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肺损伤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病情凶险,致死率高,常规对症治疗效果欠理想。基于“肺肠相关”理论,采用以大承气汤为代表的通腑泻下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肺损伤效果显著,但其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分别从中西医角度论述肺肠在生理病理上的相关性,阐述“肺肠相关”的理论来源和研究进展,并以此为基础论述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肠病及肺”病机、“肺病治肠”治则及“通腑泻下”治法,探讨大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脓毒症因其死亡率高、发病机制复杂成为重症医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其中急性肺损伤是脓毒症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探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并寻找治疗的有效药物具有重大意义。而近年来随着中医中药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治疗原则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临床和科研方面的应用,取得了一定进展。文章从中医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定义、病因病机、辨证体系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隶属中医“中风”、“卒中”之范畴,是一种高致残、高病死率的常见病,已成为当今危害人类特别是中老年人健康的重症疾病之一。缺血性脑血管病在脑血管病的发病中占60%~80%。临床治疗以溶栓为主,但在恢复缺血脑组织血供的同时,有时却造成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为总结重症脑血管病病人并发泌尿系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对20例重症脑血管病病人并发泌尿系感染的各种原因及护理进行回顾,得出结论,重症脑血管病并发泌尿系感染病人经过正确的治疗,耐心细致的观察以及精心的护理,不懈的努力,病人及家属的积极配合,是可以控制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在治疗重症脑血管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病例均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神经内科,观察49例重症脑血管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用美罗培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美罗培南治疗重症脑血管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49例的有效率为61.2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结论美罗培南治疗重症脑血管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疗效明显,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症胰腺炎对肺损伤的发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51例重症胰腺炎患者按是否发生肺损伤分为2 组,比较2组患者基本情况(高血压病史、血糖水平等)、临床症状(体温、呼吸、胸腔积液等)之间的差异;分析肺损伤发生与Balthazar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肺损伤组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快、高热及胸腔积液的发生率均比非损伤组显著增高(P均<0.05).2组Balthazar C级、D级、E级发生率相似(P均〉0.05).结论 肺损伤是重症胰腺炎患者较早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与Balthazar分级没有明显相关性,患者可出现高热、脉数、呼吸频率改变及合并胸腔积液,四项中发生三项以上者,应警惕急性肺损伤的发生,严密监测、及时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已成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的研究热点,总结相关研究发现中医药可通过调控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JAK2/STAT3信号通路、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Rho/ROCK信号通路、Nrf2/ARE信号通路等发挥减轻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作用,从而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本文重点探析中医药对于重症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总结中医药治疗的不足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中医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动态脑电监测(CEEG)系统,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受损的脑功能状态进行动态监测及评分,比较不同脑电图分级标准对重症脑血管疾病(CVD)导致的脑功能受损程度做出评估。方法搜集2006年12月—2009年12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120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且发病5d内,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8分,年龄40岁~78岁。回顾分析120例患者的动态脑电监测资料。结果 3种不同标准的脑电图分级与重症脑血管病均有显著相关性,其中Synek分级标准最能反映脑血管病的脑功能损伤程度。结论脑电图分级后,Synek分级的生存预测准确率均最高,更适用于重症脑血管病的病情监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9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痰热清组,采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法建立SAP大鼠模型,以建模后6、12 h及24 h,分为3个亚组(每组8只)。观察肺损伤指数,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半定量逆转录PCR法及蛋白印迹技术检测不同时间点肺组织中RNA及高迁移率族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较对照组和假手术在肺损伤指数、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白介素-18(IL-18)、骨髓系细胞触发受体(TREM-1)m RNA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痰热清组治疗后较模型组ICAM-1、IL-18、TREM-1 m RNA和HMGB1等水平有降低(P0.01),肺损伤指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能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肺组织中ICAM-1、IL-18、TREM-1 m RNA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的表达,有效缓解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脑电图(EEG)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脑功能进行评价并判断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住NICU的重脑血管病患者32例,根据GCS评分分为重症组(GCS<8分)和非重症组(GCS>8分),入院后监测患者EEG变化,采用EEG分级评定标准进行分级,并分析EEG分级与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重症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重症组,非重症组良好率、好转率均明显高于重症组。EEG分级Ⅱ级者病死率明显高于Ⅰ级者,而EEGⅠ级者预后相对较好。结论持续监测脑血管病患者EEG改变可准确、客观地评价患者脑功能,并能预测预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连续和动态监护重症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EEG变化,观察相应脑电图改变与重症急性脑血管病中医证候要素时间相关性的联系,探讨脑电监测技术对重症急性脑血管病的病情评价及结合中医证候要素对疾病的预后判断作用。方法:对31例重症急性脑血管病患者EEG进行动态检测;EEG监测结果分级参考按EEG Synek分级标准分级;采用《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对重症急性脑血管病进行量化评分。结果:31例患者EEG监测全部异常,阳性率达100%。7 d、14 d、28 dEEGSynek分级与内风主体间效应的P<0.05;14及28天EEGSynek分级与内火主体间效应的P<0.05;7天EEGSynek分级与痰主体间效应的P<0.05;7 d、14 d、28dEEGSynek分级与内瘀主体间效应的P<0.05;7 d、14 d、28 dEEGSynek分级与气虚主体间效应的P<0.05;14 d、28 dEEGSynek分级与阴虚主体间效应的P<0.05。结论:重症急性脑血管病脑电监测与中医证候要素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对患者早期病情演变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损伤大鼠肺组织FGL2凝血酶原酶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建立SAP肺损伤大鼠模型,分别以大黄素高(40 mg/kg)、中(20 mg/kg)、低剂量(10 mg/kg)进行干预,在造模3、6、12 h 3个时相点分批处死大鼠,采用qRT-PCR检测大鼠肺组织FGL2、TNF-αmRNA表达,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肺组织中FGL2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肺组织TNF-α及TXB2、6-Keto-PGF1α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3、6、12 h 3个时相点肺组织FGL2、TNF-αmRNA和蛋白表达,TXB2水平及TXB2/6-Keto-PGF1α比值较假手术组同一时相点明显增高(P 0.05或P 0.01),应用大黄素高、中、低剂量干预后,肺组织FGL2、TNF-αmRNA和蛋白表达,TXB2水平及TXB2/6-Keto-PGF1α比值较模型组同一时相点显著下降(P 0.05或P 0.01)。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时大黄素可以通过下调FGL2凝血酶原酶减轻胰腺炎肺损伤程度,这可能是大黄素抗SAP肺损伤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炎症细胞凋亡在SAP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黄芪注射液对其的潜在防治作用。方法: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SAP组、假手术组(对照组)、黄芪低及高剂量组。通过逆行胰胆管注射3.5%牛磺胆酸钠建立重症胰腺炎肺损伤大鼠动物模型,检测肺组织TNF-α、IL-10含量和细胞凋亡指数及胰腺、肺组织病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P组大鼠肺组织IL-10含量显著降低而TNF-α含量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升高;与SAP组比较,黄芪低及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IL-10含量和细胞凋亡指数升高,TNF-α含量降低;胰腺和肺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能通过改变SAP肺损伤时肺组织内TNF-α和IL-10的含量和炎症细胞的凋亡状况而在防治SAP肺损伤方面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肺损伤(ALI)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也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决定了SAP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是早期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和难以解决的世界难题。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ALI和SAP均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效的控制了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了死亡率。中医认为,ALI导致肺主行水、主宣降等生理功能失常,可通过"开鬼门"法开利肺气,恢复肺的气化功能。本文从ALI和SAP的相关研究出发,拓展研究中医"开鬼门"理论,能否将其用于SAP并发ALI,即中医药能否通过调控胰-肺的共同作用靶点来减轻SAP并发ALI,这对探索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肺损伤(ALI)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重症脓毒症患者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治疗的重症脓毒症ALI/ARDS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损伤程度评分及动脉血氧含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肺损伤的程度及动脉血氧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不同的治疗后,两组患者肺损伤情况评分均降低,体内动脉血氧含量均升高,与同组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治疗重症脓毒症ALI/ARDS患者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实施低分子肝素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损伤程度,增加患者机体内的动脉血氧含量,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及预后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对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及非糖尿病脑血管病的发病年龄、体重进行比较,根据入院时血糖水平将89例分为三组,观察其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与非糖尿病脑血管病患者55岁以后发病者有明显差异,并发脑梗死较非糖尿病多见。入院时血糖〈16.8mmol/L者,病情多较轻,血糖≥16.8mmol/L者,重症者多,预后差。血糖波动幅度大,低血糖和高血糖间断交替出现者,预后差,病死率高。结论: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临床症状的轻重及预后与入院时血糖水平的高低及血糖波动幅度有关,若血糖≥16.8mmol/L提示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广,病情严重。所以,控制好血糖是预防及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张瑛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2):35-35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胞二磷胆硷静滴治疗,实验组采用醒脑静注射液静滴或静注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5%,两组比较,P〈0.01,差异性非常显著。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症脑血管病临床效果非常满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大黄在内科急症中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清启 《中医研究》1996,9(3):49-5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大黄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重症肝炎、高热、脑血管病、急性胰腺炎等内科急重症中的临床应用,并对其作用机制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方红景天对重症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急性肺损伤早期防治的可能性。方法:根据彩超筛选出76例重症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一般处理相同,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及常规用药。治疗组则在术前口服7~10天,术后口服5~7天复方红景天,4g/d,儿童用量减半。两组按规定时间点进行生命体征、肺通气参数、动脉血气分析、血栓烷族系的检测。结果:治疗组多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急性肺损伤发生率和因肺损伤死亡者治疗组分别为7.5%(3/40)、0(0/3);对照组为19.4%(7/36)、43%(3/7)。结论:复方红景天对体外循环手术并发急性肺损伤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治疗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时应用醒脑注射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收治的50例患有急性重症脑血管病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25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方法实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醒脑静注射液实施治疗。对比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0%,对照组总有效率56.0%,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在治疗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