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杜燕  沈美玉 《安徽医学》2020,41(4):473-475
目的 探讨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在多次分娩和妊娠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西安市北方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多次分娩和妊娠女性SUI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选取我院体检的健康女性50例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观察在平静状态和瓦氏动作时,两组膀胱尿道后角与尿道倾斜角的角度以及膀胱颈移动度情况;在瓦氏动作时,另观察两组膀胱尿道内口的漏斗形成情况。结果 平静状态下,观察组膀胱尿道后角[(119.4±11.2)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22,P<0.05);在瓦氏动作时,观察组膀胱尿道后角[(136.7±14.9)°]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62,P<0.05)。平静状态下,观察组尿道倾斜角[(18.5±10.1)°]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1,P<0.05);在瓦氏动作时,观察组尿道倾斜角[(47.1±22.6)°]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7,P<0.05)。在瓦氏动作时,观察组膀胱颈下降度[(0.4±0.6)°]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0,P<0.05);观察组膀胱颈移动度[(3.1±0.7)°]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2,P<0.05)。观察组膀胱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58.0%)高于对照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53,P<0.001)。结论 经会阴盆底超声应用于多次分娩和妊娠女性SUI患者,能在静息和瓦氏动作状态下观测膀胱尿道后角与尿道倾斜角以及膀胱颈移动度异常情况,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4.
熊艳  谭谆 《安徽医学》2017,38(10):1321-1323
目的 评价盆底超声诊断压力性尿失禁及其盆底康复疗效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42例(观察组),进行盆底超声检查,记录Valsalva状态下,患者膀胱颈移动度、尿道膀胱后角、膀胱颈旋转角情况和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并与同期42例正常妇女(对照组)进行比较。对尿失禁患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治疗后2个月对患者进行盆底超声复查,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为88.10%,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与对照组比较,盆底超声检查各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患者的膀胱颈移动度、尿道膀胱后角、膀胱颈旋转角值均比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超声可用于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筛查,并可对盆底康复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盆底超声对老年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潜江市中医院收治的老年SUI患者23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103例)、中度组(86例)及重度组(44例),选取同期在潜江市中医院进行体检的99例健康老年女性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四组一般资料、静息状态下超声参数及Valsalva动作下超声参数。结果: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的静息状态下逼尿肌厚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Valsalva动作下膀胱尿道后角、尿道旋转角度、膀胱颈移动度、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的静息状态下及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与耻骨联合的垂直距离(BN-S)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移动度低于中度组、重度组,中度组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移动度低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超声可有效鉴别老年女性SUI患者膀胱功能与健康老年女性的差异,同时膀胱颈移动度应用于判断老年女性SUI...  相似文献   

7.
目的经会阴盆底超声对压力性尿失禁(SUI)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就诊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妇科的5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盆底生物反馈电治疗前后经会阴超声观察前盆腔组织结构的位置及活动度变化。结果经会阴超声检测得到的治疗前后膀胱颈距离、膀胱后壁距离、膀胱尿道后角、尿道旋转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在SUI治疗过程中能够提供可靠的影像数据,在SUI的诊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巧云  任伟 《陕西医学杂志》2022,(12):1540-1543
目的:探究盆底超声测量前腔室结构参数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分娩并进行产后复查的137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后是否发生SUI分为SUI组(51例)和非SUI组(86例)。比较两组静息状态下和最大Valsalva状态下盆底超声前腔室结构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盆底超声测量前腔室结构参数对产后SUI的诊断价值。结果:静息状态下,两组膀胱颈位置(BNP)、膀胱尿道后角(PUA)、尿道倾斜角(U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最大Valsalva状态下,SUI组BNP、PUA大于非SUI组,UTA较非SUI组下移(均P<0.05)。SUI组胱颈移动度(BND)、膀胱尿道后角变化[R-A(PUA)]和尿道旋转角(URA)明显大于非SUI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盆底超声前腔室结构参数BND、R-A(PUA)、URA检测诊断产后SU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1、0.734和0.758,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均P<0.05)。结论:产后SUI患者最大Valsalva状态下前腔室结构不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盆底超声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中的应用以及对采用盆底肌肉训练进行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4—12月于湖州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检查的初产妇1 000例,筛选出SUI患者273例,统计盆底超声诊断效能,并制定盆底肌肉训练方案,6个月后复查时按是否坚持进行康复锻炼将所有SUI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采用盆底超声对2组患者的盆底及膀胱周围结构数据进行观察统计,并比较治疗效果。 结果 盆底超声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度均较高;静息状态下,治疗组患者尿道倾斜角、膀胱尿道后角小于对照组,膀胱颈位置、膀胱位置高于对照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最大Valsalva动作下,治疗组患者膀胱颈下降距离、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和膀胱下降位置均小于对照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盆底超声对SUI症状诊断效能较高,并能清晰显示盆底结构,根据患者SUI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可为SUI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李萍  李玲  夏柳 《中国CT和MRI杂志》2022,(11):149-150+159
目的 比较核磁共振成像(MRI)与盆底超声用于诊断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产后早期SUI患者68例,均进行MRI与盆底超声检查。分别在MRI图像和盆底超声图像测量静息状态和Valsalva用力屏气状态下肛提肌裂隙面积(LHA)、膀胱尿道后角(RVA)、尿道倾斜角(UIA)。Valsalva用力屏气状态下测量膀胱颈移动度(BND)、尿道旋转角(URA),观察尿道内口有无漏斗形成。结果 所有SUI患者均可以获得清晰的MRI和盆底超声图像,观察到完整的盆腔结构;静息状态和Valsalva用力屏气状态下,MRI检测SUI患者的RVA、UIA和LHA均明显高于盆底超声检测(P<0.05);Valsalva用力屏气状态下,MRI检测SUI患者的URA和BND均明显高于盆底超声检测(P<0.05);MRI组检测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为60.29%,明显低于盆底超声检测的77.94%(χ2=4.960,P=0.026)。结论 MRI对产后早期SUI患者的盆腔结构改变更敏感,而盆底超声可以提高SUI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盆底超声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康复治疗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产后6周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产妇85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产后正常产妇6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均于产后6周进行盆底超声检查,观察组产妇接受盆底康复治疗并于产后12周复查盆底超声.比较两组产后6周和观察组产后12周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及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结果 产后6周,观察组产妇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以及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12周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以及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均明显低于产后6周(P<0.05).结论 盆底超声检查可显示膀胱颈位置及活动度,有助于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早期诊断及盆底康复治疗评估,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会阴盆底超声在前盆腔器官脱垂合并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2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断为前盆腔器官脱垂合并SUI的56例患者设为脱垂+SUI组,选取同时期就诊于本院诊断为前盆腔器官脱垂并排除SUI的56例患者设为脱垂组,同时选取因妇科良性疾病且排除盆底及泌尿系统疾病的51例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各组均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并记录超声参数: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最大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位置、膀胱颈移动度(BND)、尿道旋转角(URA)、膀胱尿道后角(PUA)、肛提肌裂孔面积(LHA)及膀胱颈漏斗形成情况,比较各组受检者有无膀胱膨出及膀胱膨出分型情况。构建ROC曲线,得出各超声参数诊断前盆腔器官脱垂合并SUI的最佳截断值。结果:组间比较,脱垂+SUI组、脱垂组最大Valsalva状态下BND、URA、PUA、LHA均高于对照组,而膀胱颈位置均低于对照组(P<0.05);脱垂+SUI组最大Valsalva状态下BND、PUA、LHA均高于脱垂组,而URA低于脱垂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会阴二维超声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 U 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7例患有SUI的术前患者及72例同年龄组无SUI的女性作为对照组,应用经会阴二维超声技术,在静息状态下测量膀胱逼尿肌厚度,在Valsalva动作下测量膀胱颈的移动距离、近端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及观察尿道内口漏斗是否形成.结果:对照组与SUI组间静息下膀胱逼尿肌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lsalva动作下SUI组膀胱颈的移动距离,近端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及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会阴二维超声技术可对女性SUI的诊断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6):96-98+169
目的研究经会阴盆底超声在二维状态下对压力性尿失禁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年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因压力性尿失禁就诊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在我院因其他疾病就诊的女性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在二维经会阴盆底超声情况下观察逼尿肌厚度、膀胱颈位置、尿道倾斜角、膀胱后角、膀胱颈下降距离、尿道旋转角、尿道内口有无开放。结果实验组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及Valsalva最大化状态下、膀胱后角、膀胱颈下降距离及尿道旋转角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增加(P0.05);逼尿肌厚度、膀胱颈位置及尿道倾斜角,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盆底超声对评价压力性尿失禁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盆底三维超声对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的诊断价值及进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断悬吊(TVT-O)手术后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体检正常女性75名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实时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分析静息期与Valsalva...  相似文献   

16.
肖颖丽  梁志清  蒋凤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8):2839-2841,2844
目的探讨会阴超声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诊断价值。方法22例SUI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分别在静态和应力状态(Valsalva膀胱加压)时,对适度充盈的膀胱采用会阴超声,测量膀胱颈和耻骨联合的距离,膀胱尿道后角(α角),尿道角(B角)。结果SUI与对照组α角,B角在静态和应力状态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SUI组膀胱尿道活动度增加(P〈0.05)。结论会阴超声在SUI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琦 《现代实用医学》2022,(12):1664-1666
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在喷嚏、咳嗽、大笑等腹压突然增加时,尿液不自主经尿道口流出,若治疗不及时,反复的压力性尿失禁可引起局部皮肤溃烂、湿疹、泌尿系统感染、阴道炎等疾病,严重危害患者健康[1-2]。  相似文献   

18.
<正>压力性尿失禁(SUI)是指因咳嗽、喷嚏、劳动等用力后引起腹压升高而导致尿液不自主漏出[1]。据调查,我国约有25%的妇女存在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其中约一半以上为SUI[2],不仅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同时还会导致会阴部皮疹、妇科感染、尿路感染等病症发生。盆底肌肉训练作为临床上治疗SUI的常用手段,能够促进盆底周围血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经会阴盆底超声联合盆底MRI观察浮针治疗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前后的不同指标的变化,为浮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疗效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20年4月就诊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诊断为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进行凯格尔运动,实验组进行浮针治疗和凯格尔运动。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均行盆底超声及盆底MRI检查,比较2组治疗前后膀胱颈移动度(BND)、膀胱后角(Av)、尿道倾斜角(θv)、尿道旋转角(θ)、肛提肌裂孔面积(Sv)和尿道内口开放情况、肛提肌、尿道括约肌的连续性及厚度、尿道周围韧带、尿道旁韧带、耻骨尿道韧带和尿道下韧带形态及肌肉的T2WI信号值的差异。  结果  治疗前,2组所有超声和MRI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后比较,BND[对照组(24.71±4.84)mm, 实验组(30.01±6.40)mm]、Av、θv、θ、Sv、耻骨直肠肌厚度[对照组(3.19±0.14)mm, 实验组(3.32±0.10)mm]、耻骨直肠肌T2WI信号值、尿道括约肌T2WI信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状态下,2组尿道内口漏斗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22例(44.0%), 实验组6例(13.3%),P<0.05]。  结论  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经浮针治疗后,部分膀胱、尿道及盆底肌的参数和功能发生了改变。盆底超声联合MRI检查能辅助评估浮针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盆底超声影像特征,为提高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提供理 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 年3 月—2017 年3 月于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压力性尿失禁妇女 98 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的妇女98 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患者静息状态下以及Valsalva 状态 下的二维、三维的图像,将图像收集后采用多普勒超声原装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静息状态下尿道倾 斜度、膀胱尿道后角小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肛提肌裂孔面积大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Valsalva 状态下膀胱位置、膀胱颈位置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尿道倾斜度、膀胱尿道后角和肛提肌裂孔面积 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大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尿道口漏斗形成 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盆底超声影像技术可以有效鉴别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形态的改变。压力性尿 失禁的发生与尿道、膀胱颈及肛提肌等支持结构的缺陷存在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