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食管曲张静脉出血的治疗至今仍有争议.旧方法(内窥镜硬化治疗)的重用与新方法(血管栓塞治疗)的推荐,致使争论更为加剧.近年来,控制食管曲张静脉出血的非手术方法日益受到注意,这与急诊手术死亡率和脑病发生率高有关.门脉高压病人的食管曲张静脉为什么出血,原因尚不了解.出血与曲张静脉的大小有关,但曲张静脉的大小和广泛程度与门脉高压的水平无关.胃-食管返流并不造成出血.曲张静脉出血后的非手术治疗者,在4~6周内死亡率为42%(主要因出血致死).大约有1/3的病人在6周内再次出血.生存者如不手术,有1/3的病人6周后还会复发出血.幸存者病情的实质性改善,均有赖于早期安全而有效的治疗.近几年在控制食管曲张静脉出血的非手术治疗方面已取得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2.
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以往多采用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抽剥术,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如小腿部静脉极度曲张,范围广泛,成迂曲状或蔓状改变,则不能顺利插入剥脱探条进行抽剥,需多切口分段抽剥或长切口大块剥离皮瓣切除曲张静脉,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恢复周期长,且会留下许多手术瘢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部小切口修复静脉瓣膜、血管内电凝曲张静脉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微创手术方法。方法选择67例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病人,在硬膜外麻醉或腰麻下取股部小切口,行第一对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同时利用40 W手术电刀对迂曲扩张的浅静脉进行血管内电凝。总结手术入路和手术体会。结果患者术后7 d拆线,股部小切口愈合良好,下肢曲张浅静脉消失,无淋巴漏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5年,超声多普勒检查电凝后的大隐静脉和曲张浅静脉均已闭合,无曲张静脉复发现象,但有2例瓣膜修复处术后3年有轻度返流。结论股部小切口修复瓣膜结合血管内电凝曲张静脉,是一种较好的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微创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食道静脉曲张硬化治疗是通过内窥镜将硬化剂(2%鱼肝油酸钠、无水乙醇、消痔灵等)注射到曲张静脉起始端和末端(内窥镜视野),或者血管两侧的粘膜中,以起到压迫血管,阻塞血流,使曲张静脉变细、硬化、消失。此种疗法创伤小,危险性较手术小,治疗方便,且效果明显,病人易接受,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不易手术及术后食  相似文献   

5.
透光旋切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8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透光旋切术是采用Trivex System系统针对下肢曲张浅静脉的微创手术,能彻底清除所有的曲张静脉和浅静脉血栓,对浅静脉团及皮下有粘连的浅静脉均可一次性切除.现将我院近2年治疗经验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部小切口修复深静脉瓣膜联合血管内电凝曲张的大隐静脉和浅静脉,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7例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取股部小切口,行第一对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同时选用40W输出功率的电刀,对迂曲扩张的大隐静脉或浅静脉进行血管内电凝。结果:患者于手术5~10h后下床活动,7d天拆线,股部小切口愈合良好,无淋巴瘘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5年,超声检查电凝后的大隐静脉和曲张浅静脉均已闭合,无曲张静脉复发。2年内临床治愈率为100%;3年后2例股静脉瓣膜修复处轻度反流,临床治愈率96.36%。结论:股部小切口修复瓣膜功能联合血管内电凝曲张静脉,是一种较好的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下肢静脉曲张是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之一,多需手术治疗.近年出现了很多微创治疗方法,使患者和医生有很多选择.为了比较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剥脱联合曲张静脉电凝术的效果,我们自2005年1月至2006年4月进行了两种方法的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前,外科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占主要地位,内科治疗几乎无希望。外科治疗大致分为门脉减压的血管吻合术和直接切断曲张静脉的手术。在日本以后法为多。  相似文献   

9.
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者采用硬化剂注射治疗日益增多,因此法简单而又能提高生存率。早期的研究是作硬化剂粘膜下注射,旨在局部闭塞曲张静脉。尽管曲张静脉内与曲张静脉旁注射没有直接的比较研究,但有人报告:曲张静脉旁注射在远期效果上并无益处;另有研究提示理想的注射部位是曲张血管本身。本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中的应用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38例患者(共54条患肢)均在造影指导下进行手术.剥脱大隐静脉主干,然后对小腿严重屈曲成团的静脉进行点状剥脱,最后对明显的曲张浅静脉进行泡沫硬化剂治疗.术中再次静脉造影,对残留的曲张静脉再次注入泡沫硬化剂,直至完全闭合.结果 38例患者(54条患肢)第一次泡沫硬化剂注入后进行静脉造影,发现77.8%(42/54)患肢存在小腿深部有残留曲张静脉,再次进行泡沫硬化剂治疗后绝大部分曲张静脉闭合.术后第5天静脉造影复查时发现有8例皮下深层有曲张静脉团,再次注入泡沫硬化剂后曲张静脉闭合.无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结论 改进的应用泡沫硬化剂方法闭合曲张静脉可以安全、有效、微创及彻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并取得较好的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 对本院2005年7月~2011年6月收治24例(31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复发的主要原因有大隐静脉残留18条患肢,小隐静脉曲张未处理5条患肢;激光闭合术后曲张静脉再通4条患肢;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6条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4条患肢;血管再生与深静脉交通1条患肢.21例患者(28条患肢)接受再手术治疗,25条反流性静脉曲张患肢外观曲张静脉消失,1例随访时死亡,死时患肢无复发.3例PTS患者治疗后,2例溃疡愈合,1例仍反复溃疡.结论 再手术前常规的影像学检查以此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微波血管腔内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微波血管腔内微创治疗与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与优缺点。方法:治疗组采用微波血管腔内凝固封闭大隐静脉结合属支曲张静脉穿刺凝固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静脉剥脱手术方法。结果:治疗组在症状改善、患肢美观、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微波血管腔内微创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具有微创、患者痛苦小、恢复快、美观、疗效好、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简捷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介入性放射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人们开始探索经颈静脉肝内门一体分流术.即经颈内静脉穿刺插管至肝静脉,于血管腔内行肝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流。同时还可设法栓塞曲张静脉的主要出血分支.此类手术方法创伤较小,不需剖腹,目前主要试用于肝功能失代偿而并发急性胃底、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病人。  相似文献   

14.
完全腹腔镜脾切除门体静脉断流术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报道1例腹腔镜下治疗门脉高压症并发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手术方法的成功经验.经腹腔镜行门体静脉断流术,术后静脉曲张情况改善,肝功能好转,脾功能亢进得到纠正,无近期并发症.作者认为完全腹腔镜门体静脉断流术具有微创手术的优点,又能达到常规手术的效果,是治疗门脉高压症并发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是常见的血管外科静脉病变.人们最早认识的是以大隐静脉曲张为代表的浅静脉功能不全.消除曲张浅静脉以打断浅静脉反流,达到降低静脉高压的目的是治疗CVI的基本原则.然而,人们发现许多接受了浅静脉手术的病例,静脉功能不全仍未能纠正.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充分认识并证实了深静脉反流和功能不全在CVI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发展与手术技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发展历程 门奇静脉断流术是手术阻断门奇静脉间的反常血流,以达到预防出血和止住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门奇静脉断流术有多种术式[1],早期的断流术多为缝扎和离断胃左静脉、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止血效果较差;有的术式如胃底横断术、食管下端胃底切除术等创伤较大,并发症多,难以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精确,全面的评价和记录胃底、食管曲张静脉的状况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治疗无疑是非常重要的.1980年日本门静脉高压症研究会曾提出了一个规约并被许多国家采用.但随着内窥镜硬化治疗的发展,这个规约在记录粘膜病变方面就显得不足.为了适应曲张静脉治疗的一些诸如内窥镜下硬化剂注射的前瞻性研究,正确评价胃底曲张静脉治疗效果及确立曲张静脉治疗后复发的定义和治疗的时机,1991年新规约出台了,这个规约将硬化剂治疗后曲张静脉内血栓形成、糜烂、溃疡、瘢痕等情况均考虑进去,共包括六大类评价标准,其中前4类是旧规约中已经有的,分列如下:1.曲张静脉所处的位置.2.曲张静脉的形状、大小.3.曲张静脉的基本颜色.4.红色斑.5.出血情况.6.食管粘膜情况.详细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经皮透视性曲张静脉团刨削术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告利用关节镜和关节刨削器开展下肢曲张浅静脉团刨削术10例。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6例和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伴浅静脉曲张4例,肢体均有曲张成团的曲张浅静脉。该手术方法切口少而小,疼痛轻,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随访6~12个月,肢体曲张成团浅静脉均消失,无复发,近期疗效满意。提示下肢曲张静脉团刨削术系一治疗下肢曲张成团的曲张浅静脉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勇  金毕 《临床外科杂志》2006,14(11):708-709
目的评价血管内激光微创治疗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对58例(76条)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血管内激光微创治疗术治疗,并对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患肢静脉曲张明显减轻,疗效满意。3例出现下肢肢体皮肤轻微灼伤,2例创口皮肤肿胀,1例曲张静脉消除不完全。结论血管内激光微创治疗术是治疗大部分下肢静脉曲张首选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对门静脉高压所致膀胱静脉曲张临床诊治特点的认识. 方法 患者男,63岁.间断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7个月入院.既往肝硬化病史9年.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小板56×109/L.超声检查示脾大(5.8 cm×14.0 cm);膀胱左侧壁和前壁可见一内部充满静脉血流信号的网状结构(7.0 cm× 2.4 cm),向膀胱左侧外上方延伸,与一粗大静脉血管相连.膀胱镜下可见左侧壁和前壁的曲张静脉血管(3.0 cm×5.0 cm).CT血管重建检查示膀胱曲张血管与肠系膜下静脉相连,最终汇入脾静脉.患者临床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膀胱静脉曲张.行膀胱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 结果 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血尿症状消失,1个月后复查超声膀胱结构正常. 结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可发生膀胱静脉曲张,膀胱周围血管离断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