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有学者以"杂气病因学说"与"天人合一观"为文献依据;恶性肿瘤基因学发病机制和现代中医学提出的"癌毒学说"与"扶正抑癌学说"为临床依据提出"癌气"概念。本文从肿瘤角度出发,结合中医学的"精气学说"对"癌气"概念重新定义,并深入分析其生成、分类、气机及气化。在此基础上明确"癌气"与"癌毒"的关系,以及基于癌气分析癌病的难治性及其治法,并阐明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中医学的精气学说与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的源流作了追溯与比较。认为哲学的精学说与气学说是先民运用观物取象的思维方法对自然现象和人体的生命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而中医学的精学说与气学说的产生,则是古人运用同一思维方法认识人体自身生命现象的结果。中医学的精学说与气学说并非源于哲学的精学说与气学说,反而对哲学的精学与气学说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段晓鹏 《河南中医》2012,32(9):1163-1164
"中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医学的"中和观"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在中医养生学上表现得十分突出。中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人体内部和谐,即阴阳平衡。在养生方面,无论是时令、心理、膳食、运动、房事等等,都体现着"中和观",这是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应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论著,其整体观、矛盾观、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病机学说、养生学说、辨证论治等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笔者的学习体会,就《内经》中有关经络学说在针灸临床中的诊断作用,管见如下。1经络之望色诊断《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  相似文献   

5.
目的:浅讨中医学"三因学说"在研究天麻产业链中的作用。方法:以中医学中的"三因学说"作为理论指导,并结合经济学的产业链理论。结果:"三因学说"是以中医治疗上的"整体观念"以及辨证论治为内涵的科学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对天麻产业链的作用研究,促进天麻产业链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结论:中医学"三因学说"通过三因制宜,用发展的哲学观点来看待和分析问题。同时,通过指导临床更好地把握疾病本质,同样适用于在研究天麻产业链中各种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在天麻产业链的作用研究中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从而推动天麻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提高,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更强调人、自然、社会的关系要协调一致,顺应自然、保健摄生,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傣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医学同是中华民族传承的瑰宝,对各族人民的健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治未病"理论与"雅解"学说分别是这两个医学的核心理论,也是中医学和傣医学预防思想的高度概括。笔者通过对"治未病"理论与"雅解"学说的起源、理论基础、内容及其运用进行分析和探讨,将两者相互借鉴学习,促进各自发展。  相似文献   

7.
略论《难经》的学术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瑞麟 《河南中医》1997,17(2):75-77
本文以五行长生说,整体生命观,人与自然相应观和辨证防治观四个方面,论述了《难经》的主要学术思想,五行生长说是《难经》所独有的重要学说之一,应引起学术界的充分重视;以原气学说为中心的整体生命观,为后世命门学说和元阴元阳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人与自然相应观,则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五行生克规律为指导的辨证防治观,运用五行生克规律防病治病原则,对针灸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曾楚华  袁德培  胡玉萍 《河南中医》2014,(12):2291-2293
"三元学说"主张"一切众生,生死命籍,善恶簿录,普皆系在三元九府,天、地、水三官考校功过,毫分无失",注称"三元者,元,本也。但以上三官为万物之行本,故曰三元"。这与土家医以天、地、水为三元,将人体分为上、中、下(又称头、腹、足)三元完全一致,正因为如此,有学者指出土家医"三元学说"是源于孙思邈。笔者认为,这一说法是成立的,而从根本上来说,土家医"三元"概念当根源于道教。  相似文献   

9.
王春娟 《西部中医药》2012,25(11):60-61
通过对"变蒸"学说的产生、发展和否定及与现代心理测定的比较,阐述了"变蒸"学说的优劣性,提示一个学科的产生和发展需要不懈努力,并经过实践检验,更偏纠错,才能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0.
乔文彪  张亚密 《陕西中医》2004,25(6):532-534
五行学说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理论 ,在中医学理论的建构过程中曾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 ,故一直被认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之一 ;但其理论本身带有明显的简单联系观、主观臆测性和封闭式的循环论 ,以至于其无法全面解释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 ,对临床实践亦缺乏普遍的指导意义。有鉴于此 ,对五行学说的应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张家玮 《世界中医药》2012,7(5):377-379
中医学里"一"的思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模式,该模式贯穿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各个环节。以气为本的唯物观是中医"一"的思维的核心理念,以阴阳学说为基础的辨证观必须以"一"的思维为前提,学习和理解中医基础理论必须以"一"的思维为指导,学习中药和方剂必须以"一"的思维作依托。鲁兆麟教授认为,加强对中医"一"的思维的理解和认识,是学好中医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和谐概念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贯穿在中医药学发展的始终,是中医基础理论形成的重要基础,是《黄帝内经》等中医学经典中医学思想的重要文化来源,是指导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和谐思想在中医分析病因病机、疾病分类、组方用药、预防养生等方面均有体现,正确的理解和运用和谐思想,对于我们理解中医基础理论、临床遣方用药都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论中医理论与中药现代化国际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义的中医理论应包括高度抽象的基础理论、独到的诊疗技术、丰富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同时浩如烟海的现代相关研究也应涵盖于其中。由于中医理论在中药研究与应用、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或提示作用,在新形势下,中医理论的概念和内涵应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和时代性。创新和把握中医理论的概念和内涵,对研究开发现代中药新药,有效应对“洋中药”、“植物药”、“天然药物”、“化学合成药”对我国中药市场的挑战,保护和发展民族医药工业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的文明智慧与现代科学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和谐一致。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并协理论"是量子理论的中心思想。量子物理学与传统中医学在太极阴阳智慧的视域中得以契合。用量子理论转化中医理论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同气相求"理论内涵及其对中医基本理论的影响。方法:借助《说文解字》等工具书以明确"同气相求"的理论内涵,引述《易经》《尚书》等古代文献以探讨"同气相求"对中医基本理论的影响。结果:"同气相求"对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补充和完善,并推动了中医推理方法的形成和发展。结论:"同气相求"影响着中医基本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完善,使这些理论形成独特的体系而较全面的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6.
任秀玲 《中医教育》2004,23(6):21-23
开展中医药理论概念内涵的系统深入整理及规范化研究,应首先开展<中医基础理论>教材概念的整理研究,因为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基本思维规律的学科和课程.对中医学概念的研究应明确概念的本性、特点及在理论中的作用,进行"种概念加属差"的定义形式以及与中医逻辑体系自洽的定义方法的规范化研究;还应在总结中医现代化研究成果基础上,丰富概念的内涵,发展中医理论.  相似文献   

17.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中医药现代化迫切需求现代中医理论。然而,关于现代中医理论应当如何建立,以及应当建立起什么样的理论一直是国内外中医药同行所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议题。为引领现代中医理论的发展,本期“专论”栏目特设“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专题讨论,分别以上、中、下三个篇幅连续展开深入系统地论述。其中,上篇包含新概念、新理论、新学科三篇文章;中篇包含新理念、新规范、怎样明确概念、如何检验假说、为何评价理论5篇文章;下篇包含整体观念更新、辨证论治发展、脏象学说创新、病因、发病、病机、预防、治则、知识结构、认知结构、专题探讨、展望5年前景12篇文章。本期刊发的是上篇“新概念”第一篇文章。本文从中医基础理论新概念层面,借鉴国际学术界对科学概念的认识,从概念的标签、理论定义和操作性定义三方面,阐述现代中医基础理论这一新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论证理论前提对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建立的必要性,说明走向现代科学的必然趋向。全文立义深刻,有一定突破创新。希望由此引发各位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救治刘海若一的过程,对中医疗效、中医理论、中药剂型及中西医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在坚持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等中医特色的基础上,中医药疗效确凿,但中药的剂型有必要进行改革。中医、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相互之间只可借鉴,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的奠基经典,显著特点和优势在于整体医学模式,其理论体系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现,认为天地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天(天然)与人是和谐统一的。人体的认识和疾病诊治必须注意到自然和社会的诸多因素。《内经》明确提出:人体的生理过程与天地自然变化有相应的联系和共同规律,主张医之为道:"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  相似文献   

20.
日本汉方医学的盛衰消长及其对中医理论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红斌 《中医教育》2005,24(2):64-68
日本汉方医学的形成、隆盛、衰落及至复兴从多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启示:①要政府的支持才能得以发展;②应重视理论实践,密切联系临床;③摒弃门户之争,协调发展才能创新;④尊古而不泥古,才能与时代同步发展;⑤坚持自身优势,中医才能得以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