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NCEP 1°×1°分析资料、FY-2E卫星及雷达资料等,采用诊断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了2014年9月27—28日豫中南区域性暴雨的环流形势、强降水成因、中尺度特征及该过程与夏季暴雨的异同。结果表明:本次秋季暴雨过程是高空低槽、副高、中低层切变线、高低空急流、地面倒槽等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持续的水汽辐合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水汽通量大值区与水汽辐合中心分布及暴雨落区吻合;低层涡度的发展和水平风的切变导致垂直涡度发展,动力条件较好;K指数高值区对预报暴雨尤其强降水落区有较好指示意义,暴雨中心上空θse值随高度递减,高层低能舌叠加在低层高能区之上,强降水落区位于二者交汇的区域。低层偏东气流与高空槽前西南气流配合产生经向次级环流,上升运动增强;200 h Pa西风急流稳定维持,导致高层抽吸作用明显,有利于区域性暴雨发展。降水云团tbb一般在-32℃左右,发展高度明显低于夏季暴雨云团;降水前期回波为层云回波,后期转变为混合性回波,强降水主要由混合降水回波中的强对流云团导致的。中高层没有明显强冷空气,低层冷空气作用较大,东路冷空气一方面形成冷垫造成动力抬升,另一方面在低层与暖湿气流形成强水汽辐合,是本次秋季区域性暴雨的形成机制,也是不同于夏季暴雨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2005年淮北大暴雨成因诊断的个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对2005年7月10日江苏淮北区域性大暴雨分析得出: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对暴雨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湿位涡的正压项的绝对值的增大与降水的增幅成正比,斜压项随降水的增幅增大,表明在"05710"暴雨发生的过程中不仅有对流不稳定能量存在,又有倾斜涡度的发展;同时低层水汽通量辐合的增大和上升运动是这场暴雨产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2003年8月28日至29日铜川区域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3-08—28—29铜川市暴雨过程分析发现,暴雨发生在南亚高压由东部型转为西部型的调整过程中,200hPa急流为暴雨区高层辐散提供了动力条件,500hPa陕西处于副高边缘,新疆有冷涡不断分裂冷空气扩散南下,这种形势的稳定,为暴雨区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和动力作用;700hPa关中及其以南的SW急流和850hPa华北到陕西东部的东风气流,为暴雨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铜川处于切变辐合区;物理量场中,铜川处于一个水汽的辐合中心,垂直速度的上升中心,散度场上表现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配置非常有利。中尺度分离分析表明,暴雨发生过程中,雨区低空700hPa和850hPa有明显的中尺度辐合区存在。  相似文献   

4.
利用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雷达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9年4月19日福建中南部强降水过程的热力动力条件。结果表明:这次降水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尺度雨团特征,直接影响系统是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低空西南急流为暖区强对流发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水汽条件;低层暖平流、高层冷平流的上下层配置,使不稳定能量得以聚集,为对流发展提供必要的能量。  相似文献   

5.
一次大暴雨过程低空急流脉动与强降水关系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曹春燕  江崟  孙向明 《气象》2006,32(6):102-106
应用香港天文台提供的时空分辨率都非常高的风廓线雷达资料对深圳2005年8月19—20日大暴雨过程强降雨时段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风廓线雷达资料每小时风场揭示每次强降水的发生都对应一次西南急流的迅速加强和向下扩展。低空急流指数I可以说明低空急流的脉动向地面扩展程度与中小尺度降水的密切关系,对强降水的出现及雨强大小有一定的预示性。  相似文献   

6.
曹楚  王忠东 《气象科技》2011,39(3):308-314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结合自动站加密资料对2009年9月29日20:00至10月1日20:00发生在浙江东部沿海的一次东风波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0916号台风"凯萨娜"外围环流为此次东风波的形成提供了扰动作用,副热带高压的加强使得低层形成了明显的东南急流,为暴雨或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  相似文献   

7.
2003年秋季华北地区一次区域性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2003年10月10~12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场罕见大范围暴雨、区域性大暴雨天气的分析发现,生成于孟加拉湾的季风云团及其向东北方向扩展的西南季风云系与高空急流云系的结合为区域性大暴雨的形成打下了基础;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及中、低空系统的上下叠加为大暴雨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动力场;多支低空急流的形成为大暴雨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8.
2006年川渝两次久旱转雨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汪丽  青泉  谢娜  徐琳娜 《气象》2007,33(4):53-57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T213分析资料对解除2006年川渝特大高温伏旱的两次降温、降雨过程进行物理量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hPa环流形势发生转变,高空冷平流及地面冷空气的入侵对暴雨的启动至关重要。低层偏南暖湿气流的加强及风速脉动对暴雨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850hPa水汽辐合,高层辐散及上升运动的加强与雨强和雨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海南2008年秋季持续性暴雨过程的物理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学款  符娇兰  曹殿斌 《气象》2012,38(7):795-803
利用地面常规与加密自动站降水观测、卫星云图、NCEP FNL全球分析等资料对2008年10月12—14日海南持续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分析表明:热带低压、冷空气以及副热带高压三者的相互作用,导致海南低空出现持续的东(东南)风急流,该急流在海南东部沿海形成的向岸风辐合及地形强迫抬升是MCS的重要触发机制,其暖湿输送作用是暴雨区不稳定能量得以循环建立的主要途径。南海东北风冷涌前沿强辐合、潜热加热以及高空强辐散有利于热带扰动的发展与维持。热带低压与冷空气相互作用导致大气斜压性增强,地转强迫作用与惯性振荡机制使得低压北侧东北风急流加强。东北与东南急流之间的形变与辐合导致持续锋生过程,锋生强迫产生的热力直接环流上升支与低空急流左前侧次级环流上升支是对流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触发机制,低空强潜热加热也有利于对流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3年7月上旬张家界特大暴雨山洪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周雨华  黄培斌  刘兵  张海  黄小玉  丁小剑 《气象》2004,30(10):38-42
对造成 2 0 0 3年 7月 8~ 1 0日张家界特大暴雨山洪的主要影响系统、物理量诊断场资料、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及自动气象站要素进行了分析 ,并重点分析了张家界特定的地形条件对降水的增幅作用及暴雨的夜发特征 ,为湘西北的暴雨山洪预报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中南部一次大雾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王丽荣  连志鸾 《气象》2005,31(4):65-68
对2003年11月河北省中南部大雾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稳定度有关的物理量场的变化不仅是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指标,对大雾天气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雾是在稳定的大气层结下出现的天气现象,根据大气稳定层结的状况及变化,可以判断大雾天气的有无及其生消时间。另外,前期湿度条件的积累也是影响大雾生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05.7.23河北暴雨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侯瑞钦  景华  张迎新  张文君 《气象》2006,32(7):88-9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卫星、自动站、加密雨量站、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05年7月22—24日河北中南部大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下产生的;副热带高压及热带系统造成的低层水汽堆积及高层的强辐散为强对流发生提供了热力和动力条件;整个过程中主要有三个强对流云团活动,地面对应有3个中-β尺度雨团产生,雨团一般出现在中尺度辐合线或中尺度气旋性环流偏向暖湿气流一侧;强雷达回波和正负速度对、逆风区等特征对强降水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热带气旋与河北特大暴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寿全  魏文秀 《气象》1995,21(7):34-37
利用1965-1994年资料统计表明,约有70%左右的河北特大暴雨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综合归纳了热带气旋影响的河北特大暴雨的三种类型,并对其中快速发展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