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取代基对双酞菁铥LB膜及光谱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方法研究了三种稀土夹心双酞菁铥化合物在溶液和LB膜中的聚集性和光谱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三种稀土双酞菁化合物在氯仿溶液中形成了H-聚集体,但当浓度比较低时,溶液中表现出单体的吸收。取代基OC8H17的加入使氯仿溶液中双酞菁铥化合物的聚集性减弱,而且使得吸收峰发生红移,对吸收峰的强度也有较大的影响,造成了Soret吸收带的分裂。另外,取代基OC8H17对LB膜中双酞菁分子的存在状态有较大的影响,在LB膜中,TmPc2和TmPcPc*分子以H-聚集体的形式存在,而TmPc*2分子以T-聚集体的形式存在。形成LB膜后,由于双酞菁分子之间排列紧密,相互作用加强,使得薄膜中分子聚集体的吸收峰相对于溶液中聚集体的吸收峰发生了一定的红移,薄膜中分子排列方向的不同对吸收光谱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子碎片法合成了5,9,14,18,23,27,32,36-八丁氧基-2,3-萘酞菁铜,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及紫外可见光谱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表明:新配制的氯仿溶液中萘酞菁铜的Q带H聚集体和单体的吸收峰在758、854nm处,5h后单体和H聚集体的吸收峰基本消失,出现了798和909nm的错位H/J聚集体以及960nm的J聚集体吸收,12h后主要以795nm的H聚集体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3.
四新戊氧基酞菁锌旋涂膜的吸收光谱的温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玻璃基片上制备了四新戊氧基酞菁锌的旋涂膜,通过测定该薄膜在不同温度退火后的吸收光谱和X射线衍射谱图,研究了酞菁分子聚集体在薄膜中的变化。随着温度的升高,单体逐渐转变为聚集体;当温度升高到400℃时,聚集体重又向单体转变,同时还伴随有体系内非晶→晶相→非晶的相变。  相似文献   

4.
酞菁锌掺杂二氧化硅凝胶基质的光谱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将四磺化酞菁锌 (ZnPcS4)成功地引入到了二氧化硅凝胶基质中 ,制备了均匀掺杂的有机 /无机复合干凝胶。研究ZnPcS4分子在溶胶凝胶过程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变化规律以探索其在复合体系中的存在状态。实验表明 ,在溶胶阶段 ,随着时间的延长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单体的吸收峰强度增大 ,说明凝胶中酞菁单体的浓度增大 ;而形成凝胶后 ,随着时间的延长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单体的吸收峰强度减小 ,二聚体的吸收峰强度增大 ,说明由于体系结构和微化学环境的变化 ,酞菁分子趋向于聚合。  相似文献   

5.
在磺化金属萘酞菁的荧光光谱和电子吸收光谱的Q谱带上观察到激基缔合物的荧光光谱峰和基态聚集物的吸收光谱峰。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实验说明 ,溶液中聚体分子和单体分子同时存在 ;聚体放出或吸收光子后都解离为单体 ;在荧光光谱中金属萘酞菁的激基缔合物荧光峰相对于单体荧光峰发生红移 ,在吸收光谱中金属萘酞菁基态聚集体的吸收峰相对于单体吸收峰发生蓝移 ,聚集体的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有镜像对称关系。磺化萘酞菁钴浓度较大时 ,其荧光光谱的猝灭较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三种中心对称的萘酞菁分子LB膜的制备及其聚集特性。三种萘酞菁化合物均能制成很好的LB膜。在稀溶液中,四叔丁基萘酞菁以单体为主要存在形式;对四叔丁基萘酞菁锌,由于金属锌原子的作用,在稀溶液中不仅能形成H-聚集体,而且还能形成J-聚集体,且主要以聚集体的形式存在。在LB膜中,这两种化合物均形成了H-聚集体。对于双四叔丁基萘酞菁铒不论在稀溶液中还是在LB膜中均主要以单体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7.
酞菁锌参杂二氧化硅凝胶基质的光谱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将四磺化酞菁锌(ZnPcS4)成功地引入到了二氧化硅凝胶基质中,制备了均匀掺杂的有机/无机复合干凝胶。研究ZnPcS4分子在溶胶-凝胶过程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变化规律以探索其在复合体系中的存在状态。实验表明,在溶胶阶段,随着时间的延长,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单体的吸收峰强度增大,说明凝胶中酞菁单体的浓度增大;而形成凝胶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单体的吸收峰强度减小,二聚体的吸收峰强度增大,说明由于体系结构和微化学环境的变化,酞菁分子趋向于聚合。  相似文献   

8.
用吸收光谱对染料的Langmuir-Blodgett(LB)膜的聚集体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研究.典型的染料1-methyl-1’-octadecy1-2,2’-cyaninperchlorate(MOC)LB膜聚集体的吸收峰(J带)在580nm附近,吸收为0.09.刚制备好的样品随时间而改变其吸收特性,表明聚集体的结构在2hr后才趋于稳定;测定了不同样品J带的参数;吸收峰值波长位置和峰的半宽度,以及这些参数随温度的变化.吸收随温度变化的可逆性是LB膜聚集体用作光记录介质的一个物理基础.温度超过100℃时,样品吸收的不可逆变化反映相变发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线性吸收谱研究了温度对两种不同结构的萘酞菁分子LB膜光学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加热可以使它们在LB膜中的聚集体离解,四叔丁基萘酞菁锌的LB膜结构较三叔丁基氰基萘酞菁的LB膜要稳定。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两种不对称取代萘酞菁化合物LB膜的制备,并采用线性吸收谱研究了萘酞菁化合物在溶液和LB膜中的聚集特性。三叔丁基萘酞菁和三叔丁基氰基萘酞菁两种化合物均能制备成很好的LB膜,它们在溶液和LB膜中也均能形成H-聚集体,但在溶液中主要是以单体的形式存在,而在LB膜中则主要是以聚集体的形式存在。两种化合物是倾斜的站立在亚相表面上,但由于氰基的作用,使三叔丁基氰基萘酞菁的倾角较小,几乎是直立在亚相表面上。  相似文献   

11.
Films composed of various nanostructured copper phthalocyanine are controllably prepared by the method of protonation-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 The ultralong nanowires of copper phthalocyanine are grown at the deposition temperature of 70 °C. And the results of films UV-vis absorption spectra and X-ray diffraction indicate that copper phthalocyanine possesses the transformation tendency from α-phase to thermostable β-phase under the higher deposition temperature.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ultralong nanowires illustrates that the nanowires grow in longitudinal orientation much faster than in lateral direction. And the time dependence of the films morphology, from another point of view, proves that copper phthalocyanine is dissolved in the precursor solutions,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nanostructured copper phthalocyanine contains the process of crystal growth,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 So the films morphology is flexible to be controlled by varying the deposition conditions. These diverse nanostructured films hav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he electrochemical and optoelectrical equipments.  相似文献   

12.
通过Langmuir-Blodett技术制备了酞菁酮-氧化铁纳米粒子交替LB膜,利用偏振紫外-可见光谱对酞菁铜衍生物在不同制膜条件下所制得的交替膜中的分子取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氧化铁溶胶亚相中,随着表面压的增大,或在相同的表面压下,随着亚相中氧化铁浓度的减小,酞菁铜分子在其复合LB膜中倾斜程度变大。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稀土夹心双萘酞菁LB膜光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线性吸收谱和二次谐波产生技术研究了温度对具有中心对称结构的稀土夹心双萘酞菁化合物LB膜光学特性及其LB膜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加热可以使其LB膜的结构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发生变化,并形成J聚集体,从而使得吸收峰发生红移。稀土夹心双萘酞菁化合物约在40 ℃时其二次谐波信号有一个极小值,约在65 ℃时该化合物发生相变,使得二次谐波信号产生极大值,二次谐波信号最小时温度可高达180 ℃,说明该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4.
A series of thin films of copper phthalocyanine derivatives with bromine and alkoxyl substituents [CuPc(OC8H17)4Brm, m=0,1,2,4] were prepared on single-crystal silicon substrates by spin coating. The ellipsometric spectra of the films have been studied on a rotating analyzer–polarizer type of scanning ellipsometer. The optical, dielectric constants a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s of the films in 500–800 nm wavelength region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lex refractive index, dielectric constants a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these thin films are influenced regularly by bromine substituent on conjugated macrocycle.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are approximately linear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resonance absorption wavelengths of the films 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bromine atoms substituted on the phthalocyanine ring.  相似文献   

15.
许浩  刘珩 《中国光学》2018,11(5):765-772
为有效对抗高、超光谱成像侦察威胁,实现迷彩绿色涂料与植物的"同谱同色",本文基于酞菁与叶绿素卟啉结构的相似性,开展酞菁化合物合成及植物光谱特征拟合研究。构建吸电子取代基团和二价过渡族中心离子的平面酞菁结构,采用DBU催化法和自制合成装置合成酞菁化合物,探究最佳合成条件和提纯方法,采用分光光度计测试产物的吸收光谱和反射光谱,研究中心离子与聚集方式对酞菁化合物光谱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作用下,四硝基金属酞菁在240~250℃时反应时间最短;钴酞菁比铁、锌、铜等作为中心取代离子形成的酞菁产物具有更尖锐的吸收峰,与绿色植物光谱曲线更相似;酞菁化合物的光谱反射曲线随温度、纯度及分散状态对产物聚集状态影响而产生移动。在220~240℃下合成20~30 min的四-硝基钴酞菁吸收光谱符合酞菁化合物Q带吸收特征,且其峰值波长与植物光谱相拟合,为酞菁类颜料在军事、纺织、染料、仿生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方法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顾铮 《光子学报》2000,29(7):663-668
制备了四新戊氧基酞菁锌LB膜和旋涂膜,采用p偏振反射法测定了两种薄膜在不同温度退火后的折射率n和消光系数k,发现这两种薄膜不仅表现出了相似的光学常数的数值,而且具有相似的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实验结果与理论模拟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The near-IR luminescence in thin films of metal-free phthalocyanine and phthalocyanine complexes is investigated at room temperature. It is shown that the intensity of the luminescence peaks depends on the polymorphic modifica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es, whereas the peak positions remain virtually unchanged.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四种由β-四(3,5-二羧基苯氧基)酞菁锌(记为1)和β-八(3,5-二羧基苯氧基)酞菁锌(记为2)与人血清白蛋白(HSA)或牛血清白蛋白(BSA)构成的共价结合物,结合物中酞菁与白蛋白的摩尔组成比为6~7:1.在PBS溶液中的电子吸收光谱测试表明,当酞菁1共价结合到白蛋白上后,呈现出更明显的单体特征吸收(单体特...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2,3-四-(2-异丙基一5-甲基苯氧基)氢酞菁在10,77,177和300 K下石英衬底上的浇铸膜和单晶硅衬底上真空镀膜(约200 nm厚)在300 K下光致发光光谱.氢酞菁的浇铸膜光致发光光谱在上述温度下均出现荧光发射和磷光发射峰,在177和300 K下出现了1 673 nm激基缔合物峰.该峰的出现与分子抗聚集能力的强弱有关,在300 K激基缔合物峰比在177 K下的峰强,从氢酞菁分子结构特点讨论了形成激基缔合物的原因.随着温度的升高,可以观察到荧光发射峰渐渐减弱而激基缔合物峰变强.由于浇铸膜和真空镀膜的酞菁分子聚集态不同导致了斯托克司位移的差异,真空镀膜的发光峰峰值在1 140 nm左右,与酞菁浇铸膜的峰值差别较大.浇铸膜的发光峰的半高宽为300 nm,而真空镀膜发光峰的半高宽为100 nm左右.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具有光动力抗癌活性的两亲性光敏剂磺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酞菁羟基铝 (Al(OH)PcSP)在醇水和在水中的电子吸收光谱 ,并探讨了其聚集状态。研究表明 ,Al(OH)PcSP在醇水溶液中以单体形式存在 ,醇的碳链和羟基数对Al(OH)PcSP的单体吸收光谱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在水中 ,Al(OH)PcSP存在单体 二聚体平衡 ,二聚平衡常数为 5 730 7× 10 4 mol·L-1。Al(OH)PcSP在水中所形成的二聚体的Q带特征吸收峰位于 740 5nm ,相对于其单体特征吸收峰 (6 76 5nm)红移 ,而一般金属酞菁在水中所形成的聚集体Q带特征吸收光谱均相对于单体兰移至位于 6 30nm附近。研究了Al(OH)PcSP的荧光光谱 ,结果说明 ,二聚体的荧光很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