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疝气手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高频电刀进行疝气手术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手术刀进行疝气手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切口愈合延迟率为1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1%,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对照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显著优于治疗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的愈合存在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使用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疝气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手术刀的使用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手术刀完成手术,观察组使用高频电刀完成手术,对比2组患者手术后切口的愈合情况。结果:对照组的切口愈合率为57.14%,观察组的切口愈合率为80%,两组愈合率对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的切口愈合延迟率为8.57%,显著低于观察组的17.14%(P0.05)。结论:使用高频电刀进行疝气手术可以显著提高切口的愈合效果,但伤口的愈合延迟率较高,愈合的时间较长,在进行疝气手术时需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手术切口层保护器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对剖宫产手术3 3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手术切口层保护器的观察组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切口层保护器在剖宫产术中使用,明显降低了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骨科切口感染的原因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一个重要问题 ,是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研究清除切口感染来源加以预防 ,对降低切口感染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我院骨科自 1983年以来 15年间2 3 0 7次手术切口中感染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 ,并提出了预防措施。现报告于下。1 临床资料1.1 手术切口的分类及愈合情况 外科切口将其分为三类。 1清洁切口 ,是指逢合的无菌切口。 2可能污染切口 ,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 3污染切口 ,是指邻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切口愈合又可分为三级。甲级愈合 ,是指愈合优良 ;乙级愈合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波照射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0月腹部手术48例,对其中切口感染病例相关因素。结果 28例切口液化者治疗4d后切口红肿和渗出消失,12例局部硬结者治疗4d硬结消失,以上切口均甲级愈合。8例局部切口裂开者经治疗4~5d均愈合。结论微波照射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持续负压引流防治腹壁切口愈合不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壁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防治办法。方法术后缝合腹壁切口时皮下置空心引流管术后持续负压引流至引流物明显减少时拔除。结果有效地防治了腹壁手术切口的愈合不良。结论持续负压引流腹壁切口能有效地降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壁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防治办法。方法术后缝合腹壁切口时皮下置空心引流管术后持续负压引流至引流物明显减少时拔除。结果有效地防治了腹壁手术切口的愈合不良。结论持续负压引流腹壁切口能有效地降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10月的28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病例。结果:妊娠合并症、产程延长、破膜时间长、急诊手术、手术及住院时间长、孕妇肥胖、贫血、营养不良、手术人员缝合技术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几率。结论:加强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护理,及时发现切口感染征象,尽早处理,扩开切口,拆除缝线,局部彻底清创,每天坚持换药,二期缝合切口,合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有效预防并使切口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9.
钱虹  吕文艺  吴江燕 《河南中医》2013,33(4):573-574
目的:观察大黄、芒硝外敷对妇科腹部手术伤口愈合不良的影响.方法:将58例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采用大黄、芒硝外敷手术切口,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观察两组腹部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愈合良好28例(96.6%),愈合欠佳1例(3.4%),无愈合不良,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愈合良好21例(72.4%),愈合欠佳6例(20.7%),愈合不良2例(6.9%),总有效率为93.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黄、芒硝外敷能促进妇科手术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儿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性护理的干预措施。方法:将286例阑尾炎手术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4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开展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并分析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愈合不良总发生率为3.5%,低于对照组的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孔性阑尾炎、脂肪厚度偏高及病程较长均是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诱发原因。结论:小儿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多发于穿孔性阑尾炎、脂肪厚度偏高及病程较长的患儿,经预防性护理后可减少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姬宏宇  舒丽莎 《陕西中医》2006,27(5):566-567
目的:探讨丹参制剂对肥胖患者子宫切除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500例肥胖的子宫平滑肌瘤手术患者,对照组300例、丹参治疗组200例。治疗组术后第二天给予复方丹参滴丸预防性治疗6d,对比两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丹参治疗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好于对照组(P<0.01)。提示:应用复方丹参滴丸缩短了脂肪液化手术切口的再愈合时间,复方丹参滴丸可提高肥胖患者子宫切除术后切口正常愈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第二次横切口手术与第一次横切I:l手术开腹时间和开腹出血量,术后疼痛情况及愈合情况.方法:对第二次横切121手术40例第一次横切口手术40例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患者开腹时间,开腹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若第一次下腹横切口手术第二次手术再选择横切口手术仍为一种安全的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仙居人民医院普外科近10年来施行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肥胖,术中电刀使用不当,细菌毒力大,术前营养不良,围术期血糖控制欠佳,手术操作粗暴,麻醉不满意等均使腹部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升高。结论术中合理使用电刀、围术期抗生素应用、术中严格无菌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切口皮片引流等可使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肛肠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寻求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肛肠病手术切口愈合不良17例,分析其成因。结果:患者经术后积极治疗均获痊愈,手术方式及术后处理是否规范是影响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因素,基础疾病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结论:针对影响肛肠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并积极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术治疗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小切口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切口愈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切口愈合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患者小切口手术治疗有助于切口愈合,且可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邹亚峰  王啸  郑欣 《天津中医药》2008,25(2):131-131
正中劈开胸骨切口适用于大多数的心脏手术,也适用于胸腺切除术、纵隔肿瘤切除术、心包切除术以及某些非脏手术,该切口手术操作简便、失血少、愈合牢固,术后疼痛较轻[1].但由于胸骨体较薄,且手术当中易损伤胸廓内动脉,影响胸骨血液供应,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持续不愈合.笔者采用自拟生肌续断饮内服、外用促进正中劈开胸骨切口愈合32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敛创消肿方(大黄100g、芒硝50g、黄连50g、桅子50g干燥粉碎后混合均匀)外敷甲状腺手术颈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甲状腺手术颈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7例)与治疗组(99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碘伏(单质碘与聚乙烯吡咯酮的不定型结合物)消毒切口换药治疗,治疗组以敛创消肿方外敷促进切口愈合,观察两组切口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切口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甲状腺手术颈部切口脂肪液化外敷敛创消肿方能明显缩短伤17愈合时间,减少疤痕形成,提高甲级愈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传统纱布垫与一次性切口保护器两种不同切口保护法对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择期胃肠手术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纱布垫缝合保护法;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切口保护器进行切口保护,观察记录2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受污染或受炎性侵蚀,切口干燥受损脂肪化,超过正常切口愈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一次性切口保护器能有效的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9.
手术切口是外科手术留下的痕迹,切口能否如期愈合以及是否美观是近年来患者越来越关注的问题,而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等原因妨碍了切口如期愈合,增加了患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现就76例妇产科腹部术后切口延迟愈合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和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影响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的相关因素较多,包括患者的自身体质、基础疾病、手术技巧、易感因素的存在及术后护理等。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只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减少感染机会,提高手术技巧,加强术后护理,就可减少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