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廓出口综合征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诊断方法及治疗的原则与手段。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 ,47岁。主诉左手麻木不适、无力 ,手部肌肉萎缩来本院就诊。局部检查 :左前臂内侧及左手尺侧 1个半手指刺痛觉减退。左尺侧腕屈肌肌力M3,小鱼际及骨间背侧肌萎缩(++) ,左 2~ 5指内收、外展不能 ,拇指对掌功能受限。Froment征 (+) ,Wright征 (+) ,Roose征 (+)。肌电图示 :尺神经锁骨上段至肘段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诊断为左侧胸廓出口综合征而入院。择期手术。术中发现 ,在臂丛下干跨越小斜角肌边缘处有一明显压迹 ,被压处神经变薄 ,近、远端神经变硬。切断前斜角肌及小斜角肌后作神经外膜松解术。给予神经…  相似文献   

3.
胸廓出口综合征是锁骨下动脉和/或静脉及臂丛神经在经过胸廓出口的第一肋骨和锁骨之间,受到骨或韧带的压迫所产生的一组神经或/和血管受压症候群.也有称之为第一肋骨综合征、颈助综合征、前斜角肌综合征、肋锁综合征、肩带压迫综合征及过度外展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4.
5.
胸廓出口综合征诊治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指臂丛神经尤其是下干和锁骨下动静脉在胸廓出口部位因各种原因受压 ,从而引起上肢和颈肩部疼痛、麻木、无力、感觉异常或肢端缺血为特征的证候群。Peet于 195 6年将其称为胸廓出口综合征 (Thoracicoutletsyn dromeTOS)。由于缺乏客观的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多样 ,易受病人主观因素的影响 ,现将近期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病因与分类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病理基础是胸廓出口处骨性组织和软组织的解剖变异。骨性卡压约占 30 % [1] ,包括第 7颈椎横突过长 ,颈肋 ,第一肋骨变异 ,第一肋骨及锁…  相似文献   

6.
胸廓出口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胸廓出口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探讨方智敏由于本征临床上表现复杂缺乏认识,误诊误治时有发生。本文通过43例的临床资料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1一般资料自1984~1997年共收治这类病人43例:男15例,女28例,男女比例1∶1.9,病程最短为1月,最长达7年6...  相似文献   

7.
胸廓出口综合征(TOS)指臂丛、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于胸廓出口区域受到卡压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综合征,根据受压结构分神经型、动脉型及静脉型。其中神经型比例高达90%,症状体征多变,缺乏敏感、特异的客观辅助检查,国际上至今无统一公认的诊断标准,一直是TOS研究的重点与难点。近数十年来国内学者对该疾病的关注持续提升,关...  相似文献   

8.
9.
米琨  农奔 《临床骨科杂志》2004,7(4):413-414
目的探讨儿童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分析5例儿童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参考陈德松等的标准评定,优4例,良1例。结论儿童胸廓出口综合征主要病理改变是斜角肌的肥厚与挛缩,病因是包括感染在内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一旦保守治疗无效应及早手术。  相似文献   

10.
11.
胸廓出口综合征系臂丛神经及锁骨下血管在胸廓上口部受压而引起患肢血管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症候群。我科自1987年以来收治148例,采用理疗、针灸、臂丛神经水针疗法和推拿等综合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本征148例中男88例,女60例;年龄12~73岁;左侧65例,右侧77例,双侧6例;病程1周~8个月;疼痛型76例,瘫痪型8例,混合型64例。2.诊断依据:(1)臂丛神经激惹或损伤征:患肢出现疼痛、皮肤麻木或肌肉萎缩、肌力减退等症状。有的呈现上肢某一神经受卡压的瘫痪症状。(2)血管神经营养功能障碍征:患肢肤温低,排汗功能障碍。桡动脉搏动…  相似文献   

12.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与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6月~2001年3月,我们共收治60岁以上的老年人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6例。由于老年人TOS很容易误诊为颈椎病,或可能与颈椎病同时存在而漏诊,特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是指臂丛神经或者锁骨下动脉或者锁骨下静脉在胸廓出口受到卡压而出现的一些列症状。可分为神经型TOS、静脉型TOS和动脉型TOS,其中神经型TOS最为常见。TOS的临床表现非常多样,并且缺乏确诊性的检查方法,因此诊断应结合详细的病史、查体及相关的辅助检查。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均适用于TOS,并且都能获得较好的预后。神经型TOS首选保守治疗,对于有症状的血管型TOS和保守治疗失败的神经型TOS,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胸廓出口综合征(TOS)合并远端神经卡压并不少见,但多为单卡或双卡,合并多卡罕见,2002年本院收治1例TOS合并四卡综合征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小于5cm的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手术切口。方法:对9例患用该切口,成功地切断了前、中小斜角肌的腱性部分,手术时间为1h左右。结果:9例的近期疗效良好,感觉有明显改善,肌力增加。结论:采用5cm及小于5cm的胸廓出口综合征切口可切断前、中、小斜角肌,达到手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目的。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33岁。在2年前开始出现右前臂麻木,以尺侧为主,不影响活动,未经系统治疗。以后逐渐发展、出现疼痛,肌肉萎缩,手部持物乏力来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无异常。右上肢轻度肌肉萎缩,大小鱼际萎缩明显,前臂及手部尺侧感觉迟钝,Adson试验弱阳性。肌电图提示拇短展肌及小指外展肌呈现神经源性损害,正中神经及尺神经感觉  相似文献   

18.
在内窥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1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报告并探讨一个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的新方法,即在内窥镜辅助下进行手术治疗。方法 局部麻醉下在颈外侧作1.5cm长的小切口,在内窥镜的辅助观察下,切断部分前中斜角肌的腱性起始纤维。结果 2092年3月11日至2002年12月16日,共作10例。手术当天10例的症状和体征均完全消失。术后随访4个月~1年,平均6个月。5例的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4例的肌力恢复正常,前臂和小指的刺痛觉稍减退。1例仅偶有颈部不适的症状,术侧锁骨区有麻痛,针刺有痛觉过敏。结论 在内窥镜辅助下经颈部微小切口切断部分前中斜角肌的腱性起始纤维,可解除斜角肌对臂丛神经的压迫,是一个创伤很小的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在过去的120年中,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是争论最多的临床问题之一。TOS由Peet命名,他使用此术语来描述一组临床与解剖不同的病变,它们共同之处在于血管神经结构在经过胸廓出口区域受到压迫。因累及的组织不同,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极不确定,可在不同部位发生压迫或嵌压。至于对TOS如何分类、评价,是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尚存有争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