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评定自行设计的ZH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62例经ZH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的胸腰段骨折患者的术前、术后X线、CT等检查结果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观察复位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9个月,骨折椎体高度恢复至94%,椎体高度丢失率为4,6%,脊髓神经损伤者除2例Frankel A级无恢复外,其余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 ZH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简便等优点,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132例,均采用后路Dick钉或AF椎弓根钉内固定,比较术后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完全或基本恢复占95.5%,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以上占91.9%,有断钉、松动及矫正度丢失现象。结论: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韦勇  沈慧勇唐勇 《广西医学》2005,27(10):1559-1561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体支撑重建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方法.方法136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后路彻底椎管减压脊髓神经松解,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同时在后外侧植骨融合的基础上或附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或附加骨水泥辅助固定椎弓根螺钉、椎体成形术,或附加椎体间置入Cage支撑融合等,观察神经脊髓损伤恢复情况,骨折脱位复位、融合愈合及内固定取出前高度丢失情况.结果按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恢复评价,术前A级14例有3例恢复至B、C级,B级21例有12例恢复至C、D、E级,C级37例有32例恢复至D、E级,其他都有良好的恢复;椎体前缘高度平均恢复13.8 mm,椎体后缘高度平均恢复3.8 mm,Cobbs,角平均恢复14.20,5例骨折脱位复位不满意,4例内固定失败,14例椎体内固定取出前高度丢失10%~30%,6个月至1年植骨均顺利融合愈合.结论后路椎管减压,脊髓神经松解,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是目前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较为理想的方法,骨水泥辅助固定椎弓根螺钉、椎体成形术及椎体间置入Cage支撑融合等,扩大了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132例,均采用后路Dick钉或AF椎弓根钉内固定,比较术后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完全或基本恢复占95.5%,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以上占91.9%,有断钉、松动及矫正度丢失现象。结论: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椎弓根内固定器对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19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后路减压、骨折复位、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结果:按国际通用的Frankel分级,本组术前A级11例,B级3例,C级3例,D级2例;术后A级3例,B级5例,C级4例,D级4例,E级3例;经随访3月~1年,神经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椎弓根内固定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CD、AF、R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46例,其中椎体屈曲压缩性16例,爆裂性骨折30例;合并脊髓神经损伤16例,其中完全性神经损伤4例,不完全性神经损伤12例。结果经随访,采用摄X线片测定椎体前、后缘高度,观察其高度矫正情况:前缘术前平均高度40%,术后94%,后缘术前平均高度92%,术后98%。完全性神经损伤完全恢复1例,部分恢复2例,无恢复1例;不完全性神经损伤完全恢复8例,大部分恢复4例。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复位满意,内固定牢固,容许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孙其宝  康伟军 《吉林医学》2011,32(23):4848-4850
目的:讨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相应椎管减压加横突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骨折患者23例,分别对椎体高度、神经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随访6~36个月,未发现内有固定物松动现象,无感染及医源性损伤等并发症。椎体高度分别由术前49.3%恢复到术后平均92.5%。相邻椎体横突间骨性融合。神经功能恢复按ASIA标准较术前平均提高1-2级。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解剖较简单、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操作容易等特点,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通过25例应用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体征、椎体高度变化和椎管恢复情况。结皋:25例患者椎体前后缘高度恢复,后凸侧弯畸形及侧方移位纠正,瘫痪恢复按Fankel分级:A级中2例无变化,其余23例均提高1~3级。结论:AF内固定系统能达到精确复位固定及椎管有效减压,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对46例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加植骨术,并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椎体高度恢复及椎管截面积进行分析。结果随访8-36个月,平均20个月,神经功能平均恢复1.6级,椎体高度平均恢复到正常高度的95%以上,无一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结论早期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8月共收治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0例,根据AO分型,A2型6例,A3型4例.按ASLA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标准;A级3例,B级3例,C级2例,D级1例,E级1例.采用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椎管减压,相邻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果: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明显恢复,伤椎内植骨未引起神经,血管损伤无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诊8个月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结论:采用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可有效恢复伤椎高度,重建稳定前中柱,防止术后伤椎高度丢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效果。方法分析AF系统内固定治疗128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观察患者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变化和椎管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5年,128例患者椎体高度全部恢复108例,基本恢复17例,过度撑开3例。病例后凸畸形均纠正,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41%恢复到术后96%,椎体矢状面水平位移由术前平均31%纠正到术后6%。结论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复位确切,固定可靠,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AF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患者35例,行AF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3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伤椎高度平均恢复均达95%以上;Cobb角由术前平均26.5°,矫正到术后平均4.6°;骨折脱位均得到纠正;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1级以上3例(88.6%);未发生感染、神经损伤及内固定脱落、断裂等严重并发症;椎体高度未再丢失。结论 AF椎弓根内固定能明显恢复椎体高度及纠正脱位,内固定坚强且并发症少,可作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椎弓根螺钉固定辅以骨折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8例胸椎压缩性骨折及44例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采用骨折椎体之上下椎体应用RF椎弓根螺钉固定,再经骨折椎体之椎弓根钻孔植入髂骨松质骨。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3年6个月,椎体高度恢复达95.3%,神经功能恢复好转率达76.5%。结论RF椎弓根螺钉固定辅以骨折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方法简便、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黄河  李保华  陈旭东  舒春 《四川医学》2014,(8):1016-1017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植骨在胸腰椎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76例,经后路行胸腰椎骨折复位内固定,并通过伤椎椎弓根行椎体植骨;对照组72例,为早期及同期(2008年以前)未通过椎弓根行椎体植骨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两组均在术前、术后行DR及CT断层扫描检查,观察椎体高度的恢复、Cobb角的丢失情况及内固定有无松动断裂、弯曲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对照组54例获得随访,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远期丢失率,后凸畸形Cobb角度丢失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行伤椎椎体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术后可有效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减少后期椎体高度的丢失,防止后凸畸形的加重及内固定的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4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全部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有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同时行椎板切除减压,小关节突、横突间植骨融合。分别测量术前术后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观察骨折恢复情况。结果 45例胸腰椎骨折病人,随访1年至3年半(平均21.4个月),术后患者的骨折椎体前缘平均高度和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脊髓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除2例A级无恢复外,其余病例均有1~3级恢复。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复位效果好、固定牢固、创伤少等优点,有利于后凸畸形的矫正和维持,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切实可行及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军鹏 《重庆医学》2014,(25):3367-3369
目的:探讨自制植骨漏斗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技术特点和疗效。方法2005年5月至2013年3月,应用此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86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伤椎高度由57.8%恢复到正常的85.9%,矢状位cobb角由术前平均21.6°矫正至7.2°,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标准恢复1级及以上。结论自制植骨漏斗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能很好恢复椎体高度、加强了椎体内部强度、克服了单纯椎弓根钉固定和后路植骨的缺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对9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先后采用5种椎弓根内固钉系统,单纯行后路减压、脊柱固定融合手术,观察伤椎椎体的复位率及远期椎体高度的丢失率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伤椎体复位率(84.20±13.13)%,66例获平均18个月的随访,椎体高度丢失(21.0±12.68)%,损伤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较小、复位佳、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应首选。  相似文献   

18.
孙波  程维  段显亮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4):2909-2910
目的:评价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07年3月手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48例。骨折节段:T112例,T1218例,L121例,L25例,L32例。椎体楔形压缩骨折35例,爆裂型骨折13例。结果:住院期间未见切口感染及神经损伤症状加重,全部随诊患者未出现断钉、断棒及椎弓根钉拔出现象。术后摄X线片观察椎体高度较术前平均增高35.4%,后凸畸形角平均恢复18.1°,脊柱椎体排列良好,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术后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1.5级。结论: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维持椎体高度,促进骨愈合,减少椎弓根钉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椎管环形减压 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脊柱爆裂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我院自2001~2007年来所采用椎管环形减压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脊柱爆裂骨折的5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术后压缩椎体前缘高度平均恢复42.6%,Cobb角平均改善19.7°,神经恢复情况:依据Frankk分级,除7例A级完全截瘫,无明显变化及2例E级外,其余皆有1~3级的进步.结论 采用椎管环形减压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减压彻底,复位满意,内固定牢固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椎弓根钉内同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07年3月手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48例.骨折节段:T112例,T1218例,L121例,L25例,L32例.椎体楔形压缩骨折35例,爆裂型骨折13例.结果:住院期间未见切口感染及神经损伤症状加重,全部随诊患者未出现断钉、断棒及椎弓根钉拔出现象.术后摄X线片观察椎体高度较术前平均增高35.4%,后凸畸形角平均恢复18.1°,脊柱椎体排列良好,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术后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1.5级.结论: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维持椎体高度,促进骨愈合,减少椎弓根钉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