠ-Ⅱ级行胰腺切除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曲马朵组和氟哌利多组,每组15例。均以0.9%氯化钠注射液配置100ml药袋,静脉给予负荷剂量5ml后连接镇痛泵进行患者自控镇痛(PCA)。结果氟哌利多组术后24h镇静评分比曲马朵组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氟哌利多组明显高于曲马朵组。结论曲马朵配伍芬太尼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氟哌利多。  相似文献   

17.
罗建伟  王润 《中国当代医药》2011,(24):78+80-78,80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与罗哌卡因联合吗啡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对患者镇痛满意度及尿潴留的影响。方法:择期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64例,ASAⅠ~Ⅱ级,年龄22~66岁,体重45~75kg,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和吗啡组(n=32)。均以手术结束前15min给予0.2%罗哌卡因7ml,后用镇痛泵以2ml/h速度硬膜外持续泵注泵液。芬太尼组泵液为芬太尼0.3mg、罗哌卡因200mg、氟哌利多5mg加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吗啡组泵液为吗啡3mg、罗哌卡因200mg、氟哌利多5mg加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持续镇痛48h后拨除硬膜外导管。全部患者术后观察4、8、16、24、36、48h,记录两组:①VAS Ramsay镇静评分;②镇痛满意度;③尿潴留例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48h两组患者VAS及镇静评分,镇痛满意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吗啡组发生尿潴留、恶心、呕吐率明显高于芬太尼组(P〈0.01)。结论:芬太尼或吗啡术后PCA泵硬膜外镇痛在VAS、镇静评级、镇痛满意度方面无显著差异,但芬太尼不引起术后尿潴留,其机制可能与芬太尼不引起组胺释放、不扩张静脉血管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用于上腹部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本院择期行腹腔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的剂量均为0.02 mg.kg-1,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2组患者术后行自控镇痛,镇痛泵负荷剂量2.5 mL,背景剂量为2 mL持续灌注,自控剂量1.0 mL,锁定时间20min。手术结束时、术后12 h和24 h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记录术后8,12,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术后镇痛期间患者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手术结束、术后12,24,48 h时的SBP、DBP和HR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术后24 h和48 h时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瑞芬太尼组患者术后8,12,24,48 h时VAS分别为1.7±0.9、1.5±1.0、1.2±0.8和1.0±0.5,与芬太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瑞芬太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与芬太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瑞芬太尼用于上腹部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9.
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齐宁  丁慧 《中国医药》2009,4(2):143-145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术毕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为负荷剂量后接PCA泵,泵内药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物为氟比洛芬酯50mg+芬太尼0.5mg+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至100ml;对照组术毕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为负荷剂量后接PCA泵,泵内药物为芬太尼1.2mg+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至100ml。记录术后4、12、24h镇痛评分、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和24h测凝血酶原时间、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及平均血小板体积。结果2组镇痛效果和凝血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镇静度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托烷司琼及氟哌利多对硬膜外自控镇痛患者出现的恶心呕吐现象并评价其止吐作用。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经腹实施盆腔良性包块切除术以及子宫切除术的女性患者共6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1例:甲组托烷司琼组,术后给予托烷司琼5mg静脉注射,另需在镇痛液中给予托烷司琼5mg;乙组氟哌利多组,术后给予氟哌利多2.5mg静脉注射,另需在镇痛液中给予氟哌利多2.5mg。本组分析主要观察托烷司琼对硬膜外自控镇痛患者中出现的恶心呕吐的止吐效果,在手术完成后的第12、24、48h详细记录下患者的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呼吸抑制症状等,并与使用氟哌利进行止吐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甲乙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以及手术种类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理想,甲乙两组的48h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1.7±1.2)和(1.8±1.1),甲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甲组的嗜睡发生率低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止吐作用方面,托烷司琼的止吐作用较为理想,其药物自身的不良反应小,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氟哌利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