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新闻,是媒体对于正在发生的社会经济领域的事实的反映。要搞好经济新闻报道,就要让受众获知“比消息更生动的内幕,比内幕更生动的见解。”唯其如此,才能打破目前经济新闻报道普遍存在着的死板浅薄的沉闷局面,把经济新闻盘活、写好。冈此,我们要求的经济新闻,在对经济事实的反映过程中,不仅要有感性的,更要有理性的;不仅要反映程序性的,更要反映规律性的。要有血有肉,有筋有骨。作为一个好的经济新闻记者,必须在掌握好经济新闻特点的同时,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不断提高对新闻的宏观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2.
任何新闻报道都需要理论的支撑,但和其它领域的报道有所不同的中,新时期的经济报道无疑更需要吸收理沦的营养,更需要理性的思考。因为我们处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这个时期的经济现象,无不交织着新老体制和新旧观念的矛盾,需要记去思考去解答。如果不能用正确的理论来把握,不能提到理性的高度加以分析,就不能反映经济生活的规律,不能揭示经济现象的本质,也就难以达到用正确舆论引导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见物不见人,见过程不见人、见数字不见人,这是经济新闻枯燥乏味的重要原因。要把经济新闻写得引人入胜,写出经济活动中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人的活动应成为经济新闻报道的主体 经济新闻是以经济活动、经济生活和经济现象为报道内容的新闻。说得更确切些,经济新闻“是关于社会生产方式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反映、服务和引导社会经济生活和人民群众经济生活的新闻”。①既然如此,经济新闻报道的主体应该是经济本身,何以至人呢?人之所以应成为经济新闻报道的主体,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经济活动说到…  相似文献   

4.
高大山  唐海燕 《新闻传播》2009,(10):129-129
有文章说:经济新闻作为一种新闻报道形式的出现,不仅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也是新闻现代意识的体现。客观形势要求新闻报道在反映经济问题时,增加理性的思考,从多侧面多角度全面考察经济事实的内在与外部的联系。对复杂的事物进行多层次多因果的描绘和剖析,以揭示、回答经济改革进程中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和社会重大经济事件的演变与发展。于是,经济新闻便成为一种较好的反映时代气息的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5.
柳萍 《青年记者》2006,(24):47-48
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同人们息息相关。对其有选择地、适时地加以报道,是党报应该负有的重大社会责任。社会新闻报道与政治、经济以及法律或其他报道一样,应当起到伸张正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等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党报报道社会新闻不是一味地争抢读,而应当是用理性思维增加社会新闻报道的深度,把社会新闻报道推向一个较高的层次,使之能给人以理性的分析与思考,从而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6.
科学精神的形成标志着人类进入理性社会。人们通过科学方法和理性思维来认识世界的规律。真实、客观、理性的新闻报道需要科学精神的指导。本文分析了新闻报道中科学精神缺失的表现,即缺乏求真精神、缺乏实证精神、缺乏质疑精神、缺乏纠错精神。  相似文献   

7.
调查研究,是记者的立身之本,是记者重要的工作方法。可以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新闻报道。所以,有人说,调查研究是客观事实与新闻报道之间的“桥梁”,是新闻报道的“接生婆”,这是很有哲理的。没有客观事实就没有新闻报道,新闻报道是客观事实的反映。而把两者联系起来、沟通起来、统一起来,就需要调查研究这一座“桥”。客观事实是新闻报道的基础,是新闻报道的母体,新闻报道则是客观事实的产儿,而产儿的问世,就离不开调查研究这个“接生婆”。  相似文献   

8.
在地方报纸的新闻报道中,地方经济生活新闻是—个重要的方面。这不仅是由于人们的经济生活丰富多彩,是新闻报道的广阔天地;更主要的是由于报纸是为广大读者服务的,广大读者除了关心革命斗争、劳动和工作以外,还关心社会和个人的日常生活方面的许多事情。报纸如能及时提出和反映人们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一些切身问题,就能更好地联系群众,把报纸办得更加吸引人看。  相似文献   

9.
新闻人物的塑造历来是新闻报道中的难点,而电视新闻人物的塑造更难。因为电视新闻的优势是通过画面形象地展现事物的原貌,但画面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又制约了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如何充分运用电视画面的优势来表现新闻人物,笔者谈点探索中的认识。将新闻人物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去反映。在社会生活中,“事因人生,人因事灵。”人物的高尚品德、思想情操无不通过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表现出来。任何有作为的人,不可能在社会中离群索居。因此,要把人物放在群众之中,注重描写人物成长的环境,表现人物性格形成的渊源,既反映他对社…  相似文献   

10.
经济新闻报道历来是新闻报道工作的一个重点。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开展,经济报道不但受到了政府职员、经济界人士的关注,也吸引了寻常百姓的眼球。但经过分析便会发现,目前仍有一部分经济报道存在综合过多、写法陈旧、机关昧过浓、一厂一店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削弱了经济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新形势下的经济新闻报道需要什么样的视野?报道的内容和方式哪些方面需要与时俱进?本刊特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和业者对此进行一番理性的梳理。  相似文献   

11.
徐岩 《青年记者》2010,(18):52-52
我国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以及人们的观念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闻报道要反映处于巨大经济变革中的全部社会生活,写出有新意的报道,绝不能固守陈旧的思维,需要跳出思维定势,积极探索新的思维路子,即:由直观、平面化向思辨、立体化发展,由封闭式、固定化向发散式、网络型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秦荣 《新闻前哨》2022,(4):44-45
"经济新闻报道是传递人类社会最新经济关系、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趋势的信息,反映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如何进行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的报道."川依据报道题材的不同,经济新闻报道可以分为政策型经济新闻、信息型经济新闻、服务型经济新闻、人物型经济新闻、自然现象型经济新闻等5大类.作为直接反映当下经济社会活动的新闻报道,经济新闻报...  相似文献   

13.
超越实证主义的高端理性是新闻学的理论之根,没有"根理论"高屋建瓴的指导,新闻报道的盲目性和被动性经常困扰新闻工作者.重大史实证明,媒体背弃社会根理论,新闻报道势必颠倒黑白,破坏社会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文明的演进,“人与环境”越来越成为新闻报道的主题。自然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及其能量的总体。现在的生态环境,是人类通过长期社会劳动所影响过的人工环境,它既承载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又对人类生存提出了严峻挑战。有鉴于此,新闻报道作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把握方式,需要贯穿有理性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5.
新闻报道要求客观、真实、公正,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客观性属于人的理性认识的范畴,它来自于人的实践的需要,是人与人之间精神交往中的一种理性期待和需求,它植根于人的深层次的理性精神和求真意识。新闻的客观性,说到底就是人的理性精神的外化,媒介的价值取向的标志。对新闻报道而言,它要求媒体诉诸传播内容时,应该公正和全面,使受众在接受新闻时,能获取准  相似文献   

16.
写人。事件通讯以写事为主,并不是说不要写人;相反,不但要写人,而且要把人写好,写出人的思想、人的精神、人的品格。这是优秀的事件通讯必备的条件之一。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世间一切事情都是人干的,每一件具体事情都是和具体的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人就没有事,没有人也就无所谓社会了。“事因人而生,人以事而显”。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新闻报道,归根到底都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也就是各种各样的人物在社会大舞台上所展现的形形色色的活动的反映。做为新闻报道主要体裁之一的通讯,不论是人物通讯还是事件通讯,都要真实地再现人的活动和灵魂,而不能只见事不见人,只见物不见人。这就是我们所主张的新闻报道中的“以人为本”。 这样说,都要写人,是不是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就没有区别了呢?区别仍然有,而且是明显的。人物通讯中的“人”,一般一篇(或连续报道中的若干篇)只写一个主要人物,以这个主要人物为主线,贯彻始终,统领全文。人物通讯中当然也要写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美的追求.新闻报道能最直接、真实、迅速地反映社会生活,同文学艺术一样也会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与情感的陶冶.新闻报道的政策宣传、舆论引导等功能决定了它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新闻工作者应该站在时代的前沿,牢固树立新闻精品意识,广泛地拓展新闻报道的审美内涵,用其真去引领人,用其善去陶冶人,用其美去愉悦人,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大显身手,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8.
我们可以把新闻报道比作镜子。像镜子一样,它反映着作报道的人及其所服务的社会集团的愿望、思想和感情。这里,我想在一篇不长的文章里把塔斯社的报道和资本主义世界主要通讯社的报道作一个比较。对不大了解新闻事业的人来说,一切新闻报道看来似乎都是一样的,塔斯社和其他通讯社都报道同一的事情,没有什么区别;若要说有区别的话,也不过是这个或那个报道更有兴趣些或是谁报道得快些而已。当然,兴趣与时效对于新闻报道都是很重要的,但主要的和决定一切的终究还是报道的方针。  相似文献   

19.
翻开报纸,打开收音机,我们时常可以发现不少新闻报道没有明确的时间概念。县级报纸和广播台站的新闻报道,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更突出。有的报道从头到尾,整篇没有一个时间概念。例如在当前大力宣传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之际,本站就经  相似文献   

20.
自80年代末以来,我国报刊业在新闻报道形式上有了明显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与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步,另一方面反映了受众对新闻报道形式有了新的审美评判标准。《北京电视》周刊正是参照新的审美标准,并结合影视新闻报道特色确定出自己的形式设计风格。影视新闻在报刊上的形式特征信息时代带给人们更大量和更快捷的信息,使报刊、尤其是综合类报刊的新闻报道形式更加直观、迅速和简练。这也是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报刊在版面设计上实施“减法”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影视新闻却与综合性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