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联合使用肠内外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行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病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使用全胃肠外营养,观察组在术后早期联合使用肠内外营养支持,两组患者均按优质护理要求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营养指标、肠蠕动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费用的差别。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营养指标上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肛门排气,肠蠕动恢复时间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腹胀,吻合口瘘、切口感染、静脉炎、肺部感染)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联合使用肠内外营养支持较单纯使用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效果突出、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胃癌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方法挑选50例于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来我院行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展开禁食、留置胃管、肠外营养等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为患者实施肠道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各项营养指标测量情况,手术前,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水平差异对比不明显P 0.05,手术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均低于观察组,数据差异对比明显,有统计学对比价值P0.05。结论胃癌胃切除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帮助恢复胃肠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57例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国  刘璟 《吉林医学》2010,31(23):3892-3893
目的:观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选择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分别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有增高,但两组相比,总蛋白和清蛋白的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白蛋白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安全、简便、经济,能明显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与肠外营养相比,可以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90例分两组,肠外营养组手术后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和护理;肠内营养组则在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就两组患者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术前术后营养相关指标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手术后肺部感染、吻合口瘘、腹痛、静脉炎等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肠内营养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手术后肺部感染、吻合口瘘、腹痛、静脉炎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肠内营养组患者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显著短于肠外营养组(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营养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肠内营养组患者营养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效果优于肠外营养支持和护理,可有效加速肠功能的改善,促进排气和肠鸣音恢复,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一周的营养支持,对对照组患者采取肠外营养,对观察组患者采取肠内营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氮平衡均较对照组高。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围术期对患者采取消化道护理、营养管护理及心理干预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和肠内营养支持,可使得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胃肠功能的恢复得到促进,并发症的发生得到减少,有助于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联合营养支持在胃癌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抽签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符合手术治疗指征的胃癌患者20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治疗方案为外科根治术,试验组治疗方案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联合营养支持,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进行比较,同时观察组间营养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两组的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试验组的白蛋白水平和前白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白蛋白水平和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且可在更大程度上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康复,改善机体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7.
刘博 《海南医学》2014,(3):338-340
目的 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直到经口进食;治疗组术中留置鼻空肠营养管,术后先行静脉营养支持,第2天开始经鼻空肠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两组患者术后第1、7天的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变化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 治疗组肠功能恢复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手术后第1天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手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7天时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升高,以治疗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降低医疗费用以及缩短住院时间,是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首选营养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行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共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的各项观察指标:营养指标:血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肠功能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吻合口瘘、肺部感染、伤口感染、腹痛、腹胀、静脉炎.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P、Alb、Hb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TP、Alb、Hb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组间及组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快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一例发生肺部感染、伤口感染及静脉炎,对照组无一例出现伤口感染,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1%,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围术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及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如心理干预、营养管护理、消化道护理等,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从而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肠内外营养支持联合应用在外科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9月来本院就诊的80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以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给予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统计和记录两组患者在进行营养支持前和支持后2周的营养指标:总蛋白、转铁蛋白和白蛋白;肝肾功能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总蛋白,转铁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没有差异(P>0.05).营养支持2周后,患者血清中总蛋白,转铁蛋白和白蛋白的含量均明显升高,并且实施肠内外营养支持联合应用的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好于同期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LT,AST和总胆红素含量没有差异(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ALT和AST水平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同期的对照组,总胆红素则明显低于同期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科危重症患者进行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自身的营养状况,促进机体各项机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渐进式康复训练在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2年4月收治的88例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根据系统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与康复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渐进式康复训练),各44例,观察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质量变化。结果:康复组术后各项胃肠功能指标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而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结论:对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术后在常规康复护理同时辅以渐进式康复训练,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术后胃肠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刘林  杨新辉  王海江  尹东  王琦三 《吉林医学》2012,33(18):3850-3851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后营养支持的方法以及效果观察。方法:186例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行肠外营养(PN)与肠内营养(EN),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进行营养支持后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的出现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经费上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EN组的体重、血红蛋白与P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与PN组,在患者术后排气及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改善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以及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2.
曹樱花  赵毅  赵晓辉 《海南医学》2012,23(22):150-15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质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外伤的昏迷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和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肠道营养支持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的变化及免疫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营养支持7d时的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营养支持7d时的CD4+、CD4+/CD8+、IgA、Ig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脑外伤昏迷患者的营养指标,提高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经空肠造瘘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在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30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观察组患者在胃癌根治术后接受空肠造瘘术。比较两组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营养支持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检测术前及术后第14天所有患者的体重指数、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营养支持费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和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全胃切除术中经空肠造瘘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尽快恢复,空肠造瘘术是一种安全可靠、具有实用性高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胃癌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兴国  杨中民 《吉林医学》2010,(35):6478-6479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施行胃癌根治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行肠外营养。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早(P<0.01),住院天数少(P<0.01);两组患者术后10d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是值得推广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甲氧氯普胺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早期营养患者193例,对照组9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103例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甲氧氯普胺,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机械通气时间、1周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NR2002评分、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后NR2002评分、血清前白蛋白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3、7天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返流、消化道出血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7 d营养费用、28 d治疗费用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甲氧氯普胺可以改善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态,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的效果。方法选择65岁以上接受胃癌手术的患者38例,术后随机分为PN组(n=20)和EN组(n=18)。检测营养支持前后营养指标、氮平衡,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营养支持费用、各种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2组患者之间的营养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组内营养指标如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在营养支持后均显著升高(P〈0.05);2组术后第8天营养支持后患者均由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P〈0.05);EN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PN组明显缩短(P〈0.05),EN组营养支持费用较PN组降低(P〈0.05)。2组观察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给予EN比PN更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天数,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营养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2008年3月-2012年7月的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共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EEN)和肠外营养组(PN),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效果.结果:EEN组患者营养支持术后7 d其BWI、ALB、PA、HGB、TF等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PN组(P<0.05);EEN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明显少于PN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与分析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2例胃癌患者术后根据营养支持和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观察组行肠内营养,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给于肠外营养。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排气、排便、进食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肠内营养支持5天后白蛋白、前白蛋白及总蛋白指标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有所上升。结论胃癌患者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干预能提高肠功能的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6):17-19+27
目的 分析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研究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经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效果理想,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可有效增强治疗效果,临床上应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袋鼠式护理联合早期营养支持对早产儿生命体征及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67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取早期营养支持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袋鼠式护理。比较两组生命体征及神经行为发育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以及体温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血清尿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智力发育指数及精神运动发育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联合早期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早产儿的营养状态,稳定生命体征,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