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近年来,图像引导消融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大量的技术改进提高了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因此消融技术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临床应用的消融方法较多,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激光消融、不可逆的电穿孔、化学消融。每种消融方式作用机制有所不同,各自存在相对的优点、缺点和局限性。本文就临床主要消融方法的技术原理和装置,以及其治疗肝癌的优势、缺点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肝肿瘤热消融技术日趋成熟,已成为仅次于外科手术的常用治疗手段。邻近肝门、肝内重要管道、胆囊、膈肌和胃肠道等部位的肝肿瘤,由于操作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高,是经皮热消融治疗的相对禁忌证。近年来随着经皮引导技术和消融设备技术的不断进步,疑难部位的肝肿瘤可以进行经皮热消融治疗,并取得可靠疗效。本文就经皮热消融治疗疑难部位肝肿瘤引导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手术切除和肝移植被认为是肝细胞癌(HCC)根治性治疗手段,但仅有10%~20%的HCC患者能接受这些治疗。近些年来,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及新近出现的不可逆电穿孔消融等局部治疗方法逐渐成为无法手术患者的替代治疗。除了局部控制肿瘤生长改善预后外,消融技术还有助于肿瘤降级以便二次切除。重点介绍了射频消融及联合其他治疗手段治疗HCC的进展,对射频消融与其他局部消融进行了比较,简述了智能导航技术在辅助消融中的应用,认为随着影像医学的发展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进步,未来消融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将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IPVC)患儿早搏负荷和早搏指数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 对就诊的60例IPVC患儿按照下列分组。根据早搏负荷将60例IPVC患儿分为早搏负荷6%~10%组,早搏负荷11%~25%组和早搏负荷>25%组;按早搏指数将60例IPVC患儿分为早搏指数≥0.85组和早搏指数<0.85组。对各亚组的LVEF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早搏负荷>25%组的LVEF显著低于早搏负荷6%~10%组(P<0.01);早搏指数<0.85组的LVEF显著低于≥0.85组(P<0.01)。结论 早搏负荷与LVEF呈负相关,早搏指数与LVEF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的消融技术应用于临床,外科医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能量消融技术使术中治疗心房颤动更方便、更安全.大量文献显示各种消融能量都能制造出有效的传导阻滞线,但消融线路的选择却还没有一致的看法.本文简要介绍几种已用于临床的能量消融技术,并综述目前消融线的选择中已公认的和还存在争议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随着健康查体及医学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肝肿瘤的检出率逐年攀高。手术是肝脏肿瘤治疗的标准方法,但其较高的并发症及死亡率促进了微创热消融技术在过去20年间的快速发展。微波消融作为一种极具前景的热消融技术,随着消融设备及影像引导策略的不断完善,其临床疗效也得到极大提高。本文着重探讨微波消融技术在肝脏肿瘤中的应用现状及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介绍目前可用的微波消融设备,并与肝脏肿瘤其他治疗方法进行比较。此外,本文还介绍了微波消融领域的前沿技术及联合治疗方法,从而为实现微波精准消融及进一步提高微波消融疗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 肾癌发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 传统上外科切除是治疗小肾癌的"金标准", 然而对于预期寿命较短, 伴有其他合并症及肾功能受损不适合手术的患者, 肾癌局部消融治疗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近年来随着消融技术的进步和长时间的疗效随访, 局部消融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由于国内许多医院都在开展或拟开展肾肿瘤冷冻消融, 为提高肾肿瘤冷冻消融临床治愈率及手术安全性, 需要对消融的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围手术期处理、疗效评价等常见问题进行规范。在国内目前尚无肾肿瘤冷冻消融围手术期专家共识形成, 为规范临床工作中肾肿瘤冷冻消融围手术期管理及相关的技术操作, 提升冷冻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与微创诊疗继续教育基地专家委员会召集相关领域专家探讨制订本共识, 供临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一种难治性心律失常,除射频消融外,人们曾研究化学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超声消融、激光消融等方法,已应用于临床治疗房颤的有冷冻消融、超声消融和激光消融。目前研究较多、技术较成熟的主要是射频消融,但冷冻消融近年发展较快,展示出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是特发性室性早搏(IPVC)的标准治疗方法。本研究旨在确定低、中、高负荷量的患者在RFCA术前术后的自主神经系统(ANS)活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3月共200例特发性室性早搏行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在200例患者中,179例(89.5%)手术消融成功。将消融成功的患者分为低负荷组(负荷量≤15%)、中负荷组(负荷量15%~25%)和高负荷组(负荷量≥25%)。评估不同负荷和不同消融部位患者的临床数据、心率变异性(HRV)各参数、窦性心率震荡(HRT)及心率减速力(DC)。结果 高负荷组的平均心率、5 min均值标准差(SDANN)、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指数、逐次R-R区间差异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超过50 ms的RR间期所占百分数(pNN50)高于低负荷组,而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之比低于低负荷组。消融后,SDNN、SDNN指数、SDANN、rMSSD、pNN50、震荡斜率(TS)和DC显著降低(P<0.01),LF/HF和震荡初始(TO)显著升高(P<...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是死亡率居第二位的恶性肿瘤,其治疗主要是以外科切除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近年来发展迅速,在肝癌综合治疗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在肝癌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RFA治疗肝癌的原理是通过射频产生热能,使局部达到高温而杀死肿瘤细胞.相对于其他局部消融治疗方法,RFA在消融范围、消融形态、调控方式、电极针种类以及安全性方面仍然有着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1],是临床应用最广的局部消融技术.  相似文献   

11.
<正>心房颤动(Atrial Fribrillation,AF,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可导致卒中、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给患者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医疗负担。目前房颤导管消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射频消融和冷冻球囊消融。射频消融是目前被广泛接受且安全、有效的最主要的房颤治疗技术[1]。  相似文献   

12.
肝癌局部消融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癌局部消融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成为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主要有温度消融和化学消融两种.温度消融包括微波消融、射频消融、激光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 ultrasound,HIFU)和冰冻消融等;化学消融包括酒精消融和醋酸消融等.本文将从各种消融治疗的原理、适应证、疗效、并发症、禁忌证及各种方法优缺点等多个方面来评述局部消融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13.
导管射频亍肖融术自1987年应用于临床以来,现已成为治疗房室折逗性心动过速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成功率可达95%。随着射频消融技术和心内电生理标测技术的发展。一些房性和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消融治疗逐渐成熟。兹就目前射频消融治疗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的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消融是肝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规范的消融技术、科学合理的治疗策略以及密切的团队合作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前提。尽管近年来肝癌消融治疗的效果随着消融技术的不断改进而逐渐提高,但肿瘤复发率仍较高,因此亟需能更好地提高肝癌消融治疗的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的治疗策略。多元化的肝癌消融治疗团队的构建是根据肝癌消融治疗的需求,在常规肝癌消融治疗团队的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由于多元化的肝癌消融治疗团队较常规肝癌消融治疗团队具有更多的潜在优势,因此其是一个具有潜力的消融团队构建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消融作为一种去除功能异常或增生组织的非手术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更为安全、有效,操作更加简便的导管消融系统被开发,一些新的能量也开始被应用于消融,使得心肌消融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现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超声、CT、MRI 引导下射频消融(RFA)和微波消融(MCT)作为微创热消融技术迅速发展,已证实热消融治疗肝癌安全、廉价、有效,且极具前景。对于小肝癌(〈3 cm)的疗效确切[1],目前被临床列为一线治疗方法[2]。对大于3 cm 的肝癌进行消融,虽有较高的坏死率[3],但由于受消融热场区限制,存在完全灭活困难,局部复发率高的问题[4]。鉴于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小肝癌比例较少,而3 cm 以上较大肝癌最常见,因此提高较大肝癌局部消融的疗效成为改善肝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如何能做到穿刺次数少,又完全灭活肿瘤、减少消融治疗后肝癌的局部复发已成为重要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自从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问世以来,由于其成功率和安全性高,迅速在世界各地广泛推广.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临床操作水平的提高,目前射频消融术已成为临床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一线治疗方法.近年来冷冻消融术也作为一种新的消融能源,开始在国内外应用于临床心律失常的消融治疗,其疗效也得到了临床实践和实验证实.与射频消融相比,在房颤的消融术中,冷冻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无痛的术式,肺静脉狭窄的风险很低,特别是靠近房室结的部位消融,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极低[1],是一种新的心律失常安全消融能源[2,3].现就射频消融术和冷冻消融术对凝血系统的影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随着心内电生理和导管射频消融技术的发展,房扑的机制已经阐明,典型房扑的消融成功率高,现将我院进行的峡部线性消融治疗典型房扑一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5岁,因血压增高10余年,心悸、胸闷6个  相似文献   

19.
随着射频消融技术的发展 ,根治房室结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以及特发性室速有了成熟的经验 ,但作为最常见的心房颤动临床治疗上却显得举步维艰。 90年代中期 ,随着外科迷宫手术的简化及导管射频仪器的改进 ,临床上开始了导管心房线性消融房颤的探索 ,但房颤的消融治疗无论从治疗效果还是并发症的防治方面均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从而使房颤的射频消融成为心电生理领域最困难的堡垒和最热门的研究课题。近年来 ,由房性早搏引起的房颤“局灶性房颤”概念的提出 ,使得射频消融根治部分房颤成为可能 ,也使我们在房颤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二者关系密切并可相互影响。近年来,随着导管消融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其在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治疗价值也日益提高。现结合最新研究进展进一步阐述导管消融在不同条件下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