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三角形绕边旋转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了这么多年的数学 ,您对自己的数学直觉培养得怎样 ?我们先来一道题热热身 ,此题不可计算 ,只能凭你的直觉来选择 :一个直角三角形 ,三边分别为 3、4、5,分别绕各边旋转 ,旋转出来的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是以哪边为轴的旋转体体积最大 ?快点用直觉作出判断吧 !( 3秒 ,2秒 ,1秒 ,好 ,Timeisup)公布答案 ;以 3为轴的旋转体体积最大 .我想 ,有不少同学会认为以斜边 5为轴的体积旋转体体积最大 ,因为旋转以后形成两个锥体 .为什么不是斜边为轴的旋转体体积最大呢 ?不仅如此 ,以斜边为轴的旋转体还对应最小体积呢 !我们一起来探索图 1其…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要证明不等式k~(1/2)+1/(k+1)~(1/2)>(k+1)~(1/2)下面通过实例来说明,高中数学第三册P.147.3(4)题:求证1/1~(1/2)+1/2~(1/2)+…+1/n~(1/2)>n~(1/2)(n>1)。我们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 (1)当n=2时不等式左边=1/1~(1/2)+1/2~(1/2)=(2+2~(1/2))/2右边=2~(1/2)=(2~(1/2)+2~(1/2))/2,显然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k>1)时不等式成立,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2习题1.3B组第3题(第30页):分别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两直角边所在直线为轴,其余各边旋转一周形成的曲面围成三个几何体,画出它们的三视图与直观图,并探讨它们体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你认识2~(1/2)吗?1.2~(1/2)的代数意义:2~(1/2)是2的算术平方根;2.2~(1/2)的几何意义:将边长为4的正方形纸片的四个角向中心对折,如右图.阴影部分的正方形的面积为2.由此得到:2~(1/2)是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3.2~(1/2)的值是多少呢?我们做如下的探讨.(1)因为12=1,22=4,32=9,…,平方数越来越大,所以2~(1/2)大于1而小于2;  相似文献   

5.
今年高考(理工农医类)数学试题第九题是:给定双曲线x~2-y~2/2=1 (1)过点A(2,1)的直线l与所给双曲线交于两点P_1及P_2,求线段P_1P_2的中点P的轨迹方程;(2)过点B(1,1)能否作直线m,使m与所给双曲线交于两点Q_1及Q_2,且点B是线段Q_1Q_2的中点?这样的直线m如果存在,求出它的方程?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我们在参加批阅高考试卷过程中,尤其是第(1)小题,发现多种解法,现摘选几种解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1试题呈现(2023年全国数学高考乙卷理科第20题)已知椭圆C:y2/a2+x2/b2=1(a>b>0)的离心率为5(1/2)/3,点A (-2,0)在上C.(1)求C的方程;(2)过点(-2,3)的直线交C于P,Q两点,直线AP,AQ与y轴的交点分别为M,N,证明:线段MN的中点为定点.  相似文献   

7.
本刊1984年第8期《不等式k~(1/2)+1/(k+1)~(1/2)>(k+1)~(1/2)的几种证法》一文(以下简称文〔1〕中,对不等式k~(1/2)+1/(k+1)~(1/2)>(k+1)~(1/2)作出了六种证法。其实,这个不等式还有一种更简单的证法,现补充如下,我们姑且叫它为〔1〕的第七个证法吧: g) 间接证法:  相似文献   

8.
金小进 《中学数学》2012,(17):77-78
一、探究的起因2011年山东省高考数学卷文科第22题:在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椭圆C:x2/3+y2=1,如图1所示,斜率为k(k>0)且不过原点的直线l交椭圆C于A、B两点,线段AB的中点为E,射线OE交椭圆于点G,交直线x=-3于点D(-3,m).  相似文献   

9.
温日明 《数学通讯》2013,(Z1):46-47
题目(2012年高考江西卷理科第7题)在直角三角形ABC中,点D是斜边AB的中点,点P为线段CD的中点,则|PA|2+|PB|2|PC|2=()(A)2.(B)4(C)5.(D)10.本题小巧灵活,平和中见新奇,语言朴素自然,简洁易懂,注重基础,凸显能力,解法多样,是  相似文献   

10.
这是现行初中代数教材上的一道习题: 解关于x的方程 (a-x)~(1/2)(x-b)~(1/2)=(a-b)~(1/2)(A) 限制在条件a≥b,b≤x≤a下,将(A)两边平方,得 2(a-x)(x-b)~(1/2)=0。方程的两根是x=a或x=b。研究了(A)型方程的特点后来解这类无理方程是相当简捷的.现举数例如下。例1 解方程(100-x)~(1/2)+(x-64)~(1/2)=6。解:将原方程化为(A)型: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北京高考理科第18题:已知抛物线C:y2=2px过点P(1,1),过点(0,1/2)作直线l与抛物线C交于不同的两点M,N,过点M作x轴的垂线分别与直线OP、ON交于点A,B,其中O为原点.(Ⅰ)求抛物线C的方程,并求其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Ⅱ)求证:A为线段BM的中点.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数学》2004年3月上(高中版第3期)给出了~3(1/2)是无理数的证明,但过程繁琐.现给出它的简捷证法. 证明用反证法:假设~3(1/2)是有理数,则可设~3(1/2)=m/n(m∈Z,n∈N )且m,n互质. ∴3=m2/n2(?)m2=3n2, ∴m必为3的倍数,可设m=3k(k∈Z),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A版必修)P32习题11.3B组第3题是: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两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轴,其余各边旋转一周形成的曲面围成三个几何体,画出它们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并探讨它们体积之间的关系(以下简称问题).文[1]对问题作了研究,得到了十分有趣的2个  相似文献   

14.
2002年广东高考数学试卷第 ( 2 0 )题是———设A、B是双曲线x2 -y22 =1上的两点 ,点N( 1 ,2 )是线段AB的中点 .( 1 )求直线AB的方程 ;( 2 )如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双曲线相交于C、D两点 ,那么A、B、C、D四点是否共圆 ?为什么 ?命题组提供此题的评卷解答的要点是 :( 1 )依次用到直线的点斜式方程、韦达定理、中点坐标公式 ;( 2 )考虑线段CD的中点M到A、B、C、D四点的距离是否都相等 ?下面分标题介绍此题的其它典型解法 ,以期提高同学们的解题技巧和思维品质 .解 ( 1 )方法 1 设A、B两点的坐标依次是 (x1 ,y1…  相似文献   

15.
计算旋转体体积的一般积分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本文首先讨论了平面曲线在直线上的投影长函数 ,平面曲线 (图形 )绕一共面直线旋转所得旋转体的体积函数 ,给出了它们的积分表示式 ,进而得出计算旋转体体积的一般积分公式。关于旋转体体积的计算问题 ,一般标准分析教材 [1,2 ] 中只讨论了平面图形绕坐标轴旋转所得旋转体的体积的积分公式 ,为了应用上的便利本文将其推广 ,给出平面图形绕任一共面直线旋转所得旋转体体积计算的一般积分公式。一般认为平面曲线是 (开 )直线段到平面内的一一的 ,双方连续的 ,在上映射的象[3] .在直线段a≤ t≤ b上引入坐标 t,在平面上引入笛卡尔直角坐标…  相似文献   

16.
我们现在要讨论的问题是用几何法(又叫尺规作图法)在实数轴上作出诸如2~(1/2),3~(1/2),4~(1/2)…,82~(1/2)…,N~(1/2)…,(N为自然数)各点,为叙述方便,我们约定: (1)N~(1/2)x&y意为N~(1/2)可表示分别以x及y为两条直角边所作成的直角三角形之斜边。  相似文献   

17.
一道课本习题的深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彦武  马小林 《数学通报》2005,44(11):47-48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A版必修)习题1.3B组题第3题(第32页)是:分别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两直角边所在直线为轴,其余各边旋转一周形成的曲面围成三个几何体,画出它们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并探讨它们体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借用几何直观和力学意义,在直角坐标系下用两种方法证明integral form n=-∞to ∞e~(-x~2)dx=π~(1/2)。方法一在有关的广义积分收敛的条件下,我们把旋转体积概念推广到积分限为无穷的情况。xoy面上的曲线y=e~(-x~2)绕y轴旋转一周,所得旋转体的体积为(如图)  相似文献   

19.
“中点”是几何题中经常出现的条件.在分析过程中,遇到“中点”我们首先想到的是: 一、遇到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首先想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定理 例1 己知:如A图1,在△ABC中,∠B=2∠C,AD 是BC上的高,M是BC的中点,N是AC的中点. 求证:MD=MN. 证明连结DN.∵AD是BC上的高,N是AC的中点. ∴ DN=1/2AC=NC(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定理),∴∠1=∠C.  相似文献   

20.
徐士权 《中学数学》2023,(19):70-71
<正>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问题,一直是高考数学试卷中的一类常见考点,设置巧妙,形式各样,变化多端.2021年高考数学上海卷第11题就是以抛物线为问题背景,通过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所产生的具体三角形的三边长,创新设置问题,新颖别致,是一道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新题,值得好好研究、挖掘.1 真题呈现高考真题 (2021年高考数学上海卷第11题)已知抛物线C:y2=2px(p>0),若第一象限内的点A,B在抛物线C上,焦点为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