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白细胞介素1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白细胞介素1(IL-1)系统在细胞因子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调节其他细胞因子和甾体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对病灶部位的炎症反应和逆流到腹腔的内膜细胞的黏附、侵袭和血管形成过程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深入研究IL-1系统的调节机制将为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细胞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白细胞介素1(IL-1)系统在细胞因子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调节其他细胞因子和甾体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对病灶部位的炎症反应和逆流到腹腔的内膜细胞的黏附、侵袭和血管形成过程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深入研究IL-1系统的调节机制将为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Yin LR  Sun JJ  Ma HD  Mi SL  Guo SJ  Shi Y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5):295-29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α、β mRNA和γ干扰素(IFN-γ)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内膜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40例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异位和在位内膜(增生期18例,分泌期22例)和15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的内膜(增生期8例,分泌期7例)巨噬细胞中IL-1α、β和IFN-γmRNA表达水平.结果(1)内异症组患者异位、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内膜巨噬细胞中IL-1α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28/40)、38%(15/40)和20%(3/15),表达水平分别为3.12±0.32、2.65±0.34、1.32±0.23;IL-1β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30/40)、40%(16/40)和20%(3/15),表达水平分别为3.45±0.43、2.74±0.39、1.45±0.18;内异症组IL-1α、β mRN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内异症组异位内膜较在位内膜的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内异症组在位内膜和对照组内膜巨噬细胞中IL-1α、β mRNA表达分泌期高于增生期,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3)内异症组内膜巨噬细胞中IFN-γmRNA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周期性变化.结论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巨噬细胞IL-1表达明显增强,而IFN-γ表达则无明显变化,推测内膜巨噬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内异症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升高。在因不孕行腹腔镜检查的患者中,12%-48%有内膜异位症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良性过程,它以子宫内膜组织在宫腔外附着与生长为特征,这种异位内膜具有生长、浸润,甚至类似恶性组织的播散能力,同时也是一种非感染性疾病,但它具有类似炎症的纤维化、粘连形成等反应。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介素1是由单核细胞和其它多种类型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类细胞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IL-1的含量及活性增加,通过激活T、B淋巴细胞,介导免疫和炎症反应,参与内异症的发病机制。同时,IL-1与人类生死活动密切相关,通过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导致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并抑制早期胚胎的发育。  相似文献   

7.
腹腔液各种成分构成了生殖功能活动的重要微环境,巨噬细胞是腹腔液白细胞中的优势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巨噬细胞数量增多、功能增强,后者可通过吞噬精子,降低精子的受精能力,抑制早期胚胎发育。影响输卵管蠕动和卵巢功能等造成患者不孕。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集了1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及13例健康生育妇女的腹腔液,分别测定腹腔液淋巴细胞转化活性及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含量。结果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淋巴细胞转化活性增强,SIL-2R含量增加。这些变化可能与异位症不孕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简称内异症)是一种症状和外观表现多样的异质性疾病。不孕是EMs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常合并盆腔疼痛。内异症相关不孕发病率高达50%,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免疫机制是EMT的发病机制之一,关于EMs免疫机制引起不孕的研究日益增多,特别是单核-巨噬细胞免疫系统。对EMs相关不孕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可能有助于发展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和改进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介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IL-1、IL-6、IL-8、IL-10含量及活性增强,这些多向性细胞因子可介导炎性反应,造成内异症患者腹腔环境免疫调节系乱及盆腔纤维化和粘连形成。并可促进血管主种植,通过自分泌及发泌调控异位内膜的生长,在内异症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免疫与不孕的关系普遍受到关注。我们已报道了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者腹腔巨噬细胞及其释放IL-1的改变。本研究进一步检测了具有高活性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对精子穿卵作用的影响。经与正常生育妇女相应的指标对比,发现二者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含高活性IL-1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有抑制精子穿卵作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可能与IL-1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免疫与不孕的关系普遍受到关注。我们已报道了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者腹腔巨噬细胞及其释放IL-1的改变。本研究进一步检测了具有高活性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对精子穿卵作用的影响。经与正常生育妇女相应的指标对比,发现二者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含高活性IL-1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有抑制精子穿卵作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可能与IL-1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致不孕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观察了子宫内膜异位症(EM)致不孕患者腹腔镜Nd:YAG激光术治疗前后腹腔液前列腺素(PG)和巨噬细胞(Mψ)变化,以及痛经和受孕情况。结果显示,EM致不孕患者腹腔液PG含量和Mψ数量、吞噬活性及酸性磷酸酶(AC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激光治疗后腹腔液PG含量、Mψ数量、吞噬活性及ACP均显著降低。同时93%患者痛经消失,75%受孕,但受孕者治疗前腹液PG含量高于未受者。提示:盆腔内异位的子宫内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较高,较易引起患者生育能力下降乃至不孕.目前这类不孕症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多种辅助生殖技术(ART),包括体外受精(IVF)、促排卵治疗、宫内受精等.传统的药物加外科治疗方式对不孕症的治疗效果相当有限,因此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ART应该作为EMs相关不孕症患者的首选治疗,其中IVF因其相对较高的成功率备受关注.但是诸如IVF前的卵巢调控方式、妊娠后如何防治疾病本身带来的妊娠期并发症等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需要大型的研究来提供新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不孕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腹腔镜术与开腹手术后仍然不孕的原因。方法 :选择 10 3例有手术指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 ,分为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两组进行手术治疗 ,术后口服孕三烯酮 3~ 6个月 ,随访患者 2年内妊娠情况 ,分析术后不孕的原因。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 2年内妊娠率为 5 5 .2 0 % ,开腹手术 5 0 .0 0 % ,总妊娠率为5 2 .74 % ,两组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程度与输卵管通畅程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术后不孕原因中 ,输卵管不通占 37.2 1% (16 / 4 3) ,子宫腺肌病 13.95 % (6 /4 3) ,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 9.30 % (4/ 4 3)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肌瘤 6 .98% (3/ 4 3) ,既往有两次开腹史者 4 .6 5 % (2 / 4 3)。另外还有 2 7.91% (12 / 4 3)输卵管通畅但不孕原因未明。结论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应选手术治疗 ,有条件首选腹腔镜手术 ;术后不孕与输卵管不通关系密切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肌瘤及腺肌病等也是不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较高,较易引起患者生育能力下降乃至不孕。目前这类不孕症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多种辅助生殖技术(ART),包括体外受精(IVF)、促排卵治疗、宫内受精等。传统的药物加外科治疗方式对不孕症的治疗效果相当有限,因此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ART应该作为EMs相关不孕症患者的首选治疗,其中IVF因其相对较高的成功率备受关注。但是诸如IVF前的卵巢调控方式、妊娠后如何防治疾病本身带来的妊娠期并发症等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需要大型的研究来提供新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0例)及正常对照组(15例)在腹腔镜直视下收集腹腔液,正常人精液按1:1比例稀释,以去透明带地鼠卵穿透试验(HOP)、精子尾部低渗肿胀试验(HOS)及精子头部DNA荧光染色有效精子计数(ESC)为指标,探讨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的腹腔液对精子受精能力、精子膜及DNA 双螺旋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EM组精子穿卵率和受精卵外精子附着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EM组的 HO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 05),而 EM组的 ESC虽有所下降,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轻度EM腹腔液对精子受精能力及精子膜结构的完整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妇科的常见病。单纯激素治疗并不能改善EMs合并不孕患者的生育结局。腹腔镜切除/剥除Ⅰ、Ⅱ期EMs病灶可增加不孕妇女的活产率。对于Ⅲ~Ⅳ期EMs合并不孕的首选治疗多数认为应采用手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但也有一些异议。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哪一种腹腔镜下的手术技术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荟萃分析发现EMs合并不孕患者与输卵管因素患者比较,助孕的总妊娠率下降约37%。有研究提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前延长应用GnRHa可能会提高IVF的持续妊娠率和种植率。部分研究者认为,手术剥除卵巢内异囊肿会明显降低卵巢功能,而另一些作者则认为只要积累经验,注意保护卵巢组织,则手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不大。Ⅰ~Ⅱ期EMs术后可给予一定时间试孕,而Ⅲ~Ⅳ期EMs术后则应积极考虑助孕。对于助孕前是否应先行腹腔镜手术处理卵巢内异囊肿,目前存在争论。EMs复发,用药后助孕,特别是2次或以上的IVF,妊娠率明显优于再次手术。鉴于EMs对妊娠许多环节都有不利影响,助孕前先用药抑制EMs的活动无疑有利于助孕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人群中是否合并不孕患者的微生物组学差异,并找出相关的差异细菌和微生物学标识。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9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手术诊断为EMs的患者66例,按是否合并不孕分为不孕组(n=17)和对照组(n=49),通过对于阴道后穹窿分泌物细菌16S核糖体RNA(16S-rRNA)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细菌群落多样性算法(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主坐标分析(PCoA)距离矩阵算法(Bray-Curtis和Unifrac矩阵)、生物学标识算法(LeFSe)找出含量有差异的细菌物种。结果:2组患者的细菌群落在alpha多样性中未见显著差异,在beta多样性中可观察到不孕组的乳酸杆菌含量略有减少。有3种细菌属表现出了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分别是普氏菌属(Prevotella)、巨型球菌属(Megasphere)和小类杆菌属(Dialister),其在不孕组患者中明显升高。PCoA矩阵分析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可能是潜在的生物学标识物。结论:在EMs患者中,是否合并不孕与下生殖道细菌群落差异有关,细菌丰度的变化可能用来评估宿主的免疫水平与EMs不孕患者症状差异,为今后EMs不孕的机制研究和微生物诊断学发展奠定了理论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