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井是煤矿的咽喉,井壁的破坏,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在分析井壁的破坏原因基础上,结合矿井生产实际,恒源煤矿副井井壁破裂治理实行抢修加固堵水、井壁开槽卸压两步治理方案,采用围岩加固、注浆堵水、井壁开槽综合治理技术,既减小了对煤矿生产的影响,又为观察研究井壁破裂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赢得充裕的时间,目前井筒修复成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文章的目的是通过注浆法治理井壁效果的实测分析来研究注浆法治理井壁破裂的机理。文章列举了我国注浆法治理井壁破裂的典型事例,分析了事例中注浆所引起的井口及周侧表土抬升的原因.深入研究了注浆引起井壁变形的机理.弄清了井壁破裂的真实原因,并通过地面注浆法与壁后注浆法治理井壁破裂效果的分析.揭示了注浆法治理破裂井壁的本质在于它的堵水效应。这一结论不仅为煤矿企业及相关的科研单位正确地制定注浆方案,节约治理成本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为立井井壁破裂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双龙煤矿缓坡副斜井存严重渗漏及井壁混凝土粉化破裂问题,且粉化破裂呈现加速、加剧趋势。主要介绍了副斜井井壁的现状,分析了井壁粉化破裂的原因,制定了合理的治理方案。分析发现,井壁渗漏水中高浓度硫酸根离子的腐蚀作用是导致井壁粉化破裂的主要原因。井壁治理采用了"堵、抗、防"的总体治理思路,具体应用了"渗漏水点化学注浆封堵+粉化破裂区块锚网喷修复+壁面硅烷浸渍防腐"的方案。目前井壁已修复完成近1 a,没有发生新生粉化、渗漏现象。双龙煤矿副立井井壁治理经验可为类似工程问题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杨庄煤矿副井破裂井壁多次治理效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黄淮地区的立井井壁破裂事故为鉴,为了给以后的破裂井壁治理方案提供更合理的技术参数,以杨庄煤矿副井为例,对杨庄煤矿副井深厚松散层破裂井壁多次治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井圈加固+卸压槽+化学注浆是目前对深厚松散层井壁破裂治理的较合理方案,单卸压槽方案优于双卸压槽方案,化学类浆液优于水泥类浆液,采用该方案不仅堵水防渗效果比较明显,而且能更有效地减缓卸压槽的压缩速率,卸压槽的使用期限为3~6年,卸压槽压缩量达到设计值后应当及时更换.  相似文献   

5.
双卸压槽法修复破裂井壁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深厚表土层中立井井壁破裂问题,指出底部含水层疏水沉降是导致井壁破裂的主因,研究了双卸压槽法修复破裂井壁的机理。通过在江苏龙固煤矿副井井壁修复工程中的应用,证明其效果良好,可供井壁破裂治理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临涣矿区立井井壁变形破裂机理,以临涣矿区某煤矿副井为例,在调查分析该井壁破裂特征、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松散层取样进行室内实验测得的物理力学参数,采用解析分析对井壁破裂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新生界松散层中第四含水层(以下简称四含)失水引起竖直附加应力增大是井壁破裂的主控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研究结果为类似条件下的井壁破裂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刘园子矿副立井井壁出现粉化破裂点,且井筒内有较大的渗漏水现象,矿井生产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通过对井壁破裂原因分析,提出采用卸压法进行井筒治理,采用井圈加固井壁破裂段、中深孔双液壁后注浆堵水加固漏水段井壁、在井壁严重破坏段设置卸压槽的综合治理方案。后期监测结果显示治理效果良好,为矿井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8.
主要介绍了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三河尖煤矿主井井壁破裂的概况,阐明了“井壁竖向附加力”是造成三河尖煤矿主井井壁破裂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加套井壁法、开卸压槽法、注浆加固地层法等可供选择的井壁破裂治理方案,并根据三河尖煤矿井壁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有针对性的井壁破裂治理方案及后续监测措施。  相似文献   

9.
井壁非采动破裂治理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煤矿立井非采动破裂原因和目前采用的治理井壁波裂措施的优缺点及可行性,探讨了合理治理井壁破裂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0.
卸压法治理井壁破裂机理的实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深厚表土中井壁破裂后采用卸压法进行治理的实际工程 ,在数值模似计算和物理模似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现场实测对“卸压治理技术”的长期效果进行研究 ,得到卸压法治理破裂井壁各阶段中井壁内部应力、应变的动态变化规律和卸压槽压缩量的变化规律 ,归纳出卸压法治理井壁破裂的力学机理 ,为卸压法治理井壁破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工程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