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血-房水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观察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相关因素对血 房水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使用激光蛋白细胞检测仪对 60例 (64只眼 )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后的房水蛋白浓度进行定量检测 ,记录并比较闪光值。术后随访时间为 3个月。结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 ,术后 1d、1周、1个月及 3个月术眼房水的平均闪光值分别为 (6 94± 0 3 4 )、(2 6 2 7± 1 3 7)、(13 96± 1 0 5)、(9 0 7± 0 43 )及 (7 16± 0 2 7)光粒子数 /ms ,其中术后 1d、1周及 1个月高于术前 ,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术后 3个月与术前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术后早期术眼房水蛋白浓度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 (r =0 40 0 ,P =0 0 0 1) ,与患者的性别和眼别均无相关。术中虹膜脱出者术后 1d和 1周血 房水屏障功能破坏严重。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术后短期内影响术眼的血 房水屏障功能 ;激光蛋白细胞检测仪可动态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血 房水屏障功能的影响。 (中华眼科杂志 ,2 0 0 4,40 :2 6 2 9) 相似文献
2.
3.
青光眼患者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内障与青光眼的关系密切,两种疾病往往互为因果,手术也比较复杂。手术既要除白内障提高视力,又要控制眼压,保护视神经。本就近年来青光眼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手术方式、注意事项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切口选择和临床效果。方法:32例(41只眼)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患者,采用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和避开滤过泡的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24只眼,硬性人工晶状体17只眼。结果:全部白内障术后病例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0.5者达75.6%。采用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和巩膜隧道切口术后患者的眼压和滤过泡改变无差异性,术后随访平均5个月,平均眼压较术前增加1.59mmHg(1mmHg=0.133kPa),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采用透明角膜和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提高视力,同时可保持原有的滤过功能。 相似文献
5.
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这一高难度手术的方法和技巧。
方法:对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白内障患者行表麻下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视力,眼压,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
结果:42眼中视力≥0.5者占80.9%,眼压没有大的变化,并发症也比较少,每个患者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访情况也比较好。
结论: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只要认真对待,熟练掌握手术中的关键技术如瞳孔后粘连的分离,浅前房的处理等,就完全能做好这一手术。 相似文献
6.
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疗效.方法对18只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眼采用3.5mm的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切口不缝合.随访3~30个月,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及眼压等情况.结果18只眼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其中0.02者1只眼(0.06%),0.05~0.2者2只眼(11.1%),0.3~0.4者5只眼(27.8%),0.5~0.9者7只眼(38.9%),1.0~1.2者3只眼(16.7%).术前角膜散光(0.78±0.88)D,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分别为(0.89±0.80)D,(0.75±0.82)D,(0.72±0.78)D,与术前相比P>0.05(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术前眼压为(2.13±0.34)kPa,术后1个月眼压为(2.20±0.23)kPa,与术前相比P>0.05(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于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可较易避开滤过泡,术后反应轻.角膜散光无明显改变,患者术后视功能改善且不影响眼压的控制,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血-房水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糖尿病患者血-房水屏障功能的影响以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连续病例为本研究对象。使用激光闪辉细胞计量仪在术前和术后1月内检测DM组和对照组病例平均前房闪辉计数值。结果DM组32眼和对照组15眼在术前1天,术后1、3、7和30天时的平均前房闪辉计数值分别为3.63±3.00和3.27±1.78、29.54±12.75和19.68±8.54、18.12±10.94和12.47±3.95、10.68±6.46和8.37±3.49,以及7.28±3.84和6.36±2.07(光粒子数/毫秒)。影响手术后1天和3天时DM组平均前房平均闪辉计数值改变的独立因素都仅为累计超声乳化时间。结论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导致DM眼原先已存在的血-房水屏障破坏迅速加重。尽量减少超声乳化时间有助于DM患者手术引起的血-房水屏障破坏。 相似文献
8.
青光眼术后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由于超声乳化高频振荡在眼内易损伤角膜内皮,晶状体后囊及虹膜,故瞳孔不能散大,浅前房曾被列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禁忌症。但是,在临床工作中,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并发白内障的患者很多,而且常伴有粘连性小瞳孔浅前房,对于这类病人,我科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何守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以其规范化的手术动作,紧凑的步骤衔接及高效率的操作过程,已引起越来越多的眼科医生的重视和青睐。然而,就其手术本身的精细程度和复杂性,严格要求术者双手、双脚、双眼及大脑的密切配合而言,从常规白内障囊外摘除... 相似文献
10.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房角改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比较观察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不同房角关闭状态的闭角型青光眼,手术前后房角改变。方法本组临床研究对象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病例中,非随机选取不同房角关闭状态及药后眼压低于或高于21mmHg 29例47眼,其中A组19眼,房角关闭粘连<180°,药后眼压低于21mmHg,B组28眼,房角关闭粘连>180°,药后眼压大于21mmHg。术前及术后常规行视力、裂隙灯、Goldmann前房角镜检查,前房深度,眼压检查。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两组47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前房深度增加。两组术后眼压均明显降低,统计学处理组内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两组间术后眼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房角镜检查术后前房角均有增宽,房角关闭及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减小,部分患者关闭的房角重新开放,其中房角全部开放25眼,仍存1/4~1/2圆周前房角粘连7眼(A组3眼B组4眼),小于1/4圆周前房角粘连15眼(A组6眼B组9眼),随访3~18月未见前房角关闭及粘连范围扩大以及眼压再次升高。结论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其房角关闭粘连的范围广泛超过1/2圆周甚至达到3/4圆周以上,仍可达到增加视力,加深前房,开放房角,降低眼压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CACG)患者激光周边虹膜切开(LPI)与周边虹膜切除(SPI)术对血-房水屏障的影响.方法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60例早期PCACG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LPI或SPI治疗组.应用FC-2000激光蛋白细胞检测仪定量测定术前、后的房水闪光值.同时观察眼压、中央角膜内皮细胞数、前房角粘连范围及其并发症.LPI组与SPI组房水闪光值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两因素方差分析;应用Bonferroni法矫正检验水准α值后,进行组内两两比较的配对t检验.术后房水闪光值与眼压升高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结果 术前及术后第3天,1、2、3及4周,LPI组各观察时间点平均房水闪光值分别为(5.47±1.09)、(11.96±3.07)、(8.08±2.18)、(5.68±0.83)、(5.80±1.00)、(5.69±1.12)光粒子数/ms;SPI组分别为(5.43±1.13)、(8.44±3.22)、(6.42±1.77)、(5.35±0.71)、(5.53±1.26)、(5.45±1.23)光粒子数/ms.LPI组和SPI组术后第3天(t=-12.753,-8.101)及术后1周(t=-5.971,-3.870)房水闪光值均分别高于术前(P<0.05),而且LPI组房水闪光值明显高于SPI组(t=4.329,3.231;P<0.05).术后4周内,LPI组高眼压发生率高于SPI组(X2=5.079,4.022;P <0.05);术后第4周,LPI组平均应用局部降眼压药物种类数高于SPI组(Z=-1.984,P<0.05).两组术后眼压升高与血-房水屏障损害程度呈正相关(r =0.899,0.833,P<0.05).两组术后1周的平均中央角膜内皮细胞数(t=-0.696,0.008)和术后4周平均前房角粘连范围(Z=- 1.270,-1.490)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观察时间点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LP1和SPI术均影响PCACG患者正常的血-房水屏障,术后1周内LPI造成的影响较SPI更重,但术后2周基本恢复.早期血-房水屏障的破坏与术后的眼压波动相关,但对角膜内皮、前房角粘连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眼压变化。方法 39例39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在超声乳化的同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平均随访19.7月(3~18月)。结果 82.0%患者术后矫正视力达0.1以上,100%术后眼压维持正常。结论 术后避开滤过泡选择偏颞侧(鼻侧)角膜,行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状体植入术。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恢复快,眼压稳定。 相似文献
13.
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手术技巧,并评价手术效果。方法对22例24眼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行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视力、眼压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21眼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内,手术并发症主要是后囊破裂、晶体悬韧带部分离断和虹膜损伤。结论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经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效果良好,应强调角膜内皮细胞的保护和防止术后高眼压。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与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后房水蛋白浓度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通过检测老年性白内障与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前后房水蛋白浓度的变化 ,评估该手术对眼血 -房水屏障的影响。方法 对 60例 (64眼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及 5 2例 (5 6眼 )伴发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 (3 4眼非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2 2眼伴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 ,应用激光闪光细胞检测仪 (Laserflarecellmeter ,LFCM )定量检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前、术后前房蛋白浓度。结果 术前 ,伴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前房蛋白浓度高于老年性白内障和非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患者 ,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老年性白内障和非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患者间的房水蛋白浓度无明显差别。各组术后 1天、 7天及 3 0天的房水蛋白浓度均较术前高 ,并有显著性差别 (P <0 0 5 )。术后 90天时 ,老年性白内障和非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患者的房水蛋白浓度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别 ;但伴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仍高于术前水平 ,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对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与非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白内障患者 ,超声乳化吸除并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后眼血 -房水屏障功能均可在短期内恢复 ,而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瞳孔缘全粘连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运用超声乳化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瞳孔缘全粘连的白内障56例58眼。结果 术后随访3.6月,所有患眼视力均明显提高。结论 对于青光眼术后瞳孔缘全粘连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是首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经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检入术对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表麻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对37例(43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泡等情况。结果 随访3~6个月,全部患者视力较术前提高,眼压与术前基本一致,滤泡形态无改变。结论 经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手术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行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卷折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并分析术后的屈光变化。方法分别对38例(38眼)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试验组)和46例(54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行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卷折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使用角膜地形图和角膜曲率仪及电脑验光仪进行角膜形态、角膜曲率、视力检查,并定时检测术前和术后1d、7d、14d、30d球镜与柱镜变化,进行2组比较分析。结果2组术后1d、7d、14d、30d视力均高于术前(t=4.252,P〈0.05)。术前及术后1d、7d、14d、30d术眼柱镜变化:试验组术前为-0.12~-1.89D,平均(-0.86±0.38)D;术后为-0.12~-1.56D,平均(-0.68±0.35)D;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2=1.871)。对照组术前为-0.15~-1.96D,平均(-0.75±0.35)D;术后为-0.12~-1.45D,平均(-0.58±0.26)D;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1.657)。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柱镜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2=1.324)。术后7d与14d间球镜度变化,试验组90%具有(0.20±0.14)D变化。对照组40%具有(0.20±0.14)D变化。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卷折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恢复快,手术微切口1.6mm较常规超声乳化术3mm形成散光更少,视力提高更快。但应加强手术前后的抗炎性反应治疗,减轻手术损伤。[眼科新进展2007;27(2):132-134】 相似文献
18.
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人工晶状体植人手术的技巧和有效性,评价其疗效.方法对23例23眼小梁切除术后(1~84月)白内障施行手术,术后随访1~6月,平均4月.结果术后1月查视力,23眼中20眼(87%)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视力≥0.3者占57%,眼压12.23mmHg±3.63 mmHg(1 mmHg=0.133 Kpa).结论选择好适应证,熟练掌握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对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施行手术并发症少,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