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电流变液的粘度随电场强度变化的原理,利用摄动方法,在直流电场中用电流变液实现可控阻尼振动并研究了其运动规律,得到了振动物理量与直流电场强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电流变流体是由一种基液,加入非导电介质微粒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混合而成的液体,因其独特的电流效应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电流变流体的力学性质可迅速发生变化甚至相变固化,流体的力学性能依赖于外加电场的强度、介质微粒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以及介质微粒的大小。文章基于一个类似Maxwell模型的简单机械系统,采用非连续介质力学的内蕴时本构理论,在仅考虑电场强度对电流变流体力学性能的影响下,发展了一种描述电流变流体的本构模型,预言了电流变流体的力学行为随电场强度的变化,描述了材料在不同电场强度下应力随应变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BaTiO3电流变液微波衰减可调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考虑微波传播方向与电流变液颗粒链方向相垂直与平行的情况,对BaTiO 3电流变液的微波衰减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在垂直的情形,当流体浓度较低时,微波衰减随电场强度增加而加大,并且随浓度增加电场调节微波衰减的幅度增加.超过一定浓度后,衰减由增加改变为减小,同时衰减的电场调节幅度较大.存在一个饱和电场强度,低于此值时,衰减变化显著;超过此值后,衰减变化趋于平稳.在平行的情形,发现衰减随电场强度单调增加.另外,微波衰减随电场强度的变化具有弛豫效应.初步认为微波衰减调控特征与外电场作用下电流变液结构转变和BaTiO 3 自身极化状态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4.
电流变液抗压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电流变液在准静态下的挤压力学性能,建立了用于测试电流变液在平行平板电极间经受沿电场方向挤压时所产生抗力的实验装置。利用此装置对自制的基于沸石和硅油的电流变液在不同外加电场强度下的抗压强度进行了研究,并与圆盘剪切条件下该电流变液的动态剪切屈服应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电流变液的抗压强度远大于相同电场强度条件下的剪切屈服应力,可以利用电流变液的抗压效应设计新型的电流变器件。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电流变材料的研究进展,详细地说明了电流变液材料的组成及电流变效应的产生机理.综述了电流变液在振动控制中的应用,结合电流变减振和隔振装置的三种工作模式,对电流变液应用于振动控制的原理,典型结构做了描述.  相似文献   

6.
针对模具微结构光整加工,利用电流变效应对磨料的聚集作用和超声振动对磨料的驱动作用,提出了超声电流变复合抛光工艺.开发了超声电流变复合抛光加工系统.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振动的振幅和施加的电场强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最大.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超声电流变复合抛光工艺参数对抛光后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验证了超声电流变复合抛光工艺可行性,为后续工艺优化和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圆盘间的电流变液挤压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广义的Bingham模型通常用来描述电流变液的本构特性,但在挤压流中会导致屈服面佯谬的产生,从而得到非物理的结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基于广义的双粘度模型建立了电场强度对圆盘间挤压流影响的理论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电流变液的屈服应力随外加电场而变化,圆盘间挤压流中屈服面的位置会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向盘面靠近,屈服区变小,电流变液对圆盘的作用力增大。  相似文献   

8.
利用旋转粘度计装置,研究电流变液的流变特性.通过试验,分析电场强度、剪切速率和分散相粒子的百分比等对电流变液剪切应力的影响.利用实验数据,建立描述电流变液流变特性的Bingham模型、广义Bingham和非线性模型,并讨论它们的误差.  相似文献   

9.
将电流变弹性体材料等效为粘弹性阻尼材料,运用夹层梁理论和广义Hamilton原理,建立了电流变弹性体夹层结构梁的动力学模型,并对其动力学特性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外加电场强度的增加,电流变弹性体夹层结构梁的刚度和模态损耗因子得到提高,系统的振动也会减小;增加电流变弹性体夹层的厚度,能降低系统的固有频率,但同时...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甲壳胺~蓖麻油电流变(ER)悬浮液,研究了外加电场强度(E)、剪切速率(γ)大小及体颗粒浓度(C)对甲壳胺~蓖麻油电流变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外加电场强度的增加,ER液的表观剪切应力增大;随剪切速率的提高,ER液的表现剪切应力反而减小,ER液中存在生产ER效应的临界颗粒浓度,只有当固体颗粒浓度高于临界值时,ER液的表观剪应力才有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1.
直接将电流变体埋置在砂浆梁中制成智能复合悬臂梁结构 ,用锤击法测定其在不同电场强度下整体结构的自振频率 ,对频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电场强度对第一、二阶频率影响比较明显。同时 ,利用一种以线弹簧模型为基础的分析裂纹梁动态响应的新方法对这种复合结构进行了数值分析 ,得到的解析解与实验结果比较一致。该研究为电流变体在实际工程结构振动控制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实验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电流变体系在外场作用下形成一定的固态结构,而其性能与所形成的结构密切相关.不考虑体系非静电力时,体系自由能为静电能的负值,而静电能与有效介电常数成正比.基于Maxwell-Wagner模型,推导出有效介电常数关于颗粒体积比的一系列正幂项解析表达式,计算球颗粒悬浮于介质或导电液体中构成的3种立方结构的有效介电常数.计算结果表明:电流变体系中球颗粒为介质球或是导体球构成3种立方结构中FCC结构具有最低的自由能.电流变液在由液相向固相转变的过程中,形成的固态结构为FCC结构.  相似文献   

13.
基于传递矩阵法的电流变体-砂浆悬臂梁动态特性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电流变体作为驱动元件与基体砂浆材料直接复合制成智能悬臂梁结构.调节施加在电流变体上的电压,用瞬态激振的方法测定其在不同电场激励下的自振频率,发现当电场强度超过2kV/mm时,电场变化对复合梁的振动频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对一阶频率的影响最大.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传递矩阵法和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通过定义等效裂纹深度,建立了含电流变体的砂浆复合悬臂梁的振动模型,并得到理论计算复合悬臂梁频率的特征方程.根据实验数据确定模型的参数,并编制MATLAB程序来模拟含电流变体的砂浆悬臂梁随电场强度变化时自振频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模拟值与实验值吻合得较好,说明利用这种方法建立含电流变体砂浆复合结构的振动模型是基本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运用偶极近分析颗粒和液体的经对电流变液性质的影响,研究金属颗粒-绝缘液体体系的电流变行为对外场频率的依赖关系,结果发现电流变体系在显示电流变效应的同时也显示复杂的电导效应,电流变液的电流变行为与其导是行为有一个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型的力反馈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虚拟现实和遥操作机器人技术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实现力反馈新技术.电流变液是一种智能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其流变学特性如粘度能够在几毫秒时间内发生连续可逆的变化.利用电流变液的这种特殊性能,采用类似汽缸和活塞的结构设计了一种力反馈装置,汽缸与活塞分别作为电场的两极,它们之间充满电流变液,当有电场存在时电流变液粘度发生变化,从而阻碍活塞相对汽缸的运动,产生连续可调的阻力.阐述了力反馈装置的设计方法,建立了结构模型和动力学模型,提出了由该装置实现的力反馈数据手套及其控制方法,最后进行虚拟碰撞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别运用热力学理论与统计物理方法研究了电流变液的相变问题。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 Winslow in his patent discovered the electro- rheological (ER) effect[1], which is characterized as the rapid, drastic, and reversible change in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a material upon the application of an ex- ternal electric field. 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