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42岁,因发热、咳嗽4 d于2006年10月6日入院.4 d前患者出现高热、咳嗽、咳黄痰、胸闷及胸痛伴气急.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15.6×109/L,中性粒细胞为0.85;X线胸片示左上肺大片炎性病变;胸部CT示左上大叶性肺炎伴双下肺部感染;抗生素治疗后热退,咳痰好转,但心脏超声显示肺动脉高压,遂至我院门诊,CT肺动脉造影示右肺主干未显影(图1,2),收入我院.  相似文献   

2.
<正>1 病例资料患者,女,77岁,身高155 cm,体重35 kg,2017年5月因"反复胸闷、气急1年"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彩超示主动脉瓣增厚、钙化伴重度狭窄及中度反流,左室壁节段收缩异常,中度二、三尖瓣反流,重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91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及家属拒绝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此后不规律服用托拉塞米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54岁。因劳累后胸闷、气促、心悸5年,加重1年入院。 患者10年前突感心悸,心电图示心动过速,以后偶有心悸。近5年来劳累后感胸闷、气促、心悸,休息后缓解。近1年来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 一过性晕厥。查体:心界略向左扩大,每分钟有5~6次早搏,P_2亢进,胸骨左缘四、五肋间可闻及Ⅳ级收缩期反流性杂音。心电图示右心房大,偶发室性早搏,心脏X光片显示左心缘第二弓扩大,右心室增大,肺门动脉扩张。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检查及静脉心血管造影均证实右房右室增大,原发性肺动脉高压(重度)、三尖瓣反流(重度),无右向左分流。临床诊断:原发性肺动脉高压(重度)。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病因不明,以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显著增高为特点。本例患者年龄偏大,自觉症状较轻,比较少见,如不进行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静脉心血管造影检查,极易漏诊,贻误治疗。  相似文献   

4.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58岁,因“反复胸闷2个月”于2005年11月15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10年,用药控制在140/90mmHg。入院后体检及常规理化检查均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85次/min,前下壁缺血性T波改变,右室肥厚(见图1),X线胸片示:心肺膈无显著变化,心脏彩色超声示:心内结构及血流无异常。于2005年11月22日经右侧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左右冠状动脉正常,术后穿刺部位绷带加压包扎12h,卧床24h,于次日下床活动,当日患者诉右下肢疼痛,检查发现右侧腹股沟区搏动性包块,血管超声示假性动脉瘤,随即在B超定位下按压瘤体2h,绷带加压包扎后右下肢制动,继续卧床48h后拆除绷带,再次做血管造影示:假性动脉瘤已闭合。2005年11月29日18时患者去卫生间时突然出现胸闷、气急,伴大汗、恐惧感和濒死感。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9岁,心脏杂音40余年,阵发性咳嗽伴咯血半年.超声心动图诊断:法乐四联症.于2007-06行法乐四联症根治术,术中见肺动脉处回血多.术后3天出现胸闷,双F肢浮肿;X线胸片示:右心室大,肺轻淤血,右上肺斑片影,边缘模糊,双侧胸腔积液.予右侧胸穿、强心利尿等治疗,3周后症状消失出院.术后3个月再次咯鲜血,约200 ml.二次住院.查体:未闻及心脏杂音;肝肋下约6 cm,双下肢轻度浮肿.心脏X线胸片示:右心室增大,右上肺透光度减低.电子束CT示:未见肺动脉狭窄及肺栓塞征象,纵隔内右上肺近后胸壁处可见较多侧支血管影.  相似文献   

6.
管翔  姚昊  孙煦  周健  任云  李庆国 《心脏杂志》2023,35(1):120-121+124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2019年12月23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心前区钝痛,持续约(1~2) d;1周后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无法平卧。外院心脏超声示:室间隔缺损。外院予以对症治疗无好转。随即转入我院,查体闻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3/6级粗糙全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Ⅲ、AVF异常Q波、ST-T改变。心脏超声示全心增大、左室壁节段性异常伴室壁瘤形成、室间隔穿孔,肺动脉高压(中度),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24岁.因间断水肿、胸闷5个月,晕厥4个月于2008年4月15日入院.患者5个月前因月经不调服中药后出现颜面、双下肢水肿,平卧时感胸闷、憋气,于当地医院就诊,心脏超声提示右房、右室增大,予利尿药等对症治疗后水肿好转.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晕厥,持续1 min左右自行缓解,在当地医院行肺血管增强CT,未见明显血栓栓塞征象,心脏超声提示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90 mm Hg(1 mm Hg=0.133 kPa),予福辛普利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8.
正1病例简介患者女性,62岁,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10余年,长期服用甲氨蝶呤。2010年因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支架。2015年3月在外院确诊右肺原位腺癌,行右下叶楔形切除术,术后出现气急、胸闷,肺动脉血管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PA)  相似文献   

9.
正1病例患者男性,69岁,主因"咳嗽、咳痰伴活动后胸闷8个月"入院。患者8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自服中药未见好转,并出现活动后胸闷。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最高达170/120 mmHg(1 mmHg=0.133kPa);2月前曾于我院行心脏超声示"双房、右室增大",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LM)开口50%狭窄;前降支(LAD)开口及近段60%狭窄"。本次入院:血压120/74 mmHg,无颈  相似文献   

10.
<正>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67岁,退休职工,因"反复发作心悸3年,再发伴胸闷、气急1 h"于2015-10-05 14:30分入院。近3年来患者反复出现阵发性心悸发作,但未伴有胸闷、气急症状,每次发作数分钟后自行缓解,缓解后因无特殊不适,故未就诊作进一步检查。平素生活规律,否认"高血压、心脏病、传染病及遗传病"史,未长期服用特殊药,偶因受凉感冒后予口  相似文献   

11.
正1临床资料金某,女,40岁,已婚,自由职业者。患者因"胸闷、憋气4月余,加重1月"于2017-08-09入院。患者4月前受凉后出现胸闷、憋气,爬坡及上楼梯时明显,伴心慌,偶有咳嗽,多为干咳,偶伴有头晕,无胸痛、咯血,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等不适,未系统诊治,近1月以来胸闷、憋气、心慌等症状逐渐加重,严重时平卧不能,遂就诊于我院呼吸内科门诊,行心脏超声检查提示:肺动脉高压重度(估测PASP  相似文献   

12.
例1患者男,24岁,于5年前自觉乏力,运动耐量较同龄人低,但对日常工作学习影响不明显.近2年反复出现胸闷及气促,问断伴有双下肢浮肿和乏力.曾多次于外院就诊,既往血气分析提示存在Ⅱ型呼吸衰竭,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右心房及右心室增大,肺动脉压升高,肺动脉内径增宽,心脏导管检查示肺动脉压及右心室压增高,其余未见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3.
报道 1例心脏血管肉瘤伴房室阻滞 (AVB)。男性 ,43岁 ,多次因头昏、心悸而就诊 ,ECG检查示AVB逐渐由Ⅰ度演变至Ⅲ度。安装起搏器 3周后出现发热 ,抗炎治疗无效 ,超声心动图发现右房肿块 ,开胸探查明确诊断为心脏血管肉瘤。结论 :AVB病例若发现右房肿块需考虑心脏恶性肿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主诉因"左下肢局部肿痛10 d,伴活动后胸闷、气短5 d"于2015年6月22日21时入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0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局部条索状硬结伴疼痛感,未给予重视及诊疗,5 d前出现间断性胸闷、气短,伴咳嗽、心悸,休息后可缓解,无胸痛、发热、咳血、出汗、黑矇及晕厥等,上述症状间断发作并逐渐加重。至当地医院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示左、右肺动脉主干  相似文献   

15.
<正>1对象和方法患者,男,73岁,陕西商洛市人,长期居住于此地。主诉:反复胸闷、气短5年,加重伴咳嗽、咳痰1周。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无心悸、乏力,无胸痛、大汗,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无头昏、晕厥、双下肢水肿,症状持续不缓解。于当地医院就诊,行超声检查示"扩  相似文献   

16.
正1病例患者男性,67岁,主因"发作性胸闷、憋气5年,心慌不适半月"于2019年6月6日入院。患者于5年前着凉后出现胸闷憋气,活动后加重,夜间可憋醒,伴双下肢水肿,行心脏超声示:左心增大,左室收缩功能减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28%,给予"缬沙坦、螺内酯"等治疗,症状好转。5年来自诉症状反复发作,3年前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示:前降支近段约20%~30%狭窄,左室造影示收缩功能明显减弱。1年前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替代缬沙坦(ARNI)治疗,半月前出现心慌不适,多于活动或情绪激动后发作,动态心电图提示短阵室速、频发室早(9274次/d),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入院检查:T:36.5℃,P:61次/min,R:17次/min,BP:111/55 mmHg(1 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61次/min,律不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1360.57pg/ml,高敏肌钙蛋白I 0.12 ng/ml。心电图示:室性早搏,多导联T波低平或倒置。心脏超声结果示:左心增大,左室收缩功能减低(LVEF 32%)。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75岁,于2007年出现活动后胸闷气急,心电图示间歇三度房室阻滞,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植入DDD起搏器(Selection9000,美国美敦力公司)。术后症状反复加重伴双下肢水肿,2011年2月24日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心室扩大伴左心室整体收缩活动减弱,左心室射血分数(INEF)0.27,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外周血管和心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渭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36例,入院后均行二维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外周血管和心脏病变检出率。结果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外周血管病变多发生在颈动脉,心脏病变多表现为右心房、右心室扩大伴肺动脉高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外周血管和心脏病变检出率均高于二维超声检查(P0.05);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可以显示出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外周血管和心脏病变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建议作为临床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43岁,因双下肢浮肿、腹水4年,伴胸闷、气急不能平卧1个月入院。4年前因心悸、黑鹰、昏厥2次,Holter提示窦性停博5.6s,诊断病窦综合征(SSS)。在上海某医院安装VVI起搏器,术后黑、昏厥等症状消.失,但反复出现双下肢浮肿且进行性加重,并出现胸、腹水,肝肿大和胸闷、气急不能平卧。入院后超声心动图提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轻度肺动脉高压,左、右房及石室轻度扩大。给予强心、刮尿、扩血管等药物治疗。先后4次胸腔穿刺抽液,每次800~1200ml(均为漏出液),病人症状并不缓解。于入院后80d更换生理性起搏器(SO…  相似文献   

20.
正心脏血管内皮肉瘤是恶性心脏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占心脏肿瘤的15%~35%[1],恶性程度高,预后差[2]。心脏原发性肿瘤好发于左心房,而心脏血管内皮肉瘤好发于右心房和右心室[3-4]。1病例简介患者女性,58岁,因"反复胸闷伴心悸1周于2017年4月5日入院。患者入院1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闷,伴心悸,于当地县医院就诊,胸部CT示:(1)左肺囊性团块状阴影;(2)心包积液;(3)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