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儿童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诊疗护理、尤其是外科技术的进步,更多的CHD患儿得以存活到成年[1]。通常情况下,CHD可以继发多种非心脏并发症,而肾损伤是其中最常见的。研究显示,即使是自然病程的非发绀型CHD,也可能合并肾损伤[2],而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更是心脏直视手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与术后患者的死亡率增加密切相关[2-3]。分析有关CHD合并肾损伤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正>肌少症是一种全身性和进行性的骨骼肌疾病[1],其与身体功能下降、跌倒、住院、死亡等不良健康事件密切相关[2]。对于需要手术的外科病人,肌少症需格外引起注意。据报道,合并肌少症的外科住院老年病人的术后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升高[3]。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患者手术量逐渐增加。老年人神经系统呈退行性改变,因此抑制手术相关神经炎症的能力下降,会出现神经元损伤及其他合并症,更易发生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1],部分患者术后轻/重度认知功能障碍可持续12个月或以上[2]。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老年患者手术诊疗需求与日俱增,在常见手术中老年患者(≥60岁)占比已高达30.4%~ 65.9%[1]。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以术后记忆力、注意力、定向力、语言理解和社交能力损伤为主要特征。一旦发生将显著降低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住院周期,增加病死风险。高龄是导致PND的独立危险因素[2],  相似文献   

5.
<正>缺血性脑卒中(IS)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脑部血管阻塞或供血不足使脑组织损伤而引起相应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的疾病[1]。在老年人群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2,3]。神经和血管的损伤是IS后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和关键环节[4]。如何有效治疗脑缺血后的神经血管损伤,促进神经血管的再生一直以来都是IS研究的热点和难点[5]。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表明,电针治疗对脑缺血损伤后的神经修复和血管再生具有积极作用及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正>心脏恶性肿瘤较少见,据文献报道约占全部肿瘤的0.017%-0.800%,占心脏肿瘤的10%-25%,在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中,肉瘤最为常见[1]。心脏肉瘤好发于左心房,最常见后壁和房间隔[2]。原发于心脏的恶性肉瘤由于生物学行为具有高度侵袭性,外科手术切除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预后不良且生存期短[3]。加之其发病率低,治疗难度大,国内报道例数较少[4],本院于2023年9月6日收治1例心脏左房内膜肉瘤术后复发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2023年9月23日患者好转出院,现将该患者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结肠镜检查是筛查和诊断结直肠疾病的关键技术,尤其是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1]。早期发现病变能够做到早期诊断及治疗,改善预后。卓有成效的肠道准备与肠镜检查质量密切相关。肠道残存粪渣、粪水较多,大量泡沫附着黏膜等均可导致肠黏膜显示不清,遗漏微小病变。据统计,约1/3~1/2腺瘤患者因肠道准备不足而在结肠镜中漏诊[2]。操作过程中反复冲洗增加了检查时间,从而增加了患者术后腹痛、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医疗需求日益增加,其中≥65岁的老年患者接受外科手术的比例显著增加,占全部手术患者的1/4~ 1/3[1]。由于老年患者生理储备降低,代偿能力减弱,多脏器功能下降,因此手术后面临的并发症风险也大大升高。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是导致术后残疾甚至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是术后最常见的神经精神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正>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占所有肺癌比例的80%~85%[1],鳞状细胞癌和腺癌是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2],NSCLC患者5年生存率仍然非常低,约为16%[3],是癌症特异性死亡率的主要原因[4]。临床上,大部分NSCLC诊断时已为晚期疾病[5],故对参与NSCLC发生发展相关分子及其功能意义认识的提高,可能影响肺癌的预后及治疗。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已逐渐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接受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多在术前已长期应用抗栓药物[1]。对于已接受抗栓治疗但需行非心脏手术的患者,服用抗栓药物会增加手术出血风险,而停药又会增加血栓不良事件的发生。老年患者由于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等促凝活性增强,血管炎症、血小板反应性增多以及内皮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其出血及血栓风险均明显升高[2-3]。因此,对于老年人需要更加谨慎地平衡抗栓治疗的益处和风险,  相似文献   

11.
<正>人参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在改善精神状态和调节神经系统疾病方面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如失眠、抑郁、焦虑和神经衰弱。中草药因其多靶点的特点,其复方及单味药均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其中人参具有作为神经保护药物的潜力,成为研究的热点,其神经保护作用可用于治疗和预防神经损伤或病理相关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亨廷顿舞蹈病(HD)、抑郁症和脑卒中][1]。  相似文献   

12.
杨霞  崔颖  李国宏 《实用老年医学》2022,(11):1088-1091
<正>围术期低体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体核心温度<36℃的现象[1],其与多种并发症密切相关,包括伤口感染、凝血功能障碍、术后苏醒推迟、寒战与热不适、心血管不良事件等[2-3]。髋部骨折是老年病人常见的外伤性疾病,外科手术作为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常见治疗方式,创伤大、时间长,加之麻醉药物、身体暴露、皮肤消毒、大量输液、伤口冲洗等因素共同作用,病人极易发生低体温[2-3]。研究发现,髋部骨折手术病人低体温发生率高达60%。而老年病人常合并多种疾病,机体代谢率低、血管收缩阈值下降,体温调控功能差,低体温易感性更高[4]。近年来,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飞速发展,围术期体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趋凸显,加强病人术中体温管理也被许多学会和机构纳入指南和专家共识[3,5-6]。预防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中低体温、减少相关并发症、加速康复是必然趋势。本文就ERAS理念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病人围术期低体温的...  相似文献   

13.
<正>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mixedneuroendocrine-non-neuroendocrine neoplasm,MiNEN)是临床上较为罕见的神经内分泌成分和非神经内分泌成分分别至少占病变的30%的肿瘤[1-2]。其发病率低,多见于中老年男性,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需依靠术后病理组织活检联合特异性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3]。由于其罕见性,治疗方式的选择上并无明确的指南和规范,对于局限期的肿瘤,主要采取根治性外科手术切除。而进展期肿瘤,主要予以放化疗和其它分子靶向药物治疗[4]。有文献综述认为,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适当的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术后根据病理情况考虑是否追加外科手术及辅助放化疗[5]。本文报道了1例ESD治疗食管MiNEN病例,为该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食管下段憩室是一种少见的疾病,通常位于食道的远端,发病率约为0.015%,通常患者无明显症状[1]。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体重下降以及憩室出血等症状,而食管憩室穿孔导致食管气管瘘在临床上罕见。对于食管憩室致食管气管瘘的治疗,传统治疗方法主要为外科手术,但手术效果不明确、死亡率高[2]。有研究应用内镜下食道覆膜支架植入、金属夹夹闭瘘口等微创治疗[3-4],由于憩室并未消除,远期效益并不明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在单孔胸腔镜肺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在我院2019年1月至12月197例支气管肺癌患者中筛选51例择期行单孔胸腔镜肺癌切除术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率25.89%。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24例、观察组2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双腔支气管导管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术后进行肺萎陷评分,记录手术时间并统计患者丙泊酚、瑞芬太尼药物用量;记录患者在插管前5 min、插管时、插管后5 min、拔管前1 min、拔管后5 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记录患者术后1、6、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并统计止痛泵按压次数;流式细胞仪及配套试剂检测患者静脉血CD4+、CD8+水平,计算CD4+/CD8+;统计低氧血症、气胸及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肺萎陷评分、手术时间,插管前5 min、插管时平均动脉压、心率,术前CD4+、CD8+水平和CD4+/CD8+比值,并发症低血氧症、气胸、血肿发生率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麻醉药物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止痛泵按压次数显著减少,插管后5 min心率显著降低,拔管前1 min、拔管后5 min平均动脉压、心率显著降低,术后1、6、24 h VAS评分显著降低,术后24 h CD4+水平及CD4+/CD8+比值显著升高(P<0.05),CD8+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CD8+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CD4+水平及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5)。 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方法在单孔胸腔镜肺癌切除术中应用具有麻醉药物用量少、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安全及对免疫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6.
<正>三方突触由星形胶质细胞(AS)、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1,2],在功能上作为一个整体调控长时程增强(LTP),影响人体的学习记忆功能。LTP是指一种发生在神经细胞信号传输过程中信号持久增强的现象[3]。研究表明,LTP效应与学习、记忆过程密切相关,学习记忆功能的提高是神经系统疾病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诸多神经系统疾病存在海马LTP功能的抑制,学习记忆功能的受损[4],如阿尔茨海默病(AD)、脑卒中、脑瘫(CP)等疾病[5,6]。  相似文献   

17.
<正>老年呼吸系统疾病一般包括多种慢性和急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 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肺癌等[1-2]。它们多数发病于老年患者,对患者的肺功能和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肺康复(pulmonary rehabilitation,PR)是指在全面整体评估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局部和全身情况后,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旨在改善患者肺功能及其他器官功能的综合性干预措施[3-4]。肺康复包括了中西医等各种方式治疗和康复技术[3]。近年来,以肺康复单独应用或者联合药物应用等方式,进行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干预、护理,从而改善患者身心健康的临床报道屡见不鲜,获得了较好的应用[5]。本文检索并归纳了近十年内的部分肺康复应用于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国内外临床报道,对肺康复技术在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应用进展做一报道。  相似文献   

18.
<正>肺癌是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患病率及病死率较高。肺癌包括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1]。非小细胞肺癌常见手术治疗包括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开胸肺叶切除术等。开胸治疗可控制疾病发展,延长生存时间,手术创口大、并发症率高,延缓恢复,影响患者预后[2]。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具有创口美观、创口小、恢复快等优点[3]。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广泛应用。本文对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7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疗效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肥胖是指对健康构成威胁的异常或过度的脂肪堆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成人肥胖率增长近2倍,儿童和青少年的增长幅度甚至更大[1-3]。目前,已有近70%的成年人被归类为超重或肥胖,而在40年前,这一比例还不到40%[4]。作为全球公共卫生、临床和科学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肥胖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死亡率增加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肥胖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外科减重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受到术后并发症、相关费用及不可逆性等限制,只有1%的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5]。与传统手术相比,内镜下减重治疗(endoscopic bariatric therapy,EBT)提供了一种可逆性、微创性和经济性的方案,可作为外科减重手术的桥梁或替代治疗供患者选择(表1)。本文就目前内镜技术在减重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脑卒中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根据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和《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显示,我国脑卒中负担呈爆发式增长趋势,防治工作面临巨大挑战。跌倒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脑卒中后急性期,14%~65%的患者经历过跌倒,在出院后的6个月内该比例上升至73%[1]。脑卒中后跌倒会导致老年人恐惧行走[2]、骨折[3]、住院时间延长[4]、残疾、死亡等,严重影响老年人脑卒中后的生活独立性和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