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复方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上一般分为三型:原发性OP、继发性OP及特发性OP。以原发性OP最为多见。临床表现为腰背、四肢疼痛、脊柱畸形甚至骨折。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使用最多的是雌激素、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研究近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指全身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继而引起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本病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60岁以上老年人OP发病率约为59.8%,OP并发骨折的发病率约为9.6%,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已不断深入,但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对本病辨证施治,整体调整,取得了显著疗效,在实验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进展.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骨脆性随之增加,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可分为原发和继发两大类,原发OP由生理性因素(即衰老和绝经)引起.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OP)已成为公共健康严重的问题之一.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其引发的骨折、骨痛严重影响人民生活质量.我院运用"运动、饮食"模式治疗与康复护理OP病人,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密度下降,骨质微观结构退化,导致骨脆性增加,骨强度减低,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或伴自发性骨痛、无力、腰膝及周身酸痛、脊柱变形等。一旦发生骨折,对患者的工作或生活会带来极大的影响,甚则危及生命。在我国60岁  相似文献   

6.
固本活血壮骨颗粒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简称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本病为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病,轻则腰酸背痛,四肢乏力,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并发骨折,增加病人的残疾率及死亡率.目前,对于本病的治疗尚无理想药物.固本活血壮骨颗粒是本课题组在临床观察、文献调研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OP的病因病机,遵循补肾健脾活血之基本大法而确立的效方.经初步的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验证,疗效甚为满意.本文旨在运用现代医学的方法,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固本活血壮骨颗粒对OP模型大鼠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及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均为常见多因素骨性疾病.OP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全身性骨骼疾病,其主要特征为骨强度受损、导致骨脆性增高和骨折危险性增加.而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及骨质增生的慢性关节病.OP在OA的发生是否起到一定作用,目前大致分为三种观点:①OP是0A病因之一;②OP不是0A病因;③0P与0A不相关.本文根据其正负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以骨组织骨量减少、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骨脆性随之增加的,易发生低创性或无创性骨折的系统性骨骼疾病。本病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该病所致的疼痛、畸形及骨折严重降低了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耗费大量的医疗资源,及早防治OP是医学界迫在眉睫的任务。中医药辨证治疗OP具有显著疗效,现笔者对OP的中医学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与年龄相关、全身性的骨骼系统疾病,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增高。其主要特征是骨量减低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化,并导致骨强度减低、骨脆性增加以及骨折危险性增高[1]。OP发生的机制是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在骨的重建过程中无法完全修复被吸收的骨质,使其骨量不断减少,骨质下降。因此,治疗OP的关键是促进成骨细胞(OB)的成骨过程,缓解破骨细胞(OC)的破骨过程。一些学者从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水平对中医药治疗OP的机制进行了研究。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其粗提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 (Oster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 ,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 ,OP的发生呈上升趋势。80岁以上女性OP发病率高达 70 % [1] ,据估计美国大约1/ 3的男性在其生存期间患有骨质疏松症[2 ] 。OP以骨痛、易骨折、身高缩短为主要临床表现 ,在骨量减少期可出现全身骨骼疼痛 ,以腰背部最常见 ,其次为膝关节、肩背部、手指、前臂等。骨折是骨质疏松的严重并发症 ,髋部骨折危害最大 ,据报道其病死率达 10 %~ 2 0 % ,5 0 %会致残 ;女性以椎体骨折为最常见 ,可引起驼…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眭代谢性骨病,多见于老年人群和绝经后妇女。OP的产生源自体内骨代谢失衡。任何原因由破骨细胞激活骨吸收活动增强,导致骨量丢失增加,可产生OP;或由成骨细胞功能受到抑制,骨生成活动降低,形成骨量不足,亦可导致OP。  相似文献   

12.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骨的脆性增加而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骨骼疾病。目前,对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不断深入,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也显示了优势,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3.
西方国家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导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随着社会人口的日益老龄化,OP的发病率也日益增加,其严重的并发症--骨折,除给病人带来痛苦外,对家庭和社会也带来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14.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是机体自然衰退和老化过程的表现,被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1-2])。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类:原发性OP分为Ⅰ型原发性OP(绝经后骨OP)和Ⅱ型原发性OP(老年性OP);继发性OP常由内分泌代谢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引起。骨折是OP最严重的并发症,尤  相似文献   

15.
从瘀论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研究态势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洪  梁祖建 《中医正骨》2006,18(2):69-71
骨质疏松症(Osteopomsis OP)是一种全身性的骨代谢病,表现为矿物质和骨基质减小,骨的微细结构发生变化,骨的韧性降低,骨折危险性明显增加。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和人口结构的改变。OP已成为全球关注的、更加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其防治已成为当今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中医药防治OP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中医治疗本病多从“肾虚”立论,但临床疗效不很满意。近年来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研究显示,0P患者明显存在血瘀征象,瘀血的存在与OP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补肾法治疗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骨质疏松(OP)是一种全身性的骨量及骨组织结构的改变,伴有骨脆性增加和易骨折的疾病.OP的特点为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减少,骨显微结构受损,骨皮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及大小均减少.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绝经后女性OP(Ⅰ型)和老年性OP(Ⅱ型)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社会问题[1].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及中药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OP)是一种骨代谢性疾病,表现为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增高。其病理改变表现为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骨小梁变细减少,发生微骨折。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指全身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本病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60岁以上老年人OP发病率高达59.8%,骨痛、腰背痛、驼背、易发骨折为其三大主症。而腰背痛是骨质疏松症中出现最早也是主要的临床表现。按其临床症状,与中医学的“痿症”、“骨痿”相似。近年来,我们运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6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骼的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现代医学将其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三类,原发性OP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原发性OP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PMO)和老年性OP。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中医病因病机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syndrome,OP)是骨量减少伴有骨组织微结构破损所致的骨脆性增加,因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疾病,目前尚没有根治的办法。中医虽有与OP相似的论述,但没有系统的病名,根据临床症状将其归属于骨痿、腰痛、骨痹、骨枯、骨折、绝经前后诸症、虚劳等范畴。近几年来,人们对OP的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