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六国时期的民族斗争及其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汉魏之际,由于军阀混战,中原地区遭到极大的破坏。统治阶级为保证劳动人手和补充兵源,强迫边缘地区少数民族入居内地,某些少数民族亦因其它原因向内地迁徙。到西晋时,中原地区,特别是并、雍、秦、凉一带,民族居住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关中地区,历来是汉族文化的中心,这个时候已是“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了。  相似文献   

2.
书法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不断发展完善,在跨入唐代时期,书法又迎来了新的高峰。作为“初唐四家”的欧阳询与虞世南,二人年纪相仿,又同在弘文馆教示楷法,在书法方面二人上溯魏晋、深追二王,又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书法神韵。《九成宫醴泉铭》与《孔子庙堂碑》是两位书家最具代表性的楷书作品,欧阳询书法的瘦硬险绝,虞世南书法的圆润遒劲,虽然风格各有不同,但他们的作品无一不是后世学书者的典范,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尚丹  李静 《中国民族博览》2022,(3):127-129,148
《墙盘》铭文堪称西周金文成熟时期的典型代表,其铭文文字较多,记载内容涵盖历史、政治、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从书法角度讲该铭文在笔法、结构、章法等各个方面都具有鲜明特征,对后世书风影响深远.本文着眼于《墙盘》铭文的书法艺术价值,重点探讨该铭文的释文、笔画、结字、章法等.结合前人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族》2013,(9):80-80
“边缘”与“中心”毫无疑问是《边缘叙事》一书中的关键词。正如作者郑茜在书中所揭示的:这个时代,作为社会文化体系的中心与边缘不停地相遇,对话,进而构成某种相携而行的文化态势;然而另一方面,两者价值观的深屡抵牾,却在此一历史旅程中戏剧性地展开,映现出前现代性文化与现代性的深刻的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5.
书法是中华文明史上一朵绚丽的艺术奇葩,书法艺术的魅力,来自于中国古代至今一代又一代书法巨匠的艺术追求与成就。佛教传入中国后,博大精深的佛学思想,为中国人的心灵提供了新的文化意韵,深深影响着中国学术和艺术等领域的发展,为书法艺术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新内容。佛法与书法艺术关系密切,其相通和相互影响之处不胜枚举,启发和激励着古今无数书法艺术追求者。佛教与书  相似文献   

6.
李白一生诗歌风格特色鲜明,始终保持浪漫飘逸、豪放不羁的自由诗风,同时透露出蔑视权贵的人文性格和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这与他青少年时期所受蜀中文化密切相关.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巴蜀地区独特的文化底蕴以及结合具体的李白诗歌,来探讨蜀中文化对李白诗歌风格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白一生诗歌风格特色鲜明,始终保持浪漫飘逸、豪放不羁的自由诗风,同时透露出蔑视权贵的人文性格和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这与他青少年时期所受蜀中文化密切相关。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巴蜀地区独特的文化底蕴以及结合具体的李白诗歌,来探讨蜀中文化对李白诗歌风格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 一桃花源中人没有说明从何处迁来,却说明了迁徙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绝。”秦末的战乱发生在中原地区,长江流域相对地比较安定,是不可能发生避乱武陵源的事的。但是,如果把“避秦时乱”上推到秦惠文王派军队灭亡巴蜀古国,《华阳国志·巴志》便为我们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中华的大舞台上,唐太宗李世民既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诗人、书法家,他御制御书的《晋祠之铭并序》碑,既是对"贞观之治"统一强盛的政治总结,也是一篇瑰丽多采的文学佳作,更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珍品,是我们研究唐代书法艺术极其珍贵的文物,具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唐代是我国边疆民族进行较大规模迁徙的重要历史时期,由于中原地区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边疆民族迁徙的主要方向是中原及附近地区。通过迁徙,一些边疆民族的生活空间得以扩大并接近中原地区,另一些则直接迁入中原成为当地的新居民。原先生活在西藏境内的吐着和生活在青海境内的吐谷浑,唐代就曾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进行过大规模的迁移,构成边疆民族迁徙的重要部分,对当时的历史发展和民族分布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一吐谷浑,亦称吐浑,唐后期五代又称之为退浑。隋代,其游牧范围“自西平临羌城(今青海涅源县东南)以西,且末(治新疆今…  相似文献   

11.
最近 ,由甘肃省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吴廷富书法选》已正式出版发行 ,该书精选了吴先生年逾花甲之后入选和获奖作品及得意之作共 70多幅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学仲、刘艺题词给予很高评价。中国书协副主席佟韦题写了书名。吴廷富 ,天水市人 ,回族 ,今年六十五岁。先生幼承庭训 ,崇尚二王米芾书风 ,数十年来读碑临帖 ,笔耕不辍 ,花甲之年又师承王学仲先生 ,书艺精进。先生书法大字气势磅礴 ,小字挺拔俊秀。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 ,并被该会授予“优秀书画家”称号。出版专著有《吴廷富书法集》、《兰亭序及兰亭修禊图赏析》、《新时期…  相似文献   

12.
从宏观角度来看,凡是在书法史上出现过并对当时及后来书法创作产生影响的书风都属于"流行书风"。本文主要讨论"流行书风"的流变、产生的原因以及现当代语境下的特殊含义。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书法相关展览与赛事的兴盛,书法创作的取法趋同现象越来越明显。换言之,每一次大型权威展赛总会流行一两种书风,成为当时书坛发展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3.
李宾 《中国民族博览》2017,(12):101-102
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在古典文化中,书法艺术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对于书法的观赏并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应该对其内在的含义进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书写书法的时候,需要做到形神具备.什么样的书法可以称得上是有神韵呢?仅仅是和谐地组合了这些点、线、面和条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多积累一些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让自己更具有文化底蕴,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书卷气".  相似文献   

14.
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在古典文化中,书法艺术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对于书法的观赏并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应该对其内在的含义进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书写书法的时候,需要做到形神具备。什么样的书法可以称得上是有神韵呢?仅仅是和谐地组合了这些点、线、面和条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多积累一些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让自己更具有文化底蕴,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书卷气"。  相似文献   

15.
两汉前羌族迁徙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依据史料论证了羌族由三苗分离出来后,从原居地——长江中游的洞庭湖一带——向北、西北迁徙的历史过程,以及这种迁徙对其民族和民族文化的影响。文章还对《后汉书》所述“三危”的位置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6.
张祥和 《中国民族博览》2021,(9):169-170,213
巩义石窟寺北朝造像题记产生并生存在魏晋南北朝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却能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书风特质.政权的更替、文化的多元、地域的特殊等空间因素对这一时期的石窟寺造像题记交替熏染,丰富了石窟寺北朝造像题记的风格内涵,本文以巩义石窟寺北朝造像题记的书法风格为主线,将这一时期的书法风格特征做一个梳理和归纳,并根据结果进行推导、...  相似文献   

17.
书法学习过程中,习气的滋生常被学书者所忽视,或被误以为是自我书法风格的一种体现。文章首先提出习气并非风格,指明认清习气产生成因的重要性。继而在对当下书法艺术发展阐述时,从今人对古代书法经典的曲解、品评机制下的审美扭曲、传统文化底蕴坍塌与普及教育混乱和多元文化影响下的盲从与"创新"等四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理解,对书法创作实践和书法教育教学理清思路,也对学书者在学书过程中审美作出理性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掖大佛寺珍藏明代官版《大明三藏圣教北藏》及金银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是国内现存最为完整的佛经.这部佛经对我们研究明代书法及其佛教艺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它不仅是书法艺术与佛学意境完美契合,也是我国宗教典籍的奇葩,更是书法领域的瑰宝!  相似文献   

19.
米芾行书为"宋四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其书法艺术风格突出,是继二王后帖学体系的又一次开拓。其行书用笔沉着痛快,结体倚侧开合,极大地丰富了行书的艺术的表现和审美视觉的感染力,推动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发展和完善。对米芾书法的研究,有利于我们了解宋人尚意审美风尚的基本特征及其内在发展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千家们是瑶族历史上的祖居地之一,也是瑶族人民心目中的圣地。由于岁月的流逝和民族的迁徙,千家们的确切地理位置迷失了。作者通过对收集到的流传于湖南、广东和广西交界地区瑶族民间的28篇《千家们》史料进行综合分析、考证,提出了千家们在都庞岭一带的看法,即以都庞岭的主峰韭菜岭为中心,包括灌阳县东部、道县西部、江永县西北部地区。瑶族民间保存的《千家峒》一书具有比较可靠的史料价值。《千家峒》用汉字写成,每篇大约二、三千字,标题各不相同,流传在湖南、广东、广西三省(区)交界的十几个县里。笔者十多年来研究千家峒,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