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最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鉴别腮腺肿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7例腮腺肿块患者(共265个肿块),测量并比较MRI所示肿块最小ADC值。结果 167例中,腮腺多形性腺瘤68例、73个肿块,最小ADC值(1.38±0.23)×10-3 mm2/s;腺淋巴瘤43例、54个肿块,最小ADC值(0.69±0.13)×10-3 mm2/s;恶性肿瘤31例、38个肿块,最小ADC值(1.08±0.20)×10-3 mm2/s;良性淋巴上皮病变7例、17个肿块,最小ADC值(0.64±0.10)×10-3 mm2/s;淋巴瘤5例、23个肿块,最小ADC值(0.56±0.12)×10-3 mm2/s;淋巴结炎性肉芽肿6例、28个肿块,最小ADC值(0.78±0.16)×10-3 mm2/s;淋巴结反应性增生7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了解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对于乳腺恶性肿瘤患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20例乳腺癌患者以及20例良性乳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良性乳腺病变患者设置为对照组,乳腺癌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不同b值下ADC结果。结果 乳腺良性疾病的对照组患者在800 s/mm-2、1,000 s/mm-2、1,200 s/mm-2三种不同b值下ADC结果数据分别为(1.49±0.37)×10-3 mm2/s、(1.54±0.40)×10-3 mm2/s、(1.52±0.38)×10-3 mm2/s,乳腺恶性肿瘤的观察组患者对应数据分别为(0.94±0.22)×10-3 mm2/s、(0.89±0.28)×10-3 mm2/s、(0.95±0.23)×10-3 mm<...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横向弛豫时间成像(T2mapping)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2例经手术确诊的腮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包括平扫、DWI和T2mapping序列。采用Logistic线性回归法回顾性分析ADC值和T2值作为单一参数和联合参数区分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 82例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54例(65.9%)、恶性肿瘤28例(34.1%)。良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1.16±0.30)×10-3 mm2/s,平均T2值为(95.6±30.6) ms,而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0.97±0.18)×10-3 mm2/s,平均T2值为(65.5±12.7) ms。良、恶性肿瘤的ADC值和T2值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ADC值和T2值作为独立参数和联合参数区分腮腺肿瘤...  相似文献   

4.
王丽娜  秦雅宏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3,(12):2309-2311+2327
目的:评价磁共振ADC值定量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01月至2022年10月间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31例前列腺病变患者,另取3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均进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并且测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以病理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各种病变类型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PSA值。结果:前列腺各种良恶性病变的DWI图、ADC图表现不同。健康志愿者组的ADC值为(2.11±0.18)×10-3mm2/s、腺体增生组为(1.91±0.16)×10-3mm2/s、前列腺炎组为(1.89±0.15)×10-3mm2/s、间质增生组为(1.37±0.10)×10-3mm2/s、前列腺癌组为(1.18±0.08)×10-3mm2/s, 5组的ADC值有显著差异(P<0.05);任意两组的ADC值对比,除去前列腺...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damage,WMD)早产儿诊断中磁共振ADC定量分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单县中医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7例WMD早产儿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出生的87例正常早产儿作为参照组,均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测量ADC值,比较两组ADC值,比较实验组病灶部位与病灶周围组织ADC值,比较实验组初诊、复查时病灶部位ADC值,比较ROI区域左侧视辐射、胼胝体层面上部、侧脑室上部、中部、下部,半卵圆上部、中部以及下部ADC值。结果:实验组ADC值[(945.26±28.64)×10-3mm2/s]低于参照组ADC值[(1534.26±67.04)×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灶部位ADC值[(945.26±28.64)×10-3mm2/s]低于病灶周围组织ADC值[(1382.16±5...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对卵巢交界性肿瘤与上皮性卵巢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可疑卵巢交界性肿瘤或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MRI-DWI检查并检测血清CA125水平。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卵巢交界性肿瘤组59例与上皮性卵巢癌组47例。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MRI-DWI表现和CA125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RI-DWI、CA125单独和联合应用对卵巢交界性肿瘤与上皮性卵巢癌的鉴别效能。结果 卵巢交界性肿瘤组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占比、DWI信号强度依次为54.24%、(142.58±16.71),分别高于上皮性卵巢癌组的34.04%、(126.35±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交界性肿瘤组b值为150、500、800、1 000 s/mm2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依次为(2.05±0.39)、(1.85±0.35)、(1.75±0.42)、(1.61±0.32)×10-3 mm2...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b值3.0 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无锡市人民医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诊治的7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磁共振DWI序列检查,b值分别为1 000 s/mm2、1 500 s/mm2、2 500 s/mm2。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b值下的诊断结果,并分析不同b值下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b值为2 500 s/mm2磁共振DWI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b值为1000 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1 500 s/mm2下磁共振DWI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度高于b值为1 000 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下前列腺癌组ADC值比前列腺良性增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值增大,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良性增生组ADC值降低,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最小表观扩散系数(minimum ADC,ADCmin)值鉴别诊断颅内胶质母细胞瘤与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与19例经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的MRI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平扫、增强和DWI检查。测量肿瘤实质部分ADCmin值,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以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ADCmin值为(0.989±0.104)×10-3mm2/s,胶质细胞瘤ADCmin值为(0.837±0.111)×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1,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852(P=0.002),以0.880×10-3mm2/s为临界值,鉴别诊断两种肿瘤的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68.4%。结论ADCmin在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与经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常规MR检查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扩散峰度成像(DKI)对三阴性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64例,三阴性组46例,非三阴性组118例,所有患者均行DWI、IVIM及DKI检查。分析两组间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及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和平均扩散峰度值(MK)、平均扩散率(MD);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DWI、IVIM和DKI诸参数的差异,绘制ROC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三阴性组的MK值小于非三阴性组(P=0.02),呈低度负相关(r=-0.212,P=0.006);而三阴性组的ADC、D、f值及MD值高于非三阴性组(P<0.05),呈低度正相关(r=0.178~0.449,P<0.05)。当ADC≥1.11×10-3mm2/s、D≥0.72×10-3mm2/s、f≥33.3%、MD≥2.13×10-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鳞癌63例、腺癌30例、腺鳞癌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的DWI资料,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比较各组ADC值的差异。分析宫颈癌ADC值与病理学参数Ki-67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63例宫颈鳞癌、30例宫颈腺癌和21例宫颈腺鳞癌患者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861±0.112)×10-3 mm2/s、(0.846±0.18)×10-3 mm2/s和(0.796±0.124)×10-3 mm2/s,三组之间及两两比较的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6)。12例宫颈黏液型腺癌患者的平均ADC值为(1.014±0.123)×10-3 mm2/s;18例非宫颈黏液腺癌患者的平均ADC值为(0.734±0.11)×10-3 mm2/s,两者之间及两者与宫颈鳞癌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14例宫颈癌患者的ADC值与病理学参数Ki-67指数仅呈弱的负相关(r=-0.232,P=0.013)。结论:DWI有助于宫颈癌部分组织学类型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及相对ADC值在脑脓肿和脑囊型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21例脑脓肿与29例脑囊型转移瘤病例的MRI常规平扫、增强及DWI检查的影像资料,并分别测量病灶坏死区、囊壁及周围水肿的平均ADC值及相对ADC值.结果 21例脑脓肿与29例脑囊型转移瘤的MR平扫均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环形强化.而脑脓肿DWI呈高信号,坏死区、囊壁及周围水肿的平均ADC值及相对ADC值分别为(0.63±0.15)×10-3mm2/s、(1.53±0.06)×10-3mm2/s、(1.70±0.21)×10-3mm2/ s、(0.74±0.18)×10-3mm2/s.囊型转移瘤DWI为低信号,坏死区、囊壁及周围水肿的平均ADC值及相对ADC值分别为(2.07±0.31)×10-3mm2/s、(1.58±0.15)×10-3mm2/s、(1.62±0.16)10-3mm2/s、(2.29±0.25)×10-3mm2/s.脑脓肿和囊型转移瘤的坏死区的平均ADC值、相对ADC值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而壁和周围水肿的平均ADC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WI成像对脑脓肿和囊型转移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以不同b值获得的表观弥散系数(ADC)直方图参数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单发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后病理确诊良性22例(良性组)、恶性21例(恶性组);将其术前5个b值(0、200、400、600和990 s/mm2)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导入ITK-snap软件,于b值为990 s/mm2的DWI上手动勾画ROI,利用自编程序分别计算ROI内不同b值的ADC百分位数(ADC 5%、25%、50%、75%、95%)、平均值、偏度及峰度,绘制直方图曲线;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DC直方图参数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效能。结果 b值为400、600、990 s/mm2时,良性组ADC 5%、50%、75%及平均值均高于恶性组(P均<0.05);b值为200、400、600、990 s/mm2时,良性组ADC 25%高于恶性组(P均<0.05);b值为600、990 s/mm2时,良性组ADC 95%高于恶性组(P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扩散敏感系数(b值)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前列腺中央腺体病变良恶性中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前列腺中央腺体病变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良恶性。对全部患者行不同b值(500 s/mm2、1 000 s/mm2、2 000 s/mm2)的DWI检查,比较不同b值下DWI诊断前列腺中央腺体病变的效能;对比不同b值下不同性质前列腺中央腺体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差异。结果:b值为2 000 s/mm2时,DWI诊断前列腺中央腺体病变灵敏度、准确率均高于b值为500 s/mm2、1 000 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者的特异度差异不显著(P> 0.05)。b值为2 000 s/mm2时,恶性前列腺中央腺体病变的ADC...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的核磁共振成像(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方法71例病毒性脑炎患者,28例颅内有病灶者为A组,43例颅内无病灶者为B组;100例正常成人作为对照组。3组均进行常规MRI及DWI检查,比较病毒性脑炎与正常成人的额叶白质、颞叶白质、侧脑室旁及基底节-丘脑区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结果 A组病毒性脑炎患者额叶白质、颞叶白质、侧脑室旁及基底节-丘脑区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070±0.21)×10-3mm2/s、(1.110±0.21)×10-3mm2/s、(1.080±0.19)×10-3mm2/s、(1.030±0.18)×10-3mm2/s;B组病毒性脑炎患者额叶白质、颞叶白质、侧脑室旁及基底节-丘脑区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789±0.05)×10-3mm2/s、(0.813±0.04)×10-3mm2/s、(0.789±0.04)×10-3mm2/s、(0.779±0.03)×10-3mm2/s;正常成人的额叶白质、颞叶白质、侧脑室旁及基底节-丘脑区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7961±0.04)×10-3mm2/s、(0.805±0.05)×10-3mm2/s、(0.785±0.03)×10-3mm2/s、(0.770±0.02)×10-3mm2/s。A组的平均ADC值较B组及对照组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B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DWI及ADC可反映病毒性脑炎病变组织的微观结构变化信息,是常规MRI非常有价值的补充,与临床诊断相结合,有助于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但在病毒性脑炎早期尚未形成可见的颅内病灶者,MRI包括DWI及ADC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受到限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中平均ADC值(mean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mean)、最小ADC值(minimum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min)、最大ADC值(maximum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max)和表观弥散系数差(difference between ratios of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ADCDR)的效用,寻找用于鉴别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与非三阴性型乳腺癌(non-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nTNBC)的最佳ADC参数并探索ADC值与肿瘤分子生物学指标Ki-67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45例(共148个病灶)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术前磁共振的MRI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5~80(51.4±10.5)岁;其中TNBC 28例(28个病灶),nTNBC 117例(120个病灶).比较两组间的ADC值定量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ADC值的鉴别精度.测量实体瘤成分的Ki-67增殖指数,探讨其与ADC值的相关性.结果 TNBC的ADCmean和ADCmin[(0.769±0.117)×10-3 mm2/s、(0.633±0.091)×10-3 mm2/s)显著低于nTNBC[(0.897±0.088)×10-3 mm2/s、(0.712±0.121)×10-3 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BC的ADCDR[(0.692±0.082)×10-3 mm2/s]显著高于nTNBC[(0.468±0.133)×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BC的ADCmax[(1.325±0.088)×10-3 mm2/s]高于nTNBC[(1.181±0.112)×10-3 mm2/s],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 显示:ADCDR区分两组效果最好,曲线下面积为0.925,以0.635×10-3 mm2/s为作为两组鉴别诊断的最佳阈值,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8.6%、93.3%.相关性分析显示:ADCmean(r=-0.321)、ADCmin(r=-0.316)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P均<0.01),ADCmax(r=0.249)和ADCDR(r=0.447)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 ADC值定量分析在TNBC与nTNBC鉴别中具有临床诊断价值,可作为常规MRI检查的一种补充的量化分析工具,ADCDR值可能是DWI鉴别两组的最佳单一参数,且ADC值与增殖指数Ki-67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产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宫颈癌病理分型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为宫颈癌患者86例,其中病理类型包括鳞癌60例,腺癌11例,腺鳞癌15例;鳞癌60例按病理分级包括高分化12例,中分化20例,低分化28例。所有病例治疗前均行常规MRI及DWI检查,b值为0及1000 s/mm~2。采用GE ADW4.5后处理工作站的分析软件测量宫颈癌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为最终结果。然后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三组不同病理类型及三组不同病理分级的ADC值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两两比较,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宫颈鳞癌组平均ADC值(0.72±0.14)×10~(-3)mm~2/s,腺癌组平均ADC值(1.07±0.21)×10~(-3)mm~2/s,腺鳞癌组平均ADC值(0.83±0.16)×10~(-3)mm~2/s,3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三组病理类型中鳞癌DWI弥散受限最明显,呈显著高信号,ADC值最低。鳞癌高分化组平均ADC值(1.18±0.13)×10~(-3)mm~2/s,中分化组平均ADC值(0.91±0.12)×10~(-3)mm~2/s,低分化组平均ADC值(0.65±0.11)×10~(-3)mm~2/s,3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三组病理分级中低分化鳞癌DWI弥散受限最明显,呈显著高信号,ADC值最低。结论:MR DWI图像及ADC值有助于区分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及病理分级,对临床的精准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拉伸指数模型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应用于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的价值,并与传统单指数模型进行对比。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61例和前列腺增生患者49例的多b值(0~2000s/mm^2)DWI检查,获得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分布扩散系数(distributed diffusion coefficient,DDC)和拉伸指数α。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各参数的差异,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价各参数鉴别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能力。结果前列腺癌的ADC、DDC和α值分别为(0.714±0.170)×10-3mm^2/s、(0.711±0.262)×1 0-3m m^2/s和0. 7 3 0±0. 0 7 0,前列腺增生分别为(1. 1 3 9±0. 1 6 3)×1 0-3m m^2/s、(1.435±0.267)×10-3mm^2/s和0.766±0.067,前列腺癌的各参数均低于前列腺增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DC值和ADC值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955、0.950,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α值的AUC明显低于DDC值和ADC值(P<0.05)。前列腺癌的ADC值和DDC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拉伸指数模型的DDC值可用于鉴别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与单指数模型比较,拉伸指数模型并未展现出更多优势。  相似文献   

18.
潘美宇 《大医生》2023,(1):123-125
目的 探讨1.5 T磁共振(MR)高扩散敏感系数(b值)弥散成像(DWI)对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琼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疑似早期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1.5 T MR多b值DWI检查、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观察早期前列腺癌的MR表现。比较在不同b值下早期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前列腺癌周围正常组织的弥散系数(ADC);观察不同b值时DWI对早期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早期前列腺癌的T2加权成像(T2WI)及ADC图主要表现为低或稍低信号,DWI主要表现为局灶性或弥漫性高信号。早期前列腺癌组织在b值取800 s/mm2、1 000 s/mm2、1 200 s/mm2、1 500 s/mm2下的ADC值均低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前列腺癌周围正常组织(P<0.05)。b值=1 500 s/mm2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89.47%、83.2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宫颈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经妇科常规检查、超声等证实排除子宫颈病变者20例,经宫颈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94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I及DWI扫描(b=0、1 000 s/mm2),分别测量正常子宫颈内膜ADC值、子宫颈癌ADC值。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宫颈癌病例组病灶的平均ADC值为(0.827 1±0.148 6)×10-3 mm2/s,明显低于正常子宫颈内膜的平均ADC值[(1.526 4±0.068 7)×10-3 mm2/s];应用ROC曲线分析得出宫颈癌最佳ADC诊断阈值为1.284×10-3 mm2/s,其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8.9%。宫颈鳞癌平均ADC值为(0.805 4±0.120 1)×10-3 mm2/s,宫颈腺癌平均ADC值为(0.985 0±0.166 1)×10-3 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不同病理分级平均的ADC值:G1级(0.949 4±0.083 6)×10-3 mm2/s,G2级(0.816 9±0.099 4)×10-3 mm2/s,G3级(0.706 7±0.087 8)×10-3 mm2/s,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DC值与病理分级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616,P=0.000)。结论 DWI有助于宫颈癌的诊断,并对宫颈癌的病理分型、分级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 R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我院2018年4月—2020年3月收治的34例病例(50个病变)。对其实施常规序列扫描及DWI序列扫描。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鉴别价值。结果:采用常规序列扫描检出椎体压缩性骨折46处,占比92.0%,采用DWI扫描检出50处,占比100.0%,DWI扫描检出率明显更高(P<0.05)。随着b值不断增加,ADC值不断下降,良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B值为200 s/mm2时,与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ADC值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b值在400 s/mm2、600 s/mm2、800 s/mm2时,良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明显高于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ADC值(P<0.05)。结论:采用DWI可有效检出椎体压缩性骨折疾病,并通过序列信号分析及ADC值的对比,可对良恶性病变有效鉴别,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