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茯苓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王利亚  万惠杰 《中草药》1998,29(3):145-148
从茯苓的乙醚、乙醇萃取物中分得8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Ⅰ~Ⅷ分别鉴定为3β-羟基-16-α-乙酸氧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Ⅰ),O-乙酰茯令酸(Ⅱ),3β-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Ⅲ),β-香树脂醇乙酸酯(Ⅳ),O-乙酰茯苓酸-25醇(Ⅴ),O-乙酰茯苓酸甲酯(Ⅵ),茯苓酸甲酯(Ⅶ),ganodericacid(Ⅷ)。Ⅳ和Ⅷ系首次从裁等中分得,Ⅵ和Ⅶ系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得,Ⅰ和Ⅴ为2种新化合物。并首次报道了Ⅰ,Ⅱ,Ⅲ,Ⅴ,Ⅵ,Ⅶ的~(13)CNMR数据。  相似文献   

2.
昆明山海棠醚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亮  张正行  安登魁 《中草药》1998,29(7):441-442
从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hypoglaucum茎的醚溶物中分得8种成分,经光谱分析和对照品的比较,分别鉴定为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Ⅰ),β-谷甾醇(Ⅱ),stigmast-4-en3-one(Ⅲ),对羟基苯甲酸(Ⅳ),3,4-二羟基苯甲酸(Ⅴ),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Ⅵ),雷公藤内酯甲(Ⅶ)和雷公藤内酯乙(Ⅷ)。其中Ⅰ、Ⅲ、Ⅳ、Ⅴ和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山茱萸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3  
从中药山茱萸中分离并鉴定了10种化合物:熊果酸(Ⅰ),5,5’-二甲基糠醛醚(Ⅱ),5-羟甲基糠醛(Ⅲ),没食子酸(Ⅳ),3,5-二羟基苯甲酸(Ⅴ),马钱素(Ⅵ),7-O-甲基莫诺甙(Ⅶ),7-脱氢马钱素(Ⅷ),β-谷甾醇(Ⅸ)和脱水莫诺甙元(Ⅹ)。其中Ⅹ为首次从天然界中分得,Ⅱ、Ⅲ和Ⅷ为第一次从山茱萸科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菟丝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展  何直昇 《中草药》1998,29(9):577-579
从菟丝子CuscutachinensisL.中分得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新芝麻脂素(neo-sesamin,Ⅰ)、山柰酚(kaempferol,Ⅱ)、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Ⅲ)、4',4,6-三羟基橙酮(Ⅳ)、槲皮素(Ⅴ)、金丝桃苷(hyperoside,Ⅵ)、软脂酸(palmiticacid,Ⅶ)、硬脂酸(stearicacid,Ⅷ)、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Ⅸ)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Ⅹ)。其中Ⅰ为新化合物,Ⅱ和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土茯苓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李伊庆  易杨华  汤海峰  肖凯 《中草药》1996,27(12):712-714
从土茯苓Smilaxglabra根茎中分得9个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槲皮素(Ⅱ),上茯苓甙(Ⅲ),琥珀酸(Ⅳ),棕榈酸(Ⅴ),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Ⅵ),胡萝卜甙(Ⅶ)及豆甾醇和谷甾醇的混合物(Ⅷ,Ⅸ)(化合物Ⅰ另文报道)。Ⅲ为一新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为5,7-二羟基色原酮-3-O-α-L一鼠李糖甙,命名为土茯苓甙。Ⅵ和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西北蔷薇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俞作仁  臧庶声  程桂香 《中草药》1998,29(8):514-515
从西北蔷薇果中首次分得7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及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正二十九烷(Ⅰ)、二十八碳酸(Ⅱ)、β-谷甾醇(Ⅲ)、19α-羟基乌苏酸(Ⅳ)、2α,3α,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甲酯(Ⅴ)、石吊兰素(Ⅵ)和胡萝卜苷(Ⅶ)。其中Ⅴ和Ⅵ为首次从蔷薇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委陵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委陵菜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得到5个单体,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为:2α-羟基乌苏酸(Ⅰ)、2α-羟基齐墩果酸(Ⅱ)、5,7,4’-三羟基黄酮(Ⅲ)、β-谷甾醇(Ⅳ)、胡罗卜苷(Ⅴ),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白花泡桐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白花泡桐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利用硅胶色谱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白花泡桐叶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结构被确定为:mimulone(Ⅰ)、洋芹素(Ⅱ)、木樨草素(Ⅲ)、2d,3p,19β-三羟基-乌苏酸-28-O—β—D-毗喃半乳糖苷(anserinoside,Ⅳ)、3d-羟基-熊果酸(Ⅴ)、熊果酸(Ⅵ)、胡萝卜苷(Ⅶ)、β-谷甾醇(Ⅷ)。结论: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白花泡桐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腺梗豨莶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腺梗莶SiegesbeckiapubescensMakino中分得8个化合物,根据IR、1H,13CNMR、2DNMR、MS光谱分析鉴定为莶醚酸(siegesmetlylethericacid,Ⅰ)、对映-16β,17-二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ent-16β,17-dihvdroxy-kauran-19-cioacid,Ⅱ)、β-谷甾醇(Ⅲ)、单棕榈酸甘油酯(glycerovlmononalmltate,Ⅳ)、豆甾醇(Ⅴ)、阿魏酸(ferulicacid,Ⅳ)、奇任醇(kirenol,Ⅶ)、琥珀酸(succinicacid,Ⅷ)。其中Ⅰ为一个新化合物,Ⅳ、Ⅵ和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0.
版纳藤黄果实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版纳藤黄Garcinia xipshuanbannaensis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版纳藤黄果实的化学成分,通过波谱技术鉴定化舍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果实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tovophyllinB(Ⅰ),β-谷甾醇(Ⅱ),熊果酸(Ⅲ),1-十八醇(Ⅳ),isogarcinol(Ⅴ),3’,5,7-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Ⅵ),木犀草素(Ⅶ),luteolin-7—O-glucuroaic acid methylester(Ⅷ),胡萝卜亭(Ⅸ),牡荆苷(Ⅹ),β-D-吡喃阿拉伯糖(Ⅺ),蔗糖(Ⅻ)。结论:化合物Ⅰ、Ⅲ~Ⅺ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1.
白前与白薇的部分药理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芫花叶白前水提物和柳叶白前醇提物灌胃给药均有明显的镇咳、祛痰作用,两种白前水提物腹腔注射给药均有明显的平喘和抗炎作用。直立白薇水提物有一定的祛痰作用,但无镇咳和平喘作用;而蔓生白薇水提物有一定的平喘作用,但无镇咳和祛痰作用;两种白薇的醇提物均无镇咳和祛痰作用。结果表明两种白薇均不能当作白前入药。  相似文献   

12.
欧山楂(Aubepine)在法国植物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药用山楂的品种为Crateagus pinnatifida,药用部位以果实为主。欧洲的山楂品种为C.oxyacantha,以花入药。欧山楂在法国不仅有着久远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而严谨的科学研究揭示了欧山楂的药理学原理和机制,因此,在目前的法国植物药市场中,欧山楂占有一席重要地位。法国药典中关于欧山楂的质量控制的描述和要求,以及现有上市制剂的特点,可以为中药走向欧洲作为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不同寄主植物对两种菟丝子中金丝桃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查不同的寄主植物及不同生长环境对菟丝子药材中金丝桃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不同生长条件下,菟丝子及南方菟丝子中金丝桃苷的含量在0.28%-0.65%之间,以山东蒙阴栽培在黄芩上的菟丝子中含量较高,野生在草上的南方菟丝子中含量较低。菟丝子和南方菟丝子之间差别不大。结论:菟丝子及南方菟丝子中金丝桃苷的含量与菟丝子品种及其寄主植物有关。随着种子成熟程度的增加,金丝桃苷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寄主上的菟丝子、南方菟丝子中多糖的含量。方法:用苯酚-浓硫酸法测定含量。结果:寄生于大豆上的菟丝子及南方菟丝子多糖含量较高。菟丝子及南方菟丝子种间多糖的含量差异不明显。随着菟丝子种子成熟程度的增加,多糖及可溶性糖的含量均增加。结论:寄主植物影响菟丝子及南方菟丝子中多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温郁金和川郁金的PAPD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用PAPD技术解决Curcuma属植物和药物分类存在的问题和争议。方法:对温郁金C.wenyujin和川郁金C.sichuanensis进行了PAPD研究。结果:2种亲缘关系很近,聚类结果表明难以从DNA水平上把二者划分为2个种。结论:结合化学和形态资料,我们认为2种应予以合并,学名应用C.wenyujin,但温郁金和川郁金经长期栽培,化学品质有一些区别,可分为2个药材品种。同时也指出了用花葶中央出和侧生作为分类依据值得商榷。此外,还证明温郁金与毛郁金C.aromatica有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长茎金耳环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化合物,波谱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长茎金耳环根及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它们分别是(2E,6Z,8E)-N-异丁基-2,6,8-三烯十酰胺(spilanthol,I)、magnosalin(Ⅱ)、heterotropan(Ⅲ)、N-异丁基-3,4-亚甲二氧基肉桂酰胺(N-isobutyl-3,4-methylenedioxy cinnamide,Ⅳ)、马兜铃内酰胺I(aristololactam I,Ⅴ)、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Ⅵ)、7-甲氧基马兜铃内酰胺Ⅳ(7-methoxyaristololactam Ⅳ,Ⅶ)、马兜铃酸I(aristolochic acid I,Ⅷ)和香草酸(vanillic acid,Ⅸ)。结论 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长茎金耳环中分离得到,其中I和Ⅱ为首次从细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植物表达载体在三分三发根中的高效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夕春  陈敏  张磊  廖志华  张明生 《中草药》2007,38(4):588-591
目的建立基于发根培养的三分三Anisodus acutangulus遗传转化体系及在三分三发根中表达外源基因的方法。方法由种子直接萌发得到无菌苗,建立了三分三的无菌苗培养系统。将植物高效表达载体pCAMBI-A1304 导入经过“disarmed”改造的根癌农杆菌C58C1(携带pRiA4质粒),获得了携带外源基因表达载体的重组C58C1工程菌。取生长良好的幼嫩真叶作为外植体,在乙酰丁香酮的诱导下用重组C58C1进行感染,诱导发根。选取在无激素培养基上生长迅速,分支多的发根单克隆进行继代培养。经过3次继代培养,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用于验证发根型质粒pRiA4和表达型质粒pCAMBIA1304 是否整合到三分三发根基因组内。结果建立了基于发根培养的三分三遗传转化体系,发根诱导频率达到100%,PCR检测表明pRiA4和pCAMBIA1304 质粒共转化率达到32%。结论该方法可以用于在三分三发根中高效表达外源基因,为实现基于发根的三分三产托品烷类生物碱的代谢工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柔毛冠盖藤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溶剂萃取、硅胶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其理化性质、1H-NMR和13C-NMR等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β-谷甾醇(2)、伞形花内酯(3)、胡萝卜苷(4)、茵芋苷(5)。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金铁锁中寡糖的成分及其结构。方法金铁锁药材采用水提醇沉法经三氯乙酸去蛋白,得到金铁锁粗糖(PTP);PTP依次经DEAE Sepharose F.F.、Sephacryl S-300和Sephadex G25柱层析,最终得到PTP1—1—1;对PTP1-1-1分别用HPLC、GC—MS、甲基化和高碘酸氧化分析进行相关结构研究。结果HPLC检查PTP1—1—1为单一寡糖;GC-MS糖组成分析和HPLC分子量测定结果推测PTP1—1—1是由1个葡萄糖和6个半乳糖组成的寡糖;甲基化分析、高碘酸氧化分析显示该糖链的连接方式为1,4和1,6连接。结论金铁锁寡糖PTP1-1—1的分离纯化和结构研究丰富了该植物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金铁锁药材和植物细胞培养产生的植物愈伤组织、毛状根中总皂苷含量.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在波长535 nm处测定样品中的总皂苷含量.结果 齐墩果酸在0.008 112~0.048 672 m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形关系,该法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77%,RSD=2.44%(n= 9).测得金铁锁药材,金铁锁植物愈伤组织1,金铁锁植物愈伤组织2和金铁锁毛状根中总皂苷的含量分别为0.217%,0.388%,0.221%和0.857%.结论 金铁锁悬浮培养毛状根中总皂苷含量较高,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