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血清EBV壳蛋白抗体VCA-IgA、EA-IgA的滴度大小和鼻咽癌分期的分析,探讨血清EBVVCA-IgA、EA-IgA抗体滴度与鼻咽癌TNM分期、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研究收集鼻咽癌患者76例(鼻咽癌组),健康体检者50例(正常对照组)。取血清,采用免疫酶标法检测受试者血清EBV VCA-IgA、EA-IgA滴度,用t检验分析鼻咽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EBV VCA-IgA、EA-IgA滴度的差异。对不同分期鼻咽癌患者的血清EBVVCA-IgA、EA-IgA滴度进行F与q检验,观察各分期患者血清EBV VCA-IgA、EA-IgA滴度的差异性。结果:(1)鼻咽癌患者血清EBV VCA-IgA、EA-IgA滴度与正常人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2)鼻咽癌患者TNM分期与血清EBV VCA-IgA、EA-IgA几何、对数平均滴度的研究表明,对T分期各分期组间、N分期各分期组间而言,血清EBV VCA-IgA、EA-IgA滴度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随着分期的上升滴度也随之升高。T分期与N分期中血清EBV VCA-IgA、EA-IgA滴度组间比较,除T分期与N分期的VCA-Ig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3)鼻咽癌临床分期与血清EBV VCA-IgA、EA-IgA滴度的相关性分析研究提示,鼻咽癌临床分期与血清EBV VCA-IgA、EA-IgA滴度均呈正相关,显著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鼻咽癌患者血清EBV VCA-IgA、EA-IgA滴度与正常人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说明EBV感染与鼻咽癌发病有密切关系。(2)鼻咽癌分期与血清EBV VCA-IgA、EA-IgA滴度均呈正相关,说明血清EBV VCA-IgA、EA-IgA与肿瘤负荷关系密切,肿瘤负荷越大,滴度越高。  相似文献   

2.
EB病毒EBNA1/IgA与鼻咽癌分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EB病毒EBNA1/IgA抗体与鼻咽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11例未经治疗的鼻咽癌患者血清中EBNA1/IgA抗体,按"92分期法"进行分期,分别计算各T、N、M分期及临床分期的EBNA1/IgA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鼻咽癌患者的EBNA1/IgA抗体表达与性别和各年龄组没有相关性。EBNA1/IgA抗体rA值与原发灶T分期及颈淋巴结转移N分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远处转移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早期(Ⅰ、Ⅱ期)患者的EBNA1/IgA抗体rA值显著低于晚期(Ⅲ、Ⅳ期)(P〈0.05)。结论:EBNA1/IgA抗体在早期鼻咽癌表达水平相对较低。对于评估鼻咽癌临床分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B病毒Rta/IgG、EBNA1/IgA、VCA/IgA及EA/IgA抗体与鼻咽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收集211例未经治疗的鼻咽癌患者的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Rta/IgG、EBNA1/IgA抗体,用免疫酶法检测VCA/IgA及EA/IgA抗体,按92分期法进行分期,分别计算各T、N、M分期及临床分期的各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鼻咽癌各T、N、M分期及临床分期组Rta/IgG抗体rA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1期的EBNA1/IgA抗体rA值明显低于其它T分期,N0期明显低于其它N分期,临床I期明显低于其它临床分期(P<0.05)。VCA/IgA、EA/IgA抗体滴度各N分期及临床分期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病毒Rta/IgG抗体表达与鼻咽癌分期无关。EBNA1/IgA抗体在早期鼻咽癌表达水平相对较低。而VCA/IgA、EA/IgA抗体水平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程度相关,对于评估鼻咽癌临床分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EB病毒Rta/lgG、EBNA1/IgA、VCA/IgA及EA/IgA抗体与鼻咽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收集211例未经治疗的鼻咽癌患者的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Rta/IgG、EBNA1/IgA抗体,用免疫酶法检测VCA/IgA及EA/IgA抗体,按"92分期法"进行分期,分别计算各T、N、M分期及临床分期的各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鼻咽癌各T、N、M分期及临床分期组Rta/IgG抗体rA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l期的EBNA1/IgA抗体rA值明显低于其它T分期,NO期明显低于其它N分期,临床I期明显低于其它临床分期(P<0.05).VCA/IgA、EA/IgA抗体滴度各N分期及临床分期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病毒Rta/IgG抗体表达与鼻咽癌分期无关.EBNA1/IgA抗体在早期鼻嘲癌表达水平相对较低.而VCA/IgA、EA/IgA抗体水平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程度相关,对于评估鼻咽癌临床分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咽癌复发患者治疗前后EB病毒(EBV)-DNA、病毒衣壳蛋白抗原-IgA(VCA-IgA)和早期抗原-IgA(EA-IgA)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鼻咽癌复发患者124例为复发组,其中手术组77例,采用鼻内镜手术或鼻内镜手术联合放、化疗;放化疗组47例,采用放疗和(或)化疗.另选取30例鼻咽癌治疗后放射性颅底骨坏死患者(无复发)为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检测所有患者血清VCA-IgA、EA-IgA、EBV-DNA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前,复发组、对照组EBV-DNA阳性率分别为51.61%、0,两组VCA-IgA和EA-Ig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局部、颈部、局部及颈部复发的鼻咽癌患者间EBV-DNA、VCA-IgA和EA-Ig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Ⅰ期、Ⅱ期、Ⅲ期及Ⅳ期复发鼻咽癌患者中,EBV-DNA阳性率随临床分期增高而增高(P<0.05),但VCA-IgA及EA-Ig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手术组与放化疗组EBV-DNA、VCA-IgA、EA-Ig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手术组EBV-DNA转阴率高于放化疗组(P<0.05),且手术组EBV-DNA阳性率低于放化疗组(P<0.05),但两组VCA-IgA及EA-Ig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EBV-DNA可能有助于判断鼻咽癌复发和分期,手术治疗有助于清除机体的EBV.但在鼻咽癌治疗后放射性颅底骨坏死患者中仍可检出VCA-IgA、EA-IgA,建议对患者的抗体水平进行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6.
EB病毒两种抗体联合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EB病毒(epstein-ban virus,EBV)抗体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3例鼻咽癌患者、71例鼻部疾病患者和40例正常体检人群血清EBV相关抗体(EBV VCA-IgA和EA-IgA).结果 3组比较,鼻咽癌组血清VCA-IgA的阳性检出率为79.2%,EA-IgA阳性率为50.9%,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咽癌组和鼻部疾病组内VCA-IgA和EA-IgA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测鼻咽癌组两项指标的吸光度均值较另两组高;VCA-IgA单独检测及两项联合检测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79.2%),EA-IgA单独检测及两项联合检测均具有较强的特异性(93.8%).结论 联合检测鼻咽癌病人血清的VCA-IgA和EA-gA可兼具两者的性能优势,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强,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广西鼻咽癌高发区初筛2年后鼻咽癌一级亲属和一般人群组血清EB病毒抗体的差异及鼻咽癌发病情况.方法 2013年8~12月广西梧州市、玉林市和南宁市参加鼻咽癌初筛,且2015年8 ~ 12月再次接受随访的人群2 022例,对比其初筛时与随访时EB病毒抗体[病毒壳抗原(VCA)-IgA和早期抗原(EA)-IgA]的阳性率,比较鼻咽癌一级亲属(亲属组)和一般人群组中EB病毒抗体的变化及鼻咽癌检出情况.结果 初筛时亲属组VCA-IgA阳性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组(P<0.05),两组EA-Ig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亲属组VCA-IgA变化与一般人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亲属组和一般人群组EA-IgA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亲属组VCA-IgA转阴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组(P<0.05).随访时两组VCA-IgA、EA-Ig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亲属组检出鼻咽癌2例(1.12%),一般人群组检出10例(0.54%),两组的鼻咽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筛后鼻咽癌一级亲属鼻咽癌检出率并未显著高于一般人群组,可能无需选择性随访.  相似文献   

8.
【 目的 对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IL-10进行检测,探讨IL-10的水平与临床分期等因素的关系,寻找与鼻咽癌临床分期相关的生物学指标,并为鼻咽癌的免疫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微球阵列(CBA)检测符合入选标准的152例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的IL-10水平,对不同性别、年龄、病理、EB病毒滴度、T,N和临床分期分组的IL-10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男性患者的IL-10水平低于女性患者,低年龄组患者的IL-10水平低于高年龄组患者,病理为分化型非角化性癌的患者的IL-10水平高于未分化型非角化型癌的患者,低VCA-IgA滴度的鼻咽癌患者的IL-10水平高于高VCA-IgA滴度的鼻咽癌患者,低EA-IgA滴度的鼻咽癌患者的IL-10水平高于高EA-IgA滴度的患者,低DNA酶中和率滴度的鼻咽癌患者的IL-10水平高于高DNA酶中和率滴度的患者,低N分期的鼻咽癌患者的IL-10水平低于高N分期患者。低临床分期的鼻咽癌患者的IL-10水平低于高临床分期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T分期的鼻咽癌患者的IL-10水平低于高T分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T分期的提高, IL-10水平也升高,IL-10可作为鼻咽癌T分期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EB病毒IgA滴度在鼻咽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EB病毒壳抗原IgA抗体(VCA-IgA)和EB病毒早期抗原IgA抗体(EA-IgA)滴度在鼻咽癌(NPC)筛查及鼻咽癌诊断上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应用免疫酶法对5196例鼻咽癌病人EBV VCA-IgA和EBV EA-IgA抗体滴度的检测,评价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在检测5196例NPC标本中,EB病毒VCA-IgA滴度<1∶5者69例,>1∶5以上5127例,鼻咽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和80%,EB病毒EA-IgA滴度>1∶5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和97%。结论虽然EB病毒VCA-IgA抗体滴度作为鼻咽癌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在鼻咽癌的流行病学筛查中不能作为单独的诊断方法,必须结合临床确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外周血EB病毒衣壳抗原抗体(VCA-IgA)、早期抗原抗体(EA-IgA)和EB病毒DNA(EBV-DNA)在鼻咽癌(NPC)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23例鼻咽癌患者、50例鼻炎患者、40例健康成人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法检测VCA-IgA、EA-IgA抗体,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BV-DNA,分析比较这3种检验方法的灵敏度与特异性。结果VCA-IgA、EA-IgA、EBV-DN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是35.77%和97.78%,71.54%和95.56%,26.83%和97.78%。EA-IgA的灵敏度最高,其次是VCA-IgA。VCA-IgA和EBV-DNA的特异性均稍高于EA-IgA。结论VCA-IgA和EA-IgA抗体测定与EBV-DNA联合检测可作为筛查鼻咽癌患者、观察鼻咽癌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EB病毒特异性VCA-IgA和EA-IgA抗体定量检测对EB病毒相关的鼻咽癌的诊断意义?方法:试验组为228例鼻咽癌血清标本,对照组为10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用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标本中EBV特异性VCA-IgA和EA-IgA抗体水平,以临床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各血清检测指标的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及其cut-off值的设定?结果:正常健康人血清中EB病毒特异性VCA-IgA和EA-IgA抗体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5 U/ml 和 11.5 U/ml,鼻咽癌患者血清中VCA-IgA和EA-IgA抗体的平均水平分别为56.5 U/ml 和 63.5 U/ml,鼻咽癌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根据VCA-IgA?EA-IgA定量检测结果绘制ROC曲线图,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3 和 0.948,VCA-IgA?EA-IgA定量检测可用于鼻咽癌的准确诊断?根据ROC曲线图分析,cut-off值分别设定为30 U/ml 和23 U/ml?按此值设定时,VCA-IgA检测鼻咽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9%和66.8%,EA-IgA检测鼻咽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9%和91.1%?联合检测VCA-IgA和EA-IgA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91%?结论:以ELISA法定量检测VCA-IgA?EA-IgA的血清抗体水平对鼻咽癌具有诊断意义,尤其将两指标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壮族鼻咽癌患者EB病毒Zta-IgG、抗早期蛋白抗体IgA(EA-IgA)与鼻咽癌2008分期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未经治疗的壮族鼻咽癌患者140例的血清Zta-IgG、EA-IgA抗体水平,按鼻咽癌2008分期进行分期,对比分析各分期患者的抗体水平。结果各临床分期的鼻咽癌患者EA-IgA、Zta-IgG抗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族鼻咽癌患者2008分期各分期的Zta-IgG、EA-IgA抗体水平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在鼻咽癌预后随访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鼻咽内窥镜、EB病毒在鼻咽癌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预后随访的鼻咽癌患者的MSCT、鼻咽内窥镜、EB病毒VCA-IgA和EA-IgA的资料,并与复发金标准进行比较。分别计算MSCT、内窥镜诊断鼻咽癌复发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并绘制ROC曲线,比较两者的Az值(曲线下面积)差异是否有显著性。比较EB病毒在区分复发与未复发患者方面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MSCT的灵敏度为76.2%,特异度为92.7%,Youden指数是0.689。内窥镜的灵敏度为45.0%,特异度为100.0%,Youden指数是0.450。MSCT和内窥镜的Az值分别是0.845和0.71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62,P=0.09)。复发组的VCA-IgA[(53.4±45.6)U/mL]和EA-IgA[(26.4±23.6)U/mL],与未复发组的VCA-IgA[(31.5±28.6)U/mL]和EA-IgA[(13.0±9.9)U/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52,P=0.138;t=1.946,P=0.071)。结论在鼻咽癌预后随访中,MSCT价值较大。虽然内窥镜特异性很高,但是漏诊率也高。而EB病毒VCA-IgA、EA-IgA对于预后随访的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EB病毒(EBV)不同抗体在鼻咽癌患者中的阳性率,用于分析EBV抗体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鼻咽癌患者的血清或血浆样本2068份进行检测,样本来自广东省(鼻咽癌高发区)不同地区。所有样本均进行EBV衣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抗体(VCA-IgA)、早期抗原免疫球蛋白A抗体(EA-IgA)、早期抗原免疫球蛋白G抗体(EA-IgG)、核抗原1免疫球蛋白A(NA1-IgA)、壳抗原免疫球蛋白M抗体(VCA-IgM)抗体的检测,根据结果分析各抗体在鼻咽癌中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在鼻咽癌患者中,EBV抗体VCA-IgA、EA-IgA、EA-IgG、NA1-IgA、VCAIgM的阳性率分别为50.00%、33.22%、71.95%、50.00%、0.05%。结论EBV抗体VCA-IgA、EA-IgA、EA-IgG、NA1-IgA在鼻咽癌患者中保持较高的阳性率,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VCA-IgM阳性率较低,对鼻咽癌早期诊断的价值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MR图像的原发肿瘤体积测量与我国鼻咽癌2008分期中T、N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5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113例鼻咽癌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依据我国鼻咽癌2008分期标准判断鼻咽癌患者的T、N和临床分期。基于横断位T2加权压脂像,逐层手动勾画肿瘤边界,采用面积求和法计算肿瘤体积。结果:原发肿瘤体积随T分期进展逐渐增大(P<0.01)。相邻T分期间两两比较,T1/T2、T3/T4期间原发肿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83.19%。N0~N3期原发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Ⅰ~Ⅳ期原发肿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邻临床分期间两两比较,Ⅰ与Ⅱ、Ⅱ与Ⅲ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与Ⅳ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咽癌原发肿瘤体积与我国2008分期中T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可考虑将鼻咽癌原发肿瘤体积纳入后续分期,以帮助判断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EB病毒VCA-IgA和EA-IgA抗体,并结合鼻内窥镜检查,对门诊就诊的广东地区患者进行鼻咽癌诊断。方法用间接免疫酶法检测门诊就诊的广东地区患者的EB病毒VCA-IgA和EA-IgA抗体,并用鼻内窥镜对抗体阳性的患者进行鼻咽部检查,对可疑的患者进行鼻咽部活检。结果门诊3 275例患者进行EB病毒VCA-IgA和EA-IgA抗体检测,VCA-IgA抗体阳性545例,EA-IgA抗体阳性39例,两项阳性39例,875例行鼻内窥镜检查,594例进行病理活组织检查,共确诊鼻咽癌患者79例。抗体阳性鼻咽癌检出率为14.13%。结论 EB病毒VCA-IgA和EA-IgA抗体检测并结合鼻内窥镜检查是鼻咽癌临床综合诊断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EB病毒VCA—IgA和EA—IgA抗体,并结合鼻内窥镜检查,对门诊就诊的广东地区患者进行鼻咽癌诊断。方法用间接免疫酶法检测门诊就诊的广东地区患者的EB病毒VCA—IgA和EA-IgA抗体,并用鼻内窥镜对抗体阳性的患者进行鼻咽部检查,对可疑的患者进行鼻咽部活检。结果门诊3275例患者进行EB病毒VCA-IgA和EA—IgA抗体检测,VCA—IgA抗体阳性545例,EA—IgA抗体阳性39例,两项阳性39例,875例行鼻内窥镜检查,594例进行病理活组织检查,共确诊鼻咽癌患者79例。抗体阳性鼻咽癌检出率为14.13%。结论EB病毒VCA-IgA和EA—IgA抗体检测并结合鼻内窥镜检查是鼻咽癌临床综合诊断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T分期与N分期中采用同期放化疗治疗对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32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2014年10月完成所有治疗及随访,采用对照研究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T分期组(60例)和N分期组(72例);均行放化同期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两组患者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T分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N分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7%;两组患者在复发率、转移率、复发并转移率、3年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的比较上χ2=7.31、10.43、7.74、4.95、4.48,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癌患者采用放化同期治疗,其病情的预后和转归与N分期和T分期具有相关性,但N分期为主导因素,对患者行分层放疗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鼻咽癌患者血浆EB病毒(EBV)DNA水平在监测复发转移方面的临床意义,并与VCA-IgA、EA-IgA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21例临床缓解期患者和25例临床复发转移患者的血浆,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在PE7700型检测仪上定量检测血浆标本中EBV-DNA水平,免疫酶法检测VCA-IgA、EA-IgA水平。结果肿瘤复发转移组92%(23/25)的患者血浆中可检测到高拷贝数的EBV-DNA,中位浓度为420000copies/ml,在临床缓解组患者中,仅4.8%(1/21)的患者血浆中可检测到较高拷贝数的EBV-DNA,中位浓度为0copies/ml。两组阳性率及中位浓度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VCA-IgA、EA-IgA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浆EBV-DNA水平的检测有助于鼻咽癌复发转移的诊断,其预后价值优于VCA-IgA、EA-IgA水平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应用免疫酶标记抗体间接法同时检测鼻咽癌病人98例(放疗前63例,放疗后35例)和对照组51例血清中EA-IgA、VCA-IgA抗体。结果表明,治疗前鼻咽癌病人的VCA-IgA抗体阳性率较高,而EA-IgA抗体更具有特异性,两者联合检测,可以互相补充,提高诊断可靠性,对早期发现鼻咽癌具有重要价值。结果还显示,鼻咽癌放疗后EA-IgA抗体阳性率明显下降,一般放疗后三年以上者此抗体转阴,复发时又呈阳性,提示对鼻咽癌放疗三年后EA-IgA阳性者应给以重视,可能预示肿瘤残存或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